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宣讲-第4章-模板工程ppt课件.ppt_第1页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宣讲-第4章-模板工程ppt课件.ppt_第2页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宣讲-第4章-模板工程ppt课件.ppt_第3页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宣讲-第4章-模板工程ppt课件.ppt_第4页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宣讲-第4章-模板工程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1 1序言1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编制背景 2001年至2002年 以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为核心的系列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出台为标志 我国施工规范体系作了重大的改革 在此之前 我国施工规范有 施工及验收规范 和 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并行 由于两类规范修订不同步 常常出现有不一致的地方 导致验收和评定有时出现矛盾 2001的系列规范将两类规范进行了统一 取消了评定的内容和工艺方面的做法规定 只保留了验收的内容 形成了现行的质量验收系列规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 2002就是其中的规范之一 2 当时规范改革的目的 一是与国际接轨 国家和政府只管验收 过程控制交由施工企业自行控制 因此要求施工企业编制施工技术标准或施工工艺标准 二是提高了合格验收标准 01系列规范之前的规范 验收分为合格 优良两个档次 主要体现在允许偏差项目的合格点率70 及以上为合格 90 及以上为优良 规范改革以后 取消了优良 将允许偏差项目合并为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中以抽样检验的内容必须符合要求 即100 合格 以计数检验的合格点率必须达到80 及以上 有的要求达到90 以上 如钢筋保护层 才能达到合格验收 因此说01规范的合格标准水平比之前的规范提高了许多 01系列规范执行10年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大量的中小型施工企业 施工过程控制出现了无标准状态 虽然01系列规范实施以后 大型施工企业如中建各局 北京 上海等施工企业集团纷纷编制了企业技术标准 但还有大量的中小施工企业没有能力编制企业标准 施工过程控制仅依靠质量验收规范还是远远不够的 二是作为承担施工过程控制 旁站 监理的监理人员 也没有了过程控制 工序控制 的依据 三是作为我国施工规模每年均有大量的增加 从业人员每年也在相应大量增加 急需作为保证施工质量特别是过程控制的技术规范作为施工的依据 1 2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的沿革1965年我国在引进消化吸收当时苏联规范的基础上 编制了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10 65 1973年在总结我国施工经验的基础上 对GB10 65进行了修订 颁布了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10 65 修订本 自1979年5月至1983年11月又对GB10 65 修订本 进行了全面修订 形成了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04 83 1992年对GBJ204 83规范进行了修订 形成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 92 2002年配合施工规范体系的改革 颁布了现行规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 2002 1 3混凝土结构工程 施工技术规范 与 质量验收规范 的关系从规范的沿革可以看出 在2002年颁布 质量验收规范 之前 新规范颁布实施后 老的规范将宣布作废 是一种替代关系 2011年颁布的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666 2011与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 2002并不是替代关系 应该说是相辅相成的互补关系 在2012年 月23日的宣贯会上 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666 2011定性为通用规范 我国的规范分为基础规范 通用规范和专业规范三个层次 通用规范对专业规范来讲 比专业规范层次高 是起到指导作用的 二者出现不一致时 应以通用规范为准 