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标准技术报告衡器_第1页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衡器_第2页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衡器_第3页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衡器_第4页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衡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名称衡衡 器器 检检 定定 装装 置置 建立计量标准单位大大丰丰市市计计量量测测试试所所 计量标准负责人朱朱 剑剑 锋锋 筹建起止日期2003 年年 11 月月 12 日日 目 录 一 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3 二 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3 三 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4 四 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5 五 环境条件 5 六 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6 七 计量标准的测量重复性考核 7 八 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8 九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9 17 十 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18 十一 结论 19 十二 附加说明 19 一 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为了适应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保证量值传递的准确一致 特建立衡器检定标 准 用以检定能源计量 贸易结算等用途的衡器 二 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衡器的检定是采用相应精度的砝码 用直接衡量法来校验衡器的计量性能 也可采用替代法 按有关检定规程要求进行检定 原理框图如下 本标准主要由砝码组成 直 接 衡 量 法 或 替 代 法 衡 器 检 定 装 置 被 检 衡 器 三 选用的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名 称型号 测量范围 mm 不确定度或 准确度等级或 最大允许误差 制造厂及 出厂编号 检定 证书号 砝 码10kg100kgM1级01 10FM 砝 码 100 200 0 g 100 2000 gM1级020FM 砝 码25kg5000kgM1级001 200FM 砝 码1000kg22000kgM12级 上海冶金局 01 22 001 砝 码500kg3000kgM12级23 28001 计 量 标 准 器 砝 码Fg210mg 500gF2级13 F80193 砝 码Fk3 1 20 kgF2级 上海 416 HQ0066 主 要 配 套 设 备 四 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测量范围 0 60t 名 称型号规格准确度等级出厂编号 砝 码10mg 500g F213 砝 码100g 2000gM1级 020 砝 码 10kg M1级 01 10 砝 码1kg 20kg F2416 砝 码 25 kg M1级 001 200 砝 码 500kg M12级 23 28 砝 码 1000kg M12级 01 22 五 环境条件 项 目要 求实际情况结 论 温 度常 温常 温合 格 相对湿度无雨 雪天 气无雨 雪天 气合 格 振 源无振源无振源合 格 磁 场无 磁 场 影响无 磁 场 影响合 格 风 力不影响计量性能不影响计量性能合 格 六 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上 级 计 量 标 准 器 具 本 所 计 量 标 准 器 具 工 作 计 量 器 具 江苏省计量院江苏省计量院 大砝码标准装置大砝码标准装置 盐盐城城市市测测试试所所 F 1级级砝砝码码标标准准装装置置 大丰市大丰市 计量测试所计量测试所 衡器检定装置衡器检定装置 1t 砝码砝码 M12级级 大丰市大丰市 计量测试所计量测试所 衡器检定装置衡器检定装置 25kg 砝码砝码 M1级级 大丰市计量测试所大丰市计量测试所 F 2级级砝砝码码标标准准 装装置置 1 1 kgkg 2020 kgkg 允差允差 16mg 30016mg 300 mgmg 0 60t 级及以下的秤级及以下的秤 七 计量标准的测量重复性考核 用本标准在重复性条件下对 SCS 30 型 e 10kg 号电子衡 15t 示值点连续 测量 10 次 其测量结果见下表 序号xi t xi x kg kg 2 2 xxi 115 000 0 10 01 215 000 0 10 01 315 000 0 10 01 415 0010 90 81 515 000 0 10 01 615 000 0 10 01 715 000 0 10 01 815 000 0 10 01 915 000 0 10 01 1015 000 0 10 01 150 0010 9 x15 0001 计算得 15 0001t n i i x n x 1 1 0 316kg 1 1 2 n xx s n i i 结论 经考核 重复性 s s 0 316kg 小于本标准的合成不确定度 Uc Uc 0 793kg 符合要求 八 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用一稳定的大衡每隔一个月对该衡器 15t 值进行一次测量 大衡的编号为检定分 度值 e 10kg 结果如下 测量时间测量结果 t 平均值 t 差值 t 2009 11 18 15 001 15 000 15 001 15 0007 2009 12 18 15 001 15 000 15 000 15 0003 2010 1 18 15 001 15 000 15 000 15 0003 2010 2 18 15 000 15 000 15 000 15 0000 0 0007 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max min 0 0007t 0 7kg 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本标准的扩展不确定度 U95 1 60kg k95 t95 25 2 06 显然 max min U95 结论 经考核 每月的测量结果中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为 0 7kg 小于本 标准的扩展不确定度 U95 U95 1 60kg 符合要求 九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一 数字指示秤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1 测量方法 依据被检衡器的检定规程 在相应精度的天平上 采用替代法 将被检衡器的 校准结果与所加标准砝码的质量相减 得出衡器的示值误差 2 数学模型 m m ms 其中 m 为被检衡器的示值误差 m 为被检衡器的实际质量 