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小题训练(15-1)含解析_第1页
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小题训练(15-1)含解析_第2页
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小题训练(15-1)含解析_第3页
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小题训练(15-1)含解析_第4页
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小题训练(15-1)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5 届高三历史一轮小题训练届高三历史一轮小题训练 15 1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212 小题小题 每小题每小题 4 4 分分 共共 4848 分分 1 2013 资阳模拟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 殷周制度论 中说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 未定也 当商之末而周之文 武亦称王 盖诸侯之于天子 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 未有君臣 之分也 为改变这种状况 周初统治者实行了 A 王位世袭制 B 分封制 C 嫡长子继承制D 郡县制 2 2014 珠海模拟 学习英语时 老师会介绍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 斯塔夫里阿 诺斯在 全球通史 中说 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 而不像西方那样 位于个 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 个人观念淡漠D 专制王权强大 3 2013 成都模拟 西周封国鲁国是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 时人称 周礼尽在鲁矣 礼 记 明堂位 也记载说 凡四代之服 器 官 鲁兼用之 是故鲁 王礼也 天下传之久矣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对山东的影响分别是 A 宗法制礼仪之地B 分封制儒学发源地 C 分封制经济大省D 宗法制儒学发源地 4 水经注 湘水 云 秦灭楚 立长沙郡 长沙郡下设湘 罗 益阳 阴山 零陵 衡 山 宋 桂阳等县 从此 长沙开始纳入全国统一的政治体制 并第一次明确地以一行政区 域载入史册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郡守是长沙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B 长沙郡守需要定期向皇帝汇报工作 C 郡守职位由皇帝直接任命 D 县令 县长也由皇帝直接任命 5 荀子 君道 称 墙之外 目不见也 里之前 耳不闻也 而人主 君主 之守司 官吏 远者天下 近者境内 不可不略知也 为达到这种效果 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 设立丞相 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B 设立太尉 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C 设立御史大夫 负责监察百官 D 推行行省制度 加强地方控制 6 2014 池州模拟 下列图表是根据贵池县志整理出来的 池州建制沿革 简表 以下说法 正确的是 时期池州行政建制沿革 春秋属于吴国 秦朝为鄣郡所辖 汉朝前 109 年 改鄣郡为丹阳郡 郡治姑熟 唐朝武德四年 621 年 始设池州 元朝改池州为池州路总管府 明朝改池州为九华府 A 春秋时池州俨然一个独立王国 B 鄣郡首任郡守可能是由秦始皇任命的 C 汉唐时期的郡守可以世袭 D 元朝时池州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 7 2014 安徽示范高中模拟 范文正公集 政府奏议 称 我国家革五代之乱 富有四 海 垂八十年 纲纪法度 日削月侵 官壅于下 民困于外 夷狄骄盛 寇盗横炽 不可不更张以 救之 出现 政府奏议 中所称情况主要是由于 A 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B 西汉初的 无为而治 引起匈奴南侵和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 C 唐朝中期 地方节度使形成了严重威胁中央的藩镇割据局面 D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埋下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祸根 8 后汉书 袁闳传 记载 闳 服阙 即母死服丧 引者注 累征聘举召 皆不应 可 见 当时的选官制度是 A 世卿世禄制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 9 晋书 记载 西晋文学家王沈 少有俊才 出于寒素 为时豪所抑 升官无望 感叹 生不逢时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王沈缺乏治理才能B 九品中正制有弊端 C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 科举制度只看出身 10 2013 温州模拟 官吏的选拔方式及其职能是官僚制度的重要内容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 官僚制度内容的表述 正确的有 中国古代先后经历了 世官制 察举制 科举制 三种主要选官方式 汉承秦制 汉武帝统治时期依然由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地方 选官的标准从出身等级向德才兼备为主演变 无论哪种选官方式都是培养统治工具 都促使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A B C D 11 2014 南京模拟 明末冯元飙说 阁臣 夫中外之责 孰大于票拟 有汉唐宰相之名 而 更代天言 柄用专且重者莫如今日 反映出明末内阁 A 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B 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 C 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D 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 12 2014 长郡中学模拟 汤因比赞叹 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中国两 