以后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将有两个规范并行 质量验收规范 正在修订两个规范应协调一致 1 4 施工技术规范 与 质量验收规范 章节划分比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666 2011 以下简称 施工技术规范 的章节划分 不同于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 92 与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 2002 以下简称 质量验收规范 亦有所不同 施工技术规范 共分为11章 总则 术语 基本规定 模板工程 钢筋工程 预应力工程 混凝土制备与运输 现浇结构工程 装配式结构工程 高温冬期和雨期施工 环境保护 质量验收规范 共10章 总则 术语 基本规定 模板工程 钢筋工程 预应力工程 混凝土分项工程 现浇结构分项工程 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 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 7 下面 从第三章开始 按章节讲其主要内容 由于时间关系不逐条讲 第三章基本规定本章共分为3节 21条 无强制性条文 本章需要提请大家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 3 1 3 由施工单位完成的深化设计文件应经原设计单位确认 2 3 1 4 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应组织施工全过程的资料编制 收集 整理和审核 并就及时存档 备案 3 3 2 3 施工中采用的新技术 新工艺 新材料 新设备 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评审 备案 施工前应对新的或首次采用的施工工艺进行评价 制定专门的施工方案 并经监理单位核准 4 3 2 4 提出采用专利技术 不违反本规范的要求 5 3 3 3 强调了 隐蔽验收 要求对重要工序和关键部位 加强质量检查 测试 作详细记录 宜留存图像资料 第四章模板工程 本章共分为6节 52条 强制性条文1条 4 1一般规定4 2材料4 3设计4 4制作与安装4 5拆除与维护4 6质量检查 一 专项施工方案 4 1 1模板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滑模 爬模等工具式模板工程及高大模板支架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 应进行技术论证 1 国家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第二十六条规定了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模板工程包含在内 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的通知 建质 2009 87号 中 规定了施工单位应当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专项方案 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 模板工程主要讲以下内容 3 按照建质 2009 87号文件 对于模板工程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工程范围内容 1 工具式模板工程 包括滑模 爬模 飞模工程 2 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 搭设高度8m及以上 搭设跨度18m及以上 施工总荷载15kN m2及以上 集中线荷载20kN m及以上 二 模板工程基本性能要求 4 1 2模板及支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工况进行设计 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 并应保证其整体稳固性 强条 模板及支架整体稳固性的理解 无扫地杆 水平连系杆一个方向设置 另一个方向每隔两根立杆设置 许多模板支架整体坍塌恶性事故 都是由于架体水平杆严重缺失 由局部失稳造成整体失稳破坏 新型高分子建筑模板 这是杭博工地使用的照片 是无锡天马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的产品 其他厂家还有带龙骨的高分子塑料模板 希望各公司积极推广使用 带龙骨的塑钢模板 塑钢模板介绍 模板和龙骨 塑钢模板墙体支模 塑钢模板柱支模 高分子建筑模板是一种以聚丙烯树脂为基材 添加增强 耐候 防老化 阻燃等助剂 熔炼挤出成形的一种新型的建筑模板 能完全取代现有传统的木方 木模板 使用高分子建筑模板是 以塑代木 以塑代钢 节约资源的重要措施 本产品已经由国家建筑材料中心出具了关于产品各种性能的检验报告 本产品安装拆卸方便 快捷 安全 有利于组织施工 可有效提高施工进度 高分子建筑模板应该是模板行业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符合国家倡导的建筑业绿色施工理念 