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分子诊断实验室污染应对标准操作程序_第1页
216.分子诊断实验室污染应对标准操作程序_第2页
216.分子诊断实验室污染应对标准操作程序_第3页
216.分子诊断实验室污染应对标准操作程序_第4页
216.分子诊断实验室污染应对标准操作程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子诊断实验室污染应对标准操作程序分子诊断实验室污染应对标准操作程序 编写者 复核者 编写日期 实施日期 审批者 批准日期 本文件分发至 修订记录 1 1 目的目的 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及时处理实验室出现的污染 2 2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分子诊断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对各类污染时 3 3 职责职责 分子诊断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有应对污染的能力 工作中要严格预防污染的 发生 及时处理已发生的污染 4 4 工作程序工作程序 4 1 若在各区操作时发生试剂 标本的外泄 此时工作人员应先隔离开其他试剂 和相关物品 带上手套和相应的生物防护装置 用吸水纸吸干液体 吸过液体 的吸水纸用清洁袋包裹好 移交专职人员进行焚烧处理 然后用 75 酒精棉 球擦拭 如果外泄的范围和程度较严重则必须停止当天的下一步实验工作 紫 外灯照射过夜 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并作相应记录 4 2 若发生离心管于离心机内破损则先用相应的工具处理掉破损物 离心管用镊 子夹出 再用吸水纸吸干液体 吸水纸放入清洁袋中 移交专职人员做焚烧处 理 然后用 75 酒精棉球擦拭 紫外灯照射过夜 4 3 若发生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服 鞋 帽污染时 必须立即脱掉 把污染的工 作服 鞋 帽包裹好交给实验室专职清洁消毒人员进行消毒处理 换上已经消 毒的工作服 鞋 帽后方可继续工作 如果污染程度较严重则停止当天的下一 步实验工作 或另换其他具有资质的人员进行工作 4 4 若标本溅到皮肤上 用水和肥皂冲洗 并用 75 酒精浸泡擦洗 如若皮肤损 伤或针刺时 应尽可能挤压伤口 尽量挤出伤处的血液 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再用碘酒 酒精消毒处理伤口 若标本溅入眼睛 立即用洗眼器冲洗 连续冲 洗至少十分钟 4 5 定期鉴别实验室是否发生核酸污染 将一个或多个空管打开 静置于标本制 备区 30 60min 然后加入扩增反应混合液 同时以水替代核酸样本扩增 如为 阳性 而同样操作的未打开空管扩增结果为阴性 说明实验室有以前扩增产物 的存在 5 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5 1 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 卫办医政发 2010 194 号 5 2 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工作导则 5 3CNAS CL36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基因扩增检验领域额的应 用说明 5 4 实时荧光 PCR 技术 李金明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 5 5 基因芯片诊断技术管理规范 试行 6 6 相关的文件和表格相关的文件和表格 6 1 分子诊断实验室安全和生物防护制度 6 2 应急处理记录表 分子诊断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标准操作程序分子诊断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标准操作程序 编写者 复核者 编写日期 实施日期 审批者 批准日期 本文件分发至 修订记录 1 1 目的目的 保证实验室工作的正常运行 防止废弃物对实验室和社会环境造成污染 2 2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负责分子诊断实验室清洁工作的清洁人员对污染物进行处理时 3 3 职责职责 实验室清洁人员负责实验废弃物的处理 确保实验工作在良好干净的环境中 进行 4 4 工作程序工作程序 4 1 实验前 在废物缸内加入 1 3 缸含氯消毒液 有效氯含量 0 2 实验中将 吸头 离心管等废弃物品丢入废液缸中浸泡 4 2 实验结束后将由含氯消毒液浸泡过的实验废弃物统一收集 置黄色清洁袋中 放置于统一收集点 交给医疗垃圾处理单位进行相应的处理 4 3 检查操作台面和设备内是否有遗漏吸头 离心管等 如有 置于废液缸内 并立即用含氯消毒液 有效氯含量 0 2 对可能污染的区域擦拭 2 3 遍 再用 75 酒精擦拭 1 遍 4 4 检测后的标本统一收集后 交由卫生员送医院垃圾处理站高压处理 手套 帽子 口罩等一次性消耗品单独收集 工作结束后交由卫生员送医院垃圾处 理站焚烧处理 扩增后的反应管严禁在实验室内打开 每次实验后用密实袋 装好 实验室高温高压后 