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0高一语文下册兰亭集序课堂实录高一语文下册兰亭集序课堂实录师:上课!生(众):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下。课前我们已经布置预习课文了,我们就直接进入文本吧。今天我们上的是兰亭集序 (板书题目) 。我们已经预习过了,我想知道, “序”在这儿是怎么来解读的。 “序”我们学过没有?生(众):学过。师:那我们谁能说说看,我们过去学的“序“是什么?说一说我们所知道的关于“序”的知识。生(王斌):“序”大概说的是古人在写一部书的时候所加的一个“序” ,交代这部书主要记载了什么东西。师:现在有没有这么用的?生(王斌):现在也有这么用的,比如说前面要写一些(学生有些答不出来,师提示:交代这本书的写作缘由或主要内容的。 )我们学过哪些序?生(周哲):送东阳马生序师:(拿学生自制的桌牌看刚才回答问题的学生姓名)你这个字我看起来真费周折。 (生笑)送东阳马生序的“序”和这个“序”一样不一样?生(周哲):不一样。那个是记事的,这个是书序。2 / 20师:噢,那个是记事的,叫什么?生(周哲):赠序。师:好,请坐。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后,我们觉得是赠序呢,还是书序呢,还是既不是赠序,也不是书序呢?生:师:课前读过吗?师:那他跟我们学的书序一样吗?生(周哲):不一样。师:那他跟送东阳马生序一样不一样?生(周哲):不一样。师:区别在哪里?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生:师:没想过没关系,那我们一起听一下这篇课文的朗读。(播放兰亭集序音视频材料。 )师:我想请大家带着我刚才的问题它是不是书序,或者它是不是如送东阳马生序的赠序,带着个问题,把这篇课文自己朗读一遍。读出声音。(师视学生阅读情况与个别学生交流,了解学生阅读感受)师:我们来讨论一下,他像我们所熟悉的书序吗?生(王斌):我觉得王羲之所写的兰亭集序不像我3 / 20们平常所写的书序。王羲之不只对兰亭集中的内容做了简述,还对这次会稽山“修禊事”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加进了自己的感情,总结了一些自己的人生感悟。内容更加深一些。师:你的这个回答内容已经很丰富了,信息量很大。虽然没有用我们老师平时讲的术语,其实这个就是我想问的。除了文体,在内容表达方面,在写作的方式上,你的回答已经兼顾到这方面的问题了。同学们觉得王斌同学对这篇文章的判断有没有问题?你们觉得这篇序像不像一般的“书序”?生(王斌):不大像。师:不大像,既像又不像,一般的书序是介绍这部书的成因,这个“序”不仅对兰亭集怎么来的做了“叙”(板书:叙) ,除了这,还写了他的思想感情。 (板书:情)那下面就转入我想问的第二个问题。除了叙事,抒情,这篇序文还有没有其它的表达方式?生(刘高源):这篇序当中他叙事的时候写了景,将作者的感情写到了景中,然后寓情于景。师:噢,还写了景。同学们赞成不赞成?(生:赞成) ,那你能不能找一找这篇序中最具代表性的写景的句子?(师板书:景情)生(刘高源):在文章的第一段第二行“此地有崇山峻4 / 20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师:这是不是写景,同学们?生(刘高源):是。师:如果我们想在写景句子中找出最具景物特征的,在原文中可以找出怎样的句子?(引导)就你读的这个句子,我如果让你找两句,让你把整篇当中最能代表当时聚会景象的句子的话,你找哪句?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大家可以找找。你先请坐。生:(找句子)师:各人有各人的想法,我们能不能共同商量一下,如果老师要板书一下,最能代表当时聚会气氛的句子的话,我们应该找出怎样句子?生(郭映彤):我觉得应该是“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师:我首先要表扬你一下,你在发言的时候,自我意识很强“我觉得” ,我希望同学们在发言的时候,都要有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就是“我觉得” ,它体现了你的自信。好,你坐下,其它同学?赞成的,不赞成的?我刚才讲了,我要求的就是如果要找两个短句的话,要怎么找?生(张鸿程):老师,我觉得应该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师:噢,你觉得应该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好!5 / 20生(徐皓东):我觉得应该是它下面那句“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师:几句了?生(徐皓东):信可乐也。师:有没有不同意见?生(刘高源):我觉得还应该补充一句“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然后再加上“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师:你现在已经几句了?生(刘高源):四句。师:有没有不同意见?还有。生(黄译加):我认为应该是“素流激湍,映带左右” 。师:好,我想请刚才发言的同学讲一下你选这几句的理由。你先来。生(黄译加):因为我觉得他们当时坐在兰亭上,那里当时的环境就是那样。师:那时就那样的环境,那现在这样的环境我们还见得到见不到?见不到了。如果我们见到这样的环境,我们的心情会怎么样,假如我们也到类似这样一个景观的地方去,想找到这样一个景观,如果找不到,我们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生(黄译加):应该是失望吧。