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电大本科 宏观部分题目及参考答案 电大本科 宏观部分题目及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共一 单项选择题 共 177 个题 个题 1 二 多项选择题 共二 多项选择题 共 74 个题 个题 11 三 判断题 共三 判断题 共 143 个题 个题 15 四 概念联线 共四 概念联线 共 75 个题 个题 19 一 单项选择题 共一 单项选择题 共 177 个题 个题 1 构成国民经济的简单循环的是 构成国民经济的简单循环的是 A A 厂商与居民厂商与居民 B 政府与居民政府与居民 C 出口与进口出口与进口 D 投资与储蓄投资与储蓄 2 居民提供的资本与劳动后所得到的报酬一部分用于储蓄 这说明 居民提供的资本与劳动后所得到的报酬一部分用于储蓄 这说明 C A 企业的投资增加企业的投资增加 B 企业的全部产品到能卖完企业的全部产品到能卖完 C 企业生产出来的商品和服务积存相应的增加企业生产出来的商品和服务积存相应的增加 D 企业生产基金存量的增加的扩大企业生产基金存量的增加的扩大 3 两部门的均衡条件是 两部门的均衡条件是 A A I S B I G S T C I G X S T M D AD AS 4 三部门的均衡条件是 三部门的均衡条件是 B A I S B I G S T C I G X S T M D AD AS 5 开放经济的均衡条件是 开放经济的均衡条件是 C A I S B I G S T C I G X S T M D AD AS 6 一个国家在本国 或地区 领土上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是指 一个国家在本国 或地区 领土上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是指 A A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 B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C 国内生产净值 国内生产净值 D 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 7 从使用角度考察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 在一定时期内居民 厂商 政府和 从使用角度考察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 在一定时期内居民 厂商 政府和 国外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额上 这种方法是 国外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额上 这种方法是 A A 支出法 支出法 B 收入法 收入法 C 生产法 生产法 D 无法确定 无法确定 8 从分配的角度考察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所有者得 从分配的角度考察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所有者得 到的报酬总和 这种方法是 到的报酬总和 这种方法是 B A 支出法 支出法 B 收入法 收入法 C 生产法 生产法 D 无法确定 无法确定 9 从生产角度考察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 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的增殖的总和 从生产角度考察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 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的增殖的总和 这种方法是 这种方法是 C A 支出法 支出法 B 收入法 收入法 C 生产法 生产法 D 无法确定 无法确定 10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 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是指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 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是指 C A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 B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C 国内生产净值 国内生产净值 D 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 11 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实际收入 即工资 利息 地租和利润的总 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实际收入 即工资 利息 地租和利润的总 和扣除间接税净额和对企业转移支付后的余额是指 和扣除间接税净额和对企业转移支付后的余额是指 D A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 B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C 国内生产净值 国内生产净值 D 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 12 国内生产净值等于 国内生产净值等于 A A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折旧折旧 B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 国外要素净收入国外要素净收入 C C 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 公公司所得税司所得税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未分配利润 社会保险税社会保险税 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 D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 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 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 13 国民收入等于 国民收入等于 D A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折旧折旧 B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 国外要素净收入国外要素净收入 C 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 公司所得税公司所得税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未分配利润 社会保险税社会保险税 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 2 D 国内生产净值 国内生产净值 间接税 间接税 政府对企业的补贴 政府对企业的补贴 企业转移支付企业转移支付 14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 B A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折旧折旧 B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 国外要素净收入国外要素净收入 C 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 公司所得税公司所得税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未分配利润 社会保险税社会保险税 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 D 国内生产净值 国内生产净值 间接税 间接税 政府对企业的补贴 政府对企业的补贴 企业转移支付企业转移支付 15 国民生产总值等于 国民生产总值等于 D A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折旧折旧 B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 国外要素净收入国外要素净收入 C 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 公司所得税公司所得税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未分配利润 社会保险税社会保险税 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 D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 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 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 16 如果国民收入为零 短期消费将 如果国民收入为零 短期消费将 B A 为零 为零 B 为基本的消费支出 为基本的消费支出 C 为边际消费倾向 为边际消费倾向 D 为负 为负 17 一般情况下 居民消费倾向总是 一般情况下 居民消费倾向总是 B A 为基本的消费支出 为基本的消费支出 B 总是小于 总是小于 1 C 总是大于 总是大于 1 D 总是等于 总是等于 1 18 边际储蓄倾向等于 边际储蓄倾向等于 