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第八章 氨的蒸馏与回收氨的蒸馏与回收 氨碱法纯碱生产中 氨是作为中间介质存在的 在工艺过程中 它是周而复始不断循 环的 而这种循环就是借助于蒸馏来实现的 蒸氨工序是利用蒸馏及设备以回收制碱母液 及其他含氨杂水中所含的以 NH4CL NH4 2CO3 NH4OH 等形式存在的氨及二氧化碳 它的 设置 使氨在制碱中循环使用成为可能 蒸氨工序处于制碱的主要物料流溶液处理的末端 它是 NH3与 CO2返回下一个制碱循环的重要连接点 它的工况与生产效果如何是建立全系统 良性工业循环的关键 也是全厂降低物料消耗与能量消耗的一个重点 冷季生产的供汽与 热季的冷却作业方面的不利条件 都对搞好蒸氨生产起着制约作用 化工生产中 单元操作过程的影响因素 往往是错综复杂的 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 因此 工业生产 工艺指标的确定 力求全面客观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做出恰到好处的 适宜选择 氨碱厂蒸馏工艺应考虑的诸因素有 1 尽可能地将 NH3和 CO2 从溶液中驱除 以最大限度减少废液中的氨和石灰含量 2 降低能耗 有效利用热量交换 减少蒸馏废液当量和降低废液温度 3 缓和蒸馏设备的结疤速度 延长其使用周期 减少清塔频率 4 寻求较高的单位设备生产强度 在实际生产当中 通常蒸氨工序工艺与装备优良与否的评判标准是 能否提高母液的处理量 各段能力与每套蒸氨装置的综合能力相匹配 能否确保蒸氨出气的冷却与浓缩合乎规定的要求 能否在降低蒸汽 灰乳 水 电消耗量的条件下 将氨和二氧化碳蒸出完全 能否确保设备管道上气液物料流的通过能力大 阻力小 并维持稳态流动 此四项就是对本工序产量 质量 消耗 安全与均衡作业的全面要求 本工序所处理的母液 因其是否经煅烧炉气预分解 而有热母液与冷母液之分 采 用母液洗涤炉气流程的碱厂 母液是热母液 本工序是始于冷母液还是热母液 对作业的 进程和效果都有一定的影响 目前国内多数新建厂及老厂都是使用热母液蒸氨流程的 第一节第一节 蒸氨过程的基本原理蒸氨过程的基本原理 氨碱法生产纯碱的过程中 氨是循环使用的 每生产 lt 纯碱约需循环 0 4 0 5t 氨 氨的价格较纯碱高几倍 在纯碱生产和氨的回收循环使用过程中 如何减少氨的逸散 滴 漏和其他机械损失 是氨碱法制碱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制碱过程中母液中的 NH3 和 CO2大体以两种形式存在 其中游离氨包括碳酸铵盐和氢氧化铵可以直接加热蒸煮驱除 但 氯化铵或硫酸铵形式的固定铵 则必须加入石灰如用化学方法分解 而后加热蒸馏才行 正是因为这样 工业使用的蒸馏塔被设计成预热 加灰蒸馏两个塔段组合而成的装置 以 便分别承担脱除溶液的游离氨 二氧化碳和固定氨的任务 即氨的回收方法就是将各种含 氨的溶液集中进行加热蒸馏回收 再用氢氧化钙 Ca OH 2 对溶液进行中和后再蒸馏回收 含氨溶液主要是指过滤母液和淡液 过滤母液中含有游离氨和结合氨 同时有少量的 CO2或 HCO3 之类 为了节约石灰 以免生成 CaCO3沉淀 氨回收在工艺上采用两步进行 首先将淡液中的游离 NH3和 CO2用加热的方法逐出液相 然后再加石灰乳与结合氨作用 使 其变成游离氨而蒸出 淡液是指炉气洗涤液 冷凝液及其他含氨杂水 其中只含有游离氨 回收也较为简单 可以与过滤母液一起或分开回收 分开回收时可节约能耗 减轻蒸氨塔 的负荷 但需单设一台淡液蒸氨回收设备 一 氨回收的基本化学原理一 氨回收的基本化学原理 由于母液中的组成较复杂 其蒸氨回收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亦很复杂 首先在加热段加热时发生下列反应 NH4OH aq NH3 g H20 l 34 6kJ mol NH4HCO3 aq NH3 g CO2 g H2O l 64 5kJ mol NH4 2CO3 aq 2NH3 g H20 l CO2 g 94kJ mol NH4HS NH3 H2S NH4 2S 2NH3 H2S 然后在塔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和进入预灰桶后发生以下反应 母液中的 NaHCO3发生如下反应 NaHCO3 aq NH4CL aq NaCL aq NH3 CO2 H2O 2 2kJ mol 溶解于洗液中的 Na2CO3发生如下反应 Na2CO3 aq 2NH4CL aq 2NaCL aq 2NH3 CO2 H2O 97 4kJ mol 补充的 Na2S 发生如下反应 Na2S aq 2NH4CL aq 2NaCL aq 2NH3 2H2S 在预灰桶内和石灰乳发生的主反应 2NH4CL aq Ca OH 2 aq CaCL2 aq 2NH3 2H2O 25 1kJ mol 其他次反应 NH4 2SO4 Ca OH 2 CaSO4 2NH3 2H20 Ca OH 2 CO2 CaCO3 H2O Ca OH 2 H2S CaS 2H2O Na2SO4 l CaCL2 l CaSO4 s 2NaCL l 由这些反应式可见 预热段反应属受热分解 但蒸馏段固定氨则需沿用复分解反应来 完成的 上述反应之后的过程 则属于 NH3和 CO2从溶液中蒸出过程 这一过程基本上是 个物理过程 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和压力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 当温度提高 氨的溶解度急 剧下降 然而实践告诉我们 若采用间接加热 预使氨从溶液中全部驱出是困难的 那时 液相中残留的氨量满足不了氨碱工艺的要求 可是当压力提高时 却会使 NH3的溶解稍有 增大 在低温 低压的条件下 