千年来的改朝换代 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 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 它的精 神文明了不起 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 精神文明 应该是 A 历代忠君报国的忧患意识 B 宗法制度维系的家族观念 C 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D 儒家学说倡导的伦理道德 二 非选择题二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 2 小题小题 第第 1313 题题 2525 分分 第第 1414 题题 2727 分分 共共 5252 分分 13 2014 石家庄模拟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 等重要历史遗迹 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 开凿灵渠 攻打百越 设置南海 桂林 象郡三郡 秦汉之际 中 原战乱 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 自称南越武王 定都番禺 今广州市 于通向 内地的各个关口屯兵 绝道聚兵自守 刘邦称帝之后 民生凋敝 无力南征 遂封赵佗为南越王 与剖符通使 命其 和辑百 越 毋为南边患害 开通关市 南越国乘机发展 广泛使用铁器工具 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 跃 吕后执政 汉朝 禁南越国关市铁器 赵佗遂自称南越武帝 举兵北犯 战争持续了一 年多 吕后去世后 双方罢兵休战 赵佗又以财物收买附属于汉朝的闽越等部族 势力所及 东西万余里 以兵威边 赵佗以皇帝自居 与中国侔 对等 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 政策 遣使对赵佗 自立为帝 的行为予以谴责 赵佗迫于压力 表示 去帝制 继续 为 藩臣 奉贡职 但在内部 窃如故号名 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 要求南越国王赵兴入朝 用汉法 比内诸侯 南越 国相吕嘉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 内属 的南越王 王太后 发兵守要害处 公元前 111 年 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 平定南越并将其分设为九郡 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指出汉朝对岭南地区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15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西汉平定南越的历史意义 10 分 14 历史上围绕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优劣 看法不一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别子 嫡长子 为祖 继别为宗 继祢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 有五世则迁之宗 百世不迁者 别子之后也 宗其继别子之后出者 百世不迁者也 礼记 大传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然后属疏远 相攻击如仇雠 诸侯更相 诛伐 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天下之道 使贤者居上 不肖者居下 而后可以理安 今夫封建者 继世而理 继 世而理者 上果贤乎 下果不肖乎 圣贤生于其时 亦无以立于天下 封建者为之也 柳宗元 封建论 材料四 秦人任智力以自雄 收万方以自私 敢于变百圣之大法 自速其年世 以遗生民气运 世世无穷之大祸 祖龙 秦始皇 之罪上通于天矣 清 颜元 习斋四存编 1 据材料一 指出该制度对维护周天子权威有何积极作用 8 分 2 据材料二 三 分别概括李斯和柳宗元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从秦到唐哪些重要的 政治制度体现了他们的观点 9 分 3 据材料四 分析清人颜元反对郡县制的理由 4 分 4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上述材料中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看法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 6 分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1 解析 选 B 材料大意是在周文王 武王前 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 不利于统治 依据所学 这种制度实际是一种方国联盟 商王不过是方国之长 与诸方国之间并无君臣关系 部 族方国是否尊奉商王为王 为长 仅仅在于商族的实力和商王的威望 商王并无其他约束他 们的办法 为改变这种状况 周初统治者实行了分封制 A C 讲的是王位的传承方式和继 承原则 与题干意思不符 排除 D 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确立于秦朝 也可排除 2 解析 选 B 姓氏代表的是血缘 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 说明强调的是家族血 缘关系 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 因此 B 正确 3 解析 选 B 鲁国是西周的封国 与分封制有关 鲁国是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 孔子主 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创立儒家学说 鲁国是儒学发源地 加固训练 2013 赣州期中 历史学家黄仁宇说 周朝 800 年的统治中 影响之深远 常使历史学家难于区分 究竟某些特色是周朝的还是中国人的性格 产生这一疑惑的原因 是 宗法观念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 形成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宗法制使中国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长期受到压制 分封制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虽被取消 但分封制的影响贯穿中国古代 分封制有利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A B C D 解析 