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儿童诗教学谈_第1页
现代儿童诗教学谈_第2页
现代儿童诗教学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凸显感性 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国标本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现代儿童诗教学 谈 作者 谈永康 现代儿童诗进入教材 意味着一种先进教育理念的物质化 即语文教育应重视文化 的熏陶 情感的浸染以及人格的和谐发展 学生学习母语的过程 首先是一个丰富生活经验 培育自我精神 形成个性生命的 过程 是本民族文化的一个教化过程 其次 才是言语能力的训练和发展的过程 外在 是言语能力 听说读写思等 的提高 内里 却是精神经验的丰富 个性生命的成长 生命 本体的活跃和文化涵养的加深 所以 如果我们不认识到 不着眼于 内里 那么 外 在 的所谓言语能力 也就难免少慢差费 曾几何时 我们简单地把语文理解为 知识讲解 训练做题 因为对理性不恰当的 强化 师生感受的生发 感情的激荡以及感想的绽放 大量从语文课堂流失 语文课堂干 枯 板结 令人可怕的乏味 甚至面目可憎 新近出台的 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和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的一大变化是 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注重提高学生 的人文素养 注重提高学生感性把握能力 因此 苏教版小语教材大胆选进一定数量的现 代儿童诗 仅第三册就有 4 首之多 我觉得 这是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响应 是含有深意的 正像 语文课程标准 用 语文素养 取代 语文能力 一样 大家已经不再简单 地认为语文只是一种塑造 可以只要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 相反 素养 是汇集涓 涓细流以成江河 语文素养 一词频频出现在 语文课程标准 中 昭示着这样一种共识 语文是一种养成 一种熏陶 一种浸染 现代儿童诗比较多地选编进语文教材 正有着这 样一种改革大背景 其实 这是一种回归 中国本是一个重视诗教的国度 加大文学教育 的分量 以养心修身化人 这已然成为今日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一致的追求 读诗 就是 美辞的浸染 就是真情的体验 就是从 心 开始熏陶人 发展人 即使就学习语言而言 学生和诗歌进行对话 也绝不是被动的吸收 而是主动的探索 诗歌语言的灵活性 模糊 性 以及文学作品本身的多解性 造成 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因此 就育人来说 诗教是任何手段都不能代替的 现代儿童诗具有其他体裁课文难以企及的优势 它短小精悍 贴近儿童言语 从而 使得语文学习更为生活化和心灵化 培根说过 阅读使人充实 诗歌使人智慧 诗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生 命体验 是文学的源头 是个性抒发的最近途径 是语文教育真正的 灵魂的粮食 诵读 现代儿童诗 可发展想像 可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艺术享受 儿童是有灵性的 他们最 喜欢诗歌 因为儿童是情感的王子 诗歌是情感的激流 顺应孩子的天性 激发孩子的天 性 发展孩子的天性 这是教育根本意义之所在 在这个意义上审视语文教育 就不仅要 充分发挥 理性 的功能 更要重视 感性 的作用 寻求不应该失落而遗憾地失落了的 悟性 和 灵气 的价值 在这方面 诗歌显然比其他课文更具优势 苏教版第三册小 语教材选人的几首儿童诗 至少具有如下特点 1 选材的趣味性 儿童化 可以说 这些新诗都贴近儿童生活 且有价值引导 为 老师悄悄种一株丁香 为盲婆婆送上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到大自然中锻炼 去杏花春雨江 南 神游 等等 都很能拨动儿童的心弦 2 语言上的简洁美 结构上的形体美 诗的语言是最简洁的 这种简洁并非简单和 单薄 而是言简意丰 意味和情味都深长绵远 比如 乡下孩子 一诗中的末句 哦 乡下孩子 长在旷野里 生在阳光下 短短的十几个字 让人读到的有清新而美丽的 乡村风景 有孩子们无拘无束地幸福成长 每一个读者都会有自己的个性解读和独特想 像 诗歌的结构美也是显而易见的 如 水乡歌 共三节 分别写水多 船多和歌多 每 一段均以问答的形式展开 句式一致 字数基本相同 阅之有齐整之美 读来则有回环复 沓的音韵感 3 主题上的抒情美 诗歌是抒情性的语言艺术 诗歌的美 首先是抒情的美 诚如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 所有的好诗都是从强烈的感情中自然而然地溢出的 水乡歌 对如诗如画如歌的水乡风光的吟唱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中那位有着美好心灵的少年 还 有渗透在 乡下孩子 中对阳光 自然的礼赞以及 一株紫丁香 中学生对老师的爱等 都是善的 美的 也都有强烈的感染性 读一读 学生的情感很容易被激活 被净化 被 升华 文体不同 阅读的目标 思路 方法乃至创造都有区别 读文章以 致用 读文学 以 审美 教学时应以吟诵为主 凸显感性 强化想像 让课堂充满诗意 