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屠呦呦事迹_第1页
学习屠呦呦事迹_第2页
学习屠呦呦事迹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学习屠呦呦事迹呦呦鹿鸣,食野之蒿。85 岁高龄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以发现青蒿素荣获诺贝尔奖,着实让中国人又惊又喜。科技界祝贺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座谈会上,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我们再拿几个诺贝尔奖,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对人类文明做出过历史性贡献的民族来讲,也都是应该的。我们目前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是远远不够的,希望我们做得更好。令人惊讶的是,这观点在大学生、在青年群体中竟引发了极大的共鸣。他们在微信、校园 BBS 上,用转发、评论的方式,热烈地表达着观点与情感,关于科研、关于诺奖、关于中华民族之于世界文明的贡献。与举国欢腾的热闹场面相比,屠呦呦在接受采访时显得异常淡定:“没有特别的感觉,有一些意外,但也不是很意外。 ”她进一步解释说,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是中国全体科学家的荣誉,大家一起研究了几十年,能够获奖不意外。 ”老人从容淡定的心态,让人敬佩。在老人看来,她和同事们的工作是发现和提取青蒿素,实现人类抗击疟疾的梦想,至于能不能得诺贝尔奖、何时能得诺贝尔奖,那不是她考虑的问题。如同历史上众多杰出科学成果的诞生一样,青蒿素2 / 3的发现,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和曲折的道路。据屠呦呦介绍,在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过程中,她们试验了 191次才成功,为了试验药的毒性,自己的肝脏也受到损伤。青蒿素的发现再次印证了一个事实:科学自有其发展规律,急功近利的行为无法创造一流的成果。其实,不只是做科研,世上之事何尝不是如此:沉下心来,不言放弃,慢慢去做,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峰。前不久,某互联网公司曾打出这样一句广告语:“我想要的,现在就要!因为,我不耐烦!”这句广告语,可谓深谙互联网时代年轻一代的心理。作为移动互联时代的原住民,互联网在带来迅疾变化的同时,也让年轻人变得对“慢”不耐烦,在带来简便快捷的同时,也让年轻人在面对“繁”时容易心浮气躁。在这个事物翻新速度越来越快的时代,人们的“时间感”似乎也在悄然变化,似乎对“慢速”越来越不容忍,对“漫长”越来越缺乏耐心,想要的东西,恨不得当下就能得到,心中的梦想,恨不得明天就能实现。然而,越是缺乏耐心、焦躁不安,往往越容易自乱阵脚,离目标越来越远。从长远看,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会因为此刻的焦急而增一分一秒,其实,对待心中的热望与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