按生物污染物送医院垃圾站统一处理 4 5 其他办公垃圾单独送垃圾收集点分类处理 4 6 各区垃圾在实验区缓冲间内封口 贴上生物标记 实验完毕封好袋口做上日 期和实验室标记后移出各实验区域 在公共走廊内移交相关处理人员 并在 分子诊断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交接表 上详细记录 5 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5 1 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 卫办医政发 2010 194 号 5 2 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工作导则 5 3 CNAS CL36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基因扩增检验领域额的应 用说明 5 4 实时荧光 PCR 技术 李金明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 5 5 基因芯片诊断技术管理规范 试行 6 6 相关的文件和表格相关的文件和表格 6 1 分子诊断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 6 2 分子诊断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交接表 分子诊断实验室清洁消毒标准操作程序分子诊断实验室清洁消毒标准操作程序 编写者 复核者 编写日期 实施日期 审批者 批准日期 本文件分发至 修订记录 1 目的 保证实验室工作正常运行 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适用范围 分子诊断实验室清洁人员对实验室进行清洁 消毒时 3 职责 清洁人员负责台面 废弃物和地板的清洁工作 工作人员负责实验过程中的 消毒工作 负责人对消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确保实验室的良好运行 4 操作步骤 4 1 消毒液消毒 4 1 1 清洁人员每天用各区专用的清洁工具以消毒液擦洗地面和工作台面及加样 枪 具体消毒液配制方法如下 健之素牌消毒泡腾片 卫生许可证号 京 卫 消证字 2012 第 0247 号 批准文号 卫消字 2010 第 0106 号 消毒对象配比方法消毒时间使用方法 被污染的实验耗材2g 加水 1000ml 30min 浸泡 地面和环境1g 加水 2000ml 30min 擦洗或喷洒 物体表面 工作台面1g 加水 2000ml 30min 擦拭 4 1 2 实验开始前 清洁人员分别往试剂准备去 标本处理区 基因扩增和产物 分析区 使用本区时 的废液缸内导入消毒液 有效氯含量 0 2 实验结束 后 清洁人员将各区浸泡在废液缸内的离心管 吸头收集后统一处理 4 2 紫外线消毒 4 2 1 每天晚上 22 00 后开启个工作区自动定时的紫外消毒灯 定时照射 40 分钟 由自动开关控制 4 2 2 每天实验结束后对工作台面用移动紫外消毒车 将紫外灯调至实验台上方 60 90cm 出照射 2 小时 由实验室工作人员完成 4 2 3 传递窗和生物安全柜用内配的专用紫外消毒灯分别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 束后照射 30 分钟 4 2 4 每半年对紫外线灯的强度用检测卡进行检测 达不到要求的立即更换 其 检测程序如下 测定时 打开紫外线灯管 5min 待其稳定后 将指示卡置于距紫 外线灯管下方垂直 1m 中央处 将有图案一面朝向灯管 照射 1 分钟 紫外灯 照射后 团中的紫外线光敏纸色块由乳白色变成不同程度的淡紫色 将其与标 准色块相比 即可测定紫外线灯辐射强度值是否达到使用要求 指示卡上左右 两个标准色块 表示在规定测试条件下灯管的不同辐照强度值 一个为 70uW cm2 一个为 90 uW cm2 若测试的 30W 新紫外线灯管辐射强度值 90 uW cm2为合格 使用中的旧灯管 辐射强度值 70 uW cm2 为不合格 紫外 线灯的辐照强度值 70 uW cm2时应更换新灯管 5 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5 1 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 卫办医政发 2010 194 号 5 2 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工作导则 5 3CNAS CL36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基因扩增检验领域额的应 用说明 5 4 实时荧光 PCR 技术 李金明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 5 5 基因芯片诊断技术管理规范 试行 6 6 相关的文件和表格相关的文件和表格 6 1 分子诊断实验室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6 2 分子诊断实验室清洁消毒记录表 6 3 紫外灯强度检测记录表 分子诊断实验室室间质评管理程序分子诊断实验室室间质评管理程序 编写者 复核者 编写日期 实施日期 审批者 批准日期 本文件分发至 修订记录 1 目的 室间质评 EQA 