6 / 20师:找到了呢?生(黄译加):找到了就开心。师:找到了就开心,也就是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师:(询问第一生)你为什么找这句?生(徐皓东):首先这句话的意思是(师打断)师:你找的是哪句?生(徐皓东):“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我觉得这句就是写他们到了兰亭以后,他们通过这些东西开畅胸怀,极尽视听的乐趣,就是他们通过这些景,得到一些感受,我觉得这个是主要的。师:他们这次的聚会是一件很开心、很温暖的事。请坐。这边这位同学,你说。生(郭映彤):我觉得这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它是对这里景色的高度概括。师:你觉得是这句,你为什么觉得是这句,它仅仅是写实吗?生(郭映彤):还有一点表达了个人的心情感。师:嗯,一切景语皆情语。其实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很赞同他选的这个句子。为什么?心情、心境,它不一定要通过直抒胸臆的句子,笔下景物就融入了作者情感。后面那位女同学,你说说你的意见。生(郭映彤):我觉得他前面写景象,他写景的原因就7 / 20是为了引出他后面那件事儿。师:后面什么事儿?生(郭映彤):他们一起去集会、喝酒。一起去“修禊事也”这件事儿。然后由这件事引发他下面那些议论,然后师:还有议论,什么议论?生:师:有没有议论,同学们?生:有。师:有。 (板书:议)生(郭映彤):就是他议论一些人生的态度。师:如果让你选最能表达作者人生态度的句子,你选哪句?生(郭映彤):“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师:你觉得是这句吗?确认吗?生:师:没关系,我们一个个来。我们思维的跳跃性比较大,我是顺着这个同学的思路来的,这个问题我们留着,如果我们确认了它有议论,那么就要确定最能表达作者的观点的应该是哪个句子。我们现在再回到原来的问题上来。这个景致如果要我们概括的话,我们要选哪什么句子?我们8 / 20把刚才发表的意见集合起来,我们在一起对话,要形成一个共识的话,我们四位同学的发言,我们觉得哪个可成为一个共识,当然,我刚才已经表明了我的态度,你们赞成不赞成我的态度?生(众):赞成。师:为什么赞成?因为我是老师?生(众):(笑)师:是不是因为我是老师,我赞成这个,你们就赞成这个?生(众):不是的。师:那你们为什么也赞成刚才这位同学的观点,如果没有我的观点,你们赞成不赞成?生:师:不敢说。其实这里就牵扯一个写作技法的问题,我们写文章,往往就喜欢抒情,直抒胸臆。是不是所有的直抒胸臆都能把你真挚的感情抒发出来呢?不一定。其实我们的感情是通过文字,通过言语,通过,杜甫的诗有一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是不是看到所有的景致,优美的景致,你的心情一定是好的?生(众):不是的。师:不是的,因为景致是跟人的心情一致的,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写在这儿。 (板书:天朗气清,惠风和9 / 20畅)师:刚才同学讲了,它(文章)是叙事,叙了件什么事?生(众):修禊事。师:修禊事?是什么意思?生(众):做禊事。师:可以这么说,但还可以用另外一个句子,就是很简单很直白的一句,在哪里聚会?生(众):会稽山的兰亭。师:那是哪个句子?生(众):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师:那如果要选择,是这句,还是下面那句?生(一部分):下面那句(修禊事也) 。生(一部分):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师:看标题。生(众):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师:所以我们阅读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解题,同时要弄清楚作者是如何扣题的,也是我们写作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古文。古文讲究入题,扣题,这是与我们现代人写文章的一个区别。好,那么,聚会的心情我们已经知道了, (示意板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一句) ,本来是怎么样啊,很高兴的一件事对不对?10 / 20生(众):是。师:但整个文章读下来是不是很高兴呢?生(众):不是。师:为什么说不是?这其实就涉及到我让大家思考的问题了。如果说我们要找出他议论的句子,要找出核心的句子,应该是哪个句子?生:师:没关系,我们再把课文读一遍,是我放录音,还是自己读?生:自己读。师:好,大家再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师:有没有找到?生(徐皓东):我觉得是第三段第二行“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师:如果让你从中选最精确的句子,你选哪一句?你自己再读一遍。 (提示:)我们阅读的时候要抓“关键词”或“中心句” 。如果要找关键词、中心句的话,在你读的这么多当中,你选哪个?或者大家替他选择。生(徐皓东):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师:请坐。11 / 20生(梁媛媛):我感觉是第三段最后一句“死生亦大矣” 。因为找中心句一般不都在段子的前面或后面吗,这段前面是分着写的,后面是总写。师:你从行文的结构来说,认为这是一个总结句。请坐。