ms为标准砝码的实际质量 由数学模型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方差为 s mucmucmd 22 2 22 1 2 式中 ci为第 i 个不确定度分量的灵敏系数 其值分别为 1 1 m m c 1 2 s m m c 3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 3 1 输入量 m 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m 由 3 1 1 3 1 2 合并而成 3 1 1 操作人员操作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m1 3 1 2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m2 3 2 输入量 ms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ms 由标准砝码测量不确定度产生 注 1 由于采用替代法测量 消除了天平的不等臂引起的误差 故测量方法误 差为零 2 对于 3 级以下衡器 环境影响可予以忽略 4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4 1 输入量 m 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m 4 1 1 操作人员操作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m1 操作人员操作引起的误差约 1kg 均匀分布 则 九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u m1 kg577 0 3 1 4 1 2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m2 用本标准在重复性条件下对 SCS 60 型 e 20kg 编号为号电子衡 15t 示值 点连续测量 10 次 其显示值分别为 15 007 15 006 15 008 15 007 15 007 15 008 15 008 15 007 15 008 1 5 007 单位 t 计算得 算术平均值 15 0073t n i i x n x 1 1 实验标准偏差 0 675kg 1 1 2 n xx s n i i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m2 0 213 n s s 自由度 12 n 1 9 4 1 3 合并 4 1 1 和 4 1 2 输入量 m 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m 为 0 615kg 2 i umu 10 n i i i c u u m 1 4 4 4 2 输入量 m 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ms 根据 JJG99 2006 规定 15 只 M12级标准砝码按绝对值相加法 允差 1 5kg 正态分布 则 u ms kg5 0 3 5 1 估算可靠程度为 90 则自由度 ms 1 90 2 2 50 九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5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 标准不确 定度分量 符号 ui x 不确定度来源 标准不确 定度的值 kg 灵敏系数 i i x f c 分量不确 定度贡献 ci ui x 分布特性 自由度 i u u m m 输输入入量量m m的的不不确确定定成成分分 0 6150 6151 10 6150 615 正正态态分分布布 1010 u m1 操作人员引起的误差 0 577 均匀分布 8 u m2 测量 重 复性 0 213 正正态态分分布布 9 u u m ms s 输输入入量量m ms s的的不不确确定定成成分分 0 50 5 1 1 0 50 5 正正态态分分布布 5050 6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u m 和 u ms 彼此独立且不相关 则 0 793kg 2 ic uu 25 n i i i c eff u u 1 4 4 7扩展不确定度评定 取置信概率 p 95 由 p 及 eff从 t 分布表中查得包含因子 k95为 k95 t95 25 2 06 则扩展不确定度 U95为 U95 k95uc 2 06 0 793 1 63kg 0 0016t 8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被检电子衡 15t 示值点的测量结果为 m 15 0073 0 0016 t eff 25 九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二 模拟指示秤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1 测量方法 依据被检衡器的检定规程 在相应精度的天平上 采用替代法 将被检衡器的 校准结果与所加标准砝码的质量相减 得出衡器的示值误差 2 数学模型 m m ms 其中 m 为被检衡器的示值误差 m 为被检衡器的实际质量 ms为标准砝码的实际质量 由数学模型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方差为 s mucmucmd 22 2 22 1 2 式中 ci为第 i 个不确定度分量的灵敏系数 其值分别为 1 1 m m c 1 2 s m m c 3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 3 1 输入量 m 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m 由 3 1 1 3 1 2 合并而成 3 1 1 操作人员操作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m1 3 1 2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m2 3 2 输入量 ms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ms 由标准砝码测量不确定度产生 注 1 由于采用替代法测量 消除了天平的不等臂引起的误差 故测量方法误 差为零 2 对于 3 级以下衡器 环境影响可予以忽略 4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4 1 输入量 m 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m 4 1 1 操作人员操作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m1 操作人员操作引起的误差约 10g 均匀分布 则 九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u m1 g77 5 3 10 可信程度约 75 则自由度 11 1 75 2 2 8 4 1 2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m2 用本标准在重复性条件下对 ATZ 8 型 e 20g 编号为 04352 号弹簧度盘秤 6kg 示值点连续测量 10 次 其显示值分别为 6 04 6 05 6 04 6 04 6 05 6 04 6 05 6 03 6 04 6 04 单位 kg 计 