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卷(一)(II)卷.doc_第1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卷(一)(II)卷.doc_第2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卷(一)(II)卷.doc_第3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卷(一)(II)卷.doc_第4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卷(一)(II)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卷(一)(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研究“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的实验中,科学家提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这应属于实验研究的哪一个步骤( )A . 发现并提出问题B .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C . 作出假设D . 分析实验现象2. (2分)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量取9.5ml的液体可用100mL的量筒B . 试管、烧杯、蒸发皿等仪器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C . 具有腐蚀性、易潮解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重D . 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3. (2分)人用手触摸含羞草时,含羞草的叶片立即下垂合拢,这说明了生物具有哪一特征( ) A . 对刺激发生反应B . 遗传C . 多样性D . 适应性4. (2分)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 . 7.2m=7.2m100cm=720cmB . 1.8米=1.8米1000=1800毫米C . 12米3=121000厘米3=12000厘米3 D . 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5. (2分)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A . 调查B . 观察C . 实验D . 阅读6. (2分)一位初中生的身高大约在( )A . 15 cm 17 cmB . 15 dm 17 dmC . 1.5 km 1.7 kmD . 15 mm 17mm7. (2分)下图所示的四位同学的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8. (2分)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A . 试管B . 量筒C . 燃烧匙D . 蒸发皿9. (2分)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 .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B . 普通教室的高度为7mC . 一名中学生的体重为50ND . 冷冻室里冰淇淋的温度为1010.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所有植物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B . 动物细胞无叶绿体、大液泡和细胞壁C . 植物细胞中液泡里的细胞液不含水分D . 细胞壁也是细胞的基本结构之一11. (2分)某体温计的示数是38 ,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 和39 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 )A . 37 和39B . 38 和39C . 37 和38D . 37 和3712. (2分)温度计的示数为“8”,下面读法正确的是( )A . 摄氏零下8度B . 零下摄氏8度C . 零下8摄氏度D . 零下8度13. (2分)图AD是四位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出现在视野中的物像。其中最可能是因为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而形成的图像是( )A . B . C . D . 14. (2分)小王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扦插条生根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几组对照实验,其中最为合理的一项是( ) A . 低温、室温B . 高温、室温C . 高温、低温D . 高温、室温、低温15. (2分)以下操作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A . 在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若视线是俯视的,则测得的体积比液体的真实体积要大B . 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要大C . 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D . 用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则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要大16. (2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5千克B . 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厘米C . 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1.25米3D . 夏天教室的温度可达80C17. (2分)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A . 细胞壁B . 细胞核C . 线粒体D . 细胞质18. (2分)为了检验人躺看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哪种尺最合适( )A . 量程3m,分度值1mmB . 量程10m,分度值1 dmC . 量程30cm,分度值1mmD . 量程15cm, 分度值0.5mm19. (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其中一项的操作目的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类,该项操作是( )A .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预先留少量的水B . 做中和反应实验时,事先在碱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试液C . 闭合电路开关前,将滑片移到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处D . 转动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从侧面注视物镜20. (2分)量筒中盛有一定量的液体。如果将量筒举过头顶读数,则读取的体积读数与液体实际体积相比( )A . 偏小B . 偏大C . 没有影响D . 与人的身高有关二、 填空题 (共9题;共28分)21. (6分)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_的发明使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_的创立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_的发明使人类跨入发达的信息时代;科学家发现了_,为人类打开了遗传科学的大门。