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无线网络综合覆盖率短板分析流程-v8.5_第1页
4G无线网络综合覆盖率短板分析流程-v8.5_第2页
4G无线网络综合覆盖率短板分析流程-v8.5_第3页
4G无线网络综合覆盖率短板分析流程-v8.5_第4页
4G无线网络综合覆盖率短板分析流程-v8.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覆盖问题分析流程 覆盖问题来源 从 点 线 面 三个维度识别发现覆盖问题 具体规则如下 点点 MR 弱弱覆覆盖盖小小区区 基于 MR 数据 RSRP 110dBm 的采样点在 MR 总采用点中的占比大于 10 的小区 线线 A AT TU U 测测试试发发现现 通过 ATU 测试识别弱覆盖问题 RSRP 105dBm 且里程大于 50m 面面 M MR R O OT TT T 关关联联输输出出 通过MR OTT分析 基于用户业务位置匹配楼宇信息和MR数据输出问题楼宇 同时结 合竞对 热点 投诉及黄金区域等数据进行价值优先级排序 详细如下 楼宇信息筛选 楼宇建筑高度 20 米 楼宇建筑高度 20 米 但楼宇属性为金融 酒店 购物 医疗 政府机构及美 食地标的楼宇 楼宇建筑高度 20 且连续弱覆盖面积 10000m2 并结合流量经营 投诉 竞对等维度识别高优先 级弱覆盖区域 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主要目标是提升弱覆盖区域内的深度覆盖率 1 2 覆盖问题处理 五模八步法 覆盖问题整体处理思路为先优化维护 然后加强室分整改 最后进行建设规划 提升覆盖问题整体处理思路为先优化维护 然后加强室分整改 最后进行建设规划 提升 全网覆盖全网覆盖 MR 覆盖提升从规划 建设 维护 优化 室分整治五大模块入手 核查 分析 和解决网络 MR 弱覆盖问题 基本流程为标准功率核查 软参核查 故障核查 基础工参核 查 优化调整 室分整改 已规未建核查 新增规划八个方向进行网络分析调整和优化的 八步法 下图整体处理思路 1 2 1 优化 模块 1 2 1 1 标准功率核查标准功率核查 参考信号功率 功率设置是否按照集团标准 宏站 9 2dBm 室分 12 2dBm Pa Pb 室分单端口可设置为 0 0 多端口设置为 3 1 1 2 1 2 软参核查软参核查 接入 互操作类 以集团参数的核查标准 从最小接入电平 重选 切换和 重定向参数进行核查 邻区类 邻区配置合理性 邻区漏配 冗余邻区 邻区及其频点错配 核查 参数类别接入和互操作集团管控参数 参数名称 QRxLevMin 异系统 A1 RSRP 触发门限 异系统 A2 RSRP 触发门限 异频异系统盲切 换 A1A2 事件 RSRP 门限 室外 120 124dBm 规范值 室分 120 128dBm 100 115dBm 100 115dBm 118 126dBm 1 2 1 3 基础工参核查基础工参核查 站点经纬度 匹配站点规划和现网站点经纬度 找出偏移大于 100 米的基站 分析站点偏移导致覆盖距离增加引起的弱覆盖小区 站高 方位角 下倾角 站高规划与实际开通相差 10 米站点 或站高小于 5 米和大于 60 米的站点 分析由于未按规划设计入网引起的弱覆盖小区 1 2 1 4 优化调整优化调整 主要优化方法有 功率提升优化 天线权值优化 D F覆盖结构调整 切换策略 和室内外协同优化 越区覆盖控制优化 MR OTT精准覆盖优化 功率提升优化 优化思路 根据集团公司MR弱覆盖判定RSRP 110dBm的规则 将MR采样点 的RSRP区间设为3个标准段 功率提升区间 112dBm至 109dBm采样点占比30 以上 可提升功率解决 精细优化区间 119dBm至 113dBm采样点占比30 以上 需规建维优解决 规划建设区间 站间距比例超过50 无对应邻区判断规则 无同频邻区切换次数占比 30 且无异频邻区切换次数占 比 30 邻区数判断规则 网内邻区数 