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建立与发展科研院所的意义_第1页
浅谈高职院校建立与发展科研院所的意义_第2页
浅谈高职院校建立与发展科研院所的意义_第3页
浅谈高职院校建立与发展科研院所的意义_第4页
浅谈高职院校建立与发展科研院所的意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高职院校建立与发展科研院所的意义浅谈高职院校建立与发展科研院所的意义 阿 伦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摘要 摘要 随着近年来各个高职院校在高速发展过后 有些院校已经出现了发展的瓶颈 那么如 何突破瓶颈 如何使学院长久拥有旺盛的生命力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发展科研院所对高职 院校发展的意义 从一个全新的方面论述了高职院校科研院所的发展与高职院校发展的关系 以及高职院校发展科研院所的重要性 关键字 关键字 高职院校 科研院所 科技 教学 发展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 简称 高职教育 的迅猛发展各类高职院校都有了长足的 发展 但各类高职院校的科研院所的发展已经严重的落后于学院的整体发展 甚至成为高职 院校的发展瓶颈 随着近年高职院校建设 各个高职院校基本都完成了制度建立 主干专业 建立和校区基建的建设 同时各个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 院校的在今后的发展将由其掌握的核心科技能力决定 这也对高职院校建立与发展科研院所 提出了实际的要求 1 1 高职院校研究所发展现状 高职院校研究所发展现状 当前各个高职院校基本都设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 有的是独立设置 有的是与科技处合 署在一起 有的是与学报编辑部合署在一起 但是对于职教中心的具体工作每个学校都有自 己独立的理解 其中有进行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的 也有顶了一个职教中心的牌子但承担其 他工作的 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各个高职院校设立的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对学院发展的贡献非常 有限 甚至有的高职院校将职业教育中心合署到其他部门中名存实亡 2 2 高职院校科研院所应有的分类 高职院校科研院所应有的分类 笔者认为高职科研院所应当大体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专业技术研究院所 另一类是教学 研究院所 高职院校因为与本科院校在办学理念等诸多方方面的不同 所以高职院校的专业 技术研究所和大学的研究所有本质的不同 大学的研究院所更多是面向理论 而高职院校的 的专业技术研究所更多是面向于工程 大学的教学研究所是对高等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为主 而高职院校的教育研究所是应该以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研究和课程研究为主 3 3 高职院校技术研究院所作用 高职院校技术研究院所作用 3 1 理论向技术过度的平台 当前普通高校的科研院所主要研究基本都是在进行前沿的理论研究 其实现方法主要是 通过实验室的实现 从理论到大规模实现这其中有一系列的工程项目需要处理 但普通高校 更多的是研究性人才 相比较而言工程人才的匮乏在普通高校较为严重 现阶段从里论到实践转换工作主要是靠企业来完成 首先 企业虽然拥有众多的工程技 术人员 但在理论的理解与掌握上远达不到高校研究人员的水平 使得大量的理论因为受限 于工程技术人员对其的理解而无法实现 其次 企业对技术研发的投入是有限的 大型国有 企业投入较大 但这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如 缩短研发时间等 而对于中小型企业则基本无力 承担技术研发的巨大投入 高职院校因为对双师型教师比例有着严格的要求 所以工程技术人员占有较高的比例 这也为从理论到技术的过度提供了必要客观条件 高职院校的科研院所应该主要以技术研究 为主 这不但是受高职院校自生条件的约束 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因为高职教育 就是职业技术教育 是建立在工程技术基础之上的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 职业院校的优势是拥有大量的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 相对与企业的科研机构高职院校 的科研院所对理论的掌握和理解更加准确 更有利于理论到技术的转变 并且相对于中小企 业高职院校拥有更加优越的实验条件 高职院校的客观条件使其更有利于成为一个良好的理论向技术实现的平台 一个技术创 新的平台 3 2 建立专业群的导向 随着各类高职院校的发展已有的专业体系结构和生源已经不能够满足学校的发展 各个 高职院校为了自身的发展纷纷建立了在既有的主干专业的基础上成立所谓专业群 丰富专业 扩大招生 结果使得各个院校出现主干专业不强竞争力降低 各个高职院校之间专业开设同 质化严重 高职院校的技术研究院所 可以在自己的技术研发过程中确定主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的 一个技术的依存程度 使得专业群的建立更加科学合理 避免了各个高职院校打着专业群的 幌子盲目新增专业造成同质化的恶性竞争 3 3 校企合作的平台 现在校企合作是各个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高职院校的校外实训基地的设立 