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学的基本问题之二高中精选ppt课件.ppt_第1页
艺术美学的基本问题之二高中精选ppt课件.ppt_第2页
艺术美学的基本问题之二高中精选ppt课件.ppt_第3页
艺术美学的基本问题之二高中精选ppt课件.ppt_第4页
艺术美学的基本问题之二高中精选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与审美主体的美感层次 艺术作品的审美性与审美价值审美主体的审美感受艺术作品的美感层次 1 艺术作品的审美性与审美价值 艺术是人类精神园地中的一朵绚丽璀璨的鲜花 其芬芳沁人肺腑 令人迷醉 她那五彩缤纷的图案 犹如长幅画卷 展现出人类内心世界的深邃与丰富 它的勃勃生机 显示出人类最美好的愿望 及对未来的憧憬与对理想的追求 2 拾穗者 是典型的再现型艺术 3 莫奈 日出印象 印象派开西方现代绘画自我表现的先河 4 康定斯基的纯形式 5 艺术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即通过艺术家的个性表现与形式创构 展现出人类复杂而又广阔的生活情景 从而唤起欣赏者的情感体验 给人以丰富启示的活动 6 艺术的审美特性 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常常表现在艺术具有审美特性上 1 艺术的观赏性 艺术的创作与接受目的都在于其并非为人所使用 而是为了让人欣赏 这在创作过程与欣赏过程中都有所表现 2 艺术的意蕴性 艺术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多重意义 它决非只能有惟一的解释 而是能作多种解释 艺术不是封闭的 一元的 绝对的 而是开放 多元的 相对的 并且有着无限的意味 永恒的价值 它 可以生无穷之情 而情了无寄 王夫之 它召唤读者走进艺术 具有磁石般的魅力 它呈现出一个世界 催生出无穷世界 7 第一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第二 艺术的审美性是真 善 美的结晶 第三 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8 有地上之山水 有画中之山水 有梦中之山水 有胸中之山水 地上者妙在丘壑深邃 画上者妙在笔墨淋漓 梦中者妙在景象变幻 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 张潮 幽梦影 艺术是人与世界的交流 目即往还 心亦吐纳 情往似赠 兴来如答 9 江馆清秋 晨起看竹 烟光 日影 露气 皆浮动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 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 并非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 落笔倏作变相 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 郑板桥 题画 10 11 12 13 肯定的方式 表现美否定的方式 表现丑 14 15 16 17 18 19 20 艺术的审美价值 艺术语言感知 喜爱艺术形象重建 感动艺术意蕴体悟 共鸣 21 泉 安格尔 22 西欧美术史上描写女性人体的优秀作品之一 安格尔笔下的这个少女纯洁 典雅 恬静 健康 美丽 充满生命的活力和青春的朝气 画面左下角那朵含苞未放的雏菊下是她的象征 从这幅画里 人们感到的是一个宁谧 幽静的抒情诗般的境界 心灵得到慰藉 感情得到升华的崇高境界 23 坐在海边的女人 24 艺术审美价值的特性 遇合性生成性历史性 25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26 马致远的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7 28 29 审美主体的审美感受了解了美 并不等于会审美 这需要审美主体的生成 到大自然中去 倾听小草的倾诉 触摸大地的脉搏 走入艺术的殿堂 吟诵艺术佳作 体验其情感意蕴 融入日常生活 则也心旷神怡 其乐融融 凡物之美者 盈天地间皆是也 然必待人神明才慧而见 叶燮 美到处存在 有人却视而不见 感而不得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30 一 什么是审美感受狭义的审美感受 审美主体对于当时当地客观存在的某一审美对象所产生的具体感受 广义的审美感受 也叫审美意识 是指审美主体发现美 评价美的各种意识形式 包括审美感受以及在审美感受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趣味 审美观点等共同组成的意识系统 审美趣味 指主体对审美对象或对象某些方面的指向性和选择性 审美体验 指审美主体在产生审美感受的同时 对自己的情感态度反省内视 反复玩味与咀嚼 审美观点 指引导和支配主体进行审美的美学理论 审美感受 对于客观对象通过感知 想象 情感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活动而达到领悟和理解的感受方式 就称为审美感受 31 二 审美感受的特征 1 无功利性2 非逻辑性3 精神愉悦性三 审美感受与生理快感的区别 生理快感具有私人性质 审美感受具有社会分享性 它本身要求社会的普遍认同 生理快感只限于生理领域 美感却要由感官快适进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 生理快感持续时间短暂 容易餍足 美感则使人长时间持续起愉悦感 且在每一次观赏中会有新的发现 新的体验 32 二 美感过程 一 美感的心理准备 自觉审美态度的确立1 日常态度 即一种实用态度 以此看待事物 出发点是人的日常实用需要 2 审美态度 是一种宁静的 适宜于接纳对象外观的心理状态 使主体关注于对象的形式与结构 33 二 美感心理三层次1 对于对象的形式感知 2 主客体间的同情共感 审美同情 指的是主体由于主客体间的类似关系 