50个 邻区漏配判断原则 结合小区覆盖情况和网内邻区数判断是否存在邻区漏配的情 况 MR OTT分析 通过MR OTT工具分析过覆盖的实际情况 解决措施 针对越区覆盖小区进行RF调整及邻区优化 MR OTT 精准覆盖优化 通过MR OTT RRU级MR分析及现场测试 全面细致分析发掘深度覆盖问 题 流程图如下 优化思路 以MR OTT栅格采样点数 1000且弱覆盖比例 20 作为弱覆盖栅格 进行弱覆盖栅格地理化 确定网络弱覆盖集中区域 以北向MR弱覆盖小区和OTT MR 栅格弱覆盖区域为优化目标 通过地理化呈现 结合MR OTT小区栅格数据 确定弱 覆盖小区 弱覆盖区域的覆盖位置 周边小区以及对应场景 通过栅格级小区电平数据 掌握周边小区在该弱覆盖区域的覆盖情况 结合弱覆盖小区 弱覆盖区域周边站点 覆 盖场景 覆盖范围信息以及功率 邻区参数及切换统计 确定弱覆盖主要成因 根据 弱覆盖成因给出对应规 建 维 优方案 形成工单并处理 并对处理进度 处理效 果进行跟进 解决措施 根据MR OTT定位弱覆盖小区的弱覆盖区域 查看周边小区在该弱 覆盖区域的覆盖电平 对MR OTT识别的问题楼宇与现网数据及规划进行匹配 确定 规 建 维 优方案 问题楼宇无规划 需新增规划 问题楼宇有规划未开通 推动建设开通 问题楼宇有现网站覆盖 维护处理或室分整改 室分 RRU 级 MR 分析优化 RRU级MR覆盖评估主要价值体现在评估精度及评估效率的提升 通过RRU级覆盖评 估结果 可有的放矢地指导扫楼工作 根据RRU级评估结果快速有针对性的筛选问题区域 或楼层进行重点测试分析及优化整治 评估原理 采集方法 数据分析 评估验证和相关案例见附件 RRU级MR覆盖评 估 ICS Optimizer docx 1 2 2 维护模块 1 2 2 1 故障告警故障告警 提取MR开启之前故障告警数据 从小区退服 站点故障及删除站点三方面入手 梳 理出故障站点清单进行处理 根据故障小区与弱覆盖小区站点间距离匹配 梳理出弱覆盖 小区340米以内的故障告警站点 以下是影响MR覆盖的相关告警及处理手段 告警名称告警名称告警类别告警类别原因分析原因分析解决办法解决办法 BBU IR 光模块 电接口不 在位告警 IR 接口类 1 BBU 连接下级 射频单元的光模块 未安装或故障 1 执行 DSP SFP 检查光模块收发光是否正常 若异常 需要近端检 包括 重新插拔光模块 更换光模块 更换光 纤 射频单元驻波告警天馈驻波类 1 设置的驻波比 告警门限过低 2 馈线 跳线接 头是否拧紧 射频 单元故障 1 LST RRU 查看驻波比告警门限 2 根据告警提示的 RRU 驻波通道 检查射频单元与天线 侧的接头是否拧紧 跳线与馈线是否有问题 3 复位 RRU 若告警仍然未消除 用 sitemaster 检查驻 波根源 并尝试更换天线或者 RRU 1 使用 DSP SFP 命令查看光模块的收发光功率是否正常 2 检查本端 对端的光模块是否插紧 是否异常 传输光接口异常告警传输接口类 1 BBU 本端或对 端的光模块未插紧 或故障 2 光纤接头未插紧或 光纤线路故障 3 检查传输光纤线路是否正常 光纤是否损坏 1 检查光模块收发光是否正常 射频单元 IR 接口异常告 警 IR 接口类 1 射频单元与对 端设备的光纤接头 或光模块未插紧 2 光纤链路故障 2 检查光模块是否插紧或者损坏 3 检查光纤连接情况是否正常或者光纤是否损坏 控制面传输故障和 射频链路故障都会 导致此告警产生 小区不可用告警其他 1 小区配置与设 备支持规格冲突 2 单板不可用 CPRI 链路故障 基带单元故障 射 频单元收发通道故 障 S1 信令链路 故障 1 检查配置 2 处理与 小区不可用告警 的相关告警 执行 DSP CELL 射频单元光模块收发异常 告警 IR 接口类 1 射频单元的接 头或光模块未插紧 光模块故障 2 对 端设备故障 1 检查光纤线路 2 检查 替换光模块 射频单元维护链路异常告 警 IR 接口类 1 RRU 故障 2 BBU 或射频单 元光模块故障 1 下电复位单板 2 