C A 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B 1 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 C 1 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 D 边际消费倾向的交互 边际消费倾向的交互 19 凯恩斯提出的消费理论是 凯恩斯提出的消费理论是 A A 绝对收入假说 绝对收入假说 B 持久收入假说 持久收入假说 C 生命周期假说 生命周期假说 D 预期收入假说 预期收入假说 20 人们在工作期间储蓄是为了在退休时消费 同时消费受财产影响的观点被称为 人们在工作期间储蓄是为了在退休时消费 同时消费受财产影响的观点被称为 B A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B 生命周期理论 生命周期理论 C 持久收入理论 持久收入理论 D 相对收入理论 相对收入理论 21 提出消费者的消费是由持久收入决定的是 提出消费者的消费是由持久收入决定的是 C A 凯恩斯 凯恩斯 B 莫迪利安尼等人 莫迪利安尼等人 C 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 D 杜森贝 杜森贝 22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C A 大于 大于 1 B 等于 等于 1 C 小于 小于 1 D 与 与 1 无关无关 23 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 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 C A 大于 大于 1 B 等于 等于 1 C 小于 小于 1 D 与 与 1 无关无关 24 引致消费取决于 引致消费取决于 D A 自发消费 自发消费 B 平均储蓄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 C 收入 收入 D 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25 根据储蓄函数 引起储蓄增加的因素是 根据储蓄函数 引起储蓄增加的因素是 B A 收入增加 收入增加 B 利率提高 利率提高 C 人们预期未来的价格水平要上升 人们预期未来的价格水平要上升 D 政府支出增加 政府支出增加 26 根据消费函数 引致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根据消费函数 引致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B A 价格水平下降 价格水平下降 B 收入水平增加 收入水平增加 C 储蓄增加 储蓄增加 D 利率增加 利率增加 27 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 政府支出是指 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 政府支出是指 B A 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 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 B 政府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支出 政府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支出 C 政府购买各种劳务的支出 政府购买各种劳务的支出 D 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加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加政府转移支付 28 两部门均衡的条件是 两部门均衡的条件是 A A I S B I G S T C I G X S T M D AD AS 29 消费和投资的增加 消费和投资的增加 A A 国民收入减少 国民收入减少 B 国民经济总财富量减少 国民经济总财富量减少 C 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增加 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增加 D 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不变 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不变 30 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 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 D A 一国每年所生产出的产品的货币价值 一国每年所生产出的产品的货币价值 B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C 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D 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31 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A A 消费减少 消费减少 B 储蓄减少 储蓄减少 C 消费增加 消费增加 D 政府支出减少 政府支出减少 3 32 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 B A 表明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 表明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 B 投资引起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投资引起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C 表明国民消费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 表明国民消费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 D 投资引起消费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投资引起消费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33 在以下情况中 乘数最大的是 在以下情况中 乘数最大的是 C A 边际消费倾向为 边际消费倾向为 0 6 B 边际消费倾向为 边际消费倾向为 0 4 C 边际消费倾向为 边际消费倾向为 0 64 D 边际消费倾向为 边际消费倾向为 0 2 34 在以下情况中 乘数最大的是 在以下情况中 乘数最大的是 B A 边际储蓄倾向为 边际储蓄倾向为 0 2 B 边际储蓄倾向为 边际储蓄倾向为 0 4 C 边际储蓄倾向为 边际储蓄倾向为 0 3 D 边际储蓄倾向为 边际储蓄倾向为 0 1 35 三部门均衡的条件是 三部门均衡的条件是 B A I S B I G S T C I G X S T M D AD AS 36 资本是利率的减函数的含义是 资本是利率的减函数的含义是 B A 利率越高 投资成本就越低 投资需求增加 利率越高 投资成本就越低 投资需求增加 B 利率越低 投资成本就越低 投资需求增加 利率越低 投资成本就越低 投资需求增加 C 利率越高 投资成本就越低 投资需求增加 利率越高 投资成本就越低 投资需求增加 D 利率与投资没有关系 利率与投资没有关系 37 利息率提高时 投资需求将 利息率提高时 投资需求将 C A 增加 增加 B 不变 不变 C 减少 减少 D 不能肯定 不能肯定 38 LM 曲线是描述 曲线是描述 B A 产品市场均衡时 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 产品市场均衡时 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 B 货币市场均衡时 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 货币市场均衡时 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 C 货币市场均衡时 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货币市场均衡时 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D 产品市场均衡时 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产品市场均衡时 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39 假定货币供给量不变 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的增加将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 假定货币供给量不变 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的增加将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 C A 增加 增加 B 不变 不变 C 减少 减少 D 不能肯定 不能肯定 40 在 在 IS 曲线不变的情况下 货币需求减少会引起 曲线不变的情况下 货币需求减少会引起 C A 国民收入增加 利率下降 国民收入增加 利率下降 B 国民收入增加 利率上升 国民收入增加 利率上升 C 国民收入减少 利率上升 国民收入减少 利率上升 D 国民收入减少 利率下降 国民收入减少 利率下降 41 在 在 LM 曲线不变的情况下 自发总需求增加会引起 曲线不变的情况下 自发总需求增加会引起 A A 国民收入增加 利率上升 国民收入增加 