算得 算术平均值 6 042kg n i i x n x 1 1 实验标准偏差 6 32g 1 1 2 n xx s n i i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m2 2 00g n s s 自由度 12 n 1 9 4 1 3 合并 4 1 1 和 4 1 2 输入量 m 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m 为 6 11g 2 i umu 10 n i i i c u u m 1 4 4 5 2 输入量 m 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ms 根据 JJG99 2006 规定 3 只 M1级标准砝码按绝对值相加法 允差 0 3g 正态 分布 则 u ms g1 0 3 3 0 估算可靠程度为 90 则自由度 ms 1 90 2 2 50 九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6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 标准不确 定度分量 符号 ui x 不确定度来源 标准不确 定度的值 g 灵敏系数 i i x f c 分量不确 定度贡献 ci ui x 分布特性 自由度 i u u m m 输输入入量量m m的的不不确确定定成成分分 6 116 111 16 116 11 正正态态分分布布 1010 u m1 操作人员引起的误差 5 77 均匀分布 8 u m2 测量 重 复性 2 00 正正态态分分布布 9 u u m ms s 输输入入量量m ms s的的不不确确定定成成分分 0 10 1 1 1 0 50 5 正正态态分分布布 5050 7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u m 和 u ms 彼此独立且不相关 则 6 11g 2 ic uu 10 n i i i c eff u u 1 4 4 8 扩展不确定度评定 取置信概率 p 95 由 p 及 eff从 t 分布表中查得包含因子 k95为 k95 t95 10 2 23 则扩展不确定度 U95为 U95 k95uc 2 23 6 11 13 6253g 0 014kg 9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被弹簧度盘秤 6kg 示值点的测量结果为 m 6 042 0 014 kg eff 10 九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三 非自行指示秤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1 测量方法 依据被检衡器的检定规程 在相应精度的天平上 采用替代法 将被检衡器的校 准结果与所加标准砝码的质量相减 得出衡器的示值误差 2 数学模型 m m ms 其中 m 为被检衡器的示值误差 m 为被检衡器的实际质量 ms为标准砝码的实际质量 由数学模型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方差为 s mucmucmd 22 2 22 1 2 式中 ci为第 i 个不确定度分量的灵敏系数 其值分别为 1 1 m m c 1 2 s m m c 3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 3 1 输入量 m 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m 由 3 1 1 3 1 2 合并而成 3 1 1 操作人员操作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m1 3 1 2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m2 3 2 输入量 ms 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ms 由标准砝码测量不确定度产生 注 1 由于采用替代法测量 消除了天平的不等臂引起 的误差 故测量方法 误差为零 2 对于 3 级以下衡器 环境影响可予以忽略 4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4 1 输入量 m 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m 4 1 1 操作人员操作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m1 操作人员操作引起的误差约 0 2kg 均匀分布 则 九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非自行指示秤 u m1 kg115 0 3 2 0 可信程度约 75 则自由度 11 1 75 2 2 8 4 1 2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m2 用本标准在重复性条件下对 TGT 300 型 e 0 2kg 编号为号机械磅秤 200kg 示值点连续测量 10 次 其显示值分别为 200 0 200 1 200 1 200 1 200 0 200 0 199 9 199 9 200 1 200 1 单位 kg 计算得 算术平均值 200 03kg n i i x n x 1 1 实验标准偏差 0 082kg 1 1 2 n xx s n i i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m2 0 026kg n s s 自由度 12 n 1 9 4 1 3 合并 4 1 1 和 4 1 2 输入量 m 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m 为 0 118kg 2 i umu 9 n i i i c u u m 1 4 4 6 2 输入量 m 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ms 根据 JJG99 2006 规定 8 只 M1级标准 25kg 砝码按绝对值相加法 允差 0 01kg 正态分布 则 u ms kg0033 0 3 01 0 估算可靠程度为 90 则自由度 ms 1 90 2 2 50 九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非自行指示秤 7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 标准不确 定度分量 符号 ui x 不确定度来源 标准不确 定度的值 kg 灵敏系数 i i x f c 分量不确 定度贡献 ci ui x 分布特性 自由度 i u u m m 输输入入量量m m的的不不确确定定成成分分 0 1180 1181 10 1180 118 正正态态分分布布 9 9 u m1 操作人员引起的误差 0 115 均匀分布 8 u m2 测量 重 复性 0 026 正正态态分分布布 9 u u m ms s 输输入入量量m ms s的的不不确确定定成成分分 0 00330 0033 1 1 0 00330 0033 正正态态分分布布 5050 7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u m 和 u ms 彼此独立且不相关 则 0 118kg 2 ic uu 9 n i i i c eff u u 1 4 4 8 扩展不确定度评定 取置信概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