检查单板 RRU 光模块 射频单元发射通道增益异 常告警 RRU 硬件类 1 射频单元硬件 故障 1 远程复位射频单元 2 检查替换射频单元 1 多模场景配置 错误导致时钟互锁 失败 2 光模块未插紧或故 障 BBU CPRI 接口异常告警IR 接口类 3 光纤链路异常 1 LST RRU 检查 RRU 的制式 检查多模制式是否正确 2 检查光模块和光纤链路 1 光模块是否匹 配 是否插紧 2 光纤链路异常 BBU IR 光模块收发异常 告警 IR 接口类 3 两侧光模块型 号不一致 单模 多模 速率 1 检查光模块 光纤线路 1 RRU 的制式 CPRI 压缩等 2 RRU 的功率配 置 以及 RRU 的 通道或是小区的收 发通道 对照不同 RRU 的配置规范检 查相应的配置 1 处理 RRU 的相关告警 查询小区动态参数 3 光模块速率不 够或者光纤有问题 2 检查是否打开 CPRI 压缩开关 3 检查光模块速率是否足够 小区服务能力下降告警IR 接口类 4 检查 BBU 到 RRU 的光纤是否有损坏 射频单元光模块 电接口 不在位告警 IR 接口类 1 射频单元的光 模块未插紧或故障 1 检查光模块 BBU IR 光接口性能恶化 告警 IR 接口类 1 BBU 连接下级 射频单元的端口上 的光模块老化 1 插拔 替换光模块 1 命令配置 却 未插入单板 单板不在位告警单板硬件类 2 单板硬件故障 3 单板未插紧 单板所在框主控板 未插紧 1 确认指定槽位是否有单板存在 2 重新插拔单板或替换单板 BBU IR 接口异常告警IR 接口类 1 BBU 与下级 RRU 的光纤接头或 光模块未插紧 或 光纤链路故障 1 检查相应配置参数 2 检查光模块和光纤链路 网元连接中断传输链路类 1 传输网管链路 故障 2 基站侧传输数 据配置错误 3 网管上没有与 网元对应的适配层 1 传输打通网管链路 2 检查基站的传输数据配置 3 检查网元适配层 BBU 光模块收发异常告警IR 接口类 1 BBU 连接下级 射频单元的光模块 未插紧或故障 2 光模块与端口 或与光纤的型号不 匹配 3 光 纤线路故障 1 检查光模块 光纤线路 射频单元光接口性能恶化 告警 IR 接口类 1 本端或对端的 光模块安装松动或 老化 2 光 模块型号 单模 多模 速率 不匹 配 3 RRU 与 对端设备间的光纤 线路存在弯折 挤 压 老化 1 检查光模块和光纤线路 时钟参考源异常告警GPS 类 1 时钟参考源的 配置错误 2 星卡天线故障 或锁星不足 3 对端时钟参考 源的配置问题 1 检查本端和对端的时钟参考源配置 2 检查主控板 BBU 单板维护链路异常告 警 单板硬件类 1 单板未插紧 2 单板下电 1 下电复位单板 2 插拔单板 系统时钟不可用告警GPS 类 1 未配置时钟参 考源 2 单板硬件故障 1 DSP RRUCLKSRC 查询时钟参考源 处理相关根源告 警 2 复位插拔单板 检查 GPS 1 远程复位 RRU 2 检查光纤 光模块是否故障 射频单元时钟异常告警IR 接口类 1 射频单元的上 联 CPRI 接口出现 异常 导致射频单 元从 CPRI 接口提 取的时钟异常 3 更换 RRU 1 远程复位 RRU 2 检查 RRU 的供电是否正常 射频单元交流掉电告警电源类 1 RRU 的外部交 流电源输入中断 3 上下电复位监控设备 更换监控设备 射频单元过载告警RRU 硬件类 1 用户对 RRU 频 繁执行过多配置 维护以及启动过多 测试 测量任务 2 RRU 软件运行 异常 1 停止配置 维护以及测试 测量任务 2 复位单板 星卡时钟输出异常告警单板硬件类 1 星卡硬件故障 1 复位 倒换 更换单板 射频单元硬件故障告警RRU 硬件类 1 RRU 内部硬件 故障 1 远程复位 RRU 2 更换 RRU 单板硬件故障告警单板硬件类 1 单板硬件故障 2 单板温度异常 1 复位单板 2 拔插 更换单板 基站同步帧号异常告警单板硬件类 1 主控板系统时 钟锁相环失锁 2 单板未插紧 1 查看是否有单板故障告警 若没有则复位及拔插单板 