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2 1对数及对数运算 1 问题1 1999年我国人口约13亿 如果今后能将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控制在1 x年后人口总数y最多是多少 问1 请你给出x和y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问2 哪一年的人口数可达到18亿 20亿呢 2 归结 已知底数和幂的值 求指数的问题 对数 3 一 对数的定义 一般地 如果的x次幂等于N 即 叫指数式 那么数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 叫对数式 a叫做对数的底数 N叫做真数 4 16 17世纪之交 随着天文 工程 贸易以及军事的发展 改进数字计算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 J Napier 1550 1617 正是在研究天文学的过程中 为了简化其中的计算而发明了对数 5 对数的发明是数学史上的重大事件 恩格斯曾把对数的发明和解析几何的创立 微积分的建立并称为17世纪数学的三大成就 伽利略也说过 给我空间 时间和对数 我就可以创造一个宇宙 6 二 问题2 为什么在定义中要规定 a 0且a 1 而且N 0 三 几个常用结论 1 负数与零没有对数 2 3 4 对数恒等式 7 底数 幂值 真数 指数 对数 指数式与对数式 8 溶液的酸碱度是通过PH值来刻画的 PH值的计算公式为 常用对数 通常我们把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 把记作 9 自然对数 10 例题与练习 例1 将下列指数式化为对数式 对数式化为指数式 并求出其中未知量的值 7 8 11 例2 求x的值 1 2 12 积 商 幂的对数运算法则 如果a 0 a 1 M 0 N 0 则有 13 例3用 表示下列各式 14 例4 计算 1 2 3 15 对数换底公式 a 0 a 1 c 0 c 1 b 0 如何证明呢 16 两个推论 设a b 0且均不为1 则 你能证明吗 17 例5 计算 1 18 已知用a b表示 例6 19 例720世纪30年代 克里特制定了一种表明地震能量大小的尺度 就是使用测震仪衡量地震能量的等级 地震能量越大 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曲线的振幅就越大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里氏震级M 其计算公式为 M lgA lgA0 其中 A是被测地震的最大振幅 A0是 标准地震 的振幅 使用标准地震振幅是为了修正测震仪距实际震中的距离造成的偏差 1 假设在一次地震中 一个距离震中100千米的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最大振幅是20 此时标准地震的振幅是0 001 计算这次地震的震级 精确到0 1 20 例320世纪30年代 克里特制定了一种表明地震能量大小的尺度 就是使用测震仪衡量地震能量的等级 地震能量越大 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曲线的振幅就越大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里氏震级M 其计算公式为M lgA lgA0 其中 A是被测地震的最大振幅 A0是 标准地震 的振幅 使用标准地震振幅是为了修正测震仪距实际震中的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损坏率控制策略-洞察及研究
- 手指口述安全培训材料课件
- 手持专项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病变早期预警指标-洞察及研究
- 2024-2025学年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常宁镇中学八年级中考一模生物学真题试题 (含答案)
- 机械厂安全技能提升管理办法
- 遗产教育体系研究-洞察及研究
- 手外伤课件精准
- 注安安全技术试题及答案
- 中国银行笔试题及答案
- 保健品会销管理制度
- 国际贸易摩擦对行业影响-全面剖析
- 消防水泵操作流程
- 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全面剖析
- 防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专项施工方案
- 小学少先队数字化学习计划2024-2025
- 二零二五年度景区资源经营授权书
- 2025HSK新汉语水平考试1-6级题库
- 《浮顶罐结构及工作原理》课件
- TSG21-2025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送审稿)
- 《已上市化学药品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