离不开企业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离不开企业 但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往往是学校比较积 极 而企业并不热衷于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应该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但在现阶段企业从校 企合作中更多的是付出而基本没有回报 鉴于这样的一个实际情况各个企业对校企合作基本 都是抱着消极的态度 高职院校的技术研究院所的建立为校企合作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企业的科研项目可 以委托给高职院校的技术研究院所来完成 或者是由高职院校的科研院所参与完成 企业在 合作的过程中大型企业可以依托高校的人才 技术的优势加快自己项目实现 中小型企业还 可以使用学校先进的实验条件 节约大量的实验室建设的费用 学校在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及 时了解企业的发展动向 根据企业发展的方向及时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使培 养的人才可以更好的适应企业的需求 尽量减少企业对人才的二次培养的费用支出 通过技 术这样一个平台将学校与企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在这样的一个互惠互利的平台上才能建立 真正意义的校企合作 并使得校企合作向着更深层次的发展 3 4 学校长久发展的基石 科学技术的掌握对于高职院校至关重要 这是由高职院校的性质决定的 随着今年高职 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逐年提高 各个高职院校都有较为充足的生源 但是虽则入 学适龄人口的减少以后入学学生数也会逐年递减 如果只是按现有的方针发展下去会有为数 不少的高职院校到时因为生源不足难以为继 而随着高职院校科研院所的发展 使得高职院校一直处在发展技术的前沿 这样在统招 生源不足的情况下 也可以参与到对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 因为在技术上与企业 的紧密合作使得企业更愿意将职工的继续教育工作转移到高职院校中完成 这样就形成了高职院校参与企业的科学技术活动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企业量身定制 人才培养方案降低企业员工培训费用的支出 同时也可以弥补因为生源不足的问题 高职院 校通过技术合作和输出也可以牢牢控制住企业 使自己和企业都同时进入良性循环 做到同 步长久的发展 真正做到依托企业发展自己 这样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技术的研究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未来的生存 未来的高职院校谁 掌握的核心技术越多的谁的生存条件就会相对越好 3 5 稳定的办学资金的来源 近年来高职院校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 在这一过程中经费来源主要有三个方向 第一 当地政府的拨款 第二 银行贷款 第三 学校的自有资金 其中政府的拨款和学校 自有资金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主要是银行贷款 为了还贷不少学校都通过土地置换将老校区 土地拍卖后还贷 但这种方法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 不能解决一世的问题 学校后期发展的 资金从那里来 显然光靠学费和学校实训时的代工费是不现实的 随着高职院校科研院所的发展 技术输出是未来解决该办学经费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首 先 学校对企业的技术输出不是无偿的可以是有偿的 学校在进行技术转让时可以一次性收 取转让费也可以从企业使用该技术产生的利润里面分红 其次 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对拥有 核心技术的欲望非常强烈 但有时在开辟新的领域时在技术方面的欠缺尤为明显 这时如果 自力更生有可能会耽误最好的商机 企业则会通过收购成熟的科研机构弥补自己在技术上的 不足 例如中海油为了进入煤制油领域而整体收购山西煤化所 那么在不影响高职院校本身 科技实力的基础上 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将自己的强势研究所拆分后整体卖出 凑得更多的办 学资金 同时也可以与企业建立良好的技术遗传关系 为学校和企业在更深的层次上合作建 立基础 4 4 高职院校教学研究院所作用 高职院校教学研究院所作用 4 1 高职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 当前各个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不同 我这里所指的高职教育研究所主要进行的 是以微观为主 宏观为辅 因为当前高职院校在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等方面不是与普通高等 教育类似 就是与中职教育相似 办学特色不突出 优势不明显 这里既有宏观的原因 但 更多是由于对微观研究不够造成的 在教学上理论教学上与本科相近但又达不到本科的教学 水平 在实践教学方面比中职的程度要高但实际比中职优势并不明显 使得高职教育在经过 一定的高速发展之后所遇到的种种尴尬现象蜂拥而至 