BBU IR 光模块故障告警IR 接口类 1 BBU 连接下级 RRU 端口上的光模 块故障 1 插拔 替换光模块 射频单元工作模式与单板 能力不匹配告警 配置类 1 RRU 工作制式 配置错误 RRU 软 件版本不匹配 2 实际安装 RRU 型 号错误 1 检查 RRU 配置参数与软件版本 2 检查具体安装 RRU 型号 1 2 2 2 室分整改室分整改 室分 MR RSRP 110dBm的采样点在MR总采用点中的占比大于10 的小区 定义为 室分MR弱覆盖小区 室分弱覆盖小区问题在排除邻区 参数和告警问题后进入室分问题 排查整改阶段 以下是室分弱覆盖问题处理流程 1 问题排查阶段 问题排查阶段 1 天线 天线布放不合理问题排查布放不合理问题排查 现场排查时 首先需要排除弱覆盖是否由天线布放不合理问题引起 如果天线口功率 满足设计要求但还是存在弱覆盖的情况 则说明天线布放不合理 如果天线口功率不满足 设计要求则应该重点检查有源设备及分布系统的问题 天线布放问题造成弱覆盖常见原因 见下 设计方案不合理 部分站点可能存在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情况 存在弱覆盖区域 如天线布放过远 使得 天线与天线的交叠覆盖处存在弱覆盖区 地下层与标准层或出口处 天线的布放没有充分 考虑信号的连续性 使得交叠处存在弱覆盖 另外电梯 电梯厅 拐角处等区域 由于信 号会陡降 信号的接续和切换存在问题 需要特别的考虑 卫生间 拐角房间 消防通道 等特殊区域 容易出现弱覆盖或盲区 物业协调难 同时可能由于物业无法协调 导致天线设计或安装时无法装在房间内 只能布放 在走廊等公共区域 造成房间内或窗边区域弱覆盖 施工质量问题 工程施工时 天线点位未按照设计方案要求严格布放 也会造成弱覆盖问题 2 有源设备问题排查 有源设备问题排查 当确认弱覆盖不是由设计方案引起 而是由天线口功率与设计不符引起时 可以首先 排查有源设备是否存在问题 若存在问题依次判断是有缘设备故障造成的问题还是调测不 当造成的问题 有源设备造成弱覆盖常见原因见下 有源设备故障 由于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弱覆盖 例如设备掉电 电源模块故障 光收发模块故障 功放故障等 3 天馈系统问题排查 天馈系统问题排查 排除了有源设备问题 则需要详细检查整个分布系统 分布系统造成弱覆盖常见原因如下 无源器件问题 由于无源器件老化或指标不合格 会发生耦合损耗变大的情况 此时也会造成分 布系统整体功率变低 施工工艺问题 由于工艺不达标 如馈线接头制作不正确 天馈系统进水 馈线弯曲半径过小均会使 得天馈系统驻波过高 大于1 5 造成弱覆盖 2 整改阶段 整改阶段 1 设备硬件故障排查整治设备硬件故障排查整治 对于筛选出弱覆盖小区 加强告警监控力度 及时排除显性故障 主要做以下处理工 作 清除 RRU 未配置告警 RRU 链路断 RRU 掉电 输入电压异常等告警 利用频谱仪 对 RRU 的输出功率进行测试 对合路器口的输出功率进行测试 对存在问题的硬件设备进 行更换 利用频谱仪测试天馈的驻波比 对存在问题的部分进行整改或者替换 2 设计方案问题排查整治设计方案问题排查整治 可通过现场判断天线口功率与设计方案是否一致来确定是否是天线布放的原因引 起 天线口功率可通过一些工程经验判断 一般天线口设计功率在0 15dBm时 天线直 视下方1米处接收信号强度大致在 40 55dBm之间 若实际电平相比此值略偏弱 则应首 先查看设备输出功率与设计功率是否相符 若天线口功率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则应判断信号弱区域是否由于遮挡屏蔽严重造成 可以通过增加天线来满足弱信号区域的覆盖要求 如果物业协调不允许 可通过合理放开 设备余量 调整分布系统功率分配或更换馈线的方式增加功率 或增加小功率直放站的方 式满足信号弱区的覆盖要求 3 有源设备问题排除整治有源设备问题排除整治 