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 (共20题;共40分)1. (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关紧门窗后,屋外传来的声音明显变小,是由于固体不能传声B . 坦克驾驶员需佩戴防噪声耳罩,是由于噪声严重危害人的健康C . 演奏同一乐曲时,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D . 人耳听不见超声波2. (2分)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B . 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C . 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D . 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3. (2分)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4. (2分)用左手握住一支铅笔,放在眼前约10 cm处,用另一支铅笔敲击它;然后把左手中的铅笔用牙咬住,再用另一支铅笔敲击它比较两种不同情况下人听到的敲击声,声音较大的是( )A . 用左手拿住时B . 用牙齿咬住时C . 一样大D . 无法判断5. (2分)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 A . 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B . 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C . 二维码是光源 D .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6. (2分)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下列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 ) A . B . C . D . 7. (2分)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 . 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它一定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 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在不同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性质C . 图C表示的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配戴凹透镜来校正D . 图D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8. (2分)眼、耳是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器官。下列关于保护眼、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容易引发近视B . 发生近视的人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矫正视力C . 遇到巨大声响时,可张嘴、堵耳以保护鼓膜D . 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容易使鼓膜受损9. (2分)下列叙述与图中情景相符的是( ) A . 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B . 水兵们站在地面上,他们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 . 平静的水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 . 通过放大镜看邮票的细微之处,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10. (2分)要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对如图装置进行的操作是( ) A . 改变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B . 改变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C . 沿法线向后转动板ED . 沿法线向后转动板F11. (2分)下列关于光的有关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人越靠近平面镜,所成的虚像越大B . 光的折射所成的像可能是实像也可能是虚像C . 水中的鱼看岸上的人,看到的虚像位于实际位置上方D . 当像到孔的距离大于物到孔的距离时,通过小孔成的是放大的实像12. (2分)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A .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B .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C .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D .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13. (2分)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声音借助介质以波动形式传播B . 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C . 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D .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跟介质无关14. (2分)如图所示,一根长度为L的直薄木条上有两个观察小孔两小孔之间的距离为d,d恰好是一个人两眼间的距离,当木条水平放置时,此人想通过两观察孔看见此木条在平面镜M里完整的像,那么选用的平面镜宽度至少是( )A . B . C . D . 15. (2分)中国好声音是一档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也是深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唱歌类娱乐节目在节目中常常听到导师们说:“某某某,你的声音有很强的辨识度,我很喜欢”这里所说的“辨识度”主要是指选手唱歌时声音的( )A . 音调B . 响度C . 音色D . 以上说法均正确16. (2分)在初中科学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像;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属于实像的是B . 属于虚像的是C . 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D . 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17. (2分)“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如图,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手影:平面镜成像 B . 摄影:光的反射 C . 投影:凸透镜成像 D . 倒影:光的折射 18. (2分)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 .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C . 使用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光在屏幕上发生了漫反射D .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用来矫正近视眼19. (2分)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B . 第6s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C . 0s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D . 4s8s内,甲、乙同学都作匀速直线运动20. (2分)耳、鼻、喉科医生在诊病时经常要戴额镜,额镜相当于( ) A . 凸透镜B . 凹透镜C . 凸面镜D . 凹面镜二、 简答题(共8题,每空2分,共 40 分) (共8题;共42分)21. (6分)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上的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个现象表明_ 。如果将这个实验搬到月球上去做,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_ 。22. (4分)“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如:汽车的后视镜水平如“镜”环山公路转弯处的镜门上的“猫眼”放大镜家里的平面镜照相机的镜头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其中能反射光线的有_;能发散光线的有_;能成实像的有_。 23. (4分)伴着绿水青山的理念,自然环境也越来越好,一群小鸟栖息在清澈见底而且平静的湖边,如图所示。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填“折射”、“反射”或“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它们展翅飞走时,它们在水中像的大小将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从人的感觉角度出发,你看到的这些情景都是在你的_形成的。 24. (4分)据悉科学已家发明了一种特殊的隐形物质,在空气中沿_传播的光,射到该物质表面上时会顺着衣服“流走”,从而无法让光在其表面发生_,让旁人看不到它。 25. (6分)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是因为塑料丝带了_电荷(选填“同种”或“异种”),这种使塑料丝带电的方法称为_ , 塑料丝带电的实质是_在物体间转移26. (6分)小易到南唐欣赏夜景,有一束魅力蓝光射向水面,如同所示, 请运用“光的反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这束光的反射角是_度; (2)如果让光线逆着 OB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 方向射出,这表明_; (3)岸上的亭台楼阁在水中所成的像是_像(选填实或虚) (4)若小易身高 1.8m,站在离水面高 0.5m 的位置,它在水中的像高是_m。 27. (6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如图所示,这时反射角大小为_, 折射角大小为_。 28. (6分)声波可以在示波器上展现出来.先将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再将敲响的甲、乙两个音叉分别对着话筒发出声音,在示波器上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波形,通过对波形的分析,可知_音叉的音调高。 三、 实验探究和作图题(共4题,每空2分,32题作图每小题2分,共 (共4题;共30分)29. (12分)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cm。 (2)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过程中,_(选填“物距”或“像距”)的测量误差较大,原因是_。 30. (4分)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_。 (2)小华同学,用手敲鼓,鼓面发出响声,但是他看到鼓面几乎没有什么异样。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 (3)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所示,接通瓶中的手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小。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_是正确的。31. (8.0分)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如下图,小明先将平面镜A放在水平桌面上,再经硬纸板B竖直放置在平面镜A上,让激光紧贴纸板射向O点。 (1)为了显示光路,纸板的表面应_(光滑/粗糙)些; (2)在纸板上标出刻度的优点是_; (3)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测得了几组数据如表所示,由此可得出结论:_。 序号入射角反射角13030245453606032. (6分)潜水员在水中A点,看到岸边物体B的像B,请在图中画出B的大致位置,并画出光路图。 四、 分析计算题(共2题,33题6分,34题4分,共10分) (共2题;共16分)33. (6分)小明等同学在“探究声音是什么”的实验中,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用小槌敲击音叉时,在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_。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_。 (2)小明又去敲击同一个音叉,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敲击时的二列声波图,如图甲和乙,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次声音的_(选填“响度”或“音调”)相同。 (3)细心的小明还发现老师桌上还有两种同种材料制成的音叉,如图丙和丁,敲击后_(选填“丙”或“丁”)图音叉振动的频率更高。 (4)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闹钟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逐渐往外抽气,我们听到闹钟声越来越_(选填“强”或“弱”),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_。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_。 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34. (10分)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 6s 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海水中声速是 1500m/s),则: (1)该处的海深为多少km? (2)超声波声呐能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为什么? 第 17 页 共 17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