水溶液中的氨并不是完全服从亨利 道尔顿关于溶解度 与压力成比列的定律 这说明安在水溶液中不纯粹是物理溶解 而是伴随着某些化学结合 即为其间有 NH4OH 的存在 为此 从母液中分解出氨 并从溶液中将其驱出是一个复杂的 化学过程 从实践观点来看 蒸氨过程包括着两个方面 1 在稳定的 NaCL 和 NH4CL 溶液中 NH3 CO2和 H20 的蒸出过程 也就是在生产中的预 热段操作过程 2 在稳定的 NaCL 和 CaCL2 溶液中 NH3和 H2O 的蒸出过程 即在生产中的加灰蒸馏段 的操作过程 二 母液及其他物料的理化参数二 母液及其他物料的理化参数 一 母液的正常组成 TNH3 83 89tt FNH3 26 28tt CNH3 60 65tt TCL 83 92tt 冷母液 TCL 90tt CO2 25 27tt 冷母液 CO2 40 45tt SO42 0 65 1 95tt 其他物性与状态参数 T 温度 热母液 60 65 冷母液 27 32 r 密度 1135kg m3 CP比热 3 43kJ kg K 0 82kcal kg K 母液有以下几个来源 1 重碱过滤机出来的滤液 冷母液 2 煅烧炉气冷凝液 淡液 3 在母液洗涤塔中由炉气带入母液中的炉气冷凝水 4 其他 生产中需回收处理的残液 过剩的过滤洗水 检修设备放出的存液 在 杂水沟槽中收集的含氨杂水 还有与全系统损耗的氨量相当的补充氨水等等 二 氨气冷凝液主成分及物性参数 氨冷却器凝缩液 它是蒸氨气体最终被冷却到吸氨工艺要求时 凝缩所得的高浓度 含氨液体 一般体积当量为 0 45 0 85m3 t 左右 它的组分取决于冷凝温度 大体组分为 游离氨 FNH3 100 200tt 二氧化碳 CO2 80 160tt 总氯 TCL 0 1 0 2tt 体积当量 0 45 0 85m3 t 温度 58 75 密度 1 050 1 10t m3 三 炉气冷凝液主成分及物性参数 炉气冷凝液的大体组分为 游离氨 FNH3 24 30tt 碱份 Na2CO3 10 20tt 二氧化碳 CO2 50 60tt 氯化钠 NaCL 0 1 0 2tt 体积当量 V冷 0 5 0 6m3 t 温度 55 65 密度 1 04 1 06t m3 四 石灰乳主成分及物性参数 石灰乳是以固体 Ca OH 2为主要成分的悬浮液 主成分 有效的 或活性的 Ca OH 2 150 170tt 其他物性参数 T 温度 70 90 r 密度 1240kg m3 CP比 热 3 46KJ kg K 0 826Kcal kg K 石灰乳中 还有一些活性差的 Mg OH 2 未分解的 CaCO3以及少量硅 铁 铝 酸钙 等杂质 有效 CaO 的含量与石灰窑煅烧作业情况 是否出现生烧或过烧 有关 也与石灰 消化时加水量及洗涤回收的细灰乳掺兑量有关 石灰乳当量为 2 3 2 5m3 碱 它与母液当量的增减 母液 CNH3 含量的变化以及废 液过量灰的控制有关 上部加热蒸馏段出来的预热母液 CO2含量也对石灰乳耗量有一定的 影响 石灰乳温度一般为 80 90 左右 如果善于利用最热的换热器出水进行消化 灰乳 温度可以提高到 85 以上 这样将改变蒸氨物系的热平衡状态 有利于降低蒸汽的耗量 因此 一般碱厂在设计时大多采用蒸氨冷凝器出水到石灰化灰的工艺 三 蒸馏 精馏和蒸氨过程的气液平衡三 蒸馏 精馏和蒸氨过程的气液平衡 蒸馏是分离液体混合物的一种典型的化工单元操作 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 的不同 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如 NH3 H2O CO2系统 NH3 H2O CO2挥发度相差很大 蒸馏 是属于传热 传质 扩散 过程 蒸馏也称为分离操作 蒸馏可按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1 按操作方式分为 间歇操作 连续操作 2 按流程不同来分为 简单蒸馏 主要用于分离易分离的组分 精馏 主要用 于分离难分离的组分 特殊精馏 主要用于很难用一般方法达到的蒸馏 包括 A 反应精馏 化学反应与精馏过程同时在塔内进行 如蒸氨过程 B 萃取精馏 加第三或 其他组分萃取剂来进行的蒸馏 3 按操作压力分为 常压操作 在标准大气压下进行的操作 加压操作 减压 操作 真空蒸馏等 氨的分解反应均是吸热反应 又是生成物体积增大的反应 其过程伴随着水蒸汽的冷 凝液及 的气化 所以反应所能达到的完全程度与反应速度取决于是否有较高 的温度与较低的压力 也取决于母液的组成 主要是其主成分 与 的含量 阶段反应的生成物 或溶态 的存在 并继续留在溶液中 对 的脱吸有不利的影响 此外 溶于母液的稳定盐 与 的影响是 的存在可使 解吸反应向右方转移 有助于 加快转入气相 的存在 则可将低水蒸汽的压力 使溶液沸点升高 要使分解反应的平衡向右移动 要不断地将反应生成物移走 故母液蒸馏不用加热釜 间壁传热的方法 而采用通入与液体直接接触的蒸汽流 蒸汽流的作用 首先是供热作用 蒸汽冷凝时大量放热 提供了反应所需的反应热 并程使生成的 与 得到能量而 活化 因而脱离液体表面而被置换出来 其次蒸汽流还起着减压蒸馏的作用 蒸汽的大量 存在 使气相中 与 的实际分压低于溶液上面两者的平衡分压 才使 与 在两相间的质量传递获得较大的推动力 更重要的一点是 碳酸铵盐的分解与 的分离的程度与反应速度更取决于装置的好坏 诸如流程的合理及设备结构的完善程度 四 结合氨分解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四 结合氨分解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在母液中 各种铵盐的分解条件是各不相同的 第一阶段游离氨及碳酸铵盐 半结合 氨 可用通直接蒸汽加热的方法使之分解 并从溶液中驱出 但 NH4CL 则必须用石灰乳等 碱性物质使之分解 转化为游离态的 NH3 