但同时,_的大量使用对土地产生了污染;汽车的大量使用使_ 污染严重22. (3分)在饭店用餐前,服务员热情地给每位同学倒了一杯温开水给同学们解渴。小科灵机一动,拿出随身带来的温度计,做起了研究:将温度计插入自己的这杯温水中,让杯中的温水自然冷却,并用手表记录了时间,每隔两分钟读一次温度计,并将读数记录如下表。时间(分)02468101214161820温度()6052453934302725242424(1)当时的室温大约为_。 (2)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比较正确反映实验过程_。(3)与普通温度计相比,体温计更精确,是因为_23. (4分)按下列要求将仪器对应字母填在横线上: 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_;用于取用固体粉末的仪器是_;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_;用于加热其他装置的仪器是_.24. (1分)有5把刻度尺:零刻线一端已磨损的尺;刻度线模糊不清的尺;最小分度不是毫米的尺;比被测长度短的尺;刻度不均匀的尺。这些尺子中不能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刻度尺是_。 25. (3分)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_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在读取数据时温度计玻璃泡_离开被测液体,读数时,视线要液柱上表面_。26. (3分)地球上的动物一般可以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两种。恒温动物主要是通过新陈代谢作用来调节体温恒定的;变温动物则通过移动身体获得更多的阳光照射或较高的气(水)温来提高身体的温度。恐龙到底是恒温动物还是变温动物,是科学家经常激烈争论的问题。 科学家甲提出下列论点支持恐龙是恒温动物:论点一:今天北极圈内的中生代地层中,常发现土生土长的恐龙化石;论点二:象恒温动物一样,少数恐龙化石也残留有能保温的羽毛结构;论点三:象恒温的哺乳类动物一样,恐龙化石的骨骼中布满了管状空隙,这是血管的痕迹;论点四:象恒温的哺乳类动物一样,恐龙化石群中具有较高的猎物捕食者比值。科学家乙提出下列论点支持恐龙是变温动物:论点五:从恐龙化石的尺寸判断,一般说恐龙的体型都很庞大;论点六:到了冬天,恐龙就会从严寒的区域迁往气候暖和的区域;论点七:恐龙具有羽毛,其主要功能是遮住夏天强烈的阳光,而不是防止体温下降;论点八:今天的许多爬行类动物,其骨骼也有丰富的血管,但一些小型鸟类和哺乳类动物骨骼血管较少。论点九:今天的变温动物群体中的猎物捕食者比值,与恒温动物是接近的。(1)科学家乙提出的5个论点中,哪几项是能与科学家甲所提山论点构成对应关系的?_。 (A)论点五 (B)论点六 (C)论点七 (D)论点八(2)如果科学家乙认为生活在北极圈内的恐龙仍有机会晒到阳光,他的理由是_。 (A)恐龙随季节迁移(B)恐龙有冬眠的习惯,所以冬季不需要阳光(C)随地球板块移动,将恐龙带到低纬度(D)北极圈内有很多北极熊,可供恐龙作为食物(3)一般恒温动物群体中,保持着较高的猎物捕食者比值。从能量消耗的角度分析, 这是为什么?_。 27. (4分)小科利用塑料瓶、定滑轮和量筒设计了测量黄蜡石密度的实验。如图甲所示,细线两端各系一个完全相同的空塑料瓶,线的右端再系上黄蜡石,向左瓶中逐渐加水至13毫升时装置恰好平衡;接着用排水法测黄蜡石的体积,量筒读数如图乙所示。(1)细线右端系一个空塑料瓶的目的是_ , (2)细线右端系一个空塑料瓶的目的是_ , (3)黄蜡石的密度是_克/厘米3(不考虑黄蜡石的吸水性和装置的摩擦)。(4)黄蜡石的密度是_克/厘米3(不考虑黄蜡石的吸水性和装置的摩擦)。28. (2分)细菌性痢疾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如图所示的3种细胞结构,最有可能是细菌性痢疾病原体细胞结构的是_,你认为这种细胞是细菌的主要依据是_。 29. (2分)如图装置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_原理来测量温度的,若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液柱向右移动,说明温度_。(填“升高”或“降低”)。三、 实验探究题 (共3题;共16分)30. (6分)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热源。 (1):如图是酒精灯的火焰的示意图,如图的火焰中的是_;是_。: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 秒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_温度最高。该小组同学向老师请教,老师提示该层火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由上表得出结论:_(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该小组同学对该研究的结果产生疑虑,老师对该小组同学对该问题质疑的胆量表示赞赏,同时告诉该小组同学由于外焰与外界大气充分接触,燃烧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最容易,热量散失最多,酒精灯加铁丝网或防风罩有利于外焰温度的提高。(2)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_。(3)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31. (4分)仔细观察蝗虫的胸部和腹部可以在左右两侧找到排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这就是气门气门与蝗虫体内的气管连通着,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身体的门户,请依据给出的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 (1)提出问题:_(2)做出假设:_(3)材料用具:两只活蝗虫;两只试管;清水;玻璃条;细线 实验步骤: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水分别标号为A、B;将两只大小、生活状况相同的蝗虫用细线固定在玻璃条上;将一只蝗虫的头部浸没到A(B)试管的水中,将另一只蝗虫的胸腹部浸没到B(A)试管水中过一段时间观察实验预期结果:_(4)实验结论:_ 32. (6分)显微镜是初中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请回答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问题:(1)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倒像。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叶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如图),则其实际流动方向是_方向。(2)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E”从图中的甲转为乙,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首先将玻片往_ 移动到合适位置,然后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3)当显微镜的视野太暗时,怎样调节显微镜可以提高视野亮度?(要求写出两种方法)_ 、_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_。(5)某同学制作了一张植物叶的纵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观察到显微镜视野中右侧的细胞十分清晰而左侧的细胞却很模糊。检查得知,显微镜正常且操作步骤正确,则导致这种情况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 。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