利率上升 B 国民收入增加 利率下降 国民收入增加 利率下降 C 国民收入减少 利率上升 国民收入减少 利率上升 D 国民收入减少 利率下降 国民收入减少 利率下降 42 货币需求不变 货币供给的增加 货币需求不变 货币供给的增加 B A 使使 LM 曲线上移曲线上移 向左向左 B 使使 LM 曲线下移曲线下移 向右向右 C 使使 IS 曲线右移曲线右移 D 使使 IS 曲线左移曲线左移 43 货币的交易需求可由下列哪一函数表示 货币的交易需求可由下列哪一函数表示 C A L f p B L f r C L f y D L f N 44 按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如果利率上升 货币需求将 按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如果利率上升 货币需求将 B A 不变 不变 B 受影响 但不能说出是上升还是下降 受影响 但不能说出是上升还是下降 C 下降 下降 D 上升 上升 45 LM 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使 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使 A A 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组合 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组合 B 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C 产品需求等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产品需求等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D 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46 一般的说 一般的说 LM 曲线的斜率 曲线的斜率 A A 为正 为正 B 为负 为负 C 为零 为零 D 可正 可负 可正 可负 47 一般的说 位于 一般的说 位于 LM 曲线左上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都是 曲线左上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都是 B A 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B 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 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 C 产品需求小于产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产品需求小于产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D 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48 在 在 IS 曲线和曲线和 LM 曲线相交时 表示 曲线相交时 表示 C A 产品市场均衡而非货币市场均衡 产品市场均衡而非货币市场均衡 B 产品市场均衡而货币市场非均衡 产品市场均衡而货币市场非均衡 C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D 产品和货币市场都不均衡 产品和货币市场都不均衡 49 IS 曲线是描述 曲线是描述 A A 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 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 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B 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 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 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4 C 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 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 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D 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 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 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50 一般来说 一般来说 IS 曲线的斜率 曲线的斜率 A A 为正 为正 B 为负 为负 C 为零 为零 D 可正 可负 可正 可负 51 一般来说 位于 一般来说 位于 IS 曲线左下方收入和利率组合 都是 曲线左下方收入和利率组合 都是 A A 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 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 B 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 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 C 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的非均衡组合 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的非均衡组合 D 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非均衡组合 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非均衡组合 52 政府支出增加使 政府支出增加使 IS 曲线 曲线 B A 向左上方移动 向左上方移动 B 向右上方移动 向右上方移动 C 保持不动 保持不动 D 以上说法均有可能 以上说法均有可能 53 在 在 IS 和和 LM 曲线的交点处 曲线的交点处 C A 实际支出与意愿支出相等 实际支出与意愿支出相等 B 实际的货币供给与实际的货币需求相等 实际的货币供给与实际的货币需求相等 C 收入和利率水平同时满足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收入和利率水平同时满足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D 以上都正确 以上都正确 54 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均衡出现于 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均衡出现于 B A 各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 各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 B 一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 一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 C 各种收入水平和一种利率水平上 各种收入水平和一种利率水平上 D 一种收入水平和各种利率水平上 一种收入水平和各种利率水平上 55 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 AD 是一条 是一条 A A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C 水平的直线 水平的直线 D 与横轴垂直的线 与横轴垂直的线 56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A A 价格水平上升时 投资会减少 价格水平上升时 投资会减少 B 价格水平上升时 需求会减少 价格水平上升时 需求会减少 C 价格水平上升时 净出口会减少 价格水平上升时 净出口会减少 D 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57 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表明 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表明 B A 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B 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C 价格水平越高消费投资增加 价格水平越高消费投资增加 D 价格水平越低消费越少 价格水平越低消费越少 58 总需求曲线表明 总需求曲线表明 D A 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 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 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B 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 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 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C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 