才能进而加热蒸出 也就是说 不能单靠热能 的作用 还要利用化学能 第二阶段蒸氨的主反应是 用石灰乳分解 NH4CL 的反应 2NH4CL aq Ca OH 2 aq CaCL2 aq 2NH3 2H2O 25 1kJ mol 游离氨进一步蒸出的反应 NH4OH aq NH3 g H20 l 34 6kJ mol 第二阶段蒸氨的副反应是 NH4CL 还与由煅烧炉凝液带入母液来的 N 2CO3及 N HCO3进行反应 Na2CO3 aq 2NH4CL aq 2NaCL aq 2NH3 CO2 H2O 97 4kJ mol 液体中还有少量未分解的碳酸铵盐类残留下来 也与石灰乳按下式的反应 NH4 2CO3 C OH 2 C CO3 2NH4OH 18 6KJ 不但损失了其中的 CO2 还消耗了等当量的 C OH 2 母液中的硫酸根与石灰乳作用 母液中 SO42 的来源有 1 盐水中的 SO42 在精 制中只有一部分成为 C SO4 S 在精盐水系统析出 其余以 NH4 2SO4 石灰碳酸铵法 或 N 2SO4石灰纯碱法形式留在主物料流 溶液中 2 有的厂向母液中加入 NH4 2SO4溶液 以补充系统中所损失的氨 NH4 2SO4 Ca OH 2 CaSO4 2NH3 2H20 为了蒸吸 碳化各工序的防腐 在蒸氨母液中定量加入 N 2S 溶液 N 2S 与 NH4CL 按下式进行反应 Na2S aq 2NH4CL aq 2NaCL aq 2NH3 2H2S 上述反应对于两个主反应的平衡与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是 加入过量的反应物石灰乳 如按母液中 等当量加入 即 过剩量为 进行 的分解反应 当反应趋于平衡时 约有 的 转化为 而留下 的 没有转化 这是因为反 应物的 的 离子浓度是生成物 的 浓度的 倍的缘 故 或者说当达到平衡时有 份 转化为 这是有 份 转化为 因此 如果等当量配加 即化学比为 则反应终了时 废液 中至少要残留下 的 不能分解蒸出 为了使平衡移向 分解 的正反应方向 生产中通常加入过量石灰乳的方法 使未反应的 含量减至最低 限度 也使蒸馏废液中 含量减至最低 搅拌时间 搅拌强度 由于参加上述反应的石灰乳 其主成分 只 有成溶液状态才能与 发生化学反应 而 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 而 且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还因溶液呈碱性而剧烈下降 例如在 间 溶解度只有 水 的绝 大部分是以固体悬浮物存在于石灰乳中 只有当已溶解的 在反应中消耗掉 之后 固态的 才能继续溶解 因此 大量 固体在进入反应之 前 要有扩散的时间 即从固体转入液相的时间 或者说 反应的速度取决于 的扩散溶解速度 作为第一步 参与反应的母液与灰乳必须充分地混合 这就是要求均衡的配料比 足够的搅拌时间及强烈的搅拌强度 温度与压力 大部分转化为 后 氨转化成游离态 在 系统中 为宜挥发组分 它从蒸汽冷凝传热得到热能而挥发 氨的蒸出是大量吸热的过程 又是向气相氨分压 增高的方向转变的过程 所以 要求足够高的温度与适当低的压力 总之 结合氨的分解蒸出的优化条件是 配料比方 面 有适当的过量灰 足够高的温度与适当的低压 两股液体因搅拌器及蒸汽流的强 烈鼓泡而达到很高的混合程度 第二节第二节 母液蒸氨工艺流程母液蒸氨工艺流程 氨碱厂蒸氨过程旨在将含氨溶液 通过蒸汽提留将其中的 NH3和 CO2 回收循环再用 对工艺完整的氨碱厂来说 重碱分离母液一般与其他含氨溶液分开蒸馏进行氨的回收 前 者所用的设备称为蒸氨塔 而后者谓之淡液蒸馏塔 分开蒸馏的目的 一方面是为了把部 分不含有结合氨的溶液单独蒸馏加热以驱出挥发性的 NH3和 CO2 可以达到节约石灰 同时 还可以将蒸馏液作为其他工艺用水 做到两次利用 另一方面则可使蒸馏废液的体积当量 缩小 便于处理 需要指出的是氨冷凝液 它含有很高的 NH3和 CO2浓度 在工艺安排上 习惯将这部分溶液用作回流 以精馏母液蒸氨塔的出气 以降低蒸汽消耗 但是今天仍有 不少工厂将它与滤过母液一并处理 蒸氨工序是氨碱法纯碱生产的主要氨耗岗位 正常消耗在 1 0 1 5kg t 碱 最好的操 作指标可达 0 5kg t 但也有操作水平不高的工厂 单位消耗可能达到 3kg t 以上 甚至 更高 对这些氨回收不彻底的工厂 可能成为失败的致命原因 蒸氨过程所采用的工艺操 作方法 在氨碱法纯碱行业中 几乎是百花齐放 各异其趣 各国工厂都在根据各自的研 究成果和客观条件作出各自的选择 截至当前 常用的蒸氨工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流程 1 典型的正压蒸馏流程 2 真空蒸馏流程 3 干法石灰蒸馏流程 4 固体氯化铵蒸馏流程 5 大型筛板蒸氨塔高效节能蒸馏流程 一 氨碱厂蒸氨系统传统工艺流程一 氨碱厂蒸氨系统传统工艺流程 蒸氨过程的工艺流程见图 5 17 主要设备是蒸氨塔 见图 5 18 整个过程和设备包括 石灰乳蒸馏段 加热段 分液段 蒸馏和母液预热段 从过滤工序来的 20 30 的母液经泵 10 打入蒸氨塔顶 l 母液预热段的水箱内 被管 外上升蒸汽加热 温度升至约 70 左右 从预热段最上层流入塔中部加热段 4 该段采用 填料或设置托液槽 以扩大气液接触面 母液经分液槽 3 加入 与下部上来的热气直接接 触 蒸出液体中的游离 NH3和 CO2 含结合氨的母液送入预灰桶 6 在搅拌作用下与石灰乳 均匀混合 将结合氨转变成游离氨 再进入塔下部石灰乳蒸馏段 5 的上部单菌帽泡罩板上 液体与底部上升蒸汽直接逆流接触 使 99 以上的氨被蒸出 废液含 NH30 025tt 以下由塔 底排放 蒸氨塔各段蒸出的氨自下而上升至预热段预热母液后温度降至约 65 70 进入冷凝器 7 被冷却水冷却 大部分水蒸气经冷凝后氨气去吸氨塔 二 氨碱厂蒸氨工序典型的工艺流程二 氨碱厂蒸氨工序典型的工艺流程 