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练习A卷.doc_第1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练习A卷.doc_第2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练习A卷.doc_第3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练习A卷.doc_第4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练习A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练习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我学会了 (共6题;共30分)1. (10分)下课铃响了,你匆匆地跑出教室,直奔食堂。你看到了饭菜的颜色,闻到了饭菜的气味,尝到了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了馒头的温热请据图回答问题。(1)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是因为光线经过_的折射,成像在了_上,并最终形成了视觉。(2)你能够听到下课铃声,是因为声波引起_的振动,刺激了_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并最终产生了听觉。(3)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都是靠分布 在身体不同部位的_获取信息,这些感觉最终都是在_形成的。2. (11分)下图是人耳的结构图,请读图填空: (1)1是_;2是_,它们构成了_。 (2)3是_;4是_;5是_;它们共同构成了_。 (3)9是_,它和_、_共同构成了_。3. (3分)请根据耳的基本结构回答: (1)有些人晕车,与耳的前庭、_有关。 (2)当飞机降落时,乘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咽鼓管张开,使_,防止胀痛。 (3)听觉形成的部位在_。 4. (1分)如下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以编钟为主进行演奏乐曲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发明,远在商周时代就用编钟演奏了。所谓“编钟”是一列大小不同的乐钟(如图),按谱打击就可以演奏。乐钟的大小不同,主要影响声音的什么特性_?5. (3分)2015年中华龙舟大赛上,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而产生的,运动员越用力击鼓,鼓声的_越大如图所示,全体划桨手有节奏地齐向后划水,龙舟就快速前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6. (2分)教室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_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_处减弱噪声二、 我理解了 (共13题;共30分)7. (2分)下列各组中,能表示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的是( )声波 听神经 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鼓膜 听小骨 大脑A . 一一一一一B . 一一一一一C . 一一一一一D . 一一一一一8. (2分)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随处可见“低头族”,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长期玩手机可能会损伤对光敏感的细胞,使视力下降,上述两类细胞分别位于( )A . 外耳道、虹膜B . 鼓膜、瞳孔C . 耳蜗、视网膜D . 咽鼓管、脉络膜9. (2分)下列关于耳的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鼓膜、听小骨和鼓室组成中耳B . 耳蜗内具有听觉感受器C . 前庭和半规管能够感受头部的位置变动情况,与维持身体的平衡有关D . 咽鼓管属于中耳的一部分,能够传导声波10. (2分)保护好眼和耳有利于青少年准确地获取信息。下列有关眼睛和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近视眼可以戴凹透镜加以矫正B . 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C . 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D .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11. (2分)关于人体生理活动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 青春期身体的变化与性激素有关B . 鼓膜传递声波并产生神经冲动C . 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D . 输尿管的主要功能是排出尿液12. (2分)有人乘车、乘船时会晕车、晕船,与此现象有关的结构是( )A . 鼓膜B . 听小骨C . 耳蜗D . 前庭和半规管13. (2分)呼吸道受感染后,还可能引发中耳炎,这是因为病菌进入了中耳。病菌通过的结构是( ) A . 外耳道B . 内耳C . 咽部D . 咽鼓管14. (2分)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B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C . 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D . 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15. (2分)某学校操场外一幢高楼离跑道起点170米。同学们在跑步训练时,由于回声导致先后听到两次发令枪声。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米秒,那么听到两次发令枪声的时间间隔为( )A . 0.5秒B . 1秒C . 0.5分D . 1分16. (2分)“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B . “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C . “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D . “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17. (2分)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听声音的变化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 )A . 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 . 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 .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 .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18. (2分)“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A . 嗅觉和听觉B . 听觉和视觉C . 听觉和味觉D . 触觉和味觉19. (6分)图是人耳和脑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1)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听到铃声后陆续走进教室,请用图中字母及箭头写出听觉形成过程的途径:_;(2)在听觉形成过程中,听觉神经传导的神经冲动是在_产生的;(3)一位战士的耳被炮声震聋,损伤部位最可能的是_,卫生员告诉其他军人遇到巨大声响时要_,以避免耳被震聋。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 我学会了 (共6题;共30分)1-1、1-2、1-3、2-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