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85 90 95 2000美国二战以来的经济波动导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含义与特点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学习目标 】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含义与特点,了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含义与特点 (一)涵义 宏观经济学 (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 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第一章 导论 研究对象 :国民经济总体 研究方法 :总量分析 学科性质 :理论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组成部分,属于专业基础课。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含义与特点 “宏观经济学”这一概念是挪威经济学家、奥斯陆大学教授拉格纳尔 弗瑞希( 1933年首次提出的。 年凯恩斯出版了 就业、货币与利息通论 (简称 通论 )被认为是 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 ,而 凯恩斯 被称为现代 宏观经济学之父 。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含义与特点 二、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1、以国民经济整体为研究对象 2、采取总量分析方法 、以市场机制有缺陷,政府可以弥补其不足为前提条件 4、要解决的是资源的利用问题 5、中心内容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含义与特点 二、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1、以国民经济整体为研究对象 2、采取总量分析方法 、以市场机制有缺陷,政府可以弥补其不足为前提条件 4、要解决的是资源的利用问题 5、中心内容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含义与特点 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比较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研究对象 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整个国民经济 解决问题 资源的最优配置 资源的充分利用 中心理论 均衡价格理论 国民收入( 定理论 研究方法 个量分析法 总量分析法 假设前提 1、市场出清 2、完全理性 3、完全信息 1、市场机制不完善 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 结论 主张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强调国家干预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含义与特点 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比较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基本内容 1、均衡价格理论 2、消费者行为理论(需求分析) 3、生产者行为理论(供给分析) 物质技术分析生产理论 货币价值分析成本理论 现实市场分析市场理论 4、分配理论 5、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6、信息经济学与产权经济学 7、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1、 2、 3、宏观经济政策 4、四大宏观经济难题 失业 通胀 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 5、开放经济理论 6、经济学流派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含义与特点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由于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归根到底是由消费者、劳动者、厂商以及市场等无数个个体经济单位组成,对国民经济整体的分析离不开微观的个体,而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分析是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因此,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引申与拓展。比如,对国民经济总消费的分析时,可以从家庭的消费函数入手。 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比较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宏观经济学的萌芽 在古典经济学那里,尽管没有宏观经济学这个概念,也没有形成宏观经济理论体系,但是,许多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新古典经济学那里,尽管经济危机(周期性波动)和失业问题很严重,但新古典经济学并没有把宏观经济问题作为研究的中心,而是把充分就业当作前提,着力于研究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因而,微观经济学得到长足发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宏观经济学的萌芽 进入 20世纪以后,经济危机日益恶化,经济学家们又开始重视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大的成果。不过,宏观经济理论没有形成体系。 瑞典经济学家努特 威克塞尔( K. 冈纳 缪尔达尔( G. 罗伯特 林达尔( R. 奥地利经济学家冯 哈耶克( F. 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 熊彼特( J.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 A. 美国经济学家费雪、米切尔( W. 人的宏观经济理论为宏观经济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 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 1929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急需新的理论作指导。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为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诞生的。 第一章 导论 凯恩斯 1936年出版的 通论 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的。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是对传统经济学的彻底否定,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革命 ” 提出了著名的 “ 有效需求创造供给 ” 的 “ 凯恩斯定律 ” 。 革命 ” 坚持以需求管理为中心 , 主张把财政政策放在首位 , 而把原来居于主导地位的货币政策放在辅助地位 , 提出了膨胀性的财政政策和 “ 半通货膨胀 ” 的价格一般理论 , 反对传统的健全财政原则和稳定物价的政策 。 革命 ” 凯恩斯在 通论 采用总量分析方法 , 把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状态作为研究对象 , 研究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 总就业量 、 总产出 、 国民收入总量及其波动的原因 , “凯恩斯革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章 导论 20世纪 60年代末西方国家出现的经济“滞胀”现象使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无能为力。 20世纪 7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派林立,新凯恩斯主义学派、新自由主义思潮复兴,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制度经济学产生并得到发展。 不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强调“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主张减少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干预。 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逐步建立起有微观基础的宏观经济学。 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第一章 导论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 希克斯从利率决定理论、 期理论、刚性工资理论等方面论述了凯恩斯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特例,开创了宏观经济学微观化的先河。 