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专用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学月考试试卷D卷.doc_第1页
语文版专用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学月考试试卷D卷.doc_第2页
语文版专用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学月考试试卷D卷.doc_第3页
语文版专用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学月考试试卷D卷.doc_第4页
语文版专用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学月考试试卷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版专用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学月考试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归咎(ji) 匀称(chn) 拂晓(f) 销声匿迹(n)B . 琐屑(xi) 蟠龙(pn) 取缔(d) 束手无策(s)C . 寒噤(jn) 克扣(k) 追溯(s) 锐不可当(dng)D . 镂空(lu) 翩然(pin) 瓦砾(l) 惟妙惟肖(xio)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目前,出口疲软,消费低迷,种种手段难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而固定资产投资却可以产生立杆见影的效果,因而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B . 2016年5月25日,杨绛先生于北京逝世,一代文学巨匠殒落,但她的品格、精神却永远铭记在每一个人的心间。C . 马西里约热内卢,中国女排以3比1击败塞尔维亚,时隔12年再次获得奥运会冠军,国人为之振奋。D . 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实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很多家庭都迫不急待地开始二胎计划。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 , 可见编导很有水平。B . 这几天来校参观的人真多,车辆络绎不绝。C . 走到车站,我注意到有个人对我面面相觑。D . 第九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有些歌手面对常识性考题默默无闻 , 令人失望。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B . 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和建造上,充分体现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非凡的智慧。C . 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的局面正在我市形成。D . 百年风雨,世纪沧桑,清华大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积淀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5. (2分)下面语句排序最恰当的是( )首先设法安慰自己,树立信心,镇定情绪,消除心理障碍。遇到无法下笔,思路阻塞,判断不清的难题时,不要着急。心里平静后再冷静思考就不怕难题了。这时候,你应该想:我难,别人也难,何必畏惧呢?A . B . C . D . 6. (2分)下列文学文体常识表述有误的是( )A . 春望、春夜喜雨、望岳都是我国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B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C . 石壕吏爱莲说陋室铭都是同一朝代作家的作品。D . 新闻的结构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70分)7. (3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得七八岁时,我写了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整个下午,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放在餐桌上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简直急不可耐了。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亲爱的,发生了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小时。“我看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着, “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在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着。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新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12周岁。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因为我有个慈爱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我想这个糟糕透了。”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1)文中划横线处时间词语连用,是为了表现巴迪 的心情。(2)文章小节以“我”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其大体表现为:(3)为什么说“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4)“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父母对“我”的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是:母亲对“我” 。父亲对“我” 。 (5)如何理解“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一句话?(6)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述。8. (1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1)文章主要从听觉的角度来写,也调动了其他的感觉器官,描写细腻逼真。试从文段中各找一处,把它写下来。(3分)听觉视觉嗅觉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_ 的_,“杨柳风”指的_, “杨柳风” 运用了_的修辞方法。(3)这段文字突出现了春风和的特点。9. (2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高贵的施舍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整条右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动了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惟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chun)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额头上。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面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来的工钱。”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对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我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此后还来过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的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大老板只有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老板用一只独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您,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您教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独臂的董事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里的人,过好日子。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为什么?”“因为我们家人都有两只手。”董事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母亲笑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1)指出上文所叙事情发生的地点,文中的主要人物地点:_主要人物:_(2)文章开头对乞丐进行特征性的外貌描写的句子是: _(原文)。下文与之呼应的句子是: _ (原文)。(3)文中画线的句子,母亲说“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 母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4)读完全文,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简要概括,并各举一例。(5)(附加题) 本文的标题是“高贵的施舍”,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标题含义的理解。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10. (16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节选自晏子使楚)【乙】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选自战国策楚策)【注】昭奚恤:人名,楚国当时著名的将领。江乙:人名,魏国人,很有智谋,当时在楚国做事。(1)解释划线的词语齐人固善盗乎 _其实味不同 _虎以为然 _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_(2)下列选项中和“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婴闻之 , 橘生淮南则为橘B .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C . 兽见之皆走D . 是吾剑之所从坠(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4)晏子和江乙都很机智,从说话方法和说话目的看,两篇文章有何差异?四、 语言表达 (共3题;共29分)11. (25分)将下列诗句译成现代诗句。 (1)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2)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3)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4)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5)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2. (2分)大自然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根据示例,选择恰当的事物,仿写一个句子。示例: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_ , _。13. (2分)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用心去阅读吧,阅读是智慧的源泉;用心去沟通吧,沟通是理解的源泉;_;_。在学习和生活中,你用心做什么了呢?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4.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这首小令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2)这首小令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六、 默写 (共1题;共5分)15. (5分)诗句默写题1(1)_,_。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_,_。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碧玉妆成一树高,_。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6. (5分)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1)“你幸福吗?”是当下时尚话题。笔者认为幸福有时是一种拥有,有时是一种发现,有时是一种感动,有时是一种收获,有时更是一种付出!其实幸福很简单,它就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里。请以“这就是一种幸福”为题作文。要求: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2)给材料作文清代乾隆年间有两位书法家,一个极认真的模仿古人,讲究每一笔每一划都酷似某某,如某一横要像苏东坡的,某一捺要像李太白的。另一个正好相反要求每一笔每一划都不同于古人,追求自然。一天,第一个书法家嘲讽第二个书法家,“请问仁兄您的字哪一笔是古人的?”后者并不生气而是笑眯眯的反问道:“也请问仁兄您的字究竟哪一笔是你自己的?”第一个听了顿时张口结舌。不仅书法,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走不出前人的框架,自然也就不会有自己的天地。只有善于创新,才能有所成就。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