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逐渐远去的优雅——《5古诗两首》教学随笔_第1页
那份逐渐远去的优雅——《5古诗两首》教学随笔_第2页
那份逐渐远去的优雅——《5古诗两首》教学随笔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那份逐渐远去的优雅5 古诗两首教学随笔那份逐渐远去的优雅5 古诗两首教学随笔按照教学计划,今天教学的内容是古诗两首,一首是南宋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一首是南宋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景象的诗歌,与前几天学的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相呼应。可能,这也是编者的意图吧!一想到教学古诗,我心里总有一阵窃喜。是的,两首古诗一篇课文,虽然需要全文背诵,但我一点也不担心我们班的学生。即使是最差最懒的学生,也能在课堂上将两首古诗背诵出来的。这种令人惊喜的红利,从我加入教师队伍开始,一直享受到了现在。这是为什么呢?从直觉上可以感受到,古诗篇幅短小,音律优美,读之琅琅上口,背诵也好不费力。难怪众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会把背诵古诗作为特别的内容来对孩子进行教育。那为什么要教孩子学古诗呢?这个问题,倒是不大容易解答的。我不知道其他国家的语言教育体系是怎样的,我只知道在中国自古以来,人们在学习语言的时候,就存在两个语言系统。一个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口语系统,一个是2 / 3文言文系统。两个系统的词汇和语法是差别是如此的巨大。巨大到,如果不通过十年寒窗的日夜诵读,就进入不了文言文的语言系统中,就不可能自由地驾驭这个语言系统。同时,两个语言系统也将人硬生生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使用文言文的今后从事脑力劳动的社会管理者,一类是使用口语的今后从事体力劳动的社会被管理者。作为上流社会精英阶层使用的文言文,在历史的打磨下,越发精致而优雅,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化遗产,而其中以古诗最受人推崇。而口语系统,由于缺少文字的记录,只能无可奈何地消失在时光中。至于为什么会出现文言文这样的形式,我的猜想是,远古时期,人们书写工具还未成熟,用刀或硬物在龟背陶土上每刻一字,是如此的费劲,而象形文字能包含的信息又是如此的丰富。用口语絮絮叨叨说一大通的话,用文言文可能只需寥寥数语就能表达清楚了吧!于是,久而久之,文言文出现了。聪明的先辈们,通过上千年的实践,不断为文言文寻找到了完美的承载形式诗词歌赋,里面也承载着中华文明的那份精致和优雅。“五四”过后,白话文一统天下。初衷当然是为了最多民众能毫不费力的进行阅读和表达,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然而,那份对汉字3 / 3的敬畏和对写作的优雅情怀,也随之远去。现在,当我们诵读先秦的经文,阅读李白杜甫柳宗元的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