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教案_第1页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_第2页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_第3页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_第4页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6隋唐五代文学教案隋唐五代文学教案(54 学时)第六章杜甫(6 学时)教学目的:了解杜甫的生平与诗歌成就。重点:杜甫诗歌成就、特点。难点:杜甫诗风及律诗成就。第一节生平、思想、个性一、生平(712770) ,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先祖居长安附近杜陵,自称“少陵野老” 、 “杜陵布衣” 。官至左拾遗、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又有“诗圣”之称。其生平的几个主要时期:1、读书、壮游,35 岁之前(712-746) 。24 岁在洛阳举进士不第。30 岁在偃师娶妻杨氏。33 岁又开始漫游。在洛阳遇李白,随白游历,二人有近一年的交游。青年时也是趾高气扬,充满进取心的人。好饮酒如李白,有望岳 、房兵曹胡马 。2、长安十年困守与求仕,3545 岁(746-755) 。父去世后,生活困窘,为生计无所不用其极:有 20 多首诗干谒;参加李林甫主持制举,成了“野无遗贤”牺牲品;献三大礼赋 ,擢河西尉小官,不拜。天宝末年,改授右卫军府胄曹参军。在长安,历尽辛酸,生活落魄, “朝扣富儿门,2 / 36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奉赠韦左丞 )看到生民的苦难及贫富差别,写出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如兵车行 、 丽人行 、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陷贼与为官(左拾遗) ,4548 岁(756-759) 。安史乱起756 年陷长安,757 年夏,逃至凤翔,授左拾遗,为救房琯获罪。杜甫与房琯为布衣交,房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为刺史。8 月,杜甫被许回羌村。九月,长安克复,回长安。758 年贬华州司功参军,辄去;后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759 年,由华州(西安东南华县)秦州(甘肃天水)同谷(陕西)剑阁成都。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也是现实主义成熟期。许多诗都是哭天抢地,可见他的困顿。有“三吏三别” 。4、漂泊西南及流落湖、湘,4959 岁(759-770) 。在严武的帮助下(可能高适也给他帮助)建草堂,初相对安定。765 年,严武再镇川,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766768,居夔州(奉节) 。770 年死。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50 年后孙子嗣业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前。杜甫之死,也是千年之谜。一说八月,死于由长沙到耒阳途中,因过多食用牛肉、白酒而“饫死” ,郭沫若先生从医学角度论说杜是因食用了变质的牛肉,并加白酒而死。;一说因长沙兵变至耒阳,长沙平定后又回长沙,死于十3 / 36一月。仇兆鳌杜诗详注 、萧涤非杜甫研究持此说。夔州两年是他创作的第二高峰期,有近 430 首诗。与华州至洛阳的创作不同,他尝试各种律诗的写作。 登岳阳楼五律、 登高是七律中对仗最工整的, 秋兴八首 、 咏怀古迹五首是联章体。另有长至百韵的排律,164 句对仗,可见他驾驭语言的能力。二、思想个性:奉儒守官的家庭,儒家思想伴其一生,无论穷达都兼善天下。旧唐书文苑下:“白自负文格放达,讥甫龌龊,而有饭颗山之嘲诮。 ”“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严武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杜甫寄题江外草堂云:“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又在醉时歌写给好友郑虔:“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 ”第二节杜甫的创作存诗 1400 余篇,在唐人中仅次于白居易。其诗内容兼收并蓄,细大不捐、包罗万象。主要有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生活、反映个人经历和人生忧患等。杜甫的社会诗,也4 / 36就是那些被称作“诗史”的部分:一类是反映天宝后期动乱行将到来的社会风貌的名作如兵车行 、 丽人行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春望 、 哀江头等;安史之乱后,写成的“三吏” 、 “三别” 、 北征等。杜甫是盛唐诗人中首先把战争苦难引入诗中的。 (“三吏” 、 “三别”见文选 122 页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一、 “诗史”意义。 (史诗:重视诗歌的叙事性)1、历史的真实性、客观性。如兵车行 、 石壕吏反映穷兵黩武及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生活。