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连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1页
2009年连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2页
2009年连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3页
2009年连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4页
2009年连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 年连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年连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 年 在县委 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全县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深入贯彻党的十 七大和十七届三中 四中全会精神 大力实施 工业兴县 港口强县 的发展战略 主 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 积极化解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 全力以赴保增长 保 民生 保稳定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 定的目标任务 一 综 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初步核算 2009 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 153 83 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 12 0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 57 08 亿元 增长 5 2 第二产业增加值 50 15 亿元 增长 24 5 第三产业增加值 46 59 亿元 增长 7 7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 第一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调减 第二产业保持强劲增势 第三 产业比重出现下调 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 37 6 30 5 31 9 调整为 37 1 32 6 30 3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 0 5 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下降 0 3 八大类价格 指数呈 三升五降 态势 食品 烟酒及用品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分别上涨 0 8 1 4 1 3 衣着 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 交通和通讯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 务 居住分别下降 0 3 0 9 2 6 0 4 4 1 商品零售价格下降 1 2 农业生产 资料价格下降 4 7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3002 人 城镇登记失业登记失业率 1 8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105 人 4050 再就业 49 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6099 人 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 123506 万元 不含基金 按同比口径比上年增长 22 4 其中 地方财政收入 75636 万元 增长 19 7 上划中央收入 47870 万元 增长 26 8 税务 各部门组织各项收入 104848 万元 增长 24 6 其中国税税收收入 48550 万元 增长 27 5 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 56298 万元 增长 22 2 其中税收收入 62326 万元 增长 21 8 财政支出 117530 万元 增长 0 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产业结构不合理 农业基础还不稳固 保持 粮食增产 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 外部需求明显收缩 出口面临新的挑战 工业企业经 营困难 效益下降 社会就业压力大 低收入群众生活仍较困难等等 二 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98 64 亿元 比上年增长 5 6 其中 农业产值 7 87 亿元 下降 1 0 林业产值 0 30 亿元 增长 20 4 牧业产值 2 76 万元 增长 2 1 渔业 产值 84 35 亿元 增长 4 9 粮食播种面积 16 48 万亩 比上年减少 0 41 万亩 粮食产量 5 16 万吨 比上年减 产 0 12 万吨 蔬菜产量 13 90 万吨 增产 1 8 油料产量 1047 吨 增产 9 5 茶叶产 量 4351 吨 增产 3 8 水果产量 3 32 万吨 增产 1 0 全县完成造林更新面积 33158 亩 其中 人工造林 14199 亩 人工更新 5010 亩 人工促 进天然更新 1499 亩 低产林改造 6155 亩 非规划林地造林 6295 亩 全县森林覆盖率 56 1 肉类总产量 9870 吨 比上年下降 2 0 其中 猪肉产量 7383 吨 下降 0 1 牛肉产量 158 吨 增长 7 5 禽蛋产量 6401 吨 增长 3 4 奶产量 135 吨 增长 4 7 渔业生 产按照 以养为主 养 捕 加并举 的发展方向 重点发展水产品深加工和优高养殖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 64 00 万吨 比上年增长 3 0 其中 淡水养殖 0 74 万吨 海洋捕 捞 27 50 万吨 海水养殖 35 76 万吨 水产品加工量 34 80 万吨 加工产值 29 40 亿元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 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 进一步发挥百洋公司等 28 家龙头企业 带动辐射作用 全县 44 个 双百工程 村今年共组织实施各类生产性 社会事业和基础 设施建设项目 165 个 总投资 3 68 亿元 深入开展农村 家园清洁行动 有 18 个乡 镇 181 个村通过省 市验收 继续实施 造福工程 搬迁 171 户 750 人 三 工业和建筑业三 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工业增加值 44 87 亿元 比上年增长 24 8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43 14 亿元 增长 27 2 产品销售率 99 0 比上年下降 0 