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小课堂ppt课件.ppt_第1页
国学小课堂ppt课件.ppt_第2页
国学小课堂ppt课件.ppt_第3页
国学小课堂ppt课件.ppt_第4页
国学小课堂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学小课堂 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2 王维 唐代诗人 字摩诘 官至尚书右丞 故亦称王右丞 晚年居蓝田辋川 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 诗与孟浩然齐名 并称 王孟 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 3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4 九月日九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5 忆 y 忄 乙 字结构 6 逢 f ng 夂 丰 辶 字结构 7 倍 b i 亻 立 口 字结构 8 填字练习 加 补记 诵相 技 倍 背 逢 缝 忆 艺 9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 即重阳节 古以九为阳数 故曰重阳 zh y 忆 想念 思念 10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异乡 他乡 外乡 为 W i 成为 作为 佳节 美好的节日 倍 加倍 更加 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 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11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高 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 zh y 一种香草 即草决明 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 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12 13 重阳节的由来 东汉时 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 父母双全 妻子儿女一大家 日子虽然不算好 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 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 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 家家户户都病倒了 尸首遍地没人埋 这一年 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 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 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 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 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 战瘟魔 为民除害 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 他就收拾行装 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 桓景早起晚睡 披星戴月 不分昼夜地练开了 转眼又是一年 那天桓景正在练剑 费长房走到跟前说 今年九月九 汝河瘟魔又要出来 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 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 菊花酒一瓶 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桓景回到家乡 召集乡亲 14 把大仙的话给大家说了 九月九日那天 他领着妻子儿女 父老乡亲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 说这样随身带上 瘟魔不敢近身 又把菊花酒倒出来 每人啄了一口 说喝了菊花酒 不染瘟疫之疾 他把乡亲们安排好 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 独坐屋内 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 只听汝河怒吼 怪风旋起 瘟魔出水走上岸来 穿过村庄 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 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 重阳节的由来 它窜到山下 只觉得酒气刺鼻 茱萸冲肺 不敢近前登山 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 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 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 桓景一见瘟魔扑来 急忙舞剑迎战 斗了几个回合 瘟魔战他不过 拔腿就跑 桓景 嗖 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 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 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 汝河两岸的百姓 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 15 重阳习俗 赏菊 登高 插茱萸 16 茱萸果 菊花酒 重阳习俗 茱萸花 重阳糕 17 重阳节的习俗一 登高 在古代 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 故重阳节又叫 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 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 杜甫的七律 登高 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 没有划一的规定 一般是登高山 登高塔 还有吃 重阳糕 的习俗 18 重阳节习俗二 据史料记载 重阳糕又称花糕 菊糕 五色糕 制无定法 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 以片糕搭儿女头额 口中念念有词 祝愿子女百事俱高 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 像座宝塔 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 以符合重阳 羊 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 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 点灯 吃糕 代替 登高 的意思 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吃重阳糕 19 重阳节习俗三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 菊花盛开 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 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 以诗出名 以酒出名 也以爱菊出名 后人效之 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文人士大夫 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 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 重阳赏菊之风盛行 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 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 菊月 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 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赏菊并饮菊花酒 20 重阳节习俗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 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或佩带于臂 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 还有插在头上的 大多是妇女 儿童佩带 有些地方 男子也佩带 重阳节佩茱萸 除了佩带茱萸 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 清代 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 解除凶秽 以招吉祥 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插茱萸和簪菊花 21 尊敬老人 22 23 啃 老一族 24 那么 现在的我们能做些什么 做好自己的事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尊重 关心 照顾长辈推而广之 尊重 孝敬所有的老人 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25 为老人做一件事 为爷爷 奶奶准备一根拐杖 方便他们平时的出行 可以陪爷爷 奶奶锻炼身体 大家一起来运动 也可以陪爷爷 奶奶聊天 陪老人们说说话 谈谈心 还可以帮助爷爷 奶奶做点家务事 减轻爷爷 奶奶的辛劳等 26 27 正月十五夜灯 唐 张祜 h 千门开锁万灯明 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时天上著词声 zhe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本诗描写家家出门 万人空巷 尽情而来 尽兴方归闹上元夜的情景 使上元灯节成为了最有诗意的时刻 28 诗人张祜 h 祜 上讳 臣铉 xu n 等曰 此汉安帝名也 福也 当从示 古声 张祜字承吉 出生在张氏望族 家世显赫 被人称作张公子 有 海内名士 之誉 张祜的一生 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 故国三千里 深宫二十年 张祜以是得名 29 正月十五夜灯 唐 张祜 h 千门开锁万灯明 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时天上著词声 千门 形容宫殿群建筑宏伟 门户众多 开锁 打开门锁 即人都出门赏灯了 明 点亮 动 震动 形容热闹 帝京 是指京城 国都 30 正月十五夜灯 唐 张祜 h 千门开锁万灯明 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时天上著词声 三百 也是形容人数众多的 非实指 内人 宫中歌舞艺妓 连袖舞 指跳舞 一时 当时 天上著词声 指人间的歌舞乐声直冲云霄 传到天上 也是极言歌舞的热闹和盛大 以及街上人数的众多 声可直传天上 31 上元节即元宵节 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 据资料与民俗传说 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 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 太一 的活动 太一 主宰宇宙一切的神 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 原意为 上元节的晚上 因正月十五 上元节 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 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 元宵节 元宵之夜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 人们赏灯 猜灯谜 吃元宵 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 只称正月十五日 正月半或月望 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 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 又称上元 唐末才偶称元宵 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 到了清朝 就另称灯节 上元节 起源 32 为什么元宵又称做汤圆 传说 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 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 又怕人民反对 终日提心吊胆 一天 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 元 宵 觉得 元宵 两字谐音 袁消 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 联想到自己的命运 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 下令禁止称 元宵 只能称 汤圆 或 粉果 然而 元宵 两字并没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 老百姓不买他的帐 照样在民间流传 33 正月十五称为中国情人节 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 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 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 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 尤其是那些大家闺秀 成年累月深锁在深宅大字的绣楼里 一年到头也难得出来几次 惟有正月十五 才可正正当当地打开禁锢 走出香阁 汇入那摩肩接踵的人潮中 借赏灯猜谜之机 寻觅意中郎 幽会情中人 另一个中国情人节 34 元宵节的习俗灯谜 猜灯谜 又叫 打灯谜 是元宵节的一项活动 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它是一种富有讥谏 规戒 诙谐的文艺游戏 灯谜悬之于灯 供人猜玩 灯谜既能启迪智慧又有乐趣 所以深受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欢迎 35 耍龙灯耍龙灯 也称舞龙灯或龙舞 它起源于上古时代 传说早在黄帝时期 在一种 清角 的大型歌舞中 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 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中华民族崇尚龙 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现在 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舞狮子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 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 民间都以狮舞助兴 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 南北朝时开始流行 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36 吃元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