2、历史的广阔性、形象性。其创作涉及社会生活的多方面,对历史是形象的补充。3、历史的深刻性、预见性。揭露了社会的某些本质方面,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如表现安史之乱前国势倾危, “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政治形势。这种“诗史”的性质,决定了写法的变化。创造了“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把叙事手法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他的写法,往往是从不起眼的细事入手,从一个细小的视角来展示广阔的社会历史图画。在诗中杂以议论,或者用散文的语式铺排,或者将抒情融入叙事中,这是诗歌表现方法的一种转变。二、何谓沉郁顿挫?5 / 36清人吴瞻泰杜诗提要:“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 ”沉郁,思想感情深厚、沉重、博大、悲壮;顿挫,音节豪宕,格律精严而又富有变化。感情表达波浪起伏,反复低回。他深厚阔大的感情力量,欲喷发时,他的儒家涵养及中和心态,又把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低回起伏。他诗歌的主流风格:沉郁顿挫。 (指他的政治、社会诗)教材上说: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之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他的山水诗萧散自然。三、杜甫七律的成就:如果说,沈、宋可以算作律诗体制的确立者,那么,杜甫才真正是名副其实的律诗艺术的奠基人。杜甫律诗的创造与贡献:1、数量上:151 篇,是初、盛唐之和。与盛唐大诗人较:王维,479 首七律 20;高适,241 首七律 7;岑参,397 首七律 11;李白 994 首七律 9。2、内容上:杜之前,多酬赠、应制之作;杜诗反映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力,全面开辟了律诗的境界,时事政论、身世怀抱、风土人情、文物古迹,一概熔铸于精严的格律之中,把这一诗体的价值提到了足与古风、绝句并立相峙的高度。3、艺术技巧上:杜之前,守格律者,不免落入卑琐庸俗,6 / 36如沈宋诗;而意境胜者,往往视格律于不顾,如李白。杜诗在用字、造句、属对、调声、谋篇、运笔等各个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大胆的革新,充分发挥了律诗体式的美学特长:其一,对仗精工,出神入化。其二,议论精当,叙写自如。其三,布局精心,屈曲盘旋。其四,对比精确,正反相映衬。其五,语言精致,含义深邃。其六,诗律精细,体制创新。第三节杜诗的影响一、杜诗的影响中唐以后,杜甫的地位和影响日大,陆侃如、冯阮君说:天宝前,李白的时代;天宝后,杜甫的时代。杜诗对后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深刻的。除了在主题意蕴上主要是仁人爱物的仁政理想,从唐诗的发展看,杜甫是一个集大成者,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杜诗是唐诗发展的一个转折点。由于他的转益多师的吸取,兼备众体而自铸伟辞,为后来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和可能。杜诗是唐诗的转折,四个主要标志:1、以文为诗。 “即事名篇” ,以诗纪行纪实,由古体向近7 / 36体的转变,乐府转为新题时事。2、以论入诗。由山水蕴藉向现实忧患、个人感叹在表现方式上主要是夹叙夹议的散文化的铺排技巧,由唐而向宋诗风转变。3、以才学为诗。由诗人之诗向学人之诗的转变。4、追求“尽工尽善”之境界,开苦吟之风气。二、 “李杜优劣论”:李杜两大诗人,难分优劣,各有极诣,同时达到了五七言诗歌的顶峰。后代有些文人,因个人爱好、时代风尚等因素不同关系,发表了若干抑扬的言论。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引起公案(文学史) 。严羽则认为:李杜二公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论诗以李杜为准,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少陵诗法如孙、吴,太白诗法如李广。三、重要注本:杜诗在宋流传很广,号千家注杜诗,现存宋刊本杜诗有十多种。有“杜诗学” 。较好的注本: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 ,集各家注止大成,取其善;杨伦杜诗镜诠 ;浦起龙读杜心解 ,浅解,分析很细;钱谦益钱注杜诗 (杜诗笺注 ) ,重诗歌与政治关系,即“史实” 。萧涤非杜甫研究 、 杜甫诗选注四、讲读:8 / 36讲读之一登楼 (略)讲读之二登高 (略)讲读之三登岳阳楼 (略)扩展阅读论著叶嘉莹杜甫秋兴八首集说代序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杜诗注本:杜诗在宋流传很广,号千家注杜诗,现存宋刊本杜诗有十多种。有“杜诗学” 。较好的注本: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 ,集各家注之大成,取其善;杨伦杜诗镜诠 ;浦起龙读杜心解 ,浅解,分析很细;钱谦益钱注杜诗 (杜诗笺注 ) ,重诗歌与政治关系,即“史实” 。今人萧涤非有杜甫研究 、 杜甫诗选注 。精读作品篇目:登楼 、 登岳阳楼 、 登高 、 春望 、 旅夜书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秋兴八首其一。