二孩政策放开的心得体会_第1页
二孩政策放开的心得体会_第2页
二孩政策放开的心得体会_第3页
二孩政策放开的心得体会_第4页
二孩政策放开的心得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二孩政策放开的心得体会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如惊雷般炸响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朋友圈“遭遇”刷屏,见面寒暄总要问一句,生还是不生?政策的受益人群,的确陷入了纠结。生还是不生,还真是个问题。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8 月底,我国 1100 多万对符合单独两孩政策条件的夫妇中,提出再生育申请的单独夫妇有 169 万对,占比仅为%。那么全面二孩的政策鼓励,能不能形成效应,让纠结的 70 后、80 后们作出这个有些艰难的人生决定?70 后:令人纠结的末班车青岛的李想在得知政策的一瞬间,的确心动了,最近一直在和家人商量这件事。促使她考虑生二胎的,是老人和孩子。她是名 70 后,家里老大已上初中,正在“闹独立” ,不喜欢老人跟在屁股后面。所以习惯了天伦之乐的老人有些失落,鼓励她和丈夫再要一个。李想很孝顺,但考虑老人的心理,只是一个因素。她说, “其实也是想再给自己一个机会,第一次养孩子没有经验,有很多缺憾,希望再有一次机会。 ”但身为事业关键期的职场女性,兴奋之余便陷入了纠结。2 / 6首先是接近 40 岁的年龄让她有些发怵,身体状况能不能搭上这趟末班车?李想倒是个行动派,她怀着忐忑的心去医院咨询医生,却遇到了不少同类处在尴尬的年龄,要考虑家庭的需要,甚至有的是因为第一胎是女儿,家里给压力,希望再生个儿子。医生给的建议也都差不多:高龄产妇二胎需要谨慎,现在要孩子并发症风险会增加。接着想到的是孩子的教育。老大马上升高中,这一路走来,李想感觉操心最多的还是教育问题。 “当然要倾尽所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最好的教育,并非金钱能解决,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事业正在爬坡期的李想甚至不得不面临这样的选择:“要孩子还是要事业?”更重要的是教育资源并不充足,比如让很多家庭都头疼的“入托难” 。单位里的年轻同事经常跟李想抱怨,由于幼儿园数量有限,优质的幼儿园更是不够用,很多达到年龄的孩子却迟迟入不了园,每年幼儿园的报名处就像临近春运的售票口一样。李想觉得,要让 70 后的女性在考虑要二胎的时候,多一分信心,少一分顾虑,公共资源应该更给力一些。最后想到的才是自己。李想想起老大刚出生时的忙乱,每天在孩子的哭声中起床,又伴随着孩子吵闹中睡去。正是爱美的年纪,由于缺乏经验,又无老人帮忙, “整天蓬头垢面,浑身上下都是孩子的味道,有的时候甚至都不想3 / 6照镜子,出门走路都是低着头,刻意不去直视别人的眼睛。”再次 123 下一页回到那样的生活,的确需要勇气。但是,与各种现实考量相比,李想更倾向于以爱的名义生个“老二” 。毕竟生孩子这种事情,不得不考虑现实压力,却并不是寻常压力能够阻止的,也不能单纯从功利角度考虑问题。 “别的都不考虑,单从孩子角度看,就应该给他添一个弟弟或妹妹,现在的孩子太孤独了。 ”李想说。80 后:“生”与“升”的选择85 后王莉倒是很坚决,她觉得自己不太可能会生第二胎。王莉说,单独二孩放开以后,她和丈夫还挺羡慕身边符合条件的朋友,但真正有机会了,细想一下,还是不能生。主要是现实的考量,王莉在一家国企工作,正处于事业的发展期。 “对于女性而言,30 岁到 40 岁之间是职业发展的黄金期,当然也是生育二胎的黄金期,如果选择二胎很可能意味着要放弃一些机会。 ”王莉很清醒。王莉顾虑的不仅仅是产假对工作造成的“真空期”和怀孕期间各种琐碎的事,还有生完孩子后要面临“带两个孩子的困难。 ”虽然 5 岁女儿有退休在家的父母帮忙照顾,但还是少不了操心, “有时候觉得力不从心,更何况生完孩子,至少两岁之前是离不开妈妈的。 ” 王莉说。4 / 64 年磨练,王莉已经算得上是单位的骨干了,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正是为单位创造价值的时候,日程里写满了繁忙, “早上 7 点多出门,晚上 7 点才能到家!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生了二娃,没时间陪伴孩子,心里会很愧疚;又不甘心做全职妈妈,毕竟研究生毕业,我也希望能实现一些人生价值。 ”王莉有些无奈。除了职业发展的顾虑,最“头大”的就是经济因素。作为“京一代”家庭要二孩自然要慎重一些。王莉一家五口住在北京四环的 60 多平方米的两居室,如果考虑二胎,不可避免的话题是换一套大些的房子, “五环外的房价都不一定承担得了,况且通勤的压力也来了。 ”其次是教育成本的问题,刚上小学的女儿让王莉关注到了这个问题, “女儿上的是公立幼儿园,每月花费 1300元,另外还有钢琴班、美术班、舞蹈班、英语辅导班等兴趣班每年需要支出 27000 元以上,仅女儿教育一项每年支出就要三四万,加上每月 1 万多的房贷和生活、医疗成本,目前还能承受,如果再加一个孩子,难免对生活质量和大女儿的培养造成影响,我觉得对工薪家庭来说,要二娃压力真不小。 ”王莉一口气报出了家庭账本。“不少国家有社会抚养费等举措,从经济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给予帮助。 ”王莉说, “虽然我知道国内短期内实现不太可能,但要真正让政策达到预期效果,应该在社会5 / 6抚养待遇方面能有所提高。 ”王莉说。专家:公共服务必须到位纠结、观望是不少适龄年轻人现在的心态,让她们犹豫不决的,正是痛点所在公共服务缺乏。“现在的社会资源供给和运行机制,是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主要是适应一个家庭一个娃的家庭结构。 ”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杜洁说。她认为,要真正发挥政策的效能,还要调配好公共资源,让年轻人生娃的同时,能够不影响家庭生活质量、不影响自我职业规划。杜洁认为,从公共政策角度,要解决好公共服务的几个关键点,让年轻人真正自由选择,而不是受到外在环境资源的制约,作出不得已的选择。首先是把生育保险制度完善起来,尽管法律法规均有明确规定,但执行层面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在一些私营企业,年轻女性生孩子期间很难拿到基本的津贴, “如今政策环境发生变化,如果是出于鼓励女性生育的角度,就应该真正把这项保障举措落到实处,让生孩子这件事情,尽可能地不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 ”其次是大力发展公共托幼事业,杜洁认为,托幼产业应该有更明确的政策支持,就像养老产业一样,不仅在量上要有扩张,质上也要有明显的提升,以减轻年轻夫妇生育二孩的时间成本和教育成本。 “比如 13 岁孩子的托6 / 6管服务,我们面前基本是空白。 ”第三个政策关键点是消除就业领域的性别歧视。 “如果因为生孩子这件事情,女性在就业上遭遇歧视,处于弱势地位,那她们的生育积极性将大受影响。 ”杜洁说, “事实上,这样的事情正在发生。 ”杜洁曾经跟踪研究单独二孩放开后对女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