1 个百分点 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 155 19 亿元 比上年增长 27 1 其中规模以下工业完成产值 14 76 亿元 比上年增长 3 9 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8 家 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41 家 规模以上工 业完成工业产值 140 43 亿元 比上年增长 30 2 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90 5 比上年提高 0 4 个百分点 大中型企业拉动作用显著 全年累计产值三千万元 以上企业达 39 家 共完成产值 123 64 亿元 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 88 0 拉动 规模工业增长 22 2 个百分点 其中亿元企业 16 家 共完成产值 110 21 亿元 规模以上 工业中 农副食品加工 黑色金属加工 电力生产供应 皮革制品制造 交通运输设备 制造 电气器材制造等六大主要行业全年分别完成产值 31 71 6 79 43 86 15 21 12 67 8 05 亿元 共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 84 2 工业经济效益良好 实现利税增幅大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01 72 亿元 比上年增长 30 6 实现利税总额 1 6 亿元 比上年增长 2 0 倍 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 5 29 亿元 比上年增长 22 5 全县 18 家资质等级以上 的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51 32 亿元 增长 28 1 资质内建筑企业全年施工面积 800 49 万 下降 13 4 其中投标承包面积 488 40 万 下降 33 6 房屋竣工面积 317 38 万 增长 25 4 实现利润总额 1 07 亿元 增长 21 1 四 固定资产投资四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86 07 亿元 不含高铁投资 比上年增长 19 0 其中 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77 89 亿元 增长 12 7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 8 18 亿元 增长 157 1 房地产开发投资 20 77 亿元 比上年增长 40 1 商品房屋施工面积 204 09 万平 方米 增长 38 4 商品房销售面积 53 24 万平方米 增长 118 6 商品房销售额 23 70 亿元 增长 118 5 重点项目安排 56 项 全年完成投资 44 66 亿元 为年度投资计划的 89 1 占全 社会投资的 51 9 其中 在建重点项目 23 项 完成投资 20 26 亿元 新开工重点项目 33 项 完成投资 24 4 亿元 其中 18 个重点项目实现开工目标 可门物流 4 号 5 号泊 位工程进展顺利 华电储运扩能工程 可门查验中心土地平整工程动工建设 南方石化 油品液化码头泊位通过省发改委核准 可门引水工程 水产品加工基地工程 山岗片区 土地平整工程 潘渡片防洪工程等四大开发区配套项目紧张建设 可门港年货物吞吐量 达 1300 万吨 为福建省建港以来开进的最大散货船舶 海峡钢贸城 荣泰电子物流等项 目即将落地江南 与可门港物流产业形成区域联动 贵农温泉旅游度假村顺利开业 省 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海峡文化村等项目加紧建设 新引进海峡职业技术学院 溪利畲族 旅游 时代华奥等项目 五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较快发展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6 20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8 8 分城乡看 县的消费品零售额 16 91 亿元 增长 17 0 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的 46 7 县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 19 28 亿元 增长 20 4 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的 53 3 分行业看 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 29 13 亿元 增长 19 1 占全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80 5 住宿餐饮业零售额 6 4 亿元 增长 17 1 占全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的 17 7 其他行业零售额 0 67 亿元 增长 21 4 分规模看 限额以上零 售额 4 45 亿元 增长 45 1 限额以下零售额 31 08 亿元 增长 15 7 六 对外经济 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年进出口总额 34280 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 12 2 出 口 26750 万美元 增长 11 2 进口 7530 万美元 增长 15 9 进出口相抵 顺差 19220 万美元 全年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项目 12 个 比上年下降 29 4 按验资口径统计合同外 资金额 5439 万美元 下降 31 1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3260 万美元 下降 16 7 七 交通 邮电和旅游七 交通 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发展平稳 全年交通运输和及邮政存储业完成增加值 19 43 亿 元 比上年增长 1 0 全年交通部门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 1824110 万吨公里 比上年增长 12 0 其中公路 8647 万吨公里 增长 14 0 水运 1809509 万吨公里 增长 12 0 全年完成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 59542 万人公里 比上年增长 5 5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14382 万元 比上年增长 6 2 其中 邮政业务总量 3529 元 下降 8 3 电信业务总量 10854 万元 增长 11 9 电信业完成业务收入 30733 万元 增长 7 5 其中 电信业务收入 10910 万元 下降 6 4 移动业务收入 19823 万元 增长 8 2 年末城乡电话用户 158537 户 比上年下降 9 8 普及率 25 部 百人 移动电话用户 211010 户 比上年增长 5 5 普及率 34 部 百人 全年接待境外游客 3149 人次 比上年下降 18 8 在入境旅游者中 过夜港澳同胞 367 人次 下降 71 0 台湾同胞 1974 人次 下降 41 4 外国人 