氨碱厂使用冷母液洗涤炉气 一方面可以提高母液温度降低蒸氨汽耗 另一方面可以 脱出母液中的 CO2可以提高炉气中 CO2含量 这种典型的蒸氨工艺流程 已被国内外众多碱 厂采用 其工艺流程是大致相同的 只是各厂在完善程度上不尽相同而已 冷母液由冷母液泵送入炉气洗涤塔上部 煅烧炉出气从母液洗涤塔下部进入 与母液 逆流接触进行洗涤 吸收母液中的 CO2 降低炉气温度 提高母液温度 热母液从煅烧炉 气的母液洗涤塔出来进入热母液储桶 与向生产系统补充的氨水 回收的含氨杂水及作防 腐剂的硫化钠溶液相汇合 用母液泵送往母液蒸馏塔上部预热段 与蒸氨出气进行热交换 母液被预热 升温约 18 30 然后进蒸氨塔的加热分解端上段的分布器 在填料层中淋 洒而下 被下部上来的气体加热而分解 使绝大部分 CO2及一部分游离氨蒸出 从这一段 底部出来的液体即预热母液自流入预灰桶内 由灰乳泵送来的石灰乳进入高位分配器 经计量槽定量调节后放入预灰桶内 进行加 灰反应 多余的石灰乳从分配器上部溢出回流至灰乳储罐 由于保持回流 分配器内总是 充满的 故能维持稳定的灰乳加入量 母液与石灰乳在预灰桶内因搅拌混匀而迅速反应 部分 NH3 H2O 汽逸出 导入蒸氨塔 中部 调和液从预灰桶上部出口溢流到下蒸馏段顶圈 液体经逐块塔板 进行热量与质量 传递 分离出氨气 下降至底圈 成为废液排出 通过两级串联的闪发器 或一级闪发器 废液因上空被蒸汽喷射器抽引成真空而自蒸发 闪发的蒸汽引入到塔中部或淡液蒸馏塔 以利用其热量 液体则由泵送往渣场 澄清 存放 清夜经日晒蒸发浓缩可化盐制成盐钙 混和液进行再加工 熬制精盐和氯化钙加工 蒸汽进塔底与液体相向流动 其氨分压逐圈 递增 从下部蒸馏段顶圈上至空圈 与预灰桶挥发出来的气体在这里汇合并分离去灰沫 上至加热蒸馏段底的一块 或两块 泡罩塔板 将灰沫洗净 然后上升至填料层中进行热 质传递 气体继续上升到冷凝液精馏圈 驱出液体中一部分 CO2与 NH3 然后离开主蒸馏段 至蒸氨冷凝器 气体被冷却并冷凝直至可满足下工序对气体温度 浓度的要求 然后送往 吸氨塔 而冷凝液则流至淡液桶 再用泵抽出经计量后送往淡液蒸馏塔处理 废淡液从塔 底排出 用泵送往化灰或化盐使用 或经过钛板换热器冷却后送到过滤工序作为碱车洗水 使用 淡液蒸馏塔用汽是以二级闪发器的低压蒸汽送入 淡液塔出气也单独经过小冷凝器 进行冷凝 其凝液则回流到淡液塔入口上方的塔板或返回淡液桶内 三 氨碱厂直接采用冷母液蒸馏的工艺流程三 氨碱厂直接采用冷母液蒸馏的工艺流程 冷母液由滤过工序母液泵送来 经母液过滤器除去其中的固体杂质后 进入氨气冷凝 器与蒸馏塔蒸出的混合气换热 换热后的热母液自流进入母液蒸馏塔顶部的预热段 与塔 内自下而上的热气体进行热交换 热母液吸热后 其中的大部分 CO2 气与部分游离氨被蒸 出 随气体出塔去冷凝 自预热段底部出来的预热母液自预灰桶下部进入 石灰车间送来 的灰乳经灰乳分配槽分配后也进入预灰桶下部 预热母液中的结合氨与灰乳中的氢氧化钙 充分反应后形成调和液 调和液从预灰桶上部出来进入蒸馏塔下部加灰蒸馏段进行蒸馏 预灰桶顶部出气并入蒸馏段上部 其下部积砂通过砂液管和砂泵引入蒸馏段 8 圈或 12 圈 低压蒸汽由蒸馏塔底部入塔 与进入蒸馏段的调和液和砂液逆流接触 蒸出其中的氨及少 量 CO2 废液自塔底引出 进入废液闪发器 回收部分闪发蒸汽后 经废液排气槽进入废 液池 由废液泵排至废液渣场 母液蒸馏塔出来的混合气体经过氨气冷凝器及氨气冷却器 氨气分离器冷却分离后 进入吸氨塔 氨气冷凝器冷凝后的冷凝液主要返回各自母液蒸馏塔上部预热段 氨气冷却 器冷却后的冷凝液主要进入淡液桶 与煅烧送来的冷凝液混合后进入淡液蒸馏塔上部 与 塔下部通入的蒸汽逆流接触换热 蒸出其中的二氧化碳和氨气 混和气自塔顶引出后进入 氨气冷却器进行冷却 冷却后的氨气一起并入吸氨塔 塔底出来的废淡液经过钛板换热器冷却后 作为炉气净氨器洗水或滤过洗水 间断有 一少部分去硫化钠溶解槽化硫 还可作为碱车洗水使用 当化灰水或化盐水温度过低时 可在不经冷却的情况下作为化灰水或化盐水使用 氨气冷却器出水先进入复用水分配槽分配后 一部分水去化盐工序化盐 一部分去化 灰工序化灰 多余的部分自流返回循环回水管网系统 四 大型筛板蒸馏塔工艺流程四 大型筛板蒸馏塔工艺流程 筛板蒸馏塔工艺流程属于压力蒸馏的一种 因其具有生产能力大 操作方便 占地面 积小等优点 近年来被各厂广泛采用 由煅烧车间来的热母液进入加热分解段上部 被下 部上来的热气体加热蒸出 CO2和部分游离氨后 进入预灰桶上部与石灰车间来的灰乳进行 反应 使母液中的固定铵变成游离氨 在预灰桶上部蒸出的部分 NH3 和 H20 与来自加灰蒸 馏段蒸出的 NH3 H20 以及闪发器闪发回收的蒸汽一起进入加热分解段底部 调和液从预 灰桶下部压入加灰蒸馏段上部 预灰桶底部砂液用砂泵也送到加灰蒸馏段上部 与塔底进 入的加热蒸汽进行热量 质量传递 蒸出 NH3 液体 废液 从塔底出来进入一级 二级闪 发器 经闪发回收蒸汽后 经废液泵送至渣场 加灰蒸馏段蒸出的 NH3 和 H20 汽切线进入 预灰桶上部 从加热分解段出来的 NH3 C02和 H20 汽先后进入氨冷凝器和氨冷却器 用河 水或新鲜水进行冷却 冷至所需温度后进入吸氨塔 氨汽和冷凝液采用逆流流程 氨冷凝 器的冷凝液经 U 型管进入加热分解段上部 冷却器出来的冷凝液回淡液桶或热母液桶与 母液混合后 再回蒸氨塔蒸馏进行蒸馏 五 真空蒸馏流程五 真空蒸馏流程 蒸氨能耗庞大 为氨碱法生产纯碱整个等价能耗的 1 3 然而蒸馏废液带出的显热又 占工序能耗的 70 其热量损耗程度无疑十分可观 理应设法回收 长期以来 曾做过不 少工作 但意见各异 尚无周全的措施 尽管如此 从降耗节能出发 采取措施降低蒸馏 废液排放温度是矛盾的焦点 针对这个实际问题 在氨碱厂里就出现了蒸氨过程是采用真 空蒸馏还是压力蒸馏的争论 因为真空蒸馏系统温度降低 废液温度也无疑会随之降低 那么液相显热损失的热量也相应减少 基于着眼于能耗指标 索尔维公司长久以来 一直坚持真空蒸馏操作的实践研究 据 该公司宣称 真空蒸馏工艺既有降低能耗 