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 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D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 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 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59 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 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 D A 消费增加 消费增加 B 税收减少 税收减少 C 物价水平下降 物价水平下降 D 投资减少 投资减少 60 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是 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是 A A 政府支出的增加 政府支出的增加 B 政府支出的减少 政府支出的减少 C 私人投资的减少 私人投资的减少 D 消费的减少 消费的减少 61 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因素是 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因素是 D A 政府支出的增加 政府支出的增加 B 政府支出的减少 政府支出的减少 C 私人投资的增加 私人投资的增加 D 消费的增加 消费的增加 63 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是哪一项 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是哪一项 A A 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 B 投资 投资 C 净出口 净出口 D 税收 税收 64 总需求等于消费 总需求等于消费 投资投资 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 B A 加上进口减去出口 加上进口减去出口 B 加上净出口 加上净出口 C 减去净出口 减去净出口 D 加上出口和进口 加上出口和进口 65 在以价格为纵坐标 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 在以价格为纵坐标 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 D A 与横轴平行的线 与横轴平行的线 B 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C 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D 与横轴垂直的线 与横轴垂直的线 66 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 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 B A 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B 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 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 C 在价格不变时 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 在价格不变时 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 D 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业 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业 67 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 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 C A 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B 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5 C 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D 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68 总供给曲线垂直的区域表明 总供给曲线垂直的区域表明 B A 资源没有被利用 资源没有被利用 B 经济增长能力已达到了极限 经济增长能力已达到了极限 C 国民收入减少 国民收入减少 D 国民收入增加 国民收入增加 69 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的因素是 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的因素是 C A 社会生产能力减少 社会生产能力减少 B 社会投资减少 社会投资减少 C 社会投资增加 社会投资增加 D 利率水平上升 利率水平上升 70 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的因素是 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的因素是 C A 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 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 B 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下降 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下降 C 总需求减少 总需求减少 D 总需求增加 总需求增加 71 公式 公式 I G X S T M 说明 说明 D A 总供给大于总需求 总供给大于总需求 B 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C 注入量小于漏出量 注入量小于漏出量 D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72 开放经济的均衡条件是 开放经济的均衡条件是 C A I S B I G S T C I G X S T M D I T S G 73 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 总需求减少会引起 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 总需求减少会引起 D A 国民收入增加 价格水平上升 国民收入增加 价格水平上升 B 国民收入增加 价格水平下降 国民收入增加 价格水平下降 C 国民收入减少 价格水平上升 国民收入减少 价格水平上升 D 国民收入减少 价格水平下降 国民收入减少 价格水平下降 74 在总需求不变时 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 在总需求不变时 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 A A 国民收入增加 价格水平下降 国民收入增加 价格水平下降 B 国民收入增加 价格水平上升 国民收入增加 价格水平上升 C 国民收入减少 价格水平上升 国民收入减少 价格水平上升 D 国民收入减少 价格水平下降 国民收入减少 价格水平下降 75 在总需求 在总需求 总供给模型中 若总需求的变动只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 不会引起收入的变动 那么总供给模型中 若总需求的变动只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 不会引起收入的变动 那么 这时的总供给曲线是 这时的总供给曲线是 A A 长期总供给曲线 长期总供给曲线 B 短期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 C 都有可能 都有可能 D 都不可能 都不可能 76 失业率是指 失业率是指 D A 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 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 B 失业人口与全部就业人口之比 失业人口与全部就业人口之比 C 失业人口与全部劳动人口之比 失业人口与全部劳动人口之比 D 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 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 77 自然失业率是指 自然失业率是指 D A 周期性失业率 周期性失业率 B 摩擦性失业率 摩擦性失业率 C 结构性失业率 结构性失业率 D 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造成的失业率 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造成的失业率 78 某人正在等待着某项工作 这种情况可归类于 某人正在等待着某项工作 这种情况可归类于 D A 就业 就业 B 失业 失业 C 非劳动力 非劳动力 D 就业不足 就业不足 79 周期性失业是指 周期性失业是指 A A 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 