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 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C卷.doc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 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C卷.doc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 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C卷.doc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 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C卷.doc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 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C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 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与运用 (共5题;共12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请帖(ti) 心弦(xin) 看(kn)护妇 深恶(w)痛绝B . 纤(xin)细 烙(lo)印 卡(qi)脖子 参差(c)不齐C . 调(dio)换 酣(hn)睡 畜(x)牧业 刚劲(jng)有力D . 哄(hng)笑 分(fn)外 超负荷(ha) 薄荷(b)2. (4分)请你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填写相应的成语。那天是我生日,一家人过得真开心,就连平日_(形容性情沉静,不声不响,很少说话)的爸爸也有说有笑的。大自然的许多奥秘,如果_(比喻追究底细),恐怕谁也解释不清。自从开渠引水之后,从前的_(贫瘠荒凉不长庄稼的地方)就成了肥沃的良田。他是一个_(充满正气,不吝啬)的人,总是会想尽办法帮助其他人。3. (2分)对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干枯,没有水。)B . 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C .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不长毛发的地方。)D . 我假装随便溜达 , 走在和他平行的山路上。(散步,闲走。)4. (2分)下面各项中,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 谷文昌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将不毛之地变成郁郁葱葱的生态旅游海岛。B . 我们应该对“欠薪”问题来个刨根问底 , 找出真正的症结,并对症施治。C . 在“红五月”读书活动期间,语文老师就如何“读好书”的话题说长道短 , 让我们受益匪浅。D . 在“中国诗词大会”赛场,选手们自信满满,对答如流 , 精彩的表现折服了观众。5.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栋梁(dng) 干涸(g) 坍塌(tn)B . 遮拦(zh 呼啸(xio) 缝隙(fng)C . 溜达(da) 戳坑(chu) 微薄(bo)D . 酬劳(chu) 乍看(zh) 鲜嫩(nn)二、 阅读理解 (共2题;共35分)6. (10分)仔细观察下边的漫画,回答问题。(1)请为这幅漫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能以“无题”为题,不超过6个字) (2)请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这幅漫画的寓意。 7.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偷偷种地的母亲徐立新母亲年轻时曾动过三次手术,虽然都是些小手术,但过去镇上医院里的主刀医生,医术实在是非常有限,因此落下了不少后遗症,其中之一便是变得特别的怕冷畏寒。对母亲来说,一年之中,最难熬的便是冬天,因为严寒的侵入,她的身体会出现出各种不适嗓子整日发痒、关节昼夜疼痛、腰酸背又痛,双眼总流泪看过不少医生,但都未能给出有效的治疗方法,只叮嘱她一定要注意保暖,尽量少外出,避风寒。可乡下的老屋年久失修,又高又大,冬风随时能从破损的墙缝里直灌而入,呆在里面如同呆在一个冰窟里,根本无法避寒,而母亲又不愿意来城里跟我一起住。无奈之下,我在镇上给母亲买了一套新房,并赶到冬季到来之前将其装修好,然后让母亲住了进去。新房的保暖效果很好,加之又安上了取暖器。我想,这个冬天,母亲住在里面一定会舒服很多。元旦前夕,我出差有事路过老家,便趁机去镇上看看母亲,可却发现她不在新房里。邻居们说,他们平时很少见到母亲,我心中生疑,赶紧朝乡下的老屋里赶。但母亲也不在老屋里,向村子里人打听,他们都欲言又止,吞吞吐吐地说不知道。后来才有人告诉我:“你去野圩上看看,你妈应该在那。”冬目的野圩上,一片萧瑟和苍茫的景色,非常的阴冷,寒风无遮无挡地吹得我浑身直发抖。远远地,看到了一个人,我一下子便认出那是母亲,因为她身上穿的那件又重又厚的旧棉袄,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了从我记事起便记得每年的冬天,母亲都会穿着它。一晃30多年过去了,那件棉袄早已不保暖了,可母亲居然还舍不得扔掉,依旧将它穿在身上。“妈,这么冷的天,您跑到别人的地里干啥?”走近后,我疑惑地问手里拿着一把锄头,正在翻地的母亲。我的突然突现,似乎让母亲惊慌了一下,但她马上恢复了平静:“我看看有没有他们挖丢的红薯,翻点回去吃。”“难道您不怕冷了吗?想吃红薯我去镇上帮你买。”我对母亲责怪道,然后不由分说地拉着她便往回赶。可到了镇上,母亲又死活不让我给她买红薯,让我有些纳闷。直到回城后,堂哥给我打来电话:“有一件事,我觉得还是得告诉你。”“什么事?”我忙问。“就是你妈一直都在老家里种地,根本没在新房里住。”“不会吧,”我惊讶不已,“每次回家,我都明明看到我家的地都荒在那,里面根本没种东西呀。”“是没种你们自己家的地,可她种了别人家的呀。”堂哥说,“她种了十几亩别人的地!小麦、油菜、红薯、瓜果,啥都种,然后拿到镇上去卖。”堂哥告诉我,由于我坚决不让母亲种地(我曾生气地将她种在自家田里的麦苗全部拔掉),于是她便想出了一个糊弄我的办法,偷偷种起村里外出务工人家的地,而且反复对大家交代,一定要替她保守秘密,不要让我知道她在偷偷借地种。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怪不得每次回家,母亲总能将我车后备箱里塞满老家的各种土特产,并谎称要么是乡下亲戚们给的,要么是自己从镇上买回来的。母亲有严重的关节炎,走路时很不方便,我无法想象她独自一人,在地里翻土、播种、施肥、锄草以及收割时的艰难。母亲已是近70岁的老人了,早到了该颐养天年的阶段了,可她却骗我,偷偷在冷风中劳作。母亲怕冷,可她却不愿意待在暖和的新房里,非要出来自食其力。她是不想给我这个儿子增加负担呀,因为母亲曾无意间跟我说过,活在世上一天,就要干一天的活,她是不会呆在家里吃闲饭,拖累我的。这就是母亲,纵然十分的怕冷畏寒,但年迈的她依然敢站在冽冽的寒风之中,挥动锄头,靠自身的气力,向大地讨一口饭!(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4期)(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第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第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4)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母亲的形象。(5)读完全文,你有怎样的感悟?请用你自己的生活经历印证你的感悟。三、 写作 (共1题;共5分)8. (5分)请以“他是一个的人”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