阅读作品篇目: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望岳 、 兵车行 、 丽人行 、 新婚别 、 悲陈陶 、 羌村(峥嵘赤云西)、 北征 、 江村 、 前出塞(挽弓当挽强)、 赠卫八处士 、梦李白 、 哀江头 、 丹青引 、 春夜喜雨 、 茅屋为9 / 36秋风所破歌 、 月夜 、 蜀相 。第六章思考与练习:1、整理杜甫诗歌创作的四个时期。2、杜诗艺术成就概述,以七律为例。熟悉杜甫的“赋笔”艺术,试赏析北征 、 咏怀五百字 。3、关于“诗圣” 、 “诗史” 、 “沉郁顿挫”的词解。4、比较登岳阳楼 、 汉江临泛 、 临洞庭赠张丞相 。第七章大历诗风(代宗大历年间德宗贞元初766-790) (4 学时)教学目的:了解大历诗坛概况。重点:刘长卿、韦应物、李益诗歌特点。难点:大历诗风。第一节中唐诗歌概况(766835)中唐是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至贞元、元和年间,由于出现了韩孟、元白两大风格迥异的流派和刘禹锡、柳宗元等风格独标的名家,唐诗又掀起了第二次高潮。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三个高峰期,称为“三元”开元、元和、元祐。这一诗歌高潮的出现,与“元和中兴”的历史背景有关。与盛唐时期诗歌相比,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呈现如下的特征:1、诗歌作者和作品数量多、远远超过盛唐时期。(参见10 / 36施子愉的统计表)2、追求新变。盛唐时期诗歌创作达到高峰,盛极难继,中唐诗人不得不另辟蹊径,追求新变。正如白居易所说:“诗到元和体变新”(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 。借用,实际白是专指唱和长律而言)。3、多元化格局。不同的诗人和创作群体有不同的新变追求,结果就形成诗歌创作的多元化。其表现就是创作个性更为鲜明突出,风格流派更为丰富多样。中唐诗歌创作又大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1、中唐前期(766790)代宗、德宗贞元初。主要为大历诗坛,以王维趣味为趣味。2、中唐后期(791836)德宗贞元、顺宗永贞、宪宗元和、穆宗长庆、敬宗宝历、文宗大和年间。这一时期出现了两个风格迥异的诗歌流派,即韩孟诗派和元白诗派,前者奇崛险怪,后者通俗平易。赵翼瓯北诗话:“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第二节大历诗坛概况一、士人共同的心态:他们在繁盛的盛唐度过青春时光,又都目睹了安史之乱及乱后的破败萧条。安史之乱八年,催垮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疲倦、衰顿、苍老、冷淡的内心代替了盛唐士人狂放、慷慨、豪迈、昂扬进取的精神。11 / 361、在盛唐已养成的入世热情、救世济民的思想,使他们仍关注着社会现实,试图恢复元气,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这反映在他们的诗中中,有着豪气与激情。2、痛苦的现实和士大夫独善其身的观念、软弱的性格,又使他们在痛苦之余转向了自身,希望在纷乱的现实中寻找一片宁静的绿地,在失望中寻找心理的平衡,提倡一种清净、高雅、淡泊的生活情趣与远离尘世、洁身自好、颐养天年的生活态度。二、总体诗风。通过描写自然山水的恬静、幽远、清冷甚至孤寂来表现人生的感叹及个人内心的惆怅。诗歌幽隽、闲雅,重清丽的韵致。诗体上:工五言。有句无篇。语言上:省净、精炼、流丽。山水诗,多静态描述,缺乏灵动与飞扬之气。边塞诗,多了些哀怨低沉,少了些慷慨与悲壮。有不少人认为,这一时期处于盛唐和中唐中期两个诗歌高潮之间的低谷。胡应麟:“气骨顿衰” (诗薮 )实则, “低谷”一词不太准确、其评价偏低,这是一个有一定成就的“过渡”阶段盛唐到元和的过渡。三、主要诗群:(1)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台阁诗人群大历十才子,钱起、卢纶、韩翃等。(2)以江东吴越为中心的地方官诗人群刘长卿、戴叔伦等。12 / 36(3)元结、顾况等反映现实生活的诗人(4)韦应物等山水诗人(5)李益等边塞诗人1、大历十才子钱起、卢纶、韩翃等大历,唐代宗时年号,766 年779 年,共 14 年。大历十才子的成员,记载不同,以姚合极玄集注所载为最早,他们是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漳、夏侯审。但也有人怀疑这一记载的真实性以为此注为后人所加,因保存此书原貌的汲古阁影宋抄本并无此注。 新唐书卢纶传记载同。江邻几杂志:卢纶、吉中孚、钱起、朗士元、司空曙、李益、李端、李嘉祐、皇甫曾、耿湋。胡光炜引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抄:刘长卿、钱起、朗士元、皇甫冉、李嘉祐、司空曙、韩翊、卢纶、李益、李端。大历十才子基本上都生活在安史乱后,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深刻的消极影响。安史之乱不仅给唐朝的政治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且也给人们的心灵世界造成巨大的创伤,摧毁了人们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热情。在这方面,大历十大才子是典型代表。他们缺乏盛唐大家那种经世济民的宏大抱负和执着追求理想的热情。他们虽号为才子,但也缺乏盛唐大家那种杰出横溢的才华。从题材上看,内容单一,赠别酬唱、吟咏山水之作最多,约占三分之一以上。台阁13 / 36之中,文人宴集,各擅名场。从艺术上看,推崇六朝二谢(灵运、朓) 、王维。