又有缓和蒸氨塔蒸馏段和预灰桶结疤的好处 可以延长设备运转周期 真空蒸馏工艺过程 无论设备还是操作可以说与压力蒸馏工艺完 全一样 差异仅是蒸氨系统绝对操作压力值降低 甚至可以将整个装置处于低于大气压力 下操作 具体指标各厂各取所需 有的蒸馏段是低压操作 而预热段真空操作 预热桶则 采取平压或微真空操作 这样的工艺可以叫低真空操作 对整个系统处于真空状态时 则 称为高真空蒸馏操作 总之 蒸氨塔的操作状态是由蒸氨段塔底压力决定的 同时 也相应决定了整个蒸氨 系统的气 液相的温度指标 工厂里常见的真空蒸馏工艺是低真空蒸馏系统 并配以高真 空淡液蒸馏系统 以直接回收废液闪发的蒸汽 六 干法石灰蒸馏流程六 干法石灰蒸馏流程 干法石灰蒸馏是一项降低蒸氨能耗的有效措施 众所周知 石灰消化能放出大量的热 反应方程式如下 CaO S H2O L Ca OH 2 S 66542KJ mol 假如设想在蒸氨过程中 这些热量能直接加以利用 无疑可以大大降低蒸汽的消耗 因此 早在 50 年代末期 就萌发出了直接利用干石灰来分解母液中固定氨的设想 并曾在 西欧和前苏联氨碱厂里做过试验和论证 但结论众说不一 从理论上讲 干石灰蒸馏无论 对节汽 节水 强化装置能力和增浓废液 CaCL2浓度都十分有益 然而 仍不乏持否定态 度的 前苏联增设计的回转式反应器做过工业性的中间试验后得出结论 1 加入固体石灰和卸除未消化的固体返石时 密封问题不宜解决 有空气吸入或出 现氨的逸散 2 固体石灰蒸馏要求母液与石灰反应时 保持强烈搅拌 这一点对回转式反应器是 困难的 3 母液对于石灰的消化反应速度远低于水的消化反应速度 因此 要求有足够的反 应时间 这一点回转式反应器也是达不到的 4 反应器内结存的固体废物和反应生成的结疤清理 也显得很频繁 因此 基于当时所设计使用的中间试验装置和采用的工艺条件 结果是失败的 不仅 设备结构复杂 能力低 且操作调节困难 然而荷兰阿克苏碱业公司坚持研究开发 并取 得了商业化应用成功 干法石灰蒸馏工艺流程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石灰磨粉 石灰窑煅烧石灰石所得粒度大约 100 150mm 的石灰 先粗粉成大约 40 mm 的碎块 而后再磨成粒度 0 15mm 的细粉 合格的石灰粉用空气输送到石灰粉仓 空气则循环使用 2 干石灰化灰 由蒸氨塔预热段来的预热母液在预灰桶内与用运输机械运来的石灰 粉混合进行消化反应 所得调和液由预灰桶底部压入集砂罐 石灰粉夹带的沙子在这里得 到分离后 再入洗砂罐 定时用预热母液和蒸馏废液分两次洗涤后弃之 调和液则从集砂 罐顶部溢出 自压入蒸氨塔的蒸馏段 预灰桶反应产生的 NH3 有桶顶引出 被送往蒸氨塔 的预热段 3 蒸氨过程 预灰桶来的调和液在蒸氨塔蒸馏段内与塔底加入的新鲜汽提馏蒸出氨 气 这些分解反应所产生的 NH3按常规直接进入预热段的下部 蒸馏段底圈放出的废液 则流经闪发器闪发部分蒸汽后 再稀释排放到废液渣场 4 母液预热 母液预热流程类似压力或真空蒸馏 可以先后在氨冷却塔 蒸氨塔冷 凝器 预热段换热后 在预灰桶内与干石灰混合消化 阿克苏碱业公司的干法石灰蒸馏工艺技术也必须在真空状态下实现的 主要是保证 固体粉状石灰能顺利地进入预灰桶 而不致恶化生产岗位环境和造成大量氨的逸散 因此 预灰桶维持平压或微真空状态操作和保证把石灰块粉碎到 0 15mm 细度是干石灰蒸馏工艺 成功的秘诀 七 固体氯化铵蒸馏流程七 固体氯化铵蒸馏流程 固体氯化铵蒸馏是一种改良型蒸氨过程 它是日本旭硝子株式会社推荐的命名为新旭 法 NA 法 的一个组成部分 始于 1973 年 石油危机给日本纯碱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也造成了氯化铵农肥需求直线下降 然而 当时的日本纯碱生产工厂几乎绝大部分已经采 用联合制碱法生产工艺 在氯化铵农肥市场受打击后 势必会严重妨害纯碱生产 由于设 法排脱困境 寻求有效调节氯化铵联产比列和进一步降低纯碱生产的能耗 旭硝子株式会 社在国内实施用联合制碱法中冷 盐析出的氯化铵以固体方式与石灰乳调和蒸馏以回收氨 来实现类似氨碱法生产过程的氨循环 这就有可能根据氯化铵农肥市场需求 工厂可以自 由地选择联产氯化铵产量的余地 固体氯化铵蒸馏工艺流程为 有冷 盐析结晶所得的氯化铵 经离心分离获得固体氯 化铵 而后通过运输机械运往预灰桶 在桶内将固体氯化铵与石灰乳调和成浆液后 溢流 送入蒸氨塔的蒸馏段 用新鲜蒸汽加热 氨即因分解反应逸出 经冷却后 去吸氨工序 达到循环返回联碱工艺中去 蒸馏废液可作抛弃处理 固体氯化铵蒸馏的预灰桶也必须在常压或是微真空状态下操作 这样可以使固体氯化 铵能顺利地运入预灰桶内 而是密封结构不致过分复杂 该工艺操作方法类似于石灰蒸馏 但它不存在在预灰桶分砂的麻烦 八 淡液蒸馏工艺流程八 淡液蒸馏工艺流程 淡液系统指不含固定氨的炉气冷凝液和系统含游离氨的洗涤水 早期淡液是与母液混 合蒸馏的 这种工艺过程存在着严重的缺点 首先它会使炉气冷凝液为中含有的大约为煅 烧产量的 0 5 1 0 由煅烧炉气夹带逸出的纯碱几乎沦为损耗 这显然是不甚妥当的 特别是有苛化法烧碱的氨碱厂 淡液含碱更应设法回收 另一方面 混合蒸馏还会造成一 定量的石灰乳损耗 基于这一现实 采用了增设淡液蒸氨塔进行淡液单独蒸馏 淡液单独蒸馏有以下几点好处 可以降低煅烧损耗 回收炉气冷凝液中的碱 可以降低蒸氨塔的液体处理当量 可以降低石灰乳的消耗 废液中的 CaCL2 含量相应提高 这对有副产固体氯化钙的氨碱厂来说 可降低浓缩所需的能耗 1 传统的淡液蒸馏工艺流程 淡液蒸馏工艺各厂根据各自条件有不同配置 大体可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用 于苛化法烧碱原料液 用于石灰纯碱法盐水精制碱液 废淡液冷却后 用于滤过 洗水 用于重质纯碱生产的添加水 具体流程为 炉气冷凝液经储桶后 分两路输出 一部分用泵送往淡液蒸馏塔系统 另一部分则 用于循环洗涤炉气总管 而后再流经炉气冷却塔 