必将是建筑模板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是施工行业的一次革命 高分子建筑模板的整体性好 节能环保 且性价比高 表面硬度高 耐摩擦 易清洗 施工温度适应范围大 耐热耐寒 抗老化 能承受各种施工负荷 新型高分子建筑模板 重量轻 使用寿命长 施工轻便 省工 省时 广泛适用于高层建筑及桥梁施工 周转率高 周转次数可达40次以上 可重复回收再利用 可进行回收再加工 通过多次回收利用以后能节约建筑物模板摊销成本50 以上 充分利用废旧原料 与木模板 竹胶板相比损耗成本低 可以大大降低混凝土浇注成本 降低工程造价 使用过的废旧模板 厂家负责终身回收 最终达到零处理 绿色环保 无烟 无任何有毒有害气体排放 常用规格 1830 915 15 4000 800 40 其他规格可根据需要定制 目前 还有带龙骨的高分子建塑料模板 彻底改变了大量使用木料的状况 各工程应积极推广使用 新型高分子建筑模板 盘扣式钢管支架立杆和水平杆间设置斜杆方便 有利于架体的整体稳定 是一种优秀的高大支模架新型式 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使用 滑模 爬模 钢大模板及支架 采用起重机械辅助装拆的模板及支架属重型模板体系 代表性的型式有全钢和钢木混合的大模板 爬升模板 滑升模板 对于柱 墙及楼板等重型体系模板 一般由生产厂家做专门的模板产品设计 施工项目部根据产品使用说明应用 四 模板设计内容 4 3 2模板及支架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模板及支架的选型及构造设计 2模板及支架上的荷载及其效应计算 3模板及支架的承载力 刚度验算 4模板及支架的抗倾覆验算 5绘制模板及支架施工图 模板及支架设计的内容应根据工程结构的特点确定 一般应包括必要的计算书 模板和支架的施工图 对于复杂的特殊模板与支架如高大模板支架 设计的内容应全面和详尽 绘制的施工图应有模板及支架的平面布置图 立面布置图和局部节点的构造详图 五 设计原则及内容 设计基本方法 规范第4 3 3条规定 1 建筑工程模板及支架的设计宜采用以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2 对模板及支架的结构分析中所采用的计算假定和分析模型 施工期间各种受力工况的结构分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3 承载力计算应采用荷载基本组合 变形验算可仅按永久荷载标准值计算 六 荷载计算 荷载分类 4 3 7 条 永久荷载项模板及支架自重 G1 钢筋自重 G2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 G3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 G4 可变荷载项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 Q1 混凝土下料产生的水平荷载 Q2 泵送混凝土或不均匀堆载等因素产生的附加荷载 Q3 及风荷载 Q4 1 修正了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 G4 的计算公式 荷载值 对于新浇混凝土的侧压力计算 GB50204 92规范的公式是以流体静压力理论为基础 考虑了不同混凝土重度 凝结时间 坍落度的影响和掺缓凝剂的影响等因素 基于坍落度为60 90mm的混凝土 将以往的测试数据规格化为混凝土浇筑温度为20 下按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推导得到的 并且浇筑速度限定在6m h以下 坍落度15cm以下 原规范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 式中的F即本规范中的G4 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 不掺外加剂时取1 0 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 2 2 混凝土塌落度影响修正系数 当塌落度小于30mm时取0 85 50 90mm时取1 0 110 150mm取1 15 本规范给出的计算公式以原92规范的计算公式按坍落度150mm左右作为基础 并将东南大学补充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测试数据和上海电建公司的测试数据重新进行规格化 推导浇筑速度限定在10m h下的计算新公式 施工中 当浇筑小截面柱子等 青岛建设集团和中建八局等单位抽样统计 浇筑速度通常在10 20m h 混凝土墙浇筑速度常在3 10m h左右 对于分层浇筑次数少的柱子模板或浇筑流动度特别大的自密实混凝土模板 建议直接采用H计算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模板侧压力调整公式与国外计算值对比 kN m2 温度20 施工规范修正的混凝土侧压力公式与原规范公式对比 由于施工现场中的材料堆放和施工人员荷载具有随意性 且往往材料堆积越多的地方人员越密集 产生的局部荷载不可忽视 