意境闲淡幽冷,喜作律体,注重锻炼字句,精细工巧。2、钱起,有诗四百余首,是以“大历十才子”为主的中原诗人的领袖,在才子中年辈最高,天宝时与王维过往甚密。诗风仿佛王维,缺少恬淡韵味,有斧凿痕迹。其诗挑不出毛病,也说不出特别的好。闲适有余,热情不足。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清。 ”(省试湘灵鼓瑟 )据说曾听人月夜吟此句,应举时韵有青字,以此二举结,考官以为绝唱。百年后仍为范本。 岘佣说诗说其诗“清气中时露工秀” 。就省净来看其诗更近祖咏。他的诗很多是由人家的作品翻衍出来的:“牛羊下山小,烟火隔云深。 ”(题玉山村叟屋壁 ) ,即孟浩然(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 )的意境;“烛影出绡幕,虫声连素琴。 ”(夜雨寄寇校书 )直接变化祖咏的诗意“风帘摇竹影,秋雨带虫声。”(宿陈留李少府厅作 ) 。还有“鸟道挂疏雨,人家残夕阳” (太子李舍人城东别业 ) ,则是王维诗意的摹写。他的七律写得清丽流畅, 赠阙下裴舍人富丽工稳,堪称佳作。3、以江东吴越为中心的地方官诗人群刘长卿、戴叔伦等刘长卿,虽然经历过盛唐,但他的创作活动主要在安史14 / 36之乱后的肃宗、代宗两朝。他早年应举屡试(十次)不中,后入东都国子监,推为“棚头”得第。唐考试不糊名,知举者在决定录取与否及等第时需博采众议的情况下,举子们在考前投献诗文、干谒奔走是很重要的,有时单靠一人之力还不够。于是就互结朋党,造成声势,一方面保护本派人员以争取榜上有名,一方面攻击别派的人员。参与棚的容易登第,否则就难免落第。往往有门路的人才能进棚中。肃宗时封演封氏闻见录卷三“贡举”载:“士子殷勤,每岁士子到省者常不减千余人,在馆诸生更相造诣,互结朋党,以相鱼夺,号黹外棚,推声望者为棚头,权门贵戚,无不走也。 ”他的身世遭遇与杜甫有相似之处,安史乱后身处衰乱之时,宦游于江南,曾两遭贬谪,但是他缺乏杜甫那种远大的政治抱负,所以他的诗哀叹嗟伤之情多于济世救时之志,风骨不举,表现出盛唐向中唐的转变。刘长卿现存诗五百余篇,数量相当可观。他和“大历十才子”专攻律诗,尤长于五律,但基本上走的是盛唐诸家的路子,文辞、声律上修整得十分工致,气度的安详与意象的浑融则稍有不及,更丢失了杜甫诗中的“古意” 。他自称“五言长城” ,五言诗占十分之六七,五律占五言之六七。与中晚唐的这一题材的诗相比,风貌不同。如刘长卿诗多灰暗、寒冷、苍白的意象,有人以“幽州白日寒“明其诗风,甚当。如其名句、名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15 / 36”(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楚国苍山远,幽州白日寒。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游休禅师双峰寺 )前人称代宗时的“大历诗人” ,往往“钱,刘”并提,他则是江左诗人的代表。刘的成就高于钱,为“大历诗人之冠” 。4、元结、顾况等反映现实生活的诗人元结比杜甫稍晚,也经历了安史之乱,其诗在反映安史之乱之后的社会现实这一点上与杜甫“诗史”类的作品也相似,他曾经辑录同时人的诗选箧中集 ,所收诗人与自己的作品相近,因此,可以说以元结为首,形成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流派,是紧承杜甫之后的。杜甫有同元使君舂陵行并序 ,称赞元结。有舂陵行 。元结诗刺世疾邪、同情民生疾苦,这是时代对文学的要求。诗风古朴,只作古体,不写律诗,有的作品文采不足,是其缺陷,这与杜甫古、近并工,文质兼备不同,自然成就也就逊于老杜。其诗对新乐府、韩愈古文运动影响很大。顾况部分作品与元结一派相近,用古体和写实手法抨击现实弊病。顾况性格狂放旷达,晚年受佛道影响,归隐茅山,号“华阳真逸” 。所以其作品风格多样一些,唐张固幽闲鼓吹记载白居易谒顾况事(见作品选P212),据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 ,不能成立。16 / 365、韦应物等山水诗人韦应物 737792(?),又(七五 o 一一八三 o)。出身贵族,西安人,世称韦苏州。少年任侠负气,15 岁时就成为唐玄宗的三卫近侍。后来折节读书。早年作品有盛唐风。他最出名的诗歌写于滁州任上,语言简淡,绝去雕饰,风格秀朗,气韵澄澈。后人论唐诗常常王、孟、韦、柳并称。代表作滁州西涧 。与大历十才子相近。学陶潜,在语言上清新朴素,但对田园缺乏亲切感,不如陶把田园看作理想和归宿,故不够亲切自然;学王维,没有王对自然的亲和,似带有无可奈何的成分。朱熹将他列在王维之上,因为他较王维来得更清澄,更疏淡。 滁州西涧:“独伶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湖带雨睫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前人有“王、孟、韦、柳四家”之说,即指山水田园诗。王“清而秀” 、孟“清而旷” 、韦“清而润” 、柳“清而峭”(参见诗薮外编卷四)。6、李益等边塞诗人李益(748827),西北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人,曾五入幕府。人品似不高,为人所咒, 霍小玉传敷衍其事。所作多为边塞题材,是中唐时期最有成就的边塞诗人。风格悲壮,与盛唐边塞诗相比,少了一些激昂慷慨,多了一些哀怨低沉。擅长七绝,胡应麟认为其七绝可与李白、王昌17 / 36龄比美(参见诗薮内编卷六)。如其名作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卢纶,诗存 330 余首,有些雄浑气势。