日常操作中 若液量不足 可以随时补 充串用部分炉气洗涤水 淡液蒸馏塔底圈通入闪发器回收的二次蒸汽 淡液在塔内与蒸汽 呈逆流升温蒸出氨和二氧化碳 出气经冷凝器换热降温后 送到吸氨系统 2 现代流行的淡液蒸馏工艺 当淡液蒸馏采用高真空操作法时 出气必须单独成为一个系统 当压力操作时 那么 出气可汇集到母液蒸馏出气总管 一并进入吸氨塔 蒸馏后的废淡液从塔底经 U 形管送入 储桶 而后 根据情况 通过各种途径予以回收 在淡液蒸馏工艺中 也有把蒸氨冷凝液 和氨冷却器的凝缩液作为淡液进行单独蒸馏来回收 NH3和 CO2 脱氨后的废塔液系高温净水 可作化灰或化盐用水 但是凝缩液单独蒸馏需要注意的几点 凝缩液腐蚀性很强 要 有防腐蚀对策 会影响蒸氨塔的精馏作用 使冷凝器的负荷加大 同时凝缩液当量也 随之增大 淡液蒸馏系统流程趋于更加复杂化 尤其高真空操作时 须与高真空吸收 塔 高真空净氨器 高真空泵等设备配套使用 九 工艺技术评述九 工艺技术评述 任何一种工艺技术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 因此 评述一种工艺的优 缺点必须 客观的 因地制宜的分析器利弊关系 然后 以各自条件作出选择 1 压力蒸馏与真空蒸馏是争论最剧烈的蒸氨工艺路线 这是因为这两种路线关系到 蒸馏废液直接带出显热量相差太大的缘故 在压力操作情况下 废液温度高达 110 115 而在真空操作下 温度可以在 100 以下 甚至低于 90 吨当量能耗可差 85 90 万 KJ 基于这一点 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切关注 我们可以把真空蒸馏工艺归纳成以下几 点好处 1 可以降低能耗 而且数值颇大 2 可以延长设备运转周期 一般可以做到 1 0 1 5 年 这一点不仅对提高设备利用率 稳定生产大有益处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劳动保护和安全卫生有不容忽视的重大意义 3 真空蒸馏的实践 还证明它有利于降低废液的含氨 换言之 即随着压力的下降不仅 废液带出的显热减少 同时 它的氨耗损失也在变小 在基本条件相似的情况下 不同蒸 馏擦操作压力下的废液氨耗随着压力的降低也在变小 由此可以认定 真空操作是有利的 凡操作管理严密 过程 NH3和 CO2吸收良好 系统无泄漏 防止空气吸入 即使高真空操作 实际动力消耗也并不一定是很高的 若能确实做到这一点 那么 可以收到节能效果 2 当然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真空蒸馏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它与压力操作相 比 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症结 1 装置生产强度明显衰退 这早为工业生产实践所证明 不同操作压力时 单位 截面积上的液体流量范围可以在 12 25m3 h 之间变化 而且是与操作压力成正比的 在正 常操作时 自由断面上的容许气速受 1 4 1 7m s 所限 超过限额使传质过程恶化 生产 证实 若超越容许气速受范围 即使采用增加蒸汽量和提高真空度 能力有所提高 但操 作指标遭到严重破坏 会出现 气顶 冒沫等失真现象 这些都是正常生产所不能承受 的 正因为这一原因 就成为真空蒸馏技术广泛推广的限制因素 2 随着真空度的提高 相关联的吸氨系统的生产负荷也必须相应降低 同时气相 夹带的水分随之增加 3 真空蒸馏还会明显地影响预热母液中的 CO2 驱净率 低温对碳酸盐类的分解远 不及高温强烈 不同操作压力下 预热母液中 CO2含量 较高压力 0 2 0 3tt 一般压力 0 3 0 7tt 一般真空 0 7 1 0tt 较高真空 1 5 2 5tt 大量 CO2 进入预灰桶 无疑会引起大量石灰的浪费 与此同时 由于系统温度较低 也会有可能使一部分过烧石灰 或者说活性低的氧化钙的利用率降低 损失量在 15 25kg t 不等 欲避免这个缺点 就要求石灰石煅烧适度 真空蒸馏和压力蒸馏操作利弊 往往是个制碱企业在工艺路线选择上举棋不定 模棱两可的原因所在 3 干法石灰蒸馏的出发点明确在于利用石灰消化反应热 从理论上讲 依据是充分 的 它的主要优越性在于 1 可以直接全部回收固体氧化钙的水合热 这部分热量相当于 kJ t 2 不需要化灰用水 从而可以节省大约 2m3 t 左右的水资源 3 可以相应地降低蒸馏废液当量约 25 减少废液显热损失约 kJ t 4 由于通过蒸氨塔的液体体积当量的减少 似乎蒸氨塔生产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5 废液中的 CaCL2 浓度可以提高 30 对其综合利用回收副产提供了条件 6 废液带走的氨绝对量相应减少 4 从干法蒸馏得有点来看 节能降耗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但要达到上述目的 需要 解决以下问题和困难 1 要求石灰石煅烧处于最优化的状态 从石灰粉化着眼 理应采用小粒度石灰石 作为原料更为合理 要保证石灰石在窑内有足够的停留分解时间 以期尽可能降低返石率 而且还要防止石灰过烧 2 生石灰需要远距离运输送往蒸氨工序 因此 无论是在石灰还是蒸氨工序需有 一个宽敞的地域用作生石灰的逐级粉碎成细粉状粉末 3 将干石灰细粉运入预灰桶内 压力操作是不可取的 为了避免预灰桶接口处氨 的逸散 桶的操作维持平压或微真空是必不可少的 4 干法石灰蒸馏使石灰消化过程转移到预灰桶内来进行 使它的整个反应缓慢和 溶液粘度增大 必须延长其在预灰桶中的停留时间 那么只有采取加大预灰桶的容积和强 化搅拌的途径 也许可以通过对干石灰预先适量湿润进行预粉化来弥补这一缺陷 从干法石灰蒸馏的优缺点来分析 若能注意扬长避短 在新设计氨碱厂时加以考虑 节能效率不容低估 5 综上所述 就蒸氨工艺而言 