生(邢乃中):我觉得是第四段“虽事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因为他从前面不高兴了,到后面“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一句有些悲伤的意思,但是他没有一直悲伤下去,因为悲伤到一个点上,痛定思痛,会有一些感悟,所以他思考到这个地方,他思考出一个他可能拐到一个死胡同里,他只能把这次写的诗记录下来,流传下去,让后世人也和他一起思考,可能会“悟”出一点,他说“每览古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一怀” ,也就是说,他和古人一样是有相同的思想情致的,但是并不能揣摩出古人的意思,于是他觉得每个人的思考是不一样的,所以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让后人看一看他们怎么想的,然后“亦将有感于斯文” 。师:看邢乃中同学真厉害,滔滔不绝。三个同学的意见,如果我们要选择一个最准确的,你们选谁的?生:师:有点难度,没关系。在这里我想说,刚才邢乃中同学教给了我们一种阅读的方法。什么方法?其实这种阅读12 / 20方法,我们老师一定会反复强凋过,是什么方法?生(孙铭):带着问题去读。师:邢乃中同学,你是带着问题去读的吗?如果让你来概括一下你的阅读方法,你想给同学什么阅读启示?生(邢乃中):从文章大意开始,然后顺清脉络,联系上下文。师:很好,你的阅读敏感性很强。整体把握,寻找文章的脉络,前后勾连这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方法。我们再回到刚才的问题上,你觉得他的议论最终要表达一种什么意思?生(邢乃中):我觉得虽然他思考人生何其短,时不我待之类(的问题) ,但是他到后来,他想通了,虽然他不能活很久很久,但他的文章可以活很久很久,所以他把他的文章留下来,让后人一块去想。师:就是让后人通过他的文字了解他的心境?生(邢乃中):嗯,就像他理解他的前人一样。师:他前人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呢,他怎么理解的?生(邢乃中):他觉得他读文章时是“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以怀” ,他觉得他前人也会有一种天地苍凉的感觉。师:好,请坐。我们到现在好像还不能形成一种共识,那我想问同学们,邢乃宗同学给我们的这种阅读方法我们应该不应该掌握?13 / 20生(众):应该。师:那我们再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有同学举手。师:不要急,把课文读一遍之后再来谈)师:刚才我看两位同学讨论的很热烈,你们谁做代表?生(王斌):我认为老师的问题依我来看,应该是第四段第一行末“固知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我觉得这一段真实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因为在这段中表达了作者否认“把生与死看作同等,把长寿和短寿等同”的观念,特别在第三段“死生亦大矣”表达的是古人的观点,作者在这里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师:他自己什么观点?生(王斌):并不是生与死是一样的,长寿与短寿是一样。是有差异的。师:就是说同样的生,同样的死是有区别的,是不是这个意思?生(徐皓东):我是从第四段与上段末尾来看的,上一段末尾是古人怎么想的,后面是提出自己的观点,再后面是把这篇文章写下来,让后人看。就是说,一个是古人,现代、后人,一个顺叙的结构,里面有他的观点。师:哪个是他的观点?生(徐皓东):就是“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14 / 20师:同学们赞成不赞成?生(众):赞成。师:其实,教材上已经给了我们暗示。看教材后面作业的第三题,我要给大家提醒的是我们在阅读教材时,要关注教材本身;文言文尤其要要关注注释;第三个,这些练习题也是我们阅读时要关注的,这些练习题往往提供给我们的是难点与重点。明白吗?生(众):明白。师:那我们来看,就整个行文而言, (示意板书内容)作者的情感是不是一致的?生(众):不是。师:有什么变化?生(刘高源):开始时作者看到兰亭周围美丽的景色,感到非常快乐,后来由于快乐到了极点,就产生了一点悲伤,感慨人生为何如此短暂,然后再后来,作者就看破了,看懂了,看透了。师:看透了什么?生(刘高源):看透了生死。其实(面对生死)这个问题可以不必那么困扰,可以把自己的思想以文章的方式流传下去,让后人继续思考,只要享受有生之乐就可以。师:你们同意他的意见吗?生:15 / 20师: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篇文章的情感脉络先是喜,然后是悲,同学说的那个我阅读的时候还真没有想到,他说“看透了” (边说,边板书“喜、悲、透” ) ,我还没有看透,说明这个同学比我厉害。那我们来看看,这个思想情感是否这样发生变化的?生(众):是。师:那我想问一个问题:那么多文人骚客、志同道合的人在这里相聚,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因为一边喝酒,一边写诗,然后这些诗形成了一个集子,很开心的事。那为什么很开心的事情为什么突然转入了“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悲痛中了,是“痛”呀,不是一般的“悲” ,还有我们同学说的“看透了” ,我想知道,为什么开心的事情,一下子变得很悲伤了呢?生:师:(有同学犹豫要不要发言,师提示)抓着话筒。