选 B 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理解能力 是宗法制的积极影响和 消极影响 正确 秦朝废除分封制 实行郡县制 但分封制的影响贯穿中国古代 符合历史事实 正确 分封制容易形成地方割据 不符合史实 且说法错误 故选 B 4 解析 选 B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 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郡县的长官 由皇帝直接任免 郡的长官是郡守 县的长官是县令 县长 故 A C D 说法符合郡县制的 规定 答案 B 符合题意 名师指津 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的不同点 比较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 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 传承方式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 不得世袭 官吏权力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 无封地 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是地方行政机构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历史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但也容 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 一 5 解析 选 C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获取信息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强调君主要对远 近官吏的行踪有所了解 为此 秦始皇设立御史大夫 负责监察百官 6 解析 选 B 由春秋时期属于吴国可以看出 池州此时期属于诸侯国吴国的管辖范围 A 不正确 秦朝采用郡县制 地方长官由皇帝任命 B 正确 郡县制为后世沿用 汉唐时期的郡 守也是皇帝任命 C 不正确 D 在现有材料中无法判断 7 解析 选 D 范文正 即范仲淹 从材料 革五代之乱 官壅于下 民困于外 夷狄 骄盛 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等信息 并结合课本关于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 取的一系列措施导致 三冗 的结果 可判断 D 正确 8 解析 选 B 材料是说袁闳在母死服丧期间 潜心行孝 对举荐征召为官都不答应 很明 显当时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 世卿世禄制是商周时期的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 时期的选官制度 科举制是隋唐开始实行的选官制度 皆不符合题意 9 解析 选 B 本题考查九品中正制 王沈年轻时就具有才华 但出身寒门 被豪强所抑 制 升官无望 这是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选官标准造成的 故选 B A 题目没有反映 C 与题 意无关 D 表述错误 10 解析 选 C 本题为组合选择题 可用排除法 汉武帝统治时期实行刺史制度 派刺史 负责监察地方 世官制 主要是商周时期的选官用人制度 不能说促使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故排除 选 C 11 解析 选 C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只是为皇帝 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故 A B 与史实不符 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 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 而定 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故 D 与史实不符 从材料信息看 内阁权力提 高 地位也日益重要 故选 C 加固训练 2013 山西省诊断 史载 嘉庆十年 有个叫何元琅的御史 给皇帝上了一个 请酌改军机处名目 的奏折 理由是 军机处承办一切事务 与兵部之专司戍政者不 同 似应更改名目 以纪偃 停止 武之隆 此事反映了军机处 A 与兵部的职能相互重叠 B 已演变为一个综合政务机构 C 其地位特殊引起朝臣不满 D 已成为国家最高军事机关 解析 选 B 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解读能力 材料指出军机处更名的理由是 军机处承办 一切事务 与兵部之专司戍政者不同 说明军机处已演变为一个综合政务机构 A 说法与 材料不符 C D 材料没有体现 12 解析 选 C 中央集权制度在政治上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 有利于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是古代中国在制度文明上的创新 A B D 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 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但不是主要因素 故答案为 C 加固训练 2013 泰兴期中 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 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 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 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A 三公制 三省制 军机制 B 三公制 六部制 内阁制 C 三公制 三省制 六部制 D 三公制 三省制 内阁制 解析 选 D 中央集权制下有一对基本矛盾 即相权与皇权的矛盾 总的趋势是相权不断 削弱 而皇权不断加强 因此 经历了三公制下的百官之首 三省制下相权的一分为三和宰相 废除背景下的内阁制 D 正确 军机制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创制于清朝 而宰相制在 明代就已废除 13 解析 第 1 题 第一问 从材料关键信息 和辑百越 毋为南边患害 对赵佗 自立为帝 的行为予以谴责 要求南越国王赵兴入朝 可知变化为从尽力维持和平到 武力解决 第二问 从国家实力增强 北方民族威胁的解除等方面分析 第 2 题 从维护国 家统一 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