如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韩翃, 寒食日即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精读作品篇目:张继枫桥夜泊 、韦应物滁州西涧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月黑雁飞高)、顾况江上 、 山中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阅读作品篇目:韦应物观田家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韩翊寒食 、李益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听晓角 、 宫怨 、顾况苔藓山歌 。第七章思考与练习:1、中唐诗坛诗人的分布情况整理。2、大历诗风的优劣及其评价。3、熟悉韦应物、刘长卿等人的诗风及其影响。第八章韩孟诗派与刘柳等诗人(4 学时)教学目的:了解韩孟诗派的特点及刘柳诗歌创作。重点:韩愈雄奇险怪诗风及成因。18 / 36难点:韩愈“以文为诗” 。第一节、韩孟诗派(贞元末元和初)1、代表诗人:韩愈、孟郊、贾岛、卢仝、马异、李贺、刘叉。2、成因:(1)命运和个性相同:狷介孤傲、仕途坎坷。(2)文学主张相同:“不平则鸣” 、 “笔补造化” 。 (3)创作态度相同:“推敲”苦吟,尚奇求怪。李贺“呕出心乃已耳” 。 (4)审美趣味相同:以怪奇怒张为美,追求惊世骇俗的审美情趣。3、风格:奇崛险怪。他们诗歌题材新异、构思奇特,喜议论,好铺陈,炼奇字,押险韵,多用虚词拗句,从而形成奇崛险怪的风格。评议:他们追求新变的精神应该肯定。但有时追新求奇过甚,不免流于怪诞。如炼字方面,有的生新奇特,令人耳目一新,产生审美上所谓“陌生化”的效果,有的则艰深怪僻,读之则诘屈聱牙。又如散文化倾向,其表现是以议论入诗,以散文句法入诗,用得适当,增加了诗的表达功能,但过度使用,则损害了诗歌应有的形象性和韵律美,曾被讥为“押韵之文” 。第二节韩愈一、生平思想(768824)字退之,河阳人(河南孟县) ,自称郡望河北昌黎。三岁时父亲韩仲卿去世,得长兄韩会19 / 36抚养。十年后,韩会死于韶州贬所(由起居舍人贬) ,由嫂抚养。贞元二年,韩 19 岁应举。 “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选于吏部卒无成” 。不得授官。从 29 至 34 岁,先后在宣武节度使董晋幕府、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作推官。贞元十八年,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后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言事贬(广东)连州阳山县令。元和元年至十二年,先后任国子监博士、中书舍人、刑部侍郎(因平淮有功) ,进入统治集团上层。十四年,因谏迎佛骨表 ,得罪宪宗,贬潮州刺史。次年回。后官拜国子监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长庆四年十二月二日 57 岁去世。二、雄奇险怪诗风。奇险最能反映韩诗的艺术个性,影响也大。1、性格狷介强梗,心理躁郁斗进。韩愈一生充满坎坷,“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选于吏部卒无成”(上宰相书);登朝之后,为了革除敝政、弹劾权佞、抵斥佛教,屡遭打击,两贬南荒,几乎丧命。 (如进学解 、 送穷文 。 )这种生平遭遇,再加上个性倔强,使其心灵扭曲、情感不能理顺。诗境乃心境的对应物,不平和的心态也就不可能外化为“中和”之美的诗风。2、才大气雄而又富于创造精神。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退之诗,大抵才气有余,故能擒能纵,颠倒崛奇,无施不可。 ”瓯北诗话卷三:“自沈、宋创为律诗后,20 / 36诗格已无不备。至昌黎又斩新开阔,务为前人所未有。皆有意出奇,另增一格。 ”三、雄奇险怪的表现:1、意象峥嵘奇特、壮伟瑰怪,这源于他总是处于矛盾斗争、躁郁斗进中的心灵,艺术上需要这样的对应物。如南山诗连用五十多个新鲜比喻写南山的光怪陆离。韩诗有些意象由生新奇特转入怪异险恶,如初南食:惟蛇旧所识,实惮口眼狞。开笼听其去,郁屈尚不平。 ”令人毛骨悚然。又如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洞庭连天九嶷高,蛟龙出没猩鼯号。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2、 “以文为诗” 。以文为诗,在杜甫是偶一为之,而在韩愈则成为一种倾向。沈括:“韩退之诗乃押韵之文耳。 ”具体表现:a、移植辞赋铺陈排比手法入诗,如南山诗 ,连用带“或”字的诗句五十一个,叠字诗句十四个,铺列春夏秋冬四时之景。 月蚀诗铺列东西南北四方之神。b、运用散文章法结构,如山石采用游记散文的章法论述游山经历。又如嗟哉董生行 ,形同传记。c、破骈入散的句法,即故意不用骈偶,而只用单行奇句。如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 ,全用散句。句法方面的另一生新之处是改变上二下三、上四下三的传统句式。如:“有穷者孟郊” 、 “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子去矣时若发机” 、21 / 36“虽欲悔舌不可扪” 。 路旁堠:“千以高山遮,万以远水隔。 ”陆浑山火:“溺厥邑囚之昆仑”等。其特点是句式拗析,多用虚词(诗歌一般少用虚词,之乎者也矣焉哉之类更罕见) 。其成功之处在于丰富了诗歌的表现能力,开创了一种新的风格;失误之处在于一些诗求之过甚,近于“押韵之文” ,有损诗的形式美、音韵美等。d、散文化的另一表现是以议论入诗。