是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中重要部分 是保证患者检验结果 和其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及各实验室间结果的可比性的重要手段 2 适用范围 分子诊断实验室工作人员检测卫生部或省临检中心下发的室间质评标本 回 报结果 分析成绩时 3 职责 分子诊断实验室工作人员应重视室间质评工作 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完成卫 生部或省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工作 并根据室间质评回报成绩对实验室 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4 工作程序 4 1 质控标本的接受和验收 收到质控血清后由相关工作人员登记 签字 根据 质控标本的相关说明对血清的数量 批号 包装进行验收并将质控标本按要求 保存于标本制备出 再按试剂盒操作说明书将室间质评物和常规标本在相同的 条件下提取核酸 并同时进行检测 4 2 在室内质控符合要求的情况下读取室间质评物的检测结果 并填入室间质评 回报表 4 3 在规定时间内将室间质评回报表寄回组织单位 或在网上填报结果 4 4 质评成绩回来后 对质评结果分析 并于十个工作日内上交质评总结报告 同时对本实验室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整改 4 5 原始成绩 质评证书按顺序保存 5 年 5 参考文献 5 1 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 卫办医政发 2010 194 号 5 2 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工作导则 5 3CNAS CL36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基因扩增检验领域额的应 用说明 5 4 实时荧光 PCR 技术 李金明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 5 5 基因芯片诊断技术管理规范 试行 6 6 相关的文件和表格相关的文件和表格 6 1 各病原体核酸扩增荧光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6 2 分子诊断实验室室内质控操作程序分子诊断实验室室内质控操作程序 编写者 复核者 编写日期 实施日期 审批者 批准日期 本文件分发至 修订记录 1 1 目的目的 规范分子诊断实验室所有的操作过程 监控本实验室常规工作的可靠性和有 效性 确定报告能否发出 2 2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分子诊断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分子诊断实验室所有检测项目的操作时 3 3 职责职责 分子诊断实验室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室内质控的操作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判断 每月月底对当月的质控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监督检查 4 4 工作程序工作程序 4 1 质控品检测 将自制质控品 标准品 4 份 阳性对照 弱阳性对照 阴性对 照 试剂盒提供 与待测标本严格按照试剂盒方法处理并一起扩增 4 2 结果分析 4 2 1 定性 阴性对照及空白对照管均无 CT 值 临界阳性对照 CT 值大于强阳性 的对照 CT 值 并等于或小于 38 强阳性对照值应小于等于 30 4 2 2 定量 阴性对照检测值应为 0IU ml 强阳性及临界阳性检测值应根据所用 试剂盒提供质控标准来判断 自制质控根据相应设定的质控规则来判定 具体 设定如下 4 2 2 1 暂定和固定均值 或靶值 确定 新批号的质控品应与当前使用的质控品一起进行检测 根据 20 次 最好是 20 天 或更多批次的质控测定结果 计算出平均数 剔除超过 3S 外的数据 作为暂定均值 以此均值作为下一个月室内质控图的临界靶值进行作图 一个月结束后再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 20 个批次质控测定结果计算出累积 平均数 再以此累积平均数作为下一个月质控图的的临界靶值 重复上述操作连续 3 个月 以最初 20 个数据和 3 个月内的在控数据计算出 累积均值 控制限及标准差作为该质控品有效期内的固定靶值 4 2 2 2 绘制 L J 质控图 记录质控结果 对数值 将每次质控结果标记在质控 图上 4 2 2 3 质控结果判读 常用的质控规则 12S 1 个质控测定值超过 X 2S 质控限时为警告界限 13S 1 个质控测定值超过 X 3S 质控限为失控 观察随机误差 22S 2 个连续的质控测定值同时超过 X 2S 或 X 2S 质控限为失 控 4 2 2 4 失控情况的处理 操作人员在测质控时 如发现质控数据 根据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质评规 则为标准 违背了控制规则 应记录失控数据及违背的质控规则 4 2 2 5 失控原因分析 当得到失控结果时 可以采用如下步骤去寻找原因 