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0 文言文全解(I)卷.doc_第1页
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0 文言文全解(I)卷.doc_第2页
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0 文言文全解(I)卷.doc_第3页
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0 文言文全解(I)卷.doc_第4页
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0 文言文全解(I)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0 文言文全解(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文言文阅读 (共10题;共137分)1. (13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莲,花之君子者也。(2)象征君子不与污浊的环境同流合污,也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是:(3)文章结尾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7分)课外阅读。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雨雪三日雨雪三日而不霁晏子入见,立有间逸而知人之劳(2)下列句子与“雨雪三日而不霁”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B .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C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 (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度云梯而东,有长松夭矫,雷劈之仆地,横亘数十丈,鳞鬣偃蹇怒张 , 过者惜之。余笑曰:“此造物者为此戏剧,逆而折之,使之更百千年,不知如何槎枒轮菌 , 蔚为奇观也。吴人卖花者,拣梅之老枝屈折之,约结之,献春则为瓶花之尤异者以相夸焉。兹松也,其亦造物之折枝也与?”千年而后,必有征吾言而一笑者。(选自钱谦益黄山游记)【注】鳞鬣,指龙的鳞片和鬣毛。偃蹇,傲慢无礼。槎枒轮菌,错落盘曲。献春:新年开春。(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雷劈之仆地:_过者惜之:_蔚为奇观也:_其亦造物之折枝也与:_(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拣梅之老枝A .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B .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C . 处处志之(桃花源记)D . 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3)用“”画出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每句断一处) 有 长 松 夭 矫吴 人 卖 花 者(4)翻译下列句子。 献春则为瓶花之尤异者以相夸焉。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5)下面链接材料和文中划线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链接材料:有一棵破石而出、寿逾千年的古松。它的一根长枝低垂伸展,仿佛是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远方来客,招手致意。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黄山迎客松。(飞红滴翠记黄山)4. (9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节选【乙文】劫盗张海将过高邮,知军晁仲约度不能御,谕军中富民出金帛牛酒迎劳之。事闻朝廷大怒富弼议欲诛仲约。仲淹曰:“郡县兵械足以战守,遇贼不御,而反赂之,法在必诛;今高邮无兵与械,且小民之情,醵出财物而免于杀掠,必喜。戮之,非法意也。”仁宗乃释之。弼愠曰:“方欲举法,而多方阻挠,何以整众?”仲淹密告之曰:“祖宗以来,未尝轻杀臣下。此盛德事,奈何欲轻坏之?他日手滑,恐吾辈亦未可保。”弼不谓然。及二人出按边,弼自河北还,及国门,不得入,未测朝廷意,比夜彷徨绕床,叹曰:“范六丈圣人也。”【注释】醵(j):凑钱,集资手滑:做惯了某种事。这里指皇帝轻易杀臣子。范仲淹圣心解法意(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比夜彷徨绕床 弼愠曰:“方欲举法 吾谁与归 知军晁仲约度不能御 (2)下列句中的“以”的用法与“郡县兵械足以战守”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A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 . 何不试之以足?C . 方欲举法,而多方阻挠,何以整众D . 卷石底以出(3)用斜线()为文中划线句断句,只限两处。事闻朝廷大怒富弼议欲诛仲约。(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郡县兵械足以战守,遇贼不御,而反赂之,法在必诛。(5)结合甲乙两文,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5. (23分) 哀 溺 文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 之溺大氓者乎?【注】永:唐代地名,今永州。氓:民,百姓。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大货:非常多 的财物。大氓:有钱有势的人。(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永之氓咸善游 ( )中济,船破,皆游 ( )有顷,益怠 ( )又摇其首。遂溺死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译文:_何不去之?译文:_汝愚之甚,蔽之甚。译文:_(3)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6. (19分)文言文阅读,回答问题 (1)请用“/”画出下列句子中明显的两处停顿。过 中 不 至 太 丘 舍 去 去 后 乃 至(2)解释下列划线字。相委而去_ 俄而雪骤_学而时习之_ 三军可夺帅也_(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白雪纷纷何所似?(4)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个人?他们各自有什么性格特点? 7. (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作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及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 , 随从入蜀。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基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迁征西将军。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追谥刚侯。(选自三国志蜀书六,有删改)【注】假:临时的,代理的。委质:归顺,归附。葭萌:指葭萌关之战。推锋:手持兵器冲锋。关、马:指关羽、马超。当时关羽镇守在外。(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是 岁 先 主 为 汉 中 王 欲 用 忠 为 后 将 军(2)下列各组划线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益州既定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B . 素非关、马之伦也 又留蚊于素帐中(幼时记趣)C . 遂与羽等齐位 遂反溯流逆上矣(河中石兽)D . 明年卒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为学)(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迁征西将军”中的“迁”指“升官”,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迁客”即升官之人B . “建安二十四年”中的“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二十四年”是一种用帝王年号来纪年的方法C . “金鼓振天”中“金鼓”即打仗时用于指挥进退的军鼓和铜锣,“击鼓”表示要进攻,“鸣金”表示要收兵。D . “追谥刚侯”中“谥”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如欧阳修谥“文忠”。(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5)文中的黄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8. (6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祖逖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1)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录毕,走送之晋室之乱B . 既加冠今遗民既遭残贼C . 先达德隆望尊必有望风响应者矣D . 当余之从师也大王诚能命将出师(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略无慕艳意自相鱼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4)宋濂从师学习时和祖逖准备北伐时都遇到过障碍,请你分别概括出他们遇到的障碍?9. (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景清借书景清倜傥尚大节,领乡荐 , 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 , 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 , 讼于祭酒。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辄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注释】领乡荐: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也叫领乡荐。游国学:到京城国子监从师求学。国学:即国子监,封建时代最高学府。秘书:少见的珍贵书。讼:诉讼,这里是反映情况,争论是非的意思;祭酒:国子监的官员。即诵辄卷:立即朗诵全书。辄通“彻”。(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时同舍生有秘书B . 景清倜傥尚大节C . 祭酒叱生退D . 生旦往索(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与_ 忿_ 叱_(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4)当书生向景清索还所借的书?景清为何说“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 10. (1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本文的作者是_(人名),_(朝代)诗人。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桑竹之属_ 阡陌交通_便要还家_ 便扶向路_(3)作者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绝美的景色,请分析这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4)世外桃源历来被认为是美好社会的象征,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认为桃花源的美好体现在哪里。(答出两点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