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必考内容 第3讲物质的组成 性质和分类 考纲解读 1 元素 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 性质与分类 2 同素异形体 不同单质 两种 原子个数 排列方式 物理性质不同 化学性质相似 化学变化 3 简单分类法 1 交叉分类法 2 树状分类法 4 单质 氧化物 酸 碱和盐的转化关系 1 转化示意图 请写出 的化学方程式 并注明反应类型 2Ca O2 2CaO 化合反应 CaO H2O Ca OH 2 化合反应 Ca OH 2 Na2CO3 CaCO3 2NaOH 复分解反应 Fe 2HCl FeCl2 H2 置换反应 CaCO3 2HCl CaCl2 H2O CO2 复分解反应 5 化学反应的分类 反应物 生成物 离子参与 电子转移 程度和方向 能量变化 6 常见的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5 溶于水呈酸性的物质是酸 呈碱性的物质是碱 6 HCOOH含有两个氢 所以是二元酸 7 盐一定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 8 煤的气化 液化 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9 臭氧变成氧气是物理变化 10 将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放入浓硫酸中属于物理变化 11 胆矾 CuSO4 5H2O 明矾 KAl SO4 2 12H2O 属于混合物 12 Cu OH 2 CuCO3属于碱式盐 D 解析 常温下N2不能直接转化为NH3 NO2 HNO3 A项错误 常温下Na与O2反应生成Na2O而不是Na2O2 B错误 常温下Fe不能一步转化为Fe OH 2 Fe和氯气在点燃时发生反应生成FeCl3 C项错误 Al与盐酸反应转化为AlCl3 与NaOH溶液反应转化为NaAlO2 与硫酸反应转化为Al2 SO4 3 AlCl3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转化为NaAlO2 NaAlO2与过量硫酸反应转化为Al2 SO4 3 Al2 SO4 3与BaCl2溶液反应转化为AlCl3 D项正确 3 金属和盐反应时是否一定生成金属和盐 请举例说明 答案 不一定 如Fe 2FeCl3 3FeCl2 Cu 2FeCl3 CuCl2 2FeCl2 A 解析 大部分硅酸盐难溶于水 但也有一些硅酸盐能溶于水 如Na2SiO3 所以火星上的水中可能存在SiO A错误 Al2O3 2SiO2 2H2O属于硅酸盐 不属于氧化物 C错误 尽管BaSO4难溶于水 但BaSO4属于强电解质 水属于弱电解质 D错误 B D C 1 物质分类题的解题思路 一般采用 概念对比法 或 反例否定法 等 化学基本概念的有关知识比较零碎 容易混淆 要注意关键字的理解和记忆 一般中的特殊情况 这是解这类化学题的关键 2 特例反驳法速解分类正误判断型选择题当碰到一些似是而非且迷惑性极强的选项时 若直接运用有关概念往往难以辨清是非 这时可以借助一些正面特例或反面特例进行反驳 逐一消除干扰选项 从而快速得到正确答案 列举正面特例或反面特例是一种重要的论证方法 这种技巧适用于从正面获取答案有困难的一类化学选择题 萃取精华 1 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2 碘的升华 煤的液化都是物质状态的改变 都属于物理变化 3 两种盐反应一定生成两种新盐 提示 FeCl3与KI可反应生成I2 4 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 5 Na2CO3 10H2O的风化属于化学变化 NaOH的潮解属于物理变化 6 电离 电解均有新物质生成 所以它们均是化学变化 7 分馏 蒸馏 蒸发 萃取 分液 过滤都属于物理变化 8 加热NH4Cl晶体 固体从试管底部跑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提示 NH4Cl加热时分解成NH3和HCl 遇冷又化合成NH4Cl 9 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 提示 蛋白质遇重金属盐发生变性 10 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 提示 盐析属于物理变化 11 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活性炭褪色是化学变化 12 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提示 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13 水乳交融 火上浇油 前者包含物理变化 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14 落汤螃蟹着红袍 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15 纯碱属于盐 甘油属于油脂 提示 纯碱属于盐 甘油属于醇类物质不属于油脂 16 有化学键破坏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提示 NaCl的溶化 虽然破坏化学键但属于物理变化 17 发生了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提示 活性炭吸附有机色素 属于物理变化 18 用糯米 酒曲和水制成甜酒 一定是化学变化 19 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 20 将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放入浓硫酸属于物理变化 提示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使硫酸铜晶体失去结晶水 属于化学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所示的分类方法叫 2 淡黄色固体最终位于 组 它的电子式为 3 C组有一种气体常用作工业上冶炼的还原剂 写出高温下该气体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 树状分类法 4 组中的某种常见物质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比为 5 B组中有一种物质在高温下能与水蒸气反应 若该反应过程中有8 6 02 1023个电子发生转移 则有 g该物质参加反应 6 组中加有一种物质滴入水中后与水剧烈反应 常用于某些盐的脱水以制取无水盐 写出该物质与AlCl3 6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1 168 AlCl3 6H2O 6SOCl2 AlCl3 12HCl 6SO2 解析 1 由分类图知 该分类方法为树状分类法 结合相关信息可知分类如下 A 回答下列问题 1 组成单质A B C的三种元素中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质类别一定不是 填序号 氢化物 酸 碱 盐 氧化物 2 A B C三种单质中有一种是金属 则这种单质是A B C中的 理由是 3 如果E溶液是一种强酸 则E的化学成为 写出E作为还原剂参加反应的常见离子方程式 A B C为气体 不可能为金属 HCl 解析 由于 E溶液 A D溶液 C A为固体 C为气体 再结合框图中转化关系可以确定E溶液是一种酸 A是金属 C是H2 继而判断出B是Cl2或F2 A是Al Mg或Na等金属 1 两种元素不能形成碱 且A B C三种单质的组成元素中没有氧元素 所以形成的化合物不能是氧化物 2 A为固体 B和C为气体 金属只能为A 3 E是一种强酸 且只含有两种元素 所以E为HCl HCl作还原剂 最常见的是其与MnO2反应 萃取精华 2 常考易错的几个物质的转化 1 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2 浓硫酸的吸水性属于物理性质 脱水性属于化学性质 3 煤的干馏 煤的气化以及煤的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 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 石油的裂化和裂解都属于化学变化 