1 教学目标 淡化理性认识 强化悟意审美 现代阅读学认为 读者应采用适合该文体特征的阅读期待 阅读定势和阅读心境以 求达到可能的阅读目标 文学的特性在于艺术地反映社会生活 重在怡情 阅读此类文章 当以 悟意审美 为目标 如果人选教材的诗歌被硬拉出来讲述那些或简单或深奥的大大 小小的道理 言志当然远比言情绪 言感觉便于操作 但毫无疑问 如果诗歌教学以寻 找哲理与确定象征为己任 使一切丰富多彩 蕴含复杂的艺术对象抽象化 理性化了 那 么教育的诗意也就基本荡然无存 所以于漪老师说 诗歌是灵动的 充满了诗人的智慧 和灵秀 因此 教学生阅读 千万不能肢解 不可嚼烂 千万不能把秀气 灵气教丢了 如果把灵动的 活泼泼的诗词教僵了 教呆板了 就使它们丧失了熏陶的力量 感染的力 量 就 乡下孩子 的教学来说 教参上把情感思想方面的教育目标定为 了解乡下 孩子丰富多彩 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 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感情 这只是编者的一种 解读 而且是用成人的眼光进行的理性化色彩浓郁的解读 事实上 如果抛开这些 思想 让儿童自己品味咂摸 走一条感性的路子 也许学生得到的会比标准答案更真实更灵活更 生动 曾是妈妈怀里 欢唱的黄鹂 曾是爸爸背上 盛开的野菊 这些句子写得多灵 动 多有诗意 我们一读 就会自然地想起自己的体验 可能在某个风和日丽的春日 也 可能在一个漆黑有雨的夜晚 我们也曾趴在爸爸的背上 我们也曾依偎在妈妈的怀里 这 样的感觉 使得读者与诗歌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借助这种已有体验 能帮助学生进入诗人 的世界 进而获得感受 感动 感想 有的可能读出了父母的爱 有的可能读到童年的欢 乐 有的可能读出了大自然对于人健康成长的重要 有的读出了乡下孩子的心灵手巧 也 许还有学生想起了自己紧张的学习生活 生出了一丝羡慕和遗憾 这也未尝不可啊 总 之 学习诗歌 最忌挖掘深意 寻找思想 学习诗歌的过程 就应该是教师 学生在作者 诗化语文的激化 催化下 各自的人生经验 情感经验 社会经验 生活经验 阅读经验 课堂经验等各种经验集合起来共知 共享 共进和共融之后生成的一种情绪 灵气和悟性 一种精神的享受和张扬 2 教学思路 以 我 为主 突出体验与想像 诗歌的阅读 不同于理性指导下的文章阅读思路 文学阅读是一种融合了读者感知 直觉 想像 理解 感悟等多种心理因素的发珊 l 生活动 相比较其他体裁的课文而言 现代诗歌教学更要以 我 为主 好像我就是作者 作者就是我 这样 课至少成功了 一半 这里非常关键的一点是根据诗歌跳跃性强的特点 注意用想像去连缀和补充被省略 的内容 诗歌最富灵气 诗的灵气在于简洁 在于 字短情长 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 想 开人悟性的 空白 而灵气就在空白间 读诗就要读出 空白 读出画面来 德国 文艺评论家莱新曾这样说 诗是动的画 画是动的诗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 是 由众多意象组合起来的画 教学时应整体把握 朗读吟诵 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学生无限 的想像 让诗中景 诗中物 诗中人在学生脑海里浮现 加工 展现一幅幅立体的图景 引导学生步入诗境 使他们如见其景 如见其物 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达到心灵的沟通 和情感的交融 比如 水乡歌 的教学 水乡歌 是一首吟诵水乡秀美风光和幸福生活的小诗 对 很多地方的学生来讲 包括今天家在江南的学生 要感悟课文还是有难度的 仅以第一节 来说 第一节是这么写的 水乡什么多 水多 千条渠 万条河 池塘一个连一个 处处绿水荡清波 江南水多 如何多 课文只是用 千条渠 万条河 池塘一个连一个 来概述 学生必须展开想像的翅膀 让眼前仿佛出现 缓缓流淌的小溪 悠闲散步的小河 和快步奔跑的大江 有美丽的太湖 灵秀的西湖 甚至还有自己身边的无名湖泊 有阳光 下波光粼粼的湖面 还有在月光里婴儿般沉睡的河流等等 总之在个人充分地联想后 江 南的水多才会真正被学生感受到 至于水美 则不但要紧抓 绿水荡清波 来体会 更要 引导学生想像 河水清澈 处处池塘波光粼粼 的情景来感悟 离开想像 不但难悟诗意 难有艺术享受 光是吟诵也成问题了 3 教学方法 重视吟诵 感受形式与语言之美 现代诗歌的读法也迥异于文章阅读 诗歌所带的美感信息具有含蓄性 朦胧性 要 全身心地感受并把握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一般宜取反复推敲 吟诵涵咏的熟读法 如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整首诗就像一位可爱的小朋友在跟盲婆婆说话 婆婆因 盲 而隔 开了与五彩世界的交流 生活也因此而黯淡失色 这位小朋友想到了送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给盲婆婆 让寂寞的盲婆婆听着蝈蝈的歌声 走进田野 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不但如 此 蝈蝈还会把盲婆婆 带回童年 让她 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其情感之真挚 其祝 福之美好 其心地之善良 学生只要多吟诵 一般都能感受到 实在不需多讲 考虑到学生的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