如山石和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的结尾都是议论,水到渠成,显得自然,增加了诗歌的思想性,诗歌并不排斥议论,而且议论与抒情往往是难解难分的,即言志与抒情常相结合,但韩诗有时议论过多,如送灵师首段排斥佛教,全用议论,几近押韵的谏迎佛骨表 。这就损害了诗的形象性和抒情性。舒芜认为韩诗散文化是追求“非诗之诗” 。散文的结构方式,用奇句单行,少用对偶;好铺叙。如山石 。3、用奇字。韩诗在语言上,除上述句法方面的新变之外,另一面表现就是喜用奇字、押险韵。韩愈论文主张“唯陈言之务去” ,作诗亦然。遣词用字,避熟就生。他评论孟郊诗云:“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异” 。但韩诗有时生新过甚,并不妥贴自然。如陆浑山火 。赵翼瓯北诗话卷三:“盘空硬语,须有精思结撰。若徒搏摭奇字,诘曲其词,务为不可读,以骇人耳目,此非真警策也。 ”如南山诗之“突起莫间篷” 、 “讦陷乾窦” 、 “仰喜呀不仆”:和郑22 / 36相樊员外诗之“禀生肖勒刚” 、 “烹斡力健倔”等词句。吴经熊说:“像在石鼓歌里面,他手持韵文字典一册,选用最深奥的字,以期显示他的才学。他惟求文字上的险奇 。 ”4、好用(险韵僻韵,作诗用艰僻字押韵,或从包含字数不多的韵部中选取韵脚,人觉其险。与宽韵、窄韵相对) 。 六一诗话云:“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余独爱其工于用韵也,盖其得韵宽则波澜横溢,泛入旁韵,乍还乍离,出入回合,殆不可拘以常格,如此日足可惜之类是也。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 ”5、审美的异化,以俗、丑为美。 “好像故意用令人厌恶的字,若呕、虱、脓疮、丑娃,甚至于粪字” 。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火维地荒是妖怪,阴气晦昧无清风。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这是“以丑为美” ,(艺概诗概),舒芜认为是追求“不美之美”(陈迩冬韩愈诗选序)。四、韩诗地位与影响:原诗内编上:“唐诗为八代以来一大变,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梅欧苏王黄,皆愈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第三节孟郊、贾岛、李贺23 / 36一、孟、贾、李三人的共同点:l、他们都与韩愈有密切交往,其创作也都受韩诗追求奇崛险怪的影响。2、三人都是科场失意不顺、仕途蹭蹬偃蹇。孟效四应科举,四十六岁时才进士及第。五十岁选授溧阳尉。贾岛早年为僧徒,后还俗应举,但屡试不第,直到 58 岁时,才被任命为遂州长江县主薄。李贺更是命乖运奇,因其父名晋肃,而失去应举的资格,后任奉礼郎,年 27 即抑郁而死。3、三人皆以苦吟而著称。孟郊夜感自遣:“夜学晓未休,苦吟鬼神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贾岛(七八八一一八四三):费了三年工夫的苦心思索,才写了下面二行: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送无可上人 )其题诗后云:“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推敲”的典故就来源于贾岛苦吟的故事。(见宋曾糙类说转引唐宋遗史)涉及的诗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题李凝幽居)但据今人考证,故事本身不可靠,因韩愈任京兆尹是在逝世前一年,而韩、贾两个早在十多年之前既已结交。不过故事反映贾岛若吟还是符合诗人一生创作情况的。李贺作诗刻苦,其母责之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出自李商隐李长吉小传)24 / 36二、 “郊寒岛瘦”:郊岛历来并称,苏轼祭柳子玉文云:“郊寒岛瘦” 。中国古代诗论重直观感受,而少理性的条分缕析,苏轼此评颇具典型性。 “寒”大概主要是就郊诗的内容而言,多写其苦寒生活及凄凉心境。 “瘦”大概主要指贾岛诗内容单薄情感淡漠,显得不饱满不丰腴:另外贾岛工于五律,语言凝炼简约,而又时见奇峭,故给人瘦硬之感。 (内容、语言、情调)1、孟郊(七五一一一八一四)性格孤傲狷介,不谐流俗,46 岁才进士及第,50 岁任溧阳尉,一生沉沦下僚。他的诗以“苦吟”和“吟苦”而著称,不断地唱述贫苦不幸,苏东坡将他比拟在寒冷中抖栗的蟋蟀。他写得最多、也最引人注目的,是充满幽僻、苦涩意象的诗,风格峭硬,诗境仄狭,表现了诗人凄凉寒碜的生活状态。诗中多冷露、峭风、秋草、吟虫、病骨等意象的组合,真切地展现了一个形销骨立的凄苦老人形象。如:借车: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家穷;秋怀: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家破;答友人赠炭:晚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苦冻;悼幼子:负我十年恩,欠尔千行泪。可怜;老恨:无子抄文章,老吟多飘零老惨。韩愈说孟郊诗“冥观洞古今,象外逐幽好。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傲。 ”(荐士 )孟郊赠郑夫子鲂也自我写照:25 / 36“天地入胸臆,吁嗟声风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宋玉逞大句,李白飞狂才。苟非圣贤心,孰与造化该?”这一派的诗人十分重视心智、胆力和对物象的主观裁夺。“笔补造化” , “务去陈言” ,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除登科后外几无得意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贾岛(779843):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 。