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高效课堂之“三要” 1要熟练把握教材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根本此次听课过程中,发现老师们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年长的老师往往能极好地把握教材,清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都很强,效率也相对高些;年轻教师则大多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不清楚教学的目的及重难点所在许多课上,虽然课的设计思路较好,符合教学策略,且不乏新意,但教师驾驭课堂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欠缺,具体体现在:不知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目标不清晰,重难点不明确仿佛盲人摸象,只看得见局部,看不到教学的整体许多老师站在台上,都是照着教学策略将整个过程走了下来但究竟每一步应该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他们心里并不清楚 这种现象导致了他们在课堂上,轻则不敢发言,不敢对学生的表现及课堂的生成作出任何评价,重则表现出老师自身的稀里糊涂一个例题轻轻浅浅地处理完,究竟应该注意什么,可学的知识点、智能开发点在哪,教师并不清楚 从数学学科的特点来看,对教材不熟悉的人,特别不能教数学因为数学的知识性、系统性、联系性都比其他学科要强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甚至其一也所知甚少,那么,这样的老师,即使再懂得策略,课堂也将是不高效的因为他们没能体会出教学的魂来 所以,在当下,教师专业发展大面积铺开,课堂教学活动日益频繁的时代,除了督促教师多读书、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外,年轻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与熟悉,还应该是第一课内容补好解读教材的课,准确熟悉深刻地把握教材,是一位教师教学的基本功这次市里的基本功比赛出了许多关于教材教参的内容,比如某一单元某一章节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重难点是什么当时我还不以为然,以为此类内容过于浅显现在想来,这样做是很有道理的对教材的把握教参的解读,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基本功如果基本的东西把握不住,谈何高效课堂? 2心中要有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可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往往过多地考虑教材的特点,教法的选择,步骤的安排,却极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体差异表现在课堂上,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课堂过于理性、严密,缺乏一些感性的、能打动孩子的东西,比如恰当的评价、柔和的激励等等这样的课往往会成为教师个人智慧的显示,学生却并一定能参与进来,或者说孩子的身心并没有受到教师或是学科知识的熏陶,远离于课堂之外出现这种境况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教师对学生的身心需求考虑过少,教学没有真正从学生出发,没有找到切合学生的兴趣点,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激发出学生内在的兴致,因而,这样的课堂看似精彩,实则无效 不关注学生的另一表现,是不会管理学生学生在课堂上乱叫乱嚷,教师不置可否,既不组织也不管理,课堂乱成了一锅粥,老师还自顾自地上课,这样的课堂,明显也是低效的真正的精彩源于学生,课堂的生命力也来自学生只有教师与学生真正互动起来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坐在台下听课,再一次清醒地意识到: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心中没有学生,不了解学生知识基础与心理需求的教师,不会上出好课来 3课堂要有温度 听课期间,天气极冷与气温相对应,我联想到了课堂的温度 或许是因为面对自己的学生,或许是因为达标课比较接近于家常课,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一种“常态”,即平静、平淡、平常的姿态这样也未尝不可,但许多课堂上共同的平静与冷漠,引发了我的感想 真实的课堂上,教师是否需要投入激情?是否需要投入一点自己的热情?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的课堂是面对人的课堂,我们面对的,是一颗颗真实的灵动的心如果没有了热情与激情,课堂上还能留下什么呢? 在某个乡镇,我听到了一节非常有特色的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的设计与众不同,先由激疑引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面积公式,再回应最初的疑问,解决现实的问题应用公式的环节设计也相当有特色,每一题都不同凡响,可以看出老师具有深厚的教育教学功底 就是这样一节课,教师上出来却相当地冷缺少应有的温度虽然数学课堂讲究的是条理清晰、语言简练,但这位老师的表现似乎又过于冷静与理性了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极少,激励学生的时候也罕见,一节课下来,学生倒是领会了教材或是知识本身的魅力,但是对于教师,却一点感觉没有 对生动活泼的小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是过于冷酷了数学味道十足,但引领他们的那个人缺乏应有的热情,或者说,课堂缺乏应有的温度对学生和听课者来说,这样的课是只见骨骼不见肉,没有多少美感可言 可见,课堂要有温度,而且要有适宜于学生的温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敞开自己的心灵,真正达到与知识与他人对话的境界 真正高效的课堂,应该是能温暖学生心灵的课堂 二高效课堂之“三不” 1情境不是越多越好 可能是受教学策略的影响,几乎所有的课上都创设了一定的教学情境,这本无可厚非但有些教师误解了情境的价值,将它应用得过于牵强比如一位教师教学口算除法,创设了“带学生去旅游”的情境,整节课都在旅游过程中,及至最后,让学生们说出“饿了、渴了、累了”等感受,再联系到做题如此这般绕圈子,除了哄着学生看一番热闹,教会了他们造假之外,正面的影响甚少所以说,情境的应用重在恰当,并非越多越好 2错误并非越少越好 听过许多公开课、比赛课,发现不少老师的课堂上整洁无暇,一点问题都没有,学生身上什么错误也不出,整个课堂,按照老师设计的招数走了下来,感觉很顺滑,但同时也感觉毫无生命力这次听达标课遇到了更多类似的情景,不少老师的课堂因为缺少错误与问题,而缺失了生命力试想,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无论学习什么知识,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些许障碍,认识上一定会存在某些问题,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错误如果一切问题都没有了,“你们都解答得很好”,那还用老师教什么?还上这节课干什么?其实,错误是一种很好的资源只有暴露出错误,我们才能顺藤摸瓜,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主要困惑及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3课件不是非用不可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许多优势本次达标活动中,几乎每一节课上都用到了课件,这一点值得欣喜但有些教师也因此步入了另一个误区比如,此次听课过程中,由于客观原因,一位教师的课件突然打不开,无法再用我们建议他继续上下去,因为课堂刚刚进行了十几分钟,不能因为课件耽误了孩子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