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 章末检测_第1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 章末检测_第2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 章末检测_第3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 章末检测_第4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 章末检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末检测章末检测 时间 45 分钟 分值 100 分 一 选择题 每小题 4 分 共 60 分 读 七省区某种自然植被面积占全国该植被面积比例图 回答 1 3 题 1 该植被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为 A 种植农业 B 畜牧业 C 林业 D 渔业 2 该植被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酸雨 B 水土流失 C 土地沙化 D 森林破坏 3 下列符合该植被区国土整治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 实行划区管理 提高草场载畜量 B 减少人工草地 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 C 大力发展种植业 控制畜牧业比重 D 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4 关于以深圳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推进过程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划 建设与其进程相适应 B 城市规模结构合理 城市之间分工协作 C 城市规划 建设和管理严重滞后于城市化的推进速度 D 城市之间相互竞争 使得城市竞争力日益上升 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 量年变化示意图 读图 回答 5 6 题 5 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和流量曲线分别是 A 甲和丙 B 乙和丁 C 甲和丁 D 乙和丙 6 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 分析正确的是 A 土壤侵蚀 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 B 环境污染 富营养化速度加剧 C 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 开垦湿地 扩大耕地面积 下图为中国与美国的部分地区 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回答 7 8 题 7 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热量丰富 生长期长 地广人稀 夏季降水丰富 且灌溉水源充足 地势 平坦 土壤肥沃 A B C D 8 中 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劳动力充足 机械化程度高 市场广大 复种指数高 交通运输便利 A B C D 读 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图 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 完成 9 11 题 9 鲁尔区传统工业部门有五大类 正确的是 A 煤炭 石油 钢铁 电力 机械 B 煤炭 钢铁 电力 机械 化工 C 煤炭 钢铁 电力 纺织 化工 D 钢铁 电力 机械 化工 有色冶金 10 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接近煤炭产地 水源充沛 水陆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廉价劳动力多 A B C D 11 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的说法 错误的是 A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B 生产结构十分复杂 C 世界性钢铁过剩 D 环境污染严重 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如图示意 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 完成 12 13 题 12 城市群中 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 A B C D 13 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 位置的城市 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A 产品需求量大 B 交通便利 C 劳动力充足 D 土地租金低 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 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 口的比重 读图 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比较 回答 14 15 题 14 图中表示中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 日本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曲线依次是 A B C D 15 下列关于中 日两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分析 错误的是 A 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过程而发生的现象 B 中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 C 中国工业化水平高于日本 D 中国城乡发展差别比日本大 二 综合题 共 40 分 16 下图是 黄河流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 分 1 黄河上游地区重点开发的能源资源是 其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2 A 地区是黄河流域重要的农业区 其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因此该地区农业 发展方向为 3 黄河流域下游的流域形态特征是 其原因是什么 4 为了加快黄河中游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地 方政府提出了下列两套方案进行讨论 你认为哪套方案的经济效益更高 为什么 要 保证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应注意采取哪些措施 17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20 分 材料一 近年来 呼包鄂三市经过高速发展 已成为内蒙古最具活力的城市经济 圈 被誉为内蒙古的 金三角 地区 2009 年 金三角 的经济总量占全区经 济总量的 59 呼包鄂经济发展水平已与沿海发达地区比肩 材料二 呼包鄂区域图 1 图示地区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 平原 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 素是 试说明其原因及解决的途径 2 根据材料二 描述图示地区城市分布特点 3 简述呼包鄂发展经济的优势区位条件 答案答案 1 B 2 C 3 D 4 C 5 B 6 D 7 D 8 C 9 B 10 A 11 B 12 A 13 D 14 B 15 C 16 1 水能 河流径流量大 河流落差大 2 水源 发展节水农业 3 狭长 黄河下游为 地上河 4 方案 经济效益高 原因 产业结构多元化 产业链长 附加值高 资源综合利用程度高 措施 加强管理 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科技水平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延长产业链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防止污染 美化环境 17 1 河套 水源不足 原因 该地区位于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降水稀少 蒸发旺盛 解决途径 临近黄河 可利用地势引用黄河水自流灌溉 发展节水农业 灌溉设施和技 术的改进 耐旱作物的选育和推广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