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 、郡斋读书志 ) 。贾岛著有长江集10 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 ,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 、 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26 / 36较为完备。韩愈说他:“狂词肆滂葩,低昂见舒惨。奸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 ”(送无本师归范阳 )著名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可见一斑。其诗题诗后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剑客 )气冲斗牛,一副侠胆。其实他骨瘦如鹤,气短力微,只不过借剑喻己,想人赏识罢了。全唐诗话有一段故事,说韩愈诗写贾岛云:“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星辰顿觉闲。天恐文章中断绝,再生贾岛在人世。 ”这些诗人对社会生活不怎么关心,阅历也狭窄,入诗的事料相对的贫乏。他们写诗多刻意为之,多把力量倾注于五言律诗上。因此往往有句无篇。苏轼有所谓的“郊寒岛瘦” (祭柳子玉文 )概括。还有“卢奇马怪”之说。刘叉宣称“诗胆大如天” (自问 ) ,卢仝自谓“忽忽造古格,削尽俗绮靡。 ”(寄赠含曦上人 )韩愈说张籍诗“文章自娱戏,金石日击撞。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 ”(病中赠张十八 ) “精神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韩愈调张籍 )这些都是从用语险怪、造境雄奇上着眼的。27 / 363、 “鬼仙”李贺:李贺只活到 27 岁, 新唐书本传,但流传作品 240 多首。李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富有艺术个性的诗人之一。从创作方法来看,他受屈原和李白的影响,以浪漫主义为主。主要表现是想象丰富而奇诡。杜牧在李贺集叙里说李诗是“骚之苗裔” ,意思是深受楚骚影响。其诗果然有骚之余韵,而又独具自家特色,诗人多以乐府,用语奇瑰而超逸常规,想象奇特而迥异常人,思维奇怪而不合常理,创造出视觉、听觉与味觉互通的艺术境界及效果。诗风幽奇冷艳,古诡怪诞。代表作梦天 、李凭箜篌引 、 金铜仙人辞汉歌 、 致酒行 。 天上谣:“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秦王饮酒:“羲和敲日玻璃声。 ”官街鼓:“几回天上葬神仙。 ”马诗:“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南山田中行:“鬼灯如漆点松花。 ”长平箭头歌:“左魂右魄啼饥瘦。 ”钱锺书读艺录 10长吉曲喻:“长吉乃往往以一端相似,推而及之于初不相似之他端。余论昌谷诗,引申翻译名义集所谓雪山似象,又长尾牙,满月似面,平添眉目者也,如天上瑶云:银浦流云学水声 ,云可比水,皆流动故,此外无似处,而一入长吉笔下,则云如流水,亦如水之流而有声矣。 秦王饮酒云:敲日玻璃声 ,日比玻璃,28 / 36皆光明故,而来长吉笔端,则日似玻璃光,亦必具玻璃声矣。皆类推而更进一层,古人病长吉好奇无理,不可解会,是盖知有木义而未识有锯义耳。 ”李贺的比喻是根据递进想象而形成的曲喻,不仅如此,其他的想象奇诡的诗句亦同此理,换言之,李贺想象只所以显得奇诡,奥秘就在于它是一种递进式想象。谜底揭穿,我们就掌握了解开李贺诗风奇诡的一把钥匙。李贺因其诗歌想象奇诡,又多写非现实、超现实的虚幻怪诞的意象,所以人们称其为“鬼才”(宋祁语),这并不恰当。李贺诗风虽受屈原、李白影响,但成就远不及屈、李。杜牧李长吉歌诗叙:“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 ”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贺诗乃李白乐府中出,瑰奇谲怪则似之,秀逸天拔,则不及也。贺有太白之语而无太白之韵。 ”贺诗多乐府歌行,故诗集名李长吉歌诗 。精读作品篇目:韩愈山石 、 听颖师弹琴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孟郊游子吟 、 洛桥晚望 、李贺李凭箜篌引 、 雁门太守行 。阅读作品篇目:韩愈石鼓歌 、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 调张籍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孟郊寒地百姓吟 、 游终南山 、李贺老夫采玉歌 、 马诗(大漠沙如雪)、 将进29 / 36酒 、 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金铜仙人辞汉歌 、 梦天 、四、柳宗元、刘禹锡刘早年与柳同登进士(21、22 岁) ,同为官,共同参加永贞革新(33、34 岁) ,同贬南荒,又一起由地方调入京城,后又一同被贬湖南作司马。十年后又分别被迁官到更为遥远的地方,一到连州(今广东) ,一为柳州(今广西) 。二人大部分时间是在远离京城的穷僻处度过的,诗风比较接近,故“刘柳”并称。二人友情亦为文坛所感动,柳以柳(广西)易刘之播(刘有老母。贵州遵义,更苦。刘后被改为连州刺史) ;刘为柳送葬,养柳六岁子如己出。