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损管理PPT课件.ppt_第1页
线损管理PPT课件.ppt_第2页
线损管理PPT课件.ppt_第3页
线损管理PPT课件.ppt_第4页
线损管理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线损管理 本章目标 线损的概念 分类和构成线损的理论计算低压线路损失计算方法电压损失计算线损分析降损措施 1 第一节概述 一 线损的概念线损 是电能在传输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功电能损失 无功电能损失 电压损失的简称 通常为有功电能损失 2 二线损的分类 1 按损耗的特点分类A不变损耗 或称固定损耗 与电压有关B可变损耗 与电流有关2 按线损的性质分类A技术线损 理论线损B管理线损 3 四 影响线损率的不利因素 1 架空线路方面 1 线路布局不合理 近电远供 迂回供电 2 导线截面小 长期过负荷运行或在非经济状态下运行 3 线路轻负荷运行 线路电流小 线路固有损耗所占比例大 4 接户线过长 过细 年久失修 破损严重 5 瓷横担 绝缘子表面严重积灰 油泥 污染物等物 在雾天和小雨天气 表面泄漏增加 6 零值 低值 破损绝缘子穿弧漏电 7 线路接头接触电阻大 接触处发热损耗增加 8 导线对树枝碰线引起漏电 9 雾天 大风碰线 引起漏电流增加 10 低压线路三相负荷不平衡 损耗相应增加 11 低压线路过长 末端电压过低 损耗相应增加 4 三 电能损失的构成 1升压 降压变压器的铁芯损耗和绕组损耗2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的电阻损耗3高压线路上的电晕损耗4线路上的电抗器的损耗5绝缘子表面泄漏 电缆介质损耗6互感器 保护装置 计量仪表 二次回路损耗7补偿装置 调相装置损耗8接户线电阻损耗9其它不明损耗 5 2 用电方面 1 用电设备和变压器负载不配套 大马拉小车 或 小马拉大车 引起损耗增大 2 客户的无功补偿不合理 不按照经济功率因数进行补偿 3 电能表未按规定检定周期进行检定 4 计量互感器不符合规定要求 接线错误 引起少计电量 5 计量设备容量大 用电负荷小 长期空载计量 6 计量设备安装不符合规定 疏忽计量设备运行管理 7 无表及违章用电 抄表日期不固定 存在不抄 估抄 漏抄表等现象 8 人为引起的漏电 3 运行管理方面 1 检修安排不合理 造成运行线路和变压器超负荷运行 2 不坚持计划检修 不进行定期清扫 造成泄漏增加 3 不进行负荷和电压实测工作 不经常平衡低压三相负荷 6 五 供电所线损管理的范围 配电线路损失配电变压器损失低压线路损失配电线路无功以及低压无功补偿的管理配电线路和低压线路的电压损失的管理 7 第二节理论损失计算 一 线损的理论计算 单一线路 P I2R 1 线路功率损耗 三相线路 P 3I2R 其中 R R20 Rt Ri R20 20度时导线的基本电阻 Rt 温度附加电阻 Ri 负载电流附加电阻 8 2 线路的电压降落 电压降 两点电压的相量差 3 配电变压器损耗 变损 PB P0 I In 2PT P0 空载损耗 铁损 Pt 短路损耗 铜损 I 通过变压器的电流 In 变压器的额定电流 线路的电压损失 两点电压的代数差 U U1 U2取值可为 相电压损失 UP IRcos IXsin 线电压损失 Ul 3 IRcos IXsin 9 二 低压线路损失计算方法 1 单相供电线路 1 一个负荷在线路末端 P 2Ij2R 2 KIP 2R 一 简单线路的损失计算 其中 R R20 Rt Ri IjIP 均方根电流 平均电流 R 线路总电阻 K 修正系数 Ij IP 10 2 三相三线供电线路 1 一个负荷在线路末端 P 3Ij2R 3 KIP 2R 其中 IjIP 均方根电流 平均电流 R 线路总电阻 K 修正系数 Ij IP 2 多个负荷 并假设均匀分布 P Ij2R KIP 2R 11 3 三相四线供电线路 1 三相负载平衡 零线电流为零 所以一个负荷在线路末端 P 3Ij2R 3 KIP 2多个负荷 并假设均匀分布 P Ij2R KIP 2R 2 三相负载不平衡 零线电流不为零 取不平衡损失系数 平均电流I Ia Ib Ic 3Ij 一个负荷在线路末端 P 3 Ij2R 3 KI 2R多个负荷 并假设均匀分布 P Ij2R KI 2R 12 利用抄见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计算损失电量的计算公式为 线路损失电量 变压器损失电量 13 2 一般高低压配电线路的电压损失的计算 线路阻抗cos Z 0 8 0 95 负载的功率因数cos 在0 8以上 三 电压损失计算 3 电压损失百分数 14 2 线路损失率 4 线路电能损失的估算 式中 K 损失率修正系数 与负载功率因数和线路阻抗角有关 可查表求得 15 5 低压线损率的统计 1 有损变台 配电变压器带有不同用电类别的多个客户 依靠较多的低压线路和接户线连接到客户计费表计的变台 2 无损变台 专供乡 镇 村或个体企业 