造成这一切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教 学微观方面 量化方面的投入不足 而高职院校的教学研究院所的建立可以引进专业人才 进行深入的研究 建立符合学院实际情况的教育 教学理论 4 2 推动教学发展 高职院校的发展虽然时间比较短 但涉及到高职教育 教学的理论却是百家争鸣 如果 一个教育理论适合学校的发展他将大大推动学校教学的发展 反之阻碍学校的教学的发展 现在各个高职院校都将选择在何种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何种教学方式的权利下放到系或者 是教研室 这种方式是沿用 或者说是学习 普通高校的方式 但因为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 的不同这样做实际上在当前阶段是不妥的 例如 高职院校的薄弱专业根本不具备选择教育 教学理论 开设新的专业论证的条件 往往开设什么专业使用什么教育教学理论主要是由系 主任和教研室主任等个别人决定 而一套教育理论在实践的过程中至少三年才能看到结果 如果失败 至少三届的学生将成为 牺牲品 这样做既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也是对学校的不 负责 所以高职院校教学研究院所可以弥补这些问题 从理论选择 专业的新建 实践过程 都可以进过严密的论证 使其适合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发展进而推动教学的发展 当前在高职院校中比较得到大家认可的教育方式是建立专业群 但是这往往需要多个系 部合作 而每个系部对其它系部的专业 教学等都不了解使得专业群一直停留在纸上而无法 真实的实现 而高职院校教学研究院所则提供了一个实现的平台 通过对技术研究所研制的 工程项目投产后的人才需求分解 和不同类型人才的专业结构能力分解 再将分解后的数据 移交给各系部 成为各系部开设专业 教学计划设置的依据 可以使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更 加合理 推动学校的教学向良性发展 4 3 规范教学 在专业群的建立上 各个系部对于相关课程的开设总会受到一些困惑 例如 课程的开 设有的时候为了扩大培养对象的专业宽度 而使所开设的课程离散程度过大 相关性降低使 培养的人才只有宽度深度不够 而有时为了加深培养对象的专业深度 而使所开设的课程离 散度过低 而教学研究所可以通过系统的分析最大限度的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有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调整的同时因为专业的调整使得一部分教师因此而面临课时量下 降 收入降低的问题 这时为了照顾这部分教师的利益而开设了大量的相对被培养人才无效 的课程 有的院校将此戏称为因人设课 而教学研究所通过科学定量的分析可以避免这样情 况发生 对于这些教师可以通过提前预测专业发展方向 使淘汰课程教师即时进修新的知识 满足课程调整之后的需要 这个不但在专业课的开设上 在公共课的开设选择也同样具有其 深远的意义 5 5 意义 意义 高职院校研究所的建立可以通过技术研究院所的发展为自己提供立身之地 通过教育教 学研究所使自己可以良性发展 最终使技术研究院所能够成为理论向技术过度的平台 建立 专业群的导向 校企合作的平台 学校长久发展的基石 稳定的办学资金的来源 教学研究 院所能够成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发展提供高教育学理论支持 推动学院教学发展 规范学院教 学工作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郑礼明 高等教育投资资源的优化配置 D 西南财经大学 2000 2 王家胜 关于我国增加教育投入的若干问题研究 D 大连理工大学 2001 3 宋现山 关于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调查研究 D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 2010 4 高利容 王叙红 教师专业化与 双师型 师资队伍建设 J 继续教育研究 2007 01 5 俞克新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认识与实践 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06 Professional academy to establish and development the significan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Morden Arlun Inner Mongolia Chem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llege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10 Abstract With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academy after high speed some institutions there have been a bottleneck then how to break the bottleneck how to make the Professional academy a long time with vitality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institutes professional academy si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