有源设备的显性故障可以通过后台网管告警查询 若存在告警可预先做一些后台处理 如重启 软修复等 对于没有接入网管平台的有源设备 需要通过现场联机查询 设备隐形故障需要现场处理 可以通过硬件排查替换等方式判断解决硬件故障 或直 接通过更换设备的方式解决问题 4 天馈系统问题排除整治天馈系统问题排除整治 由天馈系统引起的弱覆盖整治时要先定位弱覆盖故障点 此时需要结合CQT DT 测试数据大致判断信号较弱的区域 结合施工图纸查找连接该区域的分布系统节点 用频 谱仪测试该节点前后的功率情况 并逐级往后定位分布系统故障点 可通过更换器件 提 高施工工艺 更换馈线的方式解决问题 3 验收阶段 验收阶段 室分专项整治效果验收规则 1 MR弱覆盖率 调用MR分析平台进行MR弱覆盖率查询 连续7天MR测量RSRP 总采样点 1000且弱覆盖采样点占比50Mbps CSFB回落次数 10次 宏站好点 FTP下行吞吐率 45 室分好点FTP下行吞吐率 25 CSFB呼叫成功率 100 小区PDCP层上 下行数据的总吞吐量 0M VoLTE呼叫建立成功次 数 100 VOLTE测试MOS值 3 5 VOLTE呼叫时延 3 0 3 关键性能指标 满足7天内5天 包含5天 以上掉线率指标 98 小区用户面上 下行流量 0MB VOLTE接通率 95 VOLTE掉线率95 上下行丢包率 10 4 集团参数符合要求 按照附件 集团重点核查LTE参数配置要求 通过调用网 优平台集团参数核查模块 查询相关参数 若存在任意一项参数配置不符合要求 记为 集团参数核查不通过 重点参数 50项设置阀值请见附件 db para check xls x 5 7天小区退服情况 小区退服 和 零寻呼 纳入集中开站有效开通的审核项 工单流转至单站验证环节第1天开始计时 基站状态为 工作状态 7天中任意5天退服 次数 告警 退服次数 零寻呼 等于0 则审核通过 7天超过2天基站状态为 工程 状态 或退服次数 告警 退服次数 零寻呼 不等于0 则审核不通过 工单驳回至 上一级流程 数据源 小区退服平台 时间粒度 提取时间为单站验证开始至第7天每天 8 00至23 00点 6 重要告警验收 按照集团白皮书要求 集中数据加载后与性能数据观察同步 自 动关联告警平台查询是否是否存在影响业务的重要告警以及RRU状态是否正常 若观察 期内无影响业务的重要告警则审核通过 具体规则如下 告警验收计算方法为 7天中5天无影响基站业务的重要告警则审核通过 影响业务 告警列表请见附件 基站级别影响业务 告警信息 xls 数据源 集中故障管理平台 时间粒度 提取时间为单站验证开始至第7天每天6 00至24 00点 1 2 3 建设模块 栅格采样点 OTT MR单个20 20栅格采样点数 1000 且栅格内RSRP 110dBm采样点占比 20 筛选范围 以规划未建站点为中心 统计周边170米范围 内弱覆盖栅格数量 按规划站点宏站 室分属性分别确认是否需推动规划站点建设 宏站推动建设标准 规划未建宏站周边 170 米范围内弱覆盖栅格数 4 室分推动建设标准 规划未建宏站周边 100 米范围内弱覆盖栅格数 1 室内覆盖建站标准 覆盖区域 MR 采样点 RSRP 10 建筑物内无室分系统 室外道路建站标准 RSRP 小于 95 距离 200 米以上 通过宏站解决 RSRP 小于 95 距离 200 米以下 通过室分外引或 RRU 拉远解决 基 于周边室分站和宏站分布 天线位置和传输等情况综合考虑确定 入网 MR 验收规则 从入网的第2天起连续7天的MR指标满足以下条件 室分 MR 测量 RSRP 总采样点 1000 且弱覆盖采样点占比1000 且弱覆盖采样点占比 10 1 2 4 规划模块 通过OTT MR规划需求分析输出需新增规划问题 覆盖区域 MR 采样点 RSRP 10 建筑物内无室分系统 1 3深度覆盖解决方案 1 3 1 利用宏站针对性覆盖 此种方案主要针对的场景是需要解决深度覆盖的区域 周边近距离有建设宏站 此时 可以对需要深度覆盖的区域利用宏站进行针对性设计 目前一般密集城区宏站站点密度较 