通过现场模拟平板浇筑时的施工活荷载的测试试验 可以看出在局部荷载作用的区域内的立杆承受了约90 的荷载 相邻的立杆承担相当少的荷载 而且由于水平杆的作用 某些杆件呈现出受拉状态 在距离两个柱距的杆件几乎不受影响 所以92规范中过多考虑了局部荷载作用下的扩散作用 从2 5kN m2 1 5kN m2扩散到1 0kN m2来计算立杆有失妥当 本规范规定 在计算模板 小楞 支承小楞构件和立杆时应采用相同的荷载取值不小于2 5kN m2 A 0 5 3 对模板支架 提出了应验算水平荷载 考虑施工中的泵送混凝土 倾倒混凝土等未预见因素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Q2k 可取垂直永久荷载的2 作为标准值 并以每延米的形式作用在模板支撑顶端边缘的水平方向上 A 0 7 未预见因素产生的水平荷载是新增荷载项 是考虑施工中的风 泵送混凝土 倾倒混凝土以及浇筑斜面混凝土等未预见因素产生的水平荷载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钢管扣件水平模板的支撑系统安全技术规程 DG TJ08 016 2004 J10374 2004 中规定了该项荷载 诱发荷载 一般取2 5 的垂直永久荷载标准值 并作用在支撑上端水平方向 美国ACI347 2004规定了风 泵送混凝土 倾倒混凝土以及浇筑斜面混凝土等产生的水平荷载取垂直永久荷载的2 并以线荷载形式作用在模板支撑的上边缘水平方向上 或直接以不小于1 5kN m的线荷载作用在模板支撑上边缘的水平方向上进行计算 日本也规定有相应的该荷载项 增加该荷载项主要是用于对独立高大模板支架进行抗倾覆计算复核 4 对风荷载的取值 在GB50204 92规范中 出现与风荷载相关的条文之处为验算类似于大模板等迎风面积大的模板块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抗倾覆稳定性 但风荷载如何取值未作详细规定 本规范规定风荷载 Q4 的标准值可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的有关规定确定 其基本风压可按10年一遇的风压采用 但基本风压不应小于0 20kN m2 参与模板及支架承载力计算的各项荷载组合 注 表中的 仅表示各项荷载参与组合 而不表示代数相加 G1 G2 G3 G4分别是模板 混凝土 钢筋自重及砼侧压力 Q1施工人员 设备重2 5kN m2 Q2砼下料产生的水平荷载 取2或4kN m2Q3泵送或不均匀堆载产生的水平荷载取竖向永久荷载2 Q4风荷载 施工规范第4 3 11条规定支架的抗倾覆验算应考虑混凝土浇筑前和浇筑时的两个工况 要求支架的抗倾覆力矩设计值应大于支架的倾覆力矩设计值 混凝土浇筑前工况下的抗倾覆验算 主要是针对支架顶部大面积模板在风荷载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抗倾覆验算 混凝土浇筑时工况下的抗倾覆验算 主要是针对在不对称荷载以及泵送混凝土管抖动等引发的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抗倾覆验算 规范第4 3 11条规定支架应按混凝土浇筑前和混凝土浇筑时两种工况进行抗倾覆验算 1 混凝土浇筑前 支架顶部混凝土结构模板搭设完成后 由于侧模的迎风面较大 易导致风荷载在支架顶部产生较大的水平力 当架体和顶部模板自重产生的抗倾覆力矩不足以抵抗水平力产生的倾覆力矩时 在混凝土未浇筑情况下易发生独立高支模架的整体倾覆 2 混凝土浇筑时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由于泵送混凝土过程中的泵管抖动 倾倒混凝土时的冲击荷载以及不均匀堆载等因素影响 易使得架体丧失整体稳定性 规范综合考虑了国内外广义水平力的取值方法和国内的实际情况 取垂直永久荷载标准值的2 作为广义水平力作用于架体顶部 用以综合考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上述不利因素的影响 当钢筋 混凝土 模板及支架自重等永久荷载产生的抗倾覆力矩不足以抵抗由广义水平力产生的倾覆力矩时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独立高支模架同样会发生整体倾覆 以规范为依据 分析讨论上述两种荷载工况下的钢管扣件式高支模架抗倾覆性能计算方法 无侧移支架模型的抗倾覆计算方法 混凝土浇筑时 混凝土浇筑前 有侧移支架模型的抗倾覆计算方法 混凝土浇筑时 有侧移支架模型的抗倾覆计算方法 顶部支架水平位移取值 验算扣件钢管式独立高支模架的整体抗倾覆性能时 其支模架的顶部水平位移由两部分构成 1 2 1为支架垂直搭设偏差 2为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 1 支架垂直搭设偏差规范规定高支模架立杆搭设的垂直偏差不宜大于1 200 且不宜大于100mm 在实际工程验算高支模架整体抗倾覆性能时 取支架垂直搭设偏差 1与水平位移 2同方向作为最不利工况 2 支架顶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结构中的立杆相当于框架结构中的柱 而纵 横向水平杆相当于框架结构中的梁 研究成果均表明 扣件连接节点属于典型的半刚性连接 节点抗扭刚度Rk与扣件螺栓的拧紧力矩大小有直接关系 