808 人 下降 33 6 八 金融和保险八 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安全稳健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121 74 亿元 比上年 增加 18 17 亿元 增长 17 5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88 87 亿元 比年初增加 10 90 亿元 增长 14 0 各项贷款余额 54 98 亿元 比年初增加 13 03 亿元 增长 31 1 现金投放基本正常 全年现金净投放 104155 万元 比上年多投放 23963 万元 内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 15180 万元 比上年增长 18 4 其中 寿险保费收入 11900 万元 财产险保费收入 3280 万元 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 1751 万元 其中 寿险业务给 付 334 万元 财产险赔款 1417 万元 九 教育和科学技术九 教育和科学技术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提高办学质量 农村合格校建设稳步实施 校安工程 全面启动 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全县共完成撤并中小学 5 所 整合 7 所 调整办学规模 3 所 全年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 775 人 普通高中招生 2558 人 初 中招生 6018 人 小学招生 5519 人 学龄儿童入学率 100 0 初中升学率 80 2 高中 升学率 77 0 年末 全县职业技术学校 3 所 在校生 1968 人 毕业生 523 人 普通中 学 36 所 在校生 27266 人 小学 119 所 在校生 31703 人 特教学校在校生 227 人 幼 儿园 79 所 在园幼儿数 18832 人 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 4 05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5 0 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 5 项 市科技计划项目 14 项 全年专利申请量达 47 件 其中发明 15 件 实用新型 19 件 外观设计 13 件 年末 全县拥有中国名牌产品 2 个 省名牌产品 8 个 著名商标 12 个 知名商标 18 个 年末 全县专业技术人员 7167 人 其中农业技术人员 199 人 十 文化 卫生和体育十 文化 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共有剧场 影剧院 1 个 公共图书馆 1 个 图书总藏量 12 万册 体育场 馆 2 个 农民体育公园 35 个 博物馆 1 个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8 个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4 个 省级非物质遗产项目 5 个 市级非物质遗产项目 10 个 网吧 43 家 电子游戏室 30 家 卡拉 OK 厅 39 家 音像制品出租销售点 70 个 成功举办了 与祖国同行 大型文艺晚会 连江县第十二届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体 汇演等活动 10 余场 独唱歌曲 那座青山 那座竹林 参加省十届音乐舞蹈节获创作二 等奖 舞蹈 糍粑香香 畲山畲水畲家谣 获编导二等奖 水彩画 记忆 入选全 国第十一届美术大展并获最高奖 书法 行书四条屏 参加 海西杯 全省书法大展获 铜奖 新编闽剧 双枪陆文龙 甘国宝 二部 全年举办专题书展 11 期 图片展 3 期 刊出各类宣传专栏 17 期 共接待读者 60178 人次 流通图书 96767 册次 接待读者信息资料咨询 1478 件次 放映电影 3060 场 演出闽剧 318 场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5 项 大型广场文化活动 10 余场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 城乡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完善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重大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 年末全县共有医院 卫生院 22 个 床位数 670 张 卫生技术人员 1018 人 其中医生 420 人 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 举办群众性体育比赛活动 10 多项 成功举办连江县第十 二届运动会 协助办好 2009 年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福建连江站比赛省少年田径锦标 赛 参加福建省特奥会取得瞩目佳绩 共获 13 金 4 银 其中足球队为福州市赢得了 2010 年参赛全国第五届特奥会足球组队权 参加第 11 届全运会获 1 银 十一 人口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十一 人口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增长 全年出生人口 6712 人 其中男 3475 人 女 3237 人 出生性 别比 107 35 出生率 10 31 死亡人口 3448 人 死亡率 5 29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5 02 年末全县总户数 182929 户 总人口为 625135 人 其中城镇人口 142386 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143 元 比上年增长 10 7 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11465 元 增长 11 0 农民人均纯收入 6947 元 增长 7 2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6245 元 增长 5 2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 的比重 为 0 49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 0 40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 居民 生活区物业管理 社区服务渐趋完善 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41 35 农民人均住 房面积 33 56 年末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单位 685 家 参保职工人数 22326 人 参加机关事业养 老保险单位 327 家 参保职工人数 10087 人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单位 433 家 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