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运用 (共7题;共28分)1. (2分)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亢(kng)奋 羁(j)绊 两栖(q) 戛(g)然而止B . 糜(mi)子 褶(zh)皱 追溯(s) 神色怅惘(wng)C . 眼眶(kung) 闭塞(s) 斡(w)旋 草长莺(yng)飞D . 家眷(jun) 束(sh)缚 冗(rng)杂 销(xio)声匿迹2. (4分)你所在班级开展以“走近传统节日与民风民俗为主期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活动中,王玲同学从报纸上抄了一段文字,由于粗心,出现了错误,请你帮她修改。至于其他的响器,如锔锅、锔盆、钉碗、弹棉花、收破烂儿的,也都各有千秋。总之在乡下,【A】人们在响器的日常生活里扮演过极其重要的角色,即使现在难觅其踪,【B】但那一声声抑扬顿挫的吆喝声,依然珍惜在人们的记忆里。(1)【A】处画线句语序不当,应调整为:_。(2)【B】处画线句中有用词不当的语病,应将“_”改为“_”。 3. (2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四川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 题。B . 关于摔跤吧,爸爸,看似简单的励志故事,实则深刻反映出印度社会的现实问 题。C . 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 作。D . 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4. (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了中华儿女向它学习的决心。B . 土地的誓言是现代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C . 最后一课是一篇短篇小说,作者是德国著名作家都德。D .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塑造了替父从军的花木兰的英雄形象。5. (6分)古诗文默写。 (1)上下句默写。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_,拾此充饥肠。(白居易观刈麦)更深月色半人家,_。(刘方平月夜)_,元是今朝斗草赢。(晏殊破阵子)(2)根据提示默写渔家傲秋思中表现作者饮酒思乡,感慨战火未息,归期遥远的句子是:_,_。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巧用典故希望自己能得到重用的句子是:_,_。(3)默写诸葛亮出师表中“宫中府中”至“使内外异法也。” 6. (7分)名著阅读。阅读下列片段,完成以下题目。【甲】坐了好久,他心中腻烦了。既不敢出去,又没事可做,他觉得天气仿佛成心跟他过不去想出去,可是腿真懒得动,身上非常的软,好像洗澡没洗痛快那样,汗虽然出了不少,而心里还不舒畅。又坐了会儿,他再也坐不住了,反正坐着也是出汗,不如爽性出去试试。【乙】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1)甲文中划横线的“他”是 , 他最大的梦想是 。(2)乙文片段选自散文集 ,片段中的他们都等着“我”去。7. (5分)学习本文乡愁过程中,灿烂阳光(网名)同学在班级QQ群中发出了下面的帖子,请你跟帖。灿烂阳光:这首诗在结构形式上别具一格,特色鲜明,请大家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吧。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8. (20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一个馒头十三岁那年,我顺利地考进离家二十多里的县三中,成了母亲最大的骄傲。那时,父亲还是大山里的一名伐木工,为节约开支,他数年难得一次省亲,贫寒的家境使母亲也愈发省吃俭用艰苦度日。那是一个霪雨霏霏的深秋的一天,当父亲兴冲冲地踏进院坝时,母亲的眼眶一下就湿润了。接过父亲的行囊,母亲就发现了那个白面做成的馒头。这是父亲路上吃剩下的干粮。对于当时以玉米、红薯为主食的我家来说,白面馒头无疑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母亲走进灶屋,在点燃茅草给父亲烧洗脸水的同时,将蒸笼也放在了锅上看着锅上四溢的热气,母亲喜盈盈地从房里拿出几块干净的纱布,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头顶一块蓝花布就向二十里外的县城走来。走到学校,已是下午。整齐的校舍、琅琅的读书声使大字不识的母亲顿生敬畏。蹑手蹑脚,屏息而行,母亲沿着每一间教室寻找心爱的儿子。几乎走遍了整个学校,她终于看见了正在上课的我。许是怕老师呵斥,母亲哈着腰,从窗户上露出半个脑袋,一边用手向我比划,眼睛又怯怯地瞅着老师。半个脑袋、奇怪的手势和母亲颇为滑稽的眼神立即吸引了同学们好奇的目光。