东南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实验研究和反演计算结果均表明 在支架搭设基本尺寸和节点抗扭刚度Rk确定条件下 顶部水平荷载与支架顶部位移基本成线性对应关系 即未发生整体失稳或局部杆件失稳的支模架整体抗侧刚度K可取为常量 顶部支架水平位移取值 根据规范扣件式钢管支模架的扣件螺栓拧紧力矩不应小于40Nm 且不应大于65Nm 实际工程验算高支模架整体抗倾覆性能时 可取40Nm对应的节点抗扭刚度 建议取Rk 80kNm rad 计算出水平荷载作用下支模架的抗侧刚度K 进而可分别计算风荷载或广义水平力作用下的支架顶部水平位移 2 或直接结合有限元计算软件 ANSYS MIDAS等 直接计算水平力作用下的顶部水平位移 基于刚体位移理论和脚手架抗倾覆的分析方法 研究了钢管扣件式独立高支模架的抗倾覆性能计算方法 主要结论如下 1 钢管扣件式独立高支模架H B 3时 支模架发生整体倾覆的可能性较小 4 3 10规定 支架的高宽比不宜大于3 2 规范提出了模板支架两类计算工况 若实际工程所在地的风荷载较大 k 1 2kN m2 混凝土浇筑前模板搭设完成后的工况应为最不利工况 3 结合有限元软件 估算风荷载或广义水平力作用下的支架顶部水平侧移 2 可判定支模架考虑水平侧移时的整体抗倾覆性能 4 在计算支架抗倾覆性能时 将支架立杆作为理想弹性材料考虑 而实际工程中 钢管扣件式独立高支模架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 支架整体失稳与倾覆或支架局部失稳与整体倾覆可能同时发生 因此 建议钢管扣件式独立高支模架H B 3且荷载较大时 应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高支模架的弹塑性分析模型 分析其整体稳固性 整体稳定性和稳固性计算分析结论 九 连续支模计算 施工规范第4 3 13条规定 多层楼板连续支模时 应考虑多层楼板间荷载传递对支架和楼板结构的影响 楼层板施工周期为7天 3层模板 顶层混凝土浇筑后的第5天拆除底层支撑情况下 列出楼层和支架分担的荷载系数 楼层和支架分担的荷载等于该荷载系数乘以单位面积荷载值 D 必须设置足够层数支架 以避免相应各层楼板产生过大的应力和挠度 由已浇筑好的一层或多层楼板与设置的多层模板支架共同组成施工过程临时承载结构承担各类施工荷载 十 模板钢管支架设计 钢管和扣件搭设的支架 施工规范第4 3 15条规定了对扣件钢管搭设的模板支架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 其中 优先采用立杆顶部插入可调托座的中心传力方式 本规范规定对于不能实现立杆中心传力的工况 顶层立杆应按不小于50mm的偏心距进行偏心受压杆件验算承载力 且应考虑搭设的垂直偏差影响 还应验算水平杆与立杆的直角扣件抗滑移承载力 规范第4 3 15条第2款中 限定扣件式钢管支架立杆的单根承载力不应大于12kN 高大模板支架单根立杆的轴力标准值不宜大于10kN 是基于目前工地使用的钢管壁厚大部分在3 0mm左右 扣件的质量也不容乐观 又根据扣件钢管架传力不直接的特点 限定不大于12kN 10kN 有利于安全 也与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 2011的满堂支撑架的立杆稳定性计算规定基本一致 十一 模板起拱 对于模板起拱值的规定最早见于国家标准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10 65的第二章第16条 规定为跨度超过4米及4米以上时 如设计无规定时 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0 2 0 3 在GBJ204 83规范中起拱高度规定宜为全跨长度的1 1000 3 1000 GB50204 92规范中对模板起拱值依然同GBJ204 83规范 施工规范第4 4 6的延续了GB50204 92的规定 即跨度不小于4m的梁 板 其模板起拱高度宜为梁 板跨度的1 1000 3 1000 对于模板起拱值的规定有一定争议 主要的分歧点在有些是不需起拱的 对于支承在混凝土底面 梁板的跨度不大和支架的高度不大且刚度较好 在经验的条件下 可以不起拱 一般施工单位 对梁板构件的模板安装 其起拱量取为1 1000 3 明确细化了剪刀撑的搭设要求 即支架周边应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 支架长度或宽度大于6m时 应设置中部纵向或横向的竖向剪刀撑 剪刀撑的间距和单幅剪刀撑的宽度均不宜大于8m 剪刀撑与水平杆的夹角宜控制在45 60 之间 支架高度大于3倍步距时 支架顶部宜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扣件式钢管高大模板支架的安装 施工规范新增加了第4 4 8条对扣件钢管搭设高大模板支架的安装规定 提出支架搭设应完整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要点 宜在支架立杆顶部插入可调托座 可调托座螺杆外径不应小于36mm 插入深度不应小于180mm 螺杆伸出钢管的长度不应大于300mm 插入立杆顶端可调托座伸出顶层水平杆的悬臂长度不应大于500mm 立杆纵距 立杆横距不应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