新凯恩斯主义者针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缺少价格和工资粘性的微观基础问题,从区分名义粘性和实际粘性开始,进而解释粘性产生原因及其宏观经济意义,提出了有微观基础的政策主张。 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第一章 导论 理性预期学派从微观经济学的市场出清和完全理性这两个基本假设出发,把分析重点放在具有理性预期的公众的行为上,研究这些当事人如何按照理性预期分析各种市场供求的变动、产量、价格和就业的决定,追求其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在总量的分析上,理性预期学派从分析微观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中归纳和概括出宏观经济行为和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建立起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的内在逻辑,并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经济学体系。 此外,还有一些经济学家将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如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等,应用到宏观经济分析中,比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 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第一章 导论 【 专栏 1 1】 宏观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宏观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向宏观经济学范式转变和宏观经济学“本土化”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这一阶段是从 20世纪 50年代到 80年代初,研究的中心问题是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及其应用。 第一章 导论 【 专栏 1 1】 第二阶段,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向宏观经济学范式转变。 这一阶段是从 20世纪 80年代初到十四大之前。 第三阶段,宏观经济学“本土化”。 十四大以后。 第一章 导论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导论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衡量国民经济总体活动的总量指标及其变动情况,所涉及的都是国民经济的重大问题,如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充分就业、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来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等。 图 观经济学的理论体 系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导 论 国民收入核算 消费与储蓄理论 投资与货币理论 宏观经济学 国民收入的决定 简单国民收入 决定模型 扩展的凯恩斯 宏观经济模型 国民收入决定的 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 ( 宏观经济问题分析 失 业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章 导论 均衡分析就是要揭示经济系统处于均衡状态所需要具备的条件 , 找出变量变动的方向 , 从而说明如何来满足这些条件 。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运用的主要是均衡分析方法 。 (一)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方法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非均衡分析最早见于希克斯的 价值与资本 ,他通过引进计划、预期等概念,分析了经济如何从非均衡走向均衡的动态过程。 第一章 导论 静态分析是指探讨经济变量在同一时期内的相互关系 , 它不涉及变量在不同时期中的变化 。 (二)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方法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是指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均衡状态的变动。 第一章 导论 动态分析则是探讨宏观经济变量及其均衡在不同时期的变动。其本质是把经济变动过程中的时间变量考虑在内。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主要采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而凯恩斯以后的宏观经济理论则主要采用动态宏观分析方法。 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 , 对经济问题提出分析和处理的标准 , 并提出如何才能达到这些标准的对策建议 。 规范分析回答的是 “ 应该是什么 ” 或“ 怎么样 ” ( to 的问题 。 (三)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方法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是以一定的假设为前提,然后分析其经济行为及效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实证分析回答的“是什么”( 第一章 导论 与微观经济学不同的是:宏观经济学采用边际分析方法来分析经济总量变动之间的关系 , 比如 , 在分析收入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时 , 采用收入增量对消费增量和储蓄增量的影响 , 其影响程度 , 前者称为边际消费倾向 , 后者称为边际储蓄倾向;又如 , 在分析乘数和加速数时 , 也都是采用边际分析方法 。 (四)边际分析方法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导论 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概念、特点,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宏观经济学是采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国民经济总体的运行及其规律的科学。与微观经济学相比,宏观经济学具有以国民经济整体为研究对象,采取总量分析方法,以市场机制有缺陷和政府可以弥补其不足为前提,以资源利用和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核心等特点。 (2)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萌芽期、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三个阶段。凯恩斯 1936年出版的 通论 被认为掀起了一场 “ 凯恩斯革命 ” :经济理论上 “ 革命 ” 、经济政策上的 “ 革命 ” 和分析方法上的 “ 革命。 第一章 导论 本章小结: (3)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体为研究对象 , 研究衡量国民经济总体活动的总量指标及其变动情况 , 如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 , 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 、 经济周期 、 充分就业 、 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 、 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新版药品GCP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大学物理考试分数提升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医院感染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卫生与健康知识竞赛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儿童童车智能照明与夜视辅助系统考核试卷
- 流程再造与客户需求分析考核试卷
- 安全文化建设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考核试卷
- 设施维护公众满意度调查考核试卷
- 绿色环保丝织品品牌建设策略考核试卷
- 快递店长管理办法
- 金螳螂培训课件
- 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 万州区值班室管理制度
- 调度证安规考试题及答案
- 生产工单结单管理制度
- 政策扩散模型-洞察及研究
- 同理心在临床护理
- JG/T 372-2012建筑变形缝装置
- T/CECS 10214-2022钢面镁质复合风管
- 防暑降温试题及答案
- 一节完整的英语课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