农业排灌用电的专用配电变压器 其客户单一 配电变压器总表也作为低压计费的户表 一般把它视为无损低压线路 称之为无损变台 3 低压有损线损率 只把有损变台的供用电情况作为统计对象 4 低压综合线损率 是将一个供电所 村 台区 全部配电变压器的供用电情况作为统计对象 16 低压有损线损率 低压有损线损电量 有损供电量 100 5 低压有损线损率计算公式 低压有损供电量 村内有损变台总表电量 不包括变损电量 低压有损售电量 村内有损变台客户表计实抄电量低压有损线损电量 低压有损供电量一低压有损售电量 低压综合线损率 低压综合线损电量 低压综合供电量 100 6 低压综合线损率计算公式 低压综合供电量 所辖全部变台总表合计电量 包括各变台变损计费电量 低压综合售电量 所辖全部变台各类客户表计合计实抄电量低压综合线损电量 低压综合供电量 低压综合售电量 17 第三节线路损失分析 一 线路损失的分布规律 线损在线路中不是平均分布的 1 线路前端损失大 1 从首端起 10 的线路其损失占总损失的27 1 到60 线路时 损失比达到93 6 2 由前往后同样长度的线路段损失比迅速降低 18 2 主干损失大于分支损失 分支较多时 分支损失占的比重较小 19 二 线路结构对损失的影响 结论 电源应放在负荷中心 使电网呈网状结构 线路向周围辐射 这种电网结构的损失最小 注意 应尽量避免采用链状或树枝状结构 20 三 无功电流对损失的影响 结论 减小无功电流 即降低无功消耗 加强无功补偿是降低线路损失的一个重要措施 21 第四节降损的技术措施 一 调整完善电网结构 2 缩短供电半径 避免近电远供和迂回供电 1 电源应设在负荷中心 线路由电源向周围辐射 3 合理选择导线截面 4 选择节能型配电变压器 二 调节线路电压 三 提高功率因数 22 本书中 1 做好电网中 长期规划和近期实施计划 抓住农网改造机遇 加强电网电源点的建设 提升电压等级 降低网络损耗 2 准确预测农村用电负荷 科学选择变压器容量和确定变压器的布点 缩短低压线路供电半径 保证电压质量 减少线损 3 合理规划和设计10kV和低压线路 改造卡脖子线路和迂回线路 4 淘汰 更换高能耗变压器为节能型变压器 5 淘汰更换技术等级低的计量装置 6 根据电网中无功负荷及分布情况 合理选择无功补偿设备和确定补偿容量 降低电网损耗 7 逐步提高线路绝缘化水平 减少泄漏损耗 8 搞好三相负荷平衡 一般要求配电变压器低压出口电流的不平衡度不超过10 低压干线及主干支线始端的电流不平衡度不超过20 23 1 使电力系统内的电气设备容量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2 增加输 配电线路中的有功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 3 使线路的电压损失增加 导致负载端的电压下降 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1 功率因数低对系统的影响 2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1 提高自然功率因数 a 正确选择异步电动机的型号和容量 b 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 2 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 24 提高功率因数的原则 必须保证原负载的工作状态不变 即 加至负载上的电压和负载的有功功率不变 提高功率因数的措施 并电容 25 即功率因数被提高 补偿容量的计算 Q P tg1 tg2 PqP 补偿前的有功功率 q 补偿率 26 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随机补偿 随器补偿 线路集中补偿 变电所集中补偿 27 第五节降损的管理措施 一 改革农村用电管理体系 二 建立组织管理体系三 建立指标管理体系四 线损分析五 加强营销管理 堵塞各种漏洞 六 加强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 28 书中答案 1 首先应实事求是 合理确定低压线损考核指标 主要是低压有损线损管理指标 应据实考虑各种因数确定数据 2 要坚决制止违规分摊低损电量和堵住折算电量及虚假统计的问题 3 变台总表和客户表计的准确计量是直接影响低压线损情况的重要因素 必须依法进行表计的检测 加强对农村户表和集装表箱的检查管理 供电所要推行良好的 相互监督的抄收管理模式 并对实抄率进行考核 严禁估抄 漏抄 减少错抄 误抄现象 4 供电所应量化对设备的日常巡视管理工作 并落实到人 做到定期测试和合理调整 平衡变台低压出线三相负荷 加强设备维护管理 及时处理设备缺陷 努力提高线路的安全运行水平 减少供电设备的漏电损失 5 加强电费核算环节 采用微机系统管理 建立和完善农户用电基础数据 并依据基础数字对农村低压线损指标的统计分析 对个别异常情况 要加大检查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