高 而密集城区也存在大量商务楼宇和老旧低层密集的居民社区 这种深度覆盖解决方案 有大量的应用场景 利用宏站解决这种场景的深度覆盖时 一般站点距离覆盖目标不能过远 为保证覆盖 效果 一般要求基站在200米左右以内 同时必须做好周边较大区域内多个宏站间的协同规 划 避免在其它方向出现覆盖不足问题 对于这种解决方案的覆盖目标 覆盖建筑高度必 须在基站天线挂高的覆盖范围内 典型建筑场景 宏基站是深度覆盖的基础 城区内部存在大量的7层以下居民楼宇和老旧社区 建筑物 一般规则排列 楼宇较多 楼层一般不高于7层 建筑外墙一般是砖墙结构 不太厚 穿透 损耗较小 一般不会超过15dB 个别承重墙体穿损较大 低层居民建筑场景 对于一些别墅建筑 如果外部周围可以建设宏站 也可以利用宏站提供针对性的深度 覆盖 别墅场景 对于高层楼宇以及较矮的商务楼宇 首选建设室内分布系统 当无法建设室内分布系 统的情况下 宏站也可以解决高层楼宇的低层以及较矮的商务楼宇 不建议在城区大量利 用宏站上仰覆盖独栋高层楼宇的高层部分 宏站覆盖高层楼宇的低层或矮层商务建筑 应应用用建建议议 宏基站单站覆盖面积广 工程易实施 性价比较高 适用于对于环境美化要求不高 站点资源易获取的区域 宏宏站站针针对对性性覆覆盖盖案案例例 如下图2 4 某城市小型居民区 多层 老旧居民区 的情况 在密集市区7层以下 穿损小 分布广 距离基站约150m 200m 可以依靠宏基站连续覆盖解决其深度覆盖问题 图2 5是室内遍历结果 RSRP覆盖效果一般在 100dBm以上 速率大部分集中在 10Mbps 30Mbps 宏站解决深度覆盖场景 室内遍历覆盖效果 1 3 2 室外分布式覆盖方案 深度覆盖问题解决的关键是要确定好天线位置 既能够提供必要的覆盖 又可以顺利 建设 特别是针对居民区的场景 典型的覆盖方案是建设室外分布式的系统 既可以解决 无法将室分系统引入居民楼造成的覆盖盲点 多点式小型化覆盖天线也易于隐蔽美化 室 外分布系统主要完成建筑的室外部分 主要马路的覆盖以及大部分室内区域的深度覆盖 一般在宏站无法提供有效覆盖时 楼高为7 10层以下的楼层覆盖问题可以采用地面灯杆等 美化天线的安装方式 就可以实现较好的覆盖效果 对于楼高为10层以上的楼层 可以考 虑在对面建筑物外立面或楼顶安装天线 但工程实施难度也相对较高 室外分布系统的优点是可以实现小区整体较好的覆盖效果 相对于室内分布系统较容 易实施 缺点是室内部分纵深区域由于穿透损耗过大 深度覆盖较难解决 方案设计时常用覆盖手段有单 双通道RRU作为信源提供楼顶对面覆盖 室分外引 路 灯站等方式 在设计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 由于采用的是多点小功率覆盖 因此在设计时一般只设计穿透一堵墙 这就要求在楼宇 的每一面应该与天线都有直达径 2 在走线时 传输 电源 要充分考虑小区的道路及管道建设 合理设计走线 3 在设计天线口功率时 充分考虑天线增益 方向性角度 注意覆盖距离和环保要求的平 衡 4 为满足覆盖要求 可以考虑功分器 连接多点天线 采用正反两侧覆盖居民楼 如果采 用多个RRU信源 为减少楼内的切换 应划分为一个小区 5 为尽量降低对非目标区域的信号泄露 天线放置位置要充分考虑利用建筑特点达到阻隔 目的 典典型型建建筑筑场场景景 解决建筑室内的深度覆盖需求 通过分布式系统解决无法建设室内DAS的室内深度覆 盖问题 解决方案应用的总原则是所在的场景不容易造成天线信号泄露或信号泄漏可控 如封闭或半封闭的场所 典型的应用有以下几种 1 对于自身楼盘内圈的室内区域存在室外宏基站弱信号的情况 可以考虑内圈使用室 外分布式系统天线提高信号覆盖质量 2 楼盘外圈的室外分布式系统应用 3 周边楼宇的室外分布式系统应用 4 有条件使用室外分布式系统加强话务吸收与覆盖的情况 尽量考虑外放天线方案 典型的常见建筑场景如下图所示 半封闭的L型建筑群和口型建筑 C型建筑群和 接近封闭的建筑群 圆形建筑群和 郊外别墅群 U型建筑群 天天线线设设置置原原则则 覆盖能力 覆盖能力 