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_第1页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_第2页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_第3页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_第4页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现行的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意识的教育,是由语文学科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审美意识是主体根据美的规律、美的体验、美的要求去把握世界的心理功能,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能力以及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身和投身实践的能力。语文教学的美育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艺术境界进行感受、体验、领悟、理解、玩味,得到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和思想认识、道德情操等方面教益的过程。语文教师在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按照美学规律将审美意识渗透其中,指导学生感受美、判断美、创造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体说,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 / 9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敏锐的感知是积累丰富的内在感情的重要手段,对内在情感的体验、认识和积累往往是通过感官对外部自然形式和艺术形式的把握完成的。审美感知力是审美教育的基本能力,是审美素质的核心。审美感知力的获得,主要是听和看,让学生亲身领会到生活中的美。1、引导“美读”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小学生读书有喜欢唱读的习惯,不明其义,读书不得法,效果也不会好,为了指导学生正确读书,叶圣陶先生提出了“美读”的要求。“所谓美读 ,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 ,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婉转处还他个婉转,诸如此类。美读的方法,所读的若是白话文,就如戏剧演员读台词那个样子。”叶老的这段话,是语文教学中关于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的经验总结。教师进行“美读”示范,引导学生进行“美读”训练,是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美的主要方法,教师“美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抽象的文字变为真实的情感,调动学生听觉和思维,使文章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浮现于学生眼前。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美读”练习,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面感知课文的内容,3 / 9能与作者心灵相通,进而悟出课文的美来。2、加强多媒体教学也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加强多媒体教学,运用幻灯、录象、录音、电视等媒介,将课文中抽象的视觉文字,变为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这也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运用各种电化媒介,其中的图象、声音、色彩、音乐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力,诸如旋律感、节奏感,观察事物的敏锐性和选择性。如有一次,我请学生来说说秋天,因为孩子生活经验不丰富,头脑中缺乏秋天景物的表象,只能说出平时印象较深的一些特点:“秋天树叶落了” , “秋天天气变凉了” ,“秋天人们穿上毛衣了”.这时,我播放了录像片秋天 ,在美妙舒缓的音乐声中,一幅幅金色秋天的美丽图景呈现在学生眼前,湛蓝的天空,金色的田野,铺满落叶的公园小径,充满笑声的菜园、果园;动物们在准备过冬,人们在忙着收获.同时,我利用计算机把大雁的队伍与“一”字、 “人”字相对比,把飘荡的落叶与飞舞的彩蝶进行对比,把胀裂的石榴与人们的笑脸进行对比.学生们仿佛投入了秋天大自然的怀抱中,每个画面都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看完录像,一只只小手纷纷举起,学生们说道:“秋天到了,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飞去,它们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 ;“大多数树的叶子黄了,一阵秋风吹来,4 / 9树叶仿佛一只只美丽的花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田野里果园里可热闹啦!沉甸甸的谷穗一片金黄,红红的高粱笑弯了腰,葡萄像珍珠,石榴露白牙” ;“秋天真美丽啊!”。可见,电教媒体使自然界的景象再次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并将有着相似之处却完全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引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的思路不再干涩,语言不再贫乏,他们用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描绘出了一幅幅真实的画面。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语文教学作为一个审美过程,自始至终都带有情感色彩。美感中的情感活动是人“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他可以满足人的审美需要和审美理想,产生积极而肯定的情感态度和体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情感,教材的创作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沟通、融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最好途径就是激发兴趣。1、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所谓导入,就是教师在新课伊始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审美情感。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如从标题入手,激发情趣。苏教版小语第二册第 5 课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一年级学生大都没有去过草原,课前老师可以给孩子们播放腾格尔演唱的5 / 9草原 ,教他们学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悠扬、高亢的歌曲一定会引起他们对草原的神往,歌虽止,情已动。此时,老师轻轻讲述: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草原吗?那里的风光特别美,那里的人民很勤劳,让我们听着音乐、看着图片,走入神奇的大草原吧。老师让学生看图听配乐朗读。这样,学生听完朗读, “草原的早晨”的美便在学生心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压力,审美情趣成为求知的动力,使得艺术思维活动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2、披文入情,激发情感体验我们的语文教材都是经过精心选编的名篇佳作,是作者通过观察慧眼和独特的视觉,用自己的匠心,创造了完美的艺术形象,从而对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和社会生活做出的反应。 “文章不是无情物” ,这些艺术形象又无不寄寓作者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和道德观念。语文学科美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它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用情感来撞开学生心灵的门扉。教师要发掘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感情和精妙之处,让审美主体(学生)和审美客体之间(课文作品)建立起一种特殊的联系,即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产生意象,在类似的情境中产生类似的情感,从而进行美的感知和美的鉴赏。如五彩池的神奇, 美丽的小6 / 9兴安领绮丽, 海底世界的奇异作者笔下的这些自然景象,不但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而且还陶冶了学生爱美的情操;南京长江大桥雄伟,北京颐和园的绝妙, 人民大会堂的壮观都给人以新颖的美感,同时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的成就自豪感;赞美小姑娘淳朴诚实品德的在金色的沙滩上 ,雨中背小同学上学的过桥让学生了解了人际间的友好和生活中的真、善、美,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和欣赏情趣的艺术珍品;飞机遇险的时候中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周恩来, 一定要争气的童弟周,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的挑山工这些人物形象对于启迪学生心灵,培养学生良好品质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刘勰说:“寂然凝思,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突出的正是想象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审美想象是审美构思过程得以展开的主要心理功能,审美想象是审美移情的深刻化。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审美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又跨越时空的思维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凭7 / 9借生活的逻辑,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或化抽象为具体,化实物为虚幻,化静止为动态,化无声为有声,塑造鲜明、生动的审美意象,更集中、更理想地反映现实生活。1、在阅读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良好的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阅读者再造想象产生和完形的过程。读者根据课文所揭示的语言符号,唤起和调动自己记忆中的有关表象,归纳、组合,从而在头脑中浮现出作者所描绘的形象,从中获得审美感受。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太湖的风一课时,教师可先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太湖的风吹过后春意盎然的景象中:“在春风抚摸下,小草、桃花、杏花露出了笑脸,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现在最想说什么呢?” “你觉得村子里谁还非常欢迎太湖的风?为什么?”“到了收获的季节,渔民高兴的场面是怎样的呢?”教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风喜人、生机勃勃的美好情景。教师及时设计想象训练,让学生感受春天给万物带来的喜悦,体验创造美的乐趣。学生创造才能得以施展时,教师及时表扬,激发创造美的热情,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开动脑筋,用画笔把收获时渔民高兴的场面表达出来,从而逐渐形成想象和产生创造美的能力。2、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8 / 9在作文课上,不少学生为作文而苦恼,面对“作文”而叹息,思路呆滞闭塞,形象空泛苍白。原因一是缺乏社会实践,二是缺乏想象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就得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投入社会实践,细致观察和体验生活,开阔视野。教师要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对美好的学习生活、集体生活进行构思、加工、提炼,创造出又新又美的艺术形象,并用自己的笔表达出来,这是审美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环节,也是语文教学读写训练的要求。如教完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后,教师让学生写一种自己喜爱的水果。要求用准确的词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喜爱的感情。有个学生在作文中是这样描写柑橘的:“剥开飘着蜜香的橘皮,我一眼瞧见里面藏着几个胖娃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