由于劳动力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由于劳动力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 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D 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80 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C A 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D 自然失业 自然失业 81 下列人员哪类不属于失业人员 下列人员哪类不属于失业人员 B A 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修养者 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修养者 B 半日工 半日工 C 季节工 季节工 D 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82 奥肯定理说明了 奥肯定理说明了 A A 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B 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C 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D 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83 通货膨胀是 通货膨胀是 A A 一般物价水平普遍 持续的上涨 一般物价水平普遍 持续的上涨 B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C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D 以上都不是 以上都不是 84 在以下四种情况下 可称为通货膨胀的是 在以下四种情况下 可称为通货膨胀的是 B 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持续了一个星期之后又下降了 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持续了一个星期之后又下降了 价格总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 价格总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 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 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 物价总水平下降而且持续一定时 物价总水平下降而且持续一定时 期期 6 85 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 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 B 通货膨胀率在 通货膨胀率在 10 以上 并且有加剧的趋势 以上 并且有加剧的趋势 通货膨胀率以每年 的速度增长 通货膨胀率以每年 的速度增长 在数年之内 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 水平 在数年之内 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 水平 通货膨胀率每月都在 通货膨胀率每月都在 50 以上 以上 86 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 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而使物价并没有上升 此时 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 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而使物价并没有上升 此时 D 不存在通货膨胀 不存在通货膨胀 存在着温和的通货膨胀 存在着恶性通货膨胀 存在着温和的通货膨胀 存在着恶性通货膨胀 存在着隐蔽的通货膨 存在着隐蔽的通货膨 胀胀 87 下面表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下面表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C 在任何情况下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小 在任何情况下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小 在通货膨胀可以预期的情况下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也很大 在通货膨胀可以预期的情况下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也很大 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的情况下 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的情况下 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在任何情况下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大 在任何情况下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大 88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B A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 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 以上均不是 以上均不是 89 抑制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应该 抑制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应该 A A 控制货币供应量 控制货币供应量 B 降低工资 降低工资 C 解除托拉斯组织 解除托拉斯组织 D 减税 减税 90 由于工资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是 由于工资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是 A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 91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B A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 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 以上均不是 以上均不是 92 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 哪一个最可能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原因 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 哪一个最可能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原因 A A 银行贷款的扩张 银行贷款的扩张 B 预算赤字 预算赤字 C 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 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 D 投资率下降 投资率下降 93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D 失业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失业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工资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工资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工资与利润之间关系的曲线 工资与利润之间关系的曲线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94 一般来说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一般来说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B A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 水平线 水平线 D 垂线 垂线 95 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 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 C A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 B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下降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下降 C 失业率上升 通货膨胀率下降 失业率上升 通货膨胀率下降 