质控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为标本加样误差 模板加样误差或标本间相互污染 等 可以通过规范操作加以消除 质控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为标本加样误差 模板加样误差 模板提取过程中 丢失或 Taq 酶抑制的影响 通过规范操作和清除 Taq 酶抑制剂可以消除 同一批质控品在检测过程中 如果拷贝数均值逐月下降 则可能是质控物本 身 DNA 或 RNA 降解或试剂效价降低 如果均值基本一致而标准差逐渐加大 则提示操作精密度下降 重点从操作 管理上找原因 4 3 质控品更换 应在 旧 批号质控品使用结束前 将新批号质控品与 旧 批号质控品同 时进行测定 重复上面提及的过程 设立新质控图的均值和质控限 4 4 室内质控数据的管理 每月月初 前 5 个工作日 应对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处理 按每月室内质控总结的格式进行总结上报实验室负责人或指定人员审核 室内 质控总结报告至少保留 5 年 5 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5 1 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 卫办医政发 2010 194 号 5 2 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工作导则 5 3CNAS CL36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基因扩增检验领域额的应 用说明 5 4 实时荧光 PCR 技术 李金明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 5 5 基因芯片诊断技术管理规范 试行 6 6 相关的文件和表格相关的文件和表格 6 1 分子诊断实验室室内质控管理制度 6 2 各试剂盒说明书 6 3 分子诊断实验室自制室内控制品标准操作程序 6 4 分子诊断实验室室内质控记录表 6 5 分子诊断实验室室内质控总结报告 分子诊断实验室仪器设备采购程序分子诊断实验室仪器设备采购程序 编写者 复核者 编写日期 实施日期 审批者 批准日期 本文件分发至 修订记录 1 目的 根据本实验室的工作需要 购买本实验室急需的 能够充分发挥效能和性能 可靠的仪器设备 2 适用范围 实验室负责人采购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时 3 职责 实验室负责人应及时了解新技术 新一期的发展动态 收集资料 结合本实 验室实际情况 拟订仪器采购的申请 4 内容 4 1 根据工作需要 结合新技术发展的要求 拟订采购仪器的申请计划 并提供 仪器的各项基本功能参数以及新仪器将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提交科主任审 批 4 2 科主任审批同意后 向医院设备科提出购置申请 4 3 万元以上仪器由设备科提交院党政会议讨论通过 4 4 讨论通过后召集至少 3 家销售相同仪器设备的商家进行招标采购 5 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5 分子诊断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6 6 文件和记录表格文件和记录表格 6 1 仪器设备采购申请表 分子诊断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程序分子诊断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程序 编写者 复核者 编写日期 实施日期 审批者 批准日期 本文件分发至 修订记录 1 目的 保证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得到妥善管理 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 适用范围 实验室负责人以及其他工作人员 3 职责 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维护保养 使用登记 故障情况登记 故障排除登记以 及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 实验室负责人对上述工作的落实进行监督和定期检 查 4 内容 4 1 仪器设备一般情况登记包活 序号 名称 制造商 启用日期 放置地点 售后服务电话等 4 2 仪器设备相关文件管理 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 操作手册 保修卡由仪器 设备管理员保存 4 3 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 使用者负责记录每天使用情况 故障情况 故障排 除情况以及各种情况出现时间及签名 外来人员不得擅自开启仪器 4 4 各个分区的仪器设备禁止混用 4 5 使用的仪器设备由仪器厂商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校准 一般为一年一次 厂 家不负责维修保养的仪器 应按自定的维护保养程序文件进行维护保养 4 6 禁止在扩增仪配套电脑上加载其他程序 软件 并严禁使用外来 U 盘 4 7 仪器设备发生损坏需要维修的 