就这样在窗口呆了好一会儿,在老师背过身写板书之际,母亲突然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动作。她直起身,从怀中掏出那个雪白纱布紧裹的馒头,从窗外迅速向我掷来。“咚!”因用力过猛,馒头掠过我的头顶砸在了前面同学的课桌上,随后又一骨碌滚在了地上。当沾满尘土的纱布一层层散开,那个干干净净的馒头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时,教室里哄然而起的笑声瞬间刺痛了我的耳膜。面对老师严肃的询问,母亲慌张地说:“我,我来给娃送个馒头。”在我那些生活颇为优裕的城里同学听来,这样的回答无疑是一种荒谬的笑料走几十里路就为送一个馒头?着着他们前仰后合地笑个不停,憨厚的母亲全然不知所以,竟还怀着敬意频频向她心目中的“秀才”们点头。母亲补丁缀补丁的衣服、头上已歪斜的蓝花布和这种尴尬的神态再次掀起了他们的笑浪在这一阵紧似一阵的笑声中,我的自尊被践踏得支离破碎。拾起馒头,我快步走出教室,拉起母亲就向操场走去。此时,我丝毫没有感到馒头上尚存的体温,没有注意到每间教室窗下湿漉漉的泥脚印,更没有看到母亲眼中那慈爱的目光!站在操场边,我气急败坏而又语无伦次地向母亲大喊大叫:“哪个要你到学校来?哪个要吃你的臭馒头?看看你这一身泥,活像戏台上的小丑,真是丢人现眼!”说着,我奋力一抡胳膊,那个尚热的白面馒头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飞出了学校的围墙。母亲没有说一句话,慈爱的笑容僵硬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母亲嘴角抖了半晌,却终归没有吐出半个字来。最后,她缓缓转过身,一溜一滑地向校外走去。不知何时又下起了雨,濛濛烟雨中,母亲低着头,背脊佝偻如弓,随着蹒跚的步伐,那块歪斜的蓝花头布飘悠着,渐渐湿润了我的视线至今我也不知道,母亲怀揣着馒头是怎样一步一滑走到学校的,当年我无情扔掉的那个馒头到底对母亲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但我知道在回家的路上,有两条小溪、三道山梁和二十里曲曲弯弯的泥泞山道(作者黄斌,有删改)(1)请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2)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母亲低着头 , 背脊佝偻如弓,随着蹒跚的步伐 , 那块歪斜的蓝花头布飘悠着。(3)文章两段都写到了“雨”,结合内容,分别说说两处写“雨”的作用。(4)母亲离开了,“我”渐渐湿润了视线,“我”的内心五味杂陈。请结合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描写“我”心理活动的文字。(不超过80字)9. (20分)阅读下面的语段,思考并回答问题。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梦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1)本段重点说明的是( )A . 石阶B . 平台C . 祭殿(2)文中用了很多数字来介绍建筑物,你能说说这些数字的作用么?(3)请依据原文具体写出“工笔长卷”、“泼墨山水”所表现的内容。工笔长卷:泼墨山水:(4)你能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么?请试着写出它们将什么比做了什么。三、 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10. (17分)文言文阅读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论语一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尊君在不_ 相委而去_ 吾日三省吾身_(2)请结合语境填上省略的成分。 ( )答曰:“( )待君久( )不至,( )已去。”(3)试想,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友人”那天回家,也会像曾子一样反省自己的言行。你觉得友人会反思些什么呢?用现代汉语回答。 11. (7分) 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首七言绝句写的是池上雨后的美景,笔随景迁,清新怡人。B . 第二句运用比喻修辞,明镜一般的水面,池边檐楹的倒影清晰可见,表现出雨后池塘波平如镜的静美。C . 第三句的“忽”字,展示出景物瞬息间由静而动的变化,颇具情味。D . 第四句以静衬动用“万点声”展现了雨后风起后湖面的纷杂与喧闹。(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的画面。(40字左右)四、 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请以“不该丢失的_”为题目,写一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