D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无关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无关 96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 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 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 C A 减少货币供给量 减少货币供给量 B 降低失业率 降低失业率 C 提高失业率 提高失业率 D 增加工资 增加工资 97 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是 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是 B A 正相关 正相关 B 负相关 负相关 C 无关 无关 D 不能确定 不能确定 98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D A 向右下方倾斜 向右下方倾斜 B 向右上方倾斜 向右上方倾斜 C 平行于横轴 平行于横轴 D 垂直于横轴 垂直于横轴 99 认为在长期与短期中都不存在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经济学流派是 认为在长期与短期中都不存在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经济学流派是 A 新古典综合派 新古典综合派 B 货币主义学派 货币主义学派 C 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D 新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 100 根据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 货币主义得出的政策结论是 根据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 货币主义得出的政策结论是 C A 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与长期中均是有用的 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与长期中均是有用的 B 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与长期中均是无用的 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与长期中均是无用的 C 宏观经济政策只在短期中有用 而在长期中无用 宏观经济政策只在短期中有用 而在长期中无用 D 宏观经济政策只在长期中有用 而在短期中无用 宏观经济政策只在长期中有用 而在短期中无用 101 政府把个人所得税率从 政府把个人所得税率从 20 降到 降到 15 这是 这是 C 7 A 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B 一项财政收入政策 一项财政收入政策 C 一项财政支出政策 一项财政支出政策 D 一项公共政策 一项公共政策 102 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 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 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 A 增加政府支出 增加政府支出 B 提高个人所得税 提高个人所得税 C 提高公司所得税 提高公司所得税 D 增加货币发行量 增加货币发行量 103 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 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 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C A 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 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C 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D 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104 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C A 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 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 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 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105 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 收入水平会 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 收入水平会 A A 增加 增加 B 减少减少 C 不变 不变 D 不相关不相关 106 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增加可以 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增加可以 C A 增加投资增加投资 B 减少投资减少投资 C 增加消费增加消费 D 减少消费减少消费 107 下列财政政策中将导致国民收入水平增长最大的是 下列财政政策中将导致国民收入水平增长最大的是 A A 政府增加购买政府增加购买 50 亿元商品和劳务亿元商品和劳务 B 政府增加购买政府增加购买 50 亿元 同时增加税收亿元 同时增加税收 50 亿元亿元 C 税收减少税收减少 50 亿元亿元 D 政府支出增加政府支出增加 50 亿元 其中亿元 其中 30 亿元由增加的税收弥补亿元由增加的税收弥补 108 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 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 C A 总需求 总需求 B 公债公债 C 税收 税收 D 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109 下列因素中不是经济中内在稳定器的是 下列因素中不是经济中内在稳定器的是 A A 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 B 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C 社会保障金和失业保险 社会保障金和失业保险 D 农产品支持价格农产品支持价格 110 要实施扩张型的财政政策 可采取的措施有 要实施扩张型的财政政策 可采取的措施有 C A 提高税率 提高税率 B 减少政府购买减少政府购买 C 增加财政转移支付 增加财政转移支付 D 降低再贴现率降低再贴现率 111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 B A 利率上升 利率上升 B 利率下降利率下降 C 利率为零 利率为零 D 利率为负数利率为负数 112 在 在 LM 曲线不变的情况下 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 曲线不变的情况下 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 A A 增加 利率上升 增加 利率上升 B 增加 利率下降增加 利率下降 C 减少 利率上升 减少 利率上升 D 减少 利率下降减少 利率下降 113 赤字增加的时期是 赤字增加的时期是 A A 经济衰退时期 经济衰退时期 B 经济繁荣时期经济繁荣时期 C 高通货膨胀时期 高通货膨胀时期 D 低失业率时期低失业率时期 114 凯恩斯主义和现代化币主义都认为 凯恩斯主义和现代化币主义都认为 B A 收入收入 B 利息率利息率 C 价格价格 D 物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物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 115 利率越低 利率越低 D A 实际货币需求量越少 而货币流通速度越快实际货币需求量越少 而货币流通速度越快 B 实际货币需求量越少 而货币流通速度越慢实际货币需求量越少 而货币流通速度越慢 C 实际货币需求量越多 而货币流通速度越快实际货币需求量越多 而货币流通速度越快 D 实际货币需求量越多 而货币流通速度越慢实际货币需求量越多 而货币流通速度越慢 116 在下列选项中不是在下列选项中不是 M1 组成部分的是 组成部分的是 C A 旅行支票旅行支票 B 活期存款活期存款 C 定期存款定期存款 D 现金现金 117 称为狭义货币的是 称为狭义货币的是 A A M1 B M 2 C M 3 D M 4 118 如果商业银行没有保留超额存款准备金 在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时候 商业银行的储备如果商业银行没有保留超额存款准备金 在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时候 商业银行的储备 A A 变得不足变得不足 B 变得过多变得过多 C 正好符合中央银行的要求正好符合中央银行的要求 D 没有变化没有变化 119 实施货币政策的机构是 实施货币政策的机构是 B A 财政部财政部 B 中央银行中央银行 C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 D 中央政府中央政府 120 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 