利用室外天线对室内进行覆盖 不同的天线布放位置对室内覆盖能力影响较大 具体 的情况通过测试并总结特点如下 根据测试结果 在天线增益10dBi左右 RS功率输入9dBm左右的情况下 覆盖对面 40 70米左右的框架楼宇 穿过1堵墙体满足覆盖目标 RSRP大于 110dBm 的情况下 覆 盖5 8层左右比较合适 实际覆盖规划中 需要考虑楼体不同建筑特点 材料和天线参数的不同影响 覆盖效 果及范围存在个体差异 覆盖区信号强度与信号的入射角有很大关系 入射角大受到楼层阻挡更大 入射角 对电磁波信号衰落的影响远大于距离对电磁波信号的衰落 需要减小信号入射角才能取得 良好覆盖效果 即尽量让信号水平入射 减少楼板阻挡 天线布放方式 天线布放方式 室外分布系统方案中天线安装位置常见的主要有三种 将天线安装在地面 建筑外墙 或楼顶 天线安装在地面时 主要覆盖建筑的低层 根据建筑密度可以选择定向天线也可以选 择全向天线 根据经验在建筑间距小于40米场景 选择全向天线较好 间距大于40米场景 推荐选择定向天线 天线安装在外墙上 一般只采用定向天线 比较容易利用建筑的遮挡控制干扰 能覆 盖5 8层目标楼宇 但是物业协调和施工难度较大 一般必须进行美化 天线装在楼顶 采用定向天线 覆盖能力比较强 一般来说能覆盖10层左右 但是信 号较难控制 如果信号覆盖范围控制不好 干扰比较严重 原则建议原则建议 1 天线的摆放位置需要根据目标区域的特点进行确定 尤其当目标覆盖区域是居民 住宅小区楼宇时 由于种种因素很难找到合适的天线安装位置 需要现场勘察仔细考虑 选择天线位置的另外一个原则就是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信号的泄漏 避免对外部大网的干扰 2 建议天线安装位置 楼顶天面 裙楼平台 梯间顶 停车场出入口 同时应尽量选择馈线可直接到达的位置进行天线外放 以提高易维护性 3 典型的天线位置示意图如下 天线设计位置示意 图2 10中 L型建筑和U型建筑的室外分布式天线一般安装在对面的建筑物或灯柱上 口型建筑和郊外别墅群的室外分布式天线一般安装在墙角上 天线安装推荐高度 覆盖楼层数天线高度 m 被覆盖建筑高度 m 每幅天线覆盖单元 10 层以下30302 10 20 层50502 20 30 层90902 覆覆盖盖目目标标设设计计 根据选用天线的波束宽度 天线挂高及天线到覆盖楼宇的距离 可以估算每副天线的 覆盖范围 过程介绍如下 垂直覆盖范围b和和下情角度如图2 11所示 垂直覆盖范围计算过程 水平覆盖范围如图2 12计算所示 水平覆盖范围计算过程 上面的计算示意图中 d1为楼间距 h1为天线挂高 h2是覆盖高点 d2和b是覆盖目标 范围 主主要要优优缺缺点点 对于采用室外分布式系统解决小区深度覆盖的方案具有如下的优缺点 方案优点是覆盖效果好 信号从室外打入 能有效覆盖房间内用户 单个蜂窝覆盖范 围小 干扰容易控制 同时使用的天馈体积小 容易伪装 对安装条件要求相对室分系统 比较低 降低准入难度 可同时覆盖室内和室外 方案的缺点是需要室外天线点位较多 规划时需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 复杂度较高 而且如果和宏基站同频组网会对周围宏站带来一定干扰 深深度度覆覆盖盖解解决决方方案案应应用用 深度覆盖解决方案的应用分室外和室内不同场景 室外的应用根据目的又有热点的业 务吸收和覆盖盲点的解决 室内的解决方案主要有建设室内分布系统 室外打室内等 室 内分布系统的建设在专门的文档展开介绍 1 3 3 室外补盲补热场景方案 室外造成深度覆盖不足原因主要是因为距离基站较远或周边建筑环境因素 对信号造 成遮挡导致覆盖不足 要解决这种问题 有以下这几种方案 弱覆盖区域较大 业务量不高 可以直接进行2 8PATH的微 宏基站建设 对于2PATH 的微站 可以考虑和较近的原宏小区合并成独立小区 对于室外站点建设有美化需求高的 可以利用EasyMacro一体化产品 进行灯杆站或 建筑挂墙建设 如下图示意 室外灯杆站覆盖 