4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5 常见物质间转化的几个误区 S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O3而是生成SO2 Al2O3 SiO2 Fe2O3与H2O不反应 不能直接转化为Al OH 3 H2SiO3 Fe OH 3 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O2 Fe与Cl2反应不能生成FeCl2 Fe与H Cu2 S I2反应不能生成Fe3 1 分散系 1 定义 把一种 或多种 物质分散在另一种 或多种 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 分类a 把分散系分为溶液 胶体和浊液的标准是分散质 粒子直径大小 考点二分散系胶体 可用如下方式直观地表示 b 若按分散质 分散剂的状态分类 可分为9种分散系 如图 如烟属于 分散系 雾属于 分散系 悬浊液属于 分散系 合金属于 分散系 气固 气液 液固 固固 3 理清三种分散系的差异 能 不能 无 有 2 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有关反应的方程式为 3 Fe OH 3胶体的制备 特别提醒 1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 100nm之间 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2 胶体粒子的直径决定了胶体的性质 因胶体粒子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 可用渗析法提纯胶体 3 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 4 胶体不带电 胶体中的胶粒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使胶粒带电荷 但整个分散系仍是电中性的 5 Fe OH 3胶体粒子是 分子 的集合体 因此 1molFe3 完全水解得到Fe OH 3胶体粒子数小于NA 7 沸水中滴加少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 导电能力增强 8 通过丁达尔效应可以鉴别稀豆浆和氢氧化铁胶体 提示 稀豆浆属于胶体 9 明矾净水时发生了化学及物理变化 能起到杀菌 消毒作用 提示 明矾净水只是把浑水变为清水 无杀菌消毒的作用 错误 10 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 可分为9种分散系 清晨 在茂密的树林中 常常可以看到从树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 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热电厂用高压电除去黑烟中的炭粒 使黑烟变成白烟 减少污染 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明矾净水是利用胶体的吸附性解析 利用了胶体的聚沉 胶体不带电 是胶粒带电 错误 胶体粒子和溶液中的溶质均能透过滤纸 有色玻璃是固溶胶 将固体作为分散剂所形成的溶胶 属于胶体 制取的是Fe OH 3沉淀 错误 利用了胶粒带电 能产生电泳现象的性质 明矾净水是利用Al3 水解生成的Al OH 3胶体的吸附性 D 解析 中水属于纯净物 不属于分散系 中物质属于溶液 剩余物质均属于胶体 D 解析 A项 FeCl3溶液与Fe OH 3胶体均为澄清 透明 均匀的分散系 B项 半透膜允许溶液中溶质粒子通过 不允许胶体中分散质粒子通过 C项 蔗糖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 而淀粉溶液具有丁达尔效应 D项 溶液最稳定 胶体属于介稳体系 在一定条件下 能长时间稳定存在 分散系认识的2个易错点 1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 溶液和浊液没有 2 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萃取精华 C 解析 FeCl3溶液滴入到沸水中可得到Fe OH 3胶体 光线通过胶体时会形成光亮的通路 即产生了丁达尔效应 故A正确 Fe OH 3胶体粒子吸附正电荷 通入直流电后 在阴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 故B正确 该液体中还含有Cl 会产生AgCl沉淀 结合Fe OH 3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 会发生聚沉现象 故C错误 在Fe OH 3胶体中滴入稀硫酸 先发生聚沉 再发生Fe OH 3与H 的反应而溶解 故D正确 B C 解析 蛋白质溶液为胶体分散系 则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蛋白质溶液与葡萄糖溶液 A正确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是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可 B正确 胶体与溶液均可透过滤纸 则用过滤法无法除去Fe OH 3胶体中的FeCl3 C错误 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制豆腐 发生胶体聚沉 利用了胶体的聚沉性质 D正确 胶体净水的原理 1 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 100nm之间 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 吸附力很强 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成沉淀 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 2 常用的净水剂 KAl SO4 2 12H2O FeCl3 6H2O等 其净水原理是Al3 Fe3 分别水解成Al OH 3 Fe OH 3胶体 从而起到净水的作用 萃取精华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东省武城县第一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湖南省衡阳县创新实验班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天津市部分区化学高一上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楚雄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化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一中化学高三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湖北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6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养老服务平台开发与运营技术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版能源管理及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合同
- 小区物业薪酬制度方案(3篇)
- 2025年计算机一级考试题库操作题及答案
- 高血压防治指南
- 2026届潍坊市达标名校中考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 (新教材)2025年秋期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核心素养教案)
- 幼儿园膳食委员会组织机构及职责
- 2025反洗钱知识试题题库及参考答案
-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院感控制管理
- 高二语文秋季开学第-课:笔墨山河待君行
- 阆中古镇管理办法细则
- 幼儿园教师安全管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