目前所采用的方法都不是完美无缺的 优化的选 择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主 客观条件 对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不偏不倚的全面评价后 作出取舍 切忌偏面追求 画蛇添足 为此 评价一个蒸氨工艺技术的先进程度应从以下 几个方面进行 1 企业不宜以蒸氨过程氨耗作为操作技术水平唯一的考核指标 而是应以石灰 蒸汽 设备强度和使用周期作综合评价 2 凡有适宜的低压汽工厂 可以选用压力蒸馏的技术路线 这样可以提高设备能 力和降低预热母液 CO2 至于废液带走的显热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闪发回收的途径加以回 收 闪发蒸汽可以直接返回蒸氨塔用于母液蒸馏 也可以用于淡液蒸馏 3 凡是企业中低能位的乏汽过剩 例如自备电站 在汽 电平衡时 迫使汽轮机 背压降低到接近常压时有利的话或热电站只能提供很低压力蒸汽的情况下 推荐真空蒸馏 操作是适宜的 4 凡石灰石原料质量较好 石灰窑负荷又低 厂区宽敞的工厂或处于新建的氨碱 厂 可以考虑在低真空的条件下 推行干法石灰蒸馏工艺 也就是说 若能同时考虑副产 氯化钙那么它的节能效果将会锦上添花 5 大型筛板蒸馏塔工艺为近年来引进国外新技术 天津碱厂采用俄罗斯技术经国 产化的筛板式蒸氨塔 使以前无法克服的恶劣繁重的清塔工作变得简单化 容易化 可以 说这是彻底改变和克服菌帽式蒸氨塔的缺点一次革命 同时筛板式蒸氨塔具有操作稳定 操作弹性大 系统阻力小 生产能力高的优点 同样规格型号的筛板式蒸氨塔生产能力可 达菌帽式蒸氨塔的二倍左右 6 应大力开发废液闪发蒸汽回收利用的应用 在蒸氨操作中 进入蒸氨塔的能量 除一部分用于过程所需的反应热外 很大一部分有废液带出 对于一个不断发展的大型纯 碱厂来说 废液带出热量的回收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目前国内 外最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在 废液排放前利用废液喷射闪发装置 蒸汽喷射泵回收废液闪发出的蒸汽 废液闪发回收 措施应当因地制宜 要有一个合理的工期方案 统盘分配蒸汽 使其能级能用 流量科学 化 合理化 条件具备的工厂 回收 300kg t 碱是可能的 可是蒸氨汽耗下降至 1400kg t 左右 第三节第三节 蒸氨主要设备蒸氨主要设备 一 蒸氨塔一 蒸氨塔 蒸氨塔是母液蒸馏设备的总称 它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蒸氨塔冷凝器 它是一个箱式热交换器 主要用来降低出气温度和水蒸汽含量 同时 也可以预热母液 预热段 它可以是泡罩塔或者是填料塔及筛板塔 主要预热母液 驱出液相中几 乎是全部的二氧化碳和硫化物以及一大部分的游离氨 预灰桶 是预热母液和石灰乳的反应桶 用来分解预热母液中的固定氨 蒸馏段 一般为泡罩塔或筛板塔 用于蒸馏调和液中的全部氨 生产上应用的蒸氨塔设备在塔型和布置上由于各工厂的建厂条件不同往往是有区别的 它可以综合成一个整塔 也可以把蒸馏段 预热段 和冷凝器分开单独安装 后者在布置 时要充分考虑利用液位差 蒸氨塔设备结构 一般都大同小异 但因为细节上的差异 往 往会使设备能力相差甚多 所以设计者都十分关注一些细小的改进 蒸氨塔的设计必须符 合以下基本原则 高效率 足够操作弹性 维持良好的工艺指标和便于对塔器结疤清理 国内大中型纯碱厂使用的蒸氨塔 一般是两种型号 内径 2 8m 及内径 3 2m 的 过去 曾使用过 2 44m 或 2 5m 的蒸氨塔 现在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 均代以大型设备了 小型纯碱厂的蒸氨塔 内径为 1 0m 1 2m 的不等 1 典型的综合蒸氨塔 氨碱厂典型的综合蒸氨塔 是由蒸馏段 预热段和冷凝器三部分组成的综合装置 该 塔直径 3 00m 全高 45 70m 整个塔是用铸铁塔圈连接叠成的 处理量为 120m3 h 实际 生产能力为 500t d 预热段 加热蒸馏段或上蒸馏段 本段又叫加热分解短 在这里 母液与下部上来的气体直接进行热量与质量的传递 而被加热 其中铵的碳酸盐分解 绝大部分 及一部分氨脱吸而蒸出 本段设备型式 在国内各厂大致上分为两种 一种是泡罩塔 有每层一个大泡罩的塔板 块 另一 种是填料层与少数泡罩塔板的复式结构 以 或 层填料层为主体 加上 块兼作洗 涤 传质及承接淋洒液体之用的泡罩塔板 加热分解段选型的比较 泡罩塔的优点 传热传质效果好 可使本段总高下降 据某厂操作经验 设备高 度及操作温度相同时泡罩式 脱吸较完全 操作弹性较大 不存在液体分布不均 的问题 负荷变动时 停留时间在克允许范围内变动 特别是液体负荷很低时 也能维持 正常的作业 操作比较可靠 泡罩塔的缺点 压力将较大 每块塔板 约 气液流动稳定性较差 如调节失当 易发生 气顶 现象 填料塔的优点 空截面气速达到 左右 操作还是平稳的 可保持均衡生 产 阻降小 能较好地满足蒸 吸氨生产对压力的要求 填料塔的缺点 操作弹性较差 特别是不能适应低负荷生产 当喷淋密度低 气液分 布质量不好时 易发生 偏流 现象 蒸馏效率下降 废汽费水 一般情况下采用预热段系泡罩结构 高 16 10m 分成 16 个塔圈 12 块塔板 每个塔 板有 14 个高 225mm 直径 470 530mm 的小泡罩 鼓泡深度为 70mm 液体的流动是通过四根 并联的溢流管 其尺寸为上部 400 600mm 下口 300 400mm 可以保证溢流时 不夹带气 体 母液入口管直径 250mm 该预热段在 14 圈装有木格填料 1330mm 目的在于减少出气带 液 底圈是进气圈 蒸馏段和预灰桶来气由直径 800mm 的气体导管引入 气体的分布是依 靠直径 1960mm 的分布帽来实现的 预热母液管径也是 250mm 