应及时联系相关负责人员及仪器厂商安排维 修工作 4 8 仪器设备的报废由实验室负责人向公司提出申请 由公司统一处理 5 参考文献 5 1 分子诊断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5 2 仪器设备说明书 6 相关的文件和登记表格 6 1 仪器设备使用登记表 分子诊断实验室仪器设备校准程序分子诊断实验室仪器设备校准程序 编写者 复核者 编写日期 实施日期 审批者 批准日期 本文件分发至 修订记录 1 1 目的目的 保证检测仪器的性能达到检测要求 保证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2 2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Lightcycler480 ABI7500 ABI3500PCR 仪 移液器 温度计 温湿度表 3 3 职责职责 实验室使用该仪器的工作人员应定时校准仪器或联系厂家校准仪器 4 4 内容内容 4 1 功能性仪器以厂家的校准检测作为校准依据 每年校准一次 4 2 移液器校准联系生产厂家或质监局进行校准 每年校准一次 4 3 以经过质量计量监督局校准过的温度计 温湿度表对其他温度计和温湿度表 金属浴 恒温鼓风干燥箱进行校准 每年至少校准一次 5 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5 1 分子诊断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6 6 相关的文件和登记表格相关的文件和登记表格 6 1 移液器校准报告 6 2 温度计 湿度计表校准报告 6 3 荧光定量 PCR 仪校准报告 DHG 9203ADHG 9203A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使用维护保养标准操作程序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使用维护保养标准操作程序 编写者 复核者 编写日期 实施日期 审批者 批准日期 本文件分发至 修订记录 1 1 目的目的 规范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标准使用维护保养 以保证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的 正确使用 2 2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使用维护保养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时 3 3 职责职责 实验室专职清洁员负责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日常使用 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的维护和保养 4 4 工作程序工作程序 4 1 仪器使用 4 1 1 样品放置 把需要干燥处理的物品放入干燥箱内 上下周围应留存一定空 间 保持工作室内气流畅通 关闭箱门 4 1 2 风门调节 根据干燥物品的潮湿情况 把风门调节旋钮调到合适位置 一 般旋至 Z 处 若比较潮湿 将调节旋钮调至三处 注意 风门的调节范围约 60 角 4 1 3 开机 打开电源及仪器开关 此时电源指示灯亮 风机运转 控温仪显示 自检 经过自检过程后 PV 屏显示测量温度 SV 屏显示设定温度 当 PV SV 时 HEAT 指示灯应亮 表示控温仪进入升温工作状态 4 1 4 设定所需温度 按一下 SET 键 使 PV 屏显示 5P 字符 按 键一次 通过 或 键 更改闪烁位数值至所需数值 设置完毕后 按一下 SET 键 PV 显示 ST 进入定时功能 若不使用定时功能则再按一下 SET 键 使 PV 屏显 示测量温度 SV 屏显示设定温度即可 注意 不使用定时功能时 必须使 PV 屏显示的 ST 为零 即 ST 0 4 1 5 定时的设定 若使用定时功能 则当 PV 屏显示 ST 时 SV 屏显示 0 用 键设定所需时间 分 设置完毕后 按一下 SET 键 使干燥箱进入工 作状态即可 4 1 6 温控检查 第一次开机 使用一段时间和季节 环境湿度 变化时 必须 复核工作室内测量温度和实际温度之间的误差 即控温精密 4 1 7 关机 干燥结束后 如需要更换干燥物品 则在开箱门前先将风机开关关 掉 以防干燥物被吹掉 更换完干燥物品后 注意 取出干燥物时 小心烫伤 管好箱门 再打开风机开关 使干燥箱再进入干燥过程 如不立即取出物品 应先将风门调节旋钮调节至 Z 处 再把电源开关关掉 以保持箱内干燥 如不再继续干燥物品 则将风门处于 三 处 把电源开关关掉 待箱内冷却 到室温后 取出箱内干燥物品 将工作室擦干 4 2 保养方法 4 2 1 使用前必须注意所用电源电压是否符合要求 使用时 必须将电源插座接 地线按规定进行接地 4 2 2 在通电使用时 切忌用手接触箱左侧空间的电器部分或用湿布揩抹及用水 冲洗 检修时应将电源切断 4 2 3 电源线不可缠绕在金属物上 不可设置在高温或潮湿的地方 防止橡胶老 化以致漏电 4 2 4 放置箱内物品时切勿过挤 必须留出空气自然对流的空间 使潮湿空气能 在风顶上加速逸出 4 2 5 应定期检查温度调节器的银触点是否发毛或不平 如有 可用细纱布将触 头磨平后再使用 并应经常用清洁布擦净 使之接触良好 注意必须切断电源 室内温度调节器之金属管道切勿撞击以免影响灵敏度 4 2 6 在无防爆装置的干燥箱内 