要养成这个习惯(主动发言)啊,我建议同学们,机会是自己抢来的,机会是均等的,我发现我们同学有一个习惯不好总是把机会让给别人,显得自己姿态高,这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好,你来说。生(徐皓东):我的想法是,当作者在赋诗时感到很快乐,他不想错过,所以想把时光保留下来,不想错过这段美好的时光,他就想到生的时候是非常快乐的,但死了就16 / 20享受不到这种快乐了,所以就把它写下来,就会感到一些悲伤。师:(疑惑的表情)后面这位同学。生(邢乃中):我觉得是“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的意思) ,既然人生有乐趣,我们就要即时享乐,这与“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意境有些相似,曲水流觞是一件快乐的事,但是乐极会生悲,所以,他在非常快乐的时候就想人生何其短,为什么不把快乐都享尽,然后就从这儿开始悲伤,然后就“仰观宇宙之在,俯察品类之盛” ,然后想到又像赤壁赋里面“长江东流水”之类师:你谈到赤壁赋 ,你为什么想到赤壁赋?生(邢乃中):因为赤壁赋里面那个也是“与客曰客曰” (学生记不清赤壁赋里面的句子 )师:赤壁赋大家学过吗?生(众):学过。师:那他里面的行文变化与本文一样吗?生(邢乃中):有些相似。师:对,有些相似。我觉得邢乃中同学真了不得,她不仅明白从文章的脉络、前后勾连,她其实又教了我们一招,我们在阅读时,要把过去学过的类似的文章联系起来,这样我们对文章的解读就丰厚了。古人不是说:把书读厚,17 / 20然后再把它生(众):读薄。师: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方式。邢乃宗,你有没有说完?生(邢乃中):没有说完。师:继续。生(邢乃中):然后从这儿想到了人生短暂的悲苦,从人生短暂的悲苦又联想到自己, “每览古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就是看到古人的文章,后人又看到他的文章,想到即使他的人生短暂,那他文章的“章生”不会短暂,那他即使(此处不太会表达)师:我知道你想表达的是什么,我也有一句古文来表达,就你后面要表达的这个,其实叫“心乖于内,口拙于外” ,就是说,内心是明白的,但你不知如何表达,我替你表达一下好不好?就是说,他其实就是这种感受不希望他的后人也如此感伤,其实这里有的,你先前已经谈了,我其实也想问这么个问题的,我们读一下“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我想问的问题是那个方面“合契”?生(邢乃中):我觉得是“昔人”和他感悟的那个同样的问题。师:同样的什么问题?生(邢乃中):人生苦短。18 / 20师:对,也就是“死生亦大矣” 。还有后面的“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那么这个“昔“是前面的古人,还是我们这帮人?生(邢乃中):前面的古人。师:是前面的人,还是王羲之他们这帮人,还是包括王羲之前面的人以及王羲之他们这样的人?生(邢乃中):王羲之前面的人以及王羲之他们这样的人。师:赞成不赞成?生(众):赞成。师:还有“后人感之,亦将有感于斯文” 。他这个逻辑关系是一环一环相当严密的,尽管是散文。邢乃中,你有没有说完?生(邢乃中):我再说两句, (轻松幽默了一下)平时上课抓不着话筒。师:(笑)继续。生(邢乃中):然后从一开始的悲,到后来的伤悲又有点乐,其实他不是悲,他是看透了,然后就是觉得人生短暂又有什么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招生咨询活动方案
- 游戏业企业文化构建
- 工厂安全培训手抄报课件
- 智能化水运管理系统的员工培训体系设计-洞察及研究
- 存款业务数字化转型-洞察及研究
- 单项工程安全生产责任承包合同5篇
- 教育领域法律风险-洞察及研究
- 新疆昌吉市第九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阶段性检测英语试卷(无答案)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学期第8单元数学广角-优化综合素养评价卷(含答案)
- 吉林省吉林市第七中学校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9月阶段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2024河南邮政社会招聘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人教版英语单词表-六年级上册689
- 南京市交通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2024年半年度财务报表及附注
- 部编版(2024)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8课《同学相伴》教学课件
- 年度广告物料制作安装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一体管理与实战训练实施方案
- 2024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道路运输安全)》真题及答案
- 中药活血化瘀成分的分子靶向作用
- 劳务分包合同1正规范本
- HJ 1249-2022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储油库、加油站
- 数字金融驱动区域技术创新水平提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