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 B A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 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 C 再贴现率再贴现率 D 道义劝告道义劝告 121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 C 8 A 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B 中央银行增减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中央银行增减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C 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的活动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的活动 D 中央银行增减货币发行量中央银行增减货币发行量 122 如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购买政府债券 下面哪一种情况不可能发生 如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购买政府债券 下面哪一种情况不可能发生 C A 利息率下降利息率下降 B 国民收入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C 储蓄减少储蓄减少 D 以上答案都不对以上答案都不对 123 如果中央银行向公众大量购买政府债券 它的意图是 如果中央银行向公众大量购买政府债券 它的意图是 D A 增加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增加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 B 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额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额 C 提高利息率水平提高利息率水平 D 降低利息率水平降低利息率水平 124 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C A 减少货币供给量 降低利率减少货币供给量 降低利率 B 增加货币供给量 提高利率增加货币供给量 提高利率 C 减少货币供给量 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给量 提高利率 D 增加货币供给量 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给量 降低利率 125 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的时候 商业银行增加贴现的目的一般是 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的时候 商业银行增加贴现的目的一般是 C A 购买设备购买设备 B 偿还贷款偿还贷款 C 增加贷款增加贷款 D 增加库存现金增加库存现金 126 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 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 B A 增加和利率提高增加和利率提高 B 减少和利率提高减少和利率提高 C 增加和利率降低增加和利率降低 D 减少和利率降低减少和利率降低 127 要实施扩张型的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有 要实施扩张型的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有 C A 卖出国债卖出国债 B 提高准备金率提高准备金率 C 降低再贴现率降低再贴现率 D 减少货币供应减少货币供应 128 在哪种情况下 中央银行应该停止实行收缩货币供给量的政策 在哪种情况下 中央银行应该停止实行收缩货币供给量的政策 B A 物价水平急剧上涨物价水平急剧上涨 B 经济出现衰退的迹象经济出现衰退的迹象 C 经济出现过热的迹象经济出现过热的迹象 D 利息率已下降到较低的水平利息率已下降到较低的水平 129 在在 IS 曲线不变的情况下 货币供给量减少会引起国民收入 曲线不变的情况下 货币供给量减少会引起国民收入 C A 增加 利率下降增加 利率下降 B 增加 利率上升增加 利率上升 C 减少 利率上升减少 利率上升 D 减少 利率下降减少 利率下降 130 当国际收支赤字时 一般来说要使用调整策略 当国际收支赤字时 一般来说要使用调整策略 C A 汇率升值 汇率升值 B 增加进口 增加进口 C 增加出口 增加出口 D 外汇管制 外汇管制 131 一个国家顺差过多 表明一个国家顺差过多 表明 B A 外汇利用充分外汇利用充分 B 积累了外汇 积累了外汇 C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D 实行了汇率管制 实行了汇率管制 132 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原则是 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原则是 D A 平衡预算平衡预算 B 净出口 净出口 C 国际贸易原理 国际贸易原理 D 复式记帐原理 复式记帐原理 133 如果国际收支顺差 意味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 如果国际收支顺差 意味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 A A 增加增加 B 减少 减少 C 不变 不变 D 不能确定 不能确定 134 经济开放度是衡量一国开放程度的指标 即 经济开放度是衡量一国开放程度的指标 即 A A 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 B 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 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 C 出口减去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 出口减去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 D 出口与进口的平均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 出口与进口的平均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 135 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 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 C A I S B I G S T C I G X S T M D I G X N S T M F 136 美元贬值将会 美元贬值将会 A A 有利于美国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美国出口不利于进口 B 减少美国的出口和进口 减少美国的出口和进口 C 增加美国的出口和进口 增加美国的出口和进口 D 减少美国的出口并增加其进口 减少美国的出口并增加其进口 137 如果经常项目上出现赤字 如果经常项目上出现赤字 D A 出口和进口都减少出口和进口都减少 B 出口和进口相等 出口和进口相等 C 出口和进口相等且减少 出口和进口相等且减少 D 出口小于进口 出口小于进口 138 影响各国之间经济开放程度较小的因素是 影响各国之间经济开放程度较小的因素是 A A 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 B 边际进口倾向 边际进口倾向 C 国家的大小 国家的大小 D 开放程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时钟同步误差补偿方案研究报告
- 更漏子柳丝长课件
- 2025年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农村党群招聘22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2030工业无人机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发展现状评估报告
- 2025-2030工业大数据预测性维护解决方案市场接受度研究报告
- 2025-2030工业大数据平台发展格局及商业模式与未来趋势评估报告
- 2025-2030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功能模块优化策略分析报告
- 笔记本电脑申请书
- 更换机油课件
- 检测站 建站申请书
- 人工智能算力中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无人机飞防应急处置预案
- 四川蜀道养护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卷02(考试版)(新高考适用)
- 人教PEP版(2024)四年级上册英语-Unit 2 My friends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共6课时)
- 《数星星的孩子》课件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爆破安全培训课件
- 报废产品处置合同范本
- 水平定向钻施工专项方案施工技术方案
- 财务管理分析毕业论文
- 2025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