预热段顶部设有挡气板 出 气借助于直径 900mm 的管口与冷凝器相接 填料的选择与比较 国内各厂历史上使用过焦炭块 瓷马鞍 陶质环 以及 瓷拉西环等为填料 焦炭与瓷马鞍因而被杂水中的污泥所淤塞 陶 环因易结疤及清理时已破损 瓷环则易因气流脉冲而被撞碎 均已先后被淘汰 目 前各厂填料也都已逐步改为新型增强聚丙烯塑料或不锈钢鲍尔环填料 填料层的总高约 分为 层 各层大致等高 或根据空间利用情况及清理孔开口位置而 有不同 填料为整齐堆砌或混装两种形式 母液用二级分配的条形分布槽分布 均匀淋洒 填料层间没有液体在分布装置 瓷拉 西环因堆积密度大 可达 以上 传热传质效率不高 而塑料鲍尔环在使 用性能上具有 气液通量大 泛点气速较高 当 相同时 处理能力大约提高半倍 环壁上开有小窗 厚度又减薄 空隙率加大 阻力大为降低 液体分布均匀 塔壁效应 较拉西环又很大改善 效率稳定的可允许负荷变动范围加大 大大降低了设备负荷和 建筑物载荷 使用填料塔进行 及 脱吸作业 除了可能沉积由母液带来的污泥外 还由于 下蒸馏段来气中夹带的灰沫没有除净 日久也会将支撑填料的箅子板及填料层内堵塞 过 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将本段底部的泡罩塔板增加一块 加强其洗涤作用 同时将两个洗 涤圈及以下气体上升的缓冲圈 除沫空间直径改大 或加高空圈高度 使该处气速降低 以减轻气体带灰现象 有利于解决填料塔堵塞 影响蒸馏效率及缩短设备运转周期等问题 凝液精馏圈 该段也属于预热段 位于母液进口以上 将蒸氨冷凝液送到这里进行精 馏 而不与母液掺兑一并处理 旨在提高液相中 与 浓度 并使其气相分压升高 同时可充分利用气体中的热量 降低能耗 生产实践表明 蒸氨冷凝液虽是全回流入精馏 圈 而不移出系统以外 但其中 分解蒸出的初速度较快 精馏所需塔板数 或填料 高度 不多 国内的蒸氨塔精馏圈 主要有三种型式 第一种 二块或三块大泡罩塔板 内溢流 外凝液从塔外的冷凝器来 用泵送到顶部 一块塔板 与上部洒下的内凝液掺混 第二种 一块塔板 18 个小泡罩 为了消除鼓泡的惰性区 使鼓泡强度均匀 部分泡 罩及升气管作成椭圆形 液体内溢流下降 从中央溢流管而下 流至母液分液槽中 外凝 液从分布槽两头进入 内外凝液量的比例依冷凝器配置情况而异 第三种 用填料层并设分布装置 填料高度 1 75m 凝液全部是外凝液 使用情况表明 第二种小泡罩密布型式 维护修理不便 如铁锈淤塞溢流管时不好清 理 第三种填料段 因喷淋密度过低 大约 1 5 2 0m2 m2 h 偏流不可避免 精馏效率 较差 第一种塔板液体停留时间长 精馏作用较佳 流阻也不大 但占用设备高度较大一 些 二 蒸馏段 加灰蒸馏短或下蒸馏段 蒸馏段是一种外溢流的泡罩塔 加灰蒸馏段的型式 国内各厂无例外地都采用泡罩式 而且多数设 11 个 或 12 个 泡罩塔板 包括进气帽 也即将塔分为 11 个 或 12 个 圈 圈号自上而下为 1 2 3 4 等等 它由 14 个厚 35 40mm 的铸铁塔圈构成 直径 3000mm 高约 17100mm 其中有 11 快塔板 圈高 1120mm 泡罩带锯齿状 直径 2175mm 罩下气囱直径 1100mm 高 500mm 鼓泡深度 50mm 溢流管尺寸为 400 7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奥特莱斯行业当前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洞察报告
- 2025年别墅行业当前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洞察报告
- 2025年额温枪行业当前发展现状及增长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贵州省六盘水市国家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预测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保育员(高级)操作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湖南街道解放里社区工作人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摩托车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化妆工具套装市场竞争态势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2025年住培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写字楼租赁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指南
- DB42∕T 2151-2023 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规范
- 精神患者家属健康教育讲座
-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交流合作总结范文
- 分包招采培训课件
- 神经刺激器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项目商业计划书
- 公司全员销售管理办法
- 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注册安全工程师
- 丙酮出入库管理制度
- 工贸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安全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