接近关系或因果关系将自己的情态转移到对象上 使自己 设身处地 地体验对象 把自然对象拟人化 在他人身上发现自己的类似处的积极认同的心理活动 以心通物 审美共感 指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心物两契 产生情感上的共振共鸣状态 物我两忘3 再创造的愉悦由作者的 言外之意 象外之趣 到观者的联想 诠释到再创造 34 三 美感要素 一 审美感知 1 审美感觉 主要是视 听这两个外感受器和大脑皮层视 听中枢运动的结果 并主要指向事物形 线 声 色 语言的审美特性 是对可视 听对象外在审美特性的感觉 2 审美感觉的特点 1 审美感觉主要表现为视 听觉 2 审美感觉是单纯生理感觉与积淀理性内容感觉的统一 3 审美感觉常具有特定的情感内容和象征意义 3 审美知觉 是多种感觉的协同活动 受到审美欲望的驱动和审美经验定势的影响具有整体性 选择性 情感性等特性 35 36 感知是人与外物的直接感性关系 是审美的起点 视 听被认为是主要的审美感官 知觉是对事物各个不同特征的整体性把握 它并非是感觉各要素的机械相加 而是一种主动理解 包含着选择 解释和情感的渗透 以透过事物形式达到对其情感表现性的把握 如雄鹰 麻雀 乌鸦虽可归为一类 但表现性却不同 枯藤 老树 昏鸦虽不同类 但表现性质相同 37 二 审美想象1 审美想象的种类 1 按照想象的目的分 无意想象 无预定目的 无特定指向的想象 有意想象 有预定目的 有特定制上向的自觉的自控的想象 2 按照想象中联结形象的丰富性分 单纯想象 由当前某一感知对象回忆到记忆中的另一特定事物的想象 组合想象 表象 形象的复合 粘连 3 按照想象的心理形式分 初级形式 即简单联想 接近联想 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 高级形式 即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审美想象的生成一般经过渗入审美知觉中的想象 即知觉想象 在直接把握对象形式结构的活动中展开联想 或充实扩展知觉经验 或赋予知觉经验以新意 最重要的牵动主体情感生命的外移 渗入记忆表象中的想象 即在造想象 它的基本倾向是最大限度地恢复 复现原来的知觉印象 和表象改造中的想象 即创造想象 它的基本趋向是通过记忆表象的改造创制出新的表象及意象 的一系列转换机制 才得以生成 38 2 审美想象的特性 1 创造性 2 超前性 3 超常性3 审美想象在审美心理结构中的作用 1 把以往的审美经验带进当下的审美知觉中来 或充实 丰富它或削弱抑制它 2 它提供把握表象的具体多样性 有牵引理性把握它的统一性 使审美经验成为一种由非确定性趋向确定性的领悟 3 审美想象受审美欲望 情感的激发和推动 同时 又为审美欲望 情感提供媒介 使审美欲望 内在情感得到形式的处理和剪裁 从而得以清晰 扩展 抒发 39 40 想象为人类的高级属性 初级形式 简单联想 接近联想想象 类比联想 高级形式 再造性想象 创造性想象 41 三 审美理解1 定义 审美理解是指审美中的理性能力 审美心理经验中的认识性因素 2 功能 1 审美理解渗入 溶解于感知 使审美感知成为超感性的直觉能力 以把握形式结构包含的深层意味 2 审美理解渗入想象 规范想象的任意自由 给予它以统一 秩序 3 审美理解溶解于情感 给予情感以理性的调节 制导 使情感从盲目欲望冲动走向有一定意向的情感 而成为审美情感 42 四 审美情感1 什么是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来源于生活中的自然情感 但又不等同于后者 是对后者的 回忆 沉思 和 再度体验 是原始情感的升华和净化 是供心灵享受的情感 2 审美情感的层次 纵向分四个层次 1 动力 审美欲望 审美需要 2 状态 审美的情感状态 3 体验 对情感状态的内在体验 4 态度 审美趣味 审美的价值取向横向来看 审美情感是一个生成过程 1 原始唤起 2 内觉体验 3 情感外化3 审美情感的作用 1 它是始发意义的动力 是审美经验发生和实现的内驱力 2 审美情感渗入想象和理解 成为它们协调活动的推动力 3 审美情感作为一种审美体验 一方面可以看作审美教育效应 情感的陶冶 心灵的塑造 另一方面又可以视为审美价值批评的根据 影响一定的审美趣味的形成 43 审美至少是感知 情感 想象 理解四种心理因素的相互融合 不断递进发展的过程 审美是多种心理功能复杂交错的综合 44 四 美感特征 一 美感表现形式的个人直觉性1 个人直觉性的含义 1 个人感受的直接性 直观性 2 在美的感受中 无须借助抽象思考 便可不假思索地判断对象的美和不美 具有非概念的直觉性 2 美感的个人直觉性具有普遍性 二 美感在个人直觉中潜藏着社会功利1 美感在个人的直觉感受中是无功利的 2 在个人的无功利中 社会功利以曲折 隐晦 复杂的形式潜藏在美感深处 三 美感的直觉是动情的 具有愉悦感1 美感是由生理快感与实用满足感升华而成的一种人类高级情感形态 它摆脱了种种狭隘的生理需要和实用需要 能激动人们的思想 情感和意志 2 美感区别于理智感和道德感理智感与求真 道德感与求善 45 审美心理研究成果对美的探讨陷于困境 这并不能阻止人类探索的步伐 或许应从审美感入手 来解答美的难题 于是 我是怎么去感受美 怎样审美的问题逐步取代了什么是美的问题 对此 许多心理学家都留下了探索的足迹 1 移情说 代表人物 立普斯 亚里士多德 隐喻格 把生命赋予无生命的东西 休谟 同情说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伯克把同情说推广于文艺欣赏 康德 偷换 转移 黑格尔 人化 洛慈 移置 外射 劳 费肖尔 移情作用 把情感渗进里面去 立普斯 区分 实用的移情作用 与 审美的移情作用 并指出审美移情作用的特征 达到物我同一 谷鲁斯 内摹仿说 知觉摹仿 外现于筋肉动作 审美摹仿 内在于器官运动 46 2 距离说 代表人物 布洛 既非空间距离 亦非时间距离 而是指心理距离 即人的心境 在大海航行 起了大雾 是紧张 恐怖还是宁静 欣赏 其中人的态度 心境会起关键作用 这意味着 静观 意味着人要摆脱个体自我 实际功利与实用目的 距离的内在矛盾在于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