对于密集城区中 在高楼林立中间的车道或者人行道 由于高楼遮挡造成的小范围弱 盲覆盖区 在城区中大量存在 可以进行双通道RRU拉远或一体化微站ATOM建设 双通 道微RRU可以通过N M合并小区补盲应用 如下图示意 小范围补盲覆盖 对于城市中的底商 咖啡厅 商务会所等小范围的热点容量吸收 可以通过一体化微 站ATOM建设 独立小区设置 这种应用情况可以和周围的宏小区异频设置 发挥出最优性能 如下图示意 热点覆盖示意 对于城市中的街道或居民小区间的道路 由于站点需要和周围环境具有高度协调性 可以通过美化方案建设街道站 如下图2 16示 或者建设如图2 13所示的一体化灯杆基站 街道站覆盖示意 现网室外建设案例及覆盖效果现网室外建设案例及覆盖效果 杭州宝石山下二弄位于杭州市西湖边 紧邻西湖断桥旁 二弄向内延伸约400米 内部 经济酒店 休闲场所密布 到西湖旅游临时住宿人员 流动人员非常密集 是典型移动业 务高需求区域 周围建筑普遍在20米以下 同时 场景建筑物密度较大 信号损耗较大 二弄内部尤其是室内弱覆盖严重 个别建筑完全盲覆盖 由于西湖边市政对景区风格统一要求较大 普通宏站建设难度较大 选址困难 决定 利用ATOM建站便利 小型化且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的特点建设补盲 第一个的推荐站点位置 如家门口的电线杆 挂杆安装 挂高10 15米 沿二弄偏向 二弄南约15 20度方向覆盖 如图2 17所示 备选位置 如家三楼楼顶 向外 东 覆盖弄 堂南侧密集的几家经济酒店 ATOM站点位置 第二个微站的推荐位置 易足行酒店4楼楼顶西北角 向二弄内部覆盖向旁边进修学院 和如家方向 两个微小区的覆盖目标图示如图2 18 覆盖目标示意 站点开通后效果评估 原先弱覆盖区域速率提升到68 9Mbps覆盖效果显著改善 平均 吞吐量提升77 覆盖质量改善效果 ATOM覆盖相对宏网覆盖 改善中度和深度覆盖效果显著 深度覆盖从无到有 单用户 单载波速率中度覆盖下行吞吐量提升4倍 上行提升3倍 1 3 4 居民小区场景 高高层层居居民民楼楼覆覆盖盖方方案案 现阶段在城区也存在大量的高档社区 这些社区内高层居住楼宇较为普遍 这些场景 内楼层高度一般在15F 30F 这类场景主要特点是建筑穿透损耗较大 常用解决方案是依靠室外分布式系统 上下 层分层考虑覆盖 结合实际场景和工程实施便利 针对具体覆盖方案 高层一般采用楼顶 天线直接面对或自上而下覆盖 低层一般考虑路灯 楼间美化体或小区内美化建筑体等提 供直接面对的低层楼宇房间内的覆盖 高层覆盖方案示意图 现现网网高高层层居居民民楼楼覆覆盖盖案案例例 星河时代包含有别墅 6层以下的多层住宅楼及10栋31层的高层住宅 由于小区不允许 建设宏基站 且室分无法入户 小区内居民建筑的室内外覆盖问题解决困难 针对无法使用宏基站及室内分布系统进行覆盖的现状 主要通过室外分布方式解决室 内深度覆盖需求 10栋高层的15层以上楼层 依靠楼顶的定向天线对打 楼间距约在40米 左右 总共布置5台双通道RRU 11副定向天线 在楼顶利用小板状天线 施工便利且不 存在美化需求 15层以下楼层 以及别墅区建筑 考虑在小河边建设路灯美化站方式和广 告牌的站点美化形式进行覆盖 路灯站距离高层楼宇约在20米左右 别墅和低层楼宇均为 联排建筑 长度约在50 70米左右 小区内有一条小溪距离高层约在20 30米 和联排别墅 相邻 在旁边做美化路灯站点 可以同时覆盖高层的低楼层和别墅区低层建筑 室外利用F频段覆盖室内 高层在楼道利用E频段建设DAS覆盖 室内外结合满足高层 室内覆盖需求 覆盖方案如下图所示 高层楼宇覆盖方案小区划分示意 站点开通后 进行覆盖效果测试评估 高层室内的覆盖效果如下 室内依靠室外双通道覆盖 楼道及建筑内纵深依靠楼道内DAS覆盖 互相配合覆盖效 果好 可保证室内覆盖效果 单独室外对打 房间覆盖好 纵深 楼道覆盖差 单独楼道 内DAS楼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