晚年与白居易结交,又并称“刘、白”(一)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河东(山西永济县)人。文与韩愈齐名,诗与韦应物并称。其山水诗与山水游记,尤为后人称颂。在提倡古文创作方面,与韩愈并称,但诗风不同。柳宗元因参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谪南荒十四年,47 岁死在贬所。所以,作者借诗歌倾泄胸中的愤悱之情。固其遭遇似屈原,其诗亦有屈骚之义, 唐诗别裁卷四:“柳宗元诗长于哀怨,得骚之余意。 ”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以工整的格律抒哀怨之情。在山水诗方面, “王、孟、韦、柳”并称,但风格不同。柳宗元的山水诗与其山水游记小品相似,渗透了迁谪意识。其30 / 36游南亭初还叙志七十韵云:“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 。 ”风格清峭幽冷,如江雪 、 渔翁 。一生与禅僧多有往来。他的送僧浩初序开头的第一句话便说:韩愈与我是好朋友,他恨我嗜浮图言,而尤其不赞成我与浮图游。但是我不因他的反对而放弃我对佛禅的信仰。他认为:“凡为是道者,不爱官,不争能,乐山水而嗜闲安者为名。吾病世之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也,则舍是而焉从?”柳宗元有诗一百六十三首,论禅诗就有三十多首,其比例不在王维之下。特别是柳宗元涉及禅学的文章竟有三十多篇,数量远远高于王维。柳宗元的性格气质犟拗,不能豁达随顺, “知不可而愈进兮,誓不偷以自好”(吊苌弘文), “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他十多年身处荒远穷僻之地,其直觉观照必然摆脱不了悲怆哀怨情绪的干扰。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诗云:“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一生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别舍弟宗一)。柳宗元被贬谪永州,情绪万万调整不过来,繁露坠地、冷水疏根的声响都能使他不能入眠而倚楹待旦。诗末乃悲慨之语,却以淡泊的字眼出之。清人沈德潜看出了他的这种故作高蹈闲散的内心痛苦说:“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31 / 36外,时或遇之。 ”(唐诗别裁)柳宗元在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诗中写道:“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此两句是写实性的赋笔,又是象喻性的比兴。霍松林先生评曰:“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物已投射了诗人的感受。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呢!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 ”霍先生的读解精彩之极,突出了诗人特定的政治斗争环境中所触发出来的个性情怀。(见唐诗鉴赏辞典第 921 页,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年版)因为动则得咎的处境,柳宗元的精神始终处于一种惊悚惶惧的状态,即使有良辰美景也引发不出赏心悦目的美感,风过鸟来都是一种魂惊魄动的感觉。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因身世不幸带来心境的孤愤忧伤,使他不可能具有高度虚空的心态而进入两望同一的境界。柳宗元有诗云:“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南涧中题)意思是,以后有谁也被贬弃32 / 36到我曾经囚居的那个地方,我相信他必定会与我有同样的心情。因此柳宗元诗中多荒僻凄凉的场景,诗人特别注意精心选择大量的微弱不幸的物象,正表现出其对于悲惨生活和命运的真实而深刻的体验。不可能将不合理现实合理化而达到人生价值的转换。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设色寒凛,于天寒江冻、万籁无声中偏偏有我独钓而突出,诗人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然而离群孤绝的钓者只能达到自钓自赏的目的,保持着一种独洁孤立的强硬姿态。他忘掉一切而沉浸于一种苦苦追求的幻觉中,享受着期待的精神满足。诗人强行突兀于大雪之中,表现出主动地站到社会对立面一边的孤傲不群,活生生一个执拗勇毅的斗士形象和孤傲高洁的生命情调。胡应麟曾比较王维和柳宗元二人的诗这样评论说:“右丞辋川诸作,却是自出机杼,名言两忘,色相俱泯。又曰:千山鸟飞绝二十字,骨力豪上,句格天成,然律以辋川诸作,便觉太闹。 ”(诗薮内编卷六)柳宗元还有一首为千古诗人所津津乐道的诗,题目叫渔翁 ,这也是借渔钓来发泄孤愤不平的。渔翁乃诗人自况,意在表现独来独往、超凡脱俗的清高。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柳宗元硬把这两句按上,使一绝句多出了一个奇特的尾巴来。苏轼认为:“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33 / 36熟味此诗有奇趣。 ”但是他却认为“其尾两句不必亦可” 。(见惠洪冷斋夜话)东坡的审美理想是以盛唐为宗的。明末诗论家陆时雍在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