切勿放入易燃易爆物品 4 2 7 每次用完后 需将电源全部切断 经常保持箱内外清洁 清洁完毕后悬挂 相应的标识 4 2 8 易燃易爆易挥发物品切勿放入干燥箱内 以免引起爆炸 4 2 9 样品室与加热室之间的隔板上不能放置物品 以免影响热量交换 4 2 10 使用前一定要检查溴络丝有无重叠 短路之处 4 2 11 故障时的排除方法 本箱接上电源 绿色指示灯亮 经过一段时间无升温 现象 此时需检查箱内底部电热丝插头是否松动或烧断 必要时更换电热丝 4 2 12 如接通电源后 绿色指示灯不亮 无接触连接声 应检查使用电压是否同 该机型号一致或因经过运输电线连接处脱落 4 2 13 加热指示灯不亮 原因一般有三 1 灯泡坏了 2 灯泡接触不良 3 加热 系统故障 4 2 14 打开加热开关 不加热 原因一般有四 1 溴络丝断路 2 开关与线路脱 焊 3 控温旋钮指在零位 4 继电器损坏 4 2 15 如将开关打至鼓风处时未鼓风 先检查电机接装螺丝 连接弹簧是否脱落 如一切正常 尚未鼓风 可以切断电源后用手转一下电机看是否风叶卡住 若 一切正常 则需请电工检查一下线路 4 3 注意事项 4 3 1 干燥箱外壳必须良好 有效接地 以保证安全 4 3 2 干燥箱内不得放入易腐 易燃 易爆物品 4 3 3 当干燥箱工作室温度接近设定温度时 加热指示灯忽亮忽暗 反复多次 属正常现象 一般情况下 在测定温度达到控制温度后 30 分钟左右 工作室内 温度进入恒温状态 4 3 4 当设定温度低于 100 以下 用二次升温方式 可杜绝温度过冲 如设定 温度为 50 第一次设 40 等温度过冲开始回落后再设定 50 4 3 5 干燥箱在工作时 必须将风机开关打开 使其运转 否则箱内温度和测量 温度误差很大 还会因此引起电机或传感器烧坏 4 3 6 箱内经常要清洁 长期不用应套好塑料防尘罩 放置于环境干燥的室内 5 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5 1 分子诊断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5 2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使用说明书 6 6 相关文件和表格相关文件和表格 6 1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使用登记表 型号 型号凝胶电泳仪使用维护保养标准操作程序凝胶电泳仪使用维护保养标准操作程序 编写者 复核者 编写日期 实施日期 审批者 批准日期 本文件分发至 修订记录 1 目的 建立电泳的标准操作规程 确保电泳操作有序进行 保证电泳的安全性 有 效性 2 适用范围 分子诊断实验室操作人员使用维护保养凝胶电泳仪时 3 职责 分子诊断实验室操作人员在电泳操作时 4 工作程序 4 1 把凝胶电泳仪各端口的接线口接好 4 2 把凝胶电泳仪的插座插入电源打开开关 4 3 按住按键 run pause 让其运行 4 4 按一下按键 constant 调至所需电压 4 5 设定好运行时间 4 6 实验完毕 关闭电源 把插座拔掉 盖好电泳槽的盖子 5 维护保养 实验完成后 检测过的样品及废弃物应置于医疗垃圾回收袋统一处理 用水 把装胶架及电泳槽清洗干净晾干 每次检测完成后 各操作室的工作台面需用 可移动紫外灯 近工作台 照射 30 分钟以上 以防止扩增产物对下次检测造成 污染 6 参考文献 6 1 分子诊断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6 2 凝胶电泳仪使用说明书 7 相关文件和表格 7 1 凝胶电泳仪使用登记表 7 2 凝胶电泳仪维护保养登记表 贝克曼贝克曼 AlegraX 12AlegraX 12 低温高速冷冻离心机使用维护校准标准操作程序低温高速冷冻离心机使用维护校准标准操作程序 编写者 复核者 编写日期 实施日期 审批者 批准日期 本文件分发至 修订记录 1 目的 正确使用低温高速冷冻离心机 确保基因扩增检验工作顺利进行 2 适用范围 使用低温高速冷冻离心机进行离心时 3 职责 实验室工作人员使用低温高速冷冻离心机时必须严格遵照本操作程序 并进 行日常维护与保养 专职工程师负责校准仪器 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监督 4 工作程序 4 1 仪器使用 4 1 1 打开电源开关 4 1 2 离心转数设定 按 rpm 根据所需离心转速 旋转右边的旋转按钮 调节 至所需转速 顺时针增加转速 逆时针减少转速 最后按 enter 键确认 4 1 3 离心时间设定 按 time 根据所需离心时间 旋转右边的旋转按钮 调节 至所需离心时间 顺时针增加时间 逆时针减少时间 最后按 enter 键确认 4 1 4 离心温度设定 按 temp 根据所需温度条件 旋转右边的旋转按钮 调节 至所需转速 顺时针增加温度度数 逆时针减少温度度数 最后按 enter 键确 认 PCR 实验室的实验离心条件一般都是在 4 下进行 可以先预设温度 每 次开机时同按 pre 和 cool 预冷 当离心机达到预设温度时会响 按 sot 键停止降 温 离心机会保持在预先设定的实验温度 4 1 5 对称放置离心管 盖紧盖子 盖上离心机上盖 4 1 6 按 start 键启动 离心结束后 屏幕上 open 字符会闪动 按 lip 键打开离心 机上盖 4 1 7 忽然停电时电子锁会自动打开 此时转头还在旋转 待转头停止后再开盖 4 1 8 关闭电源后 在相应的记录表上做好登记 4 2 维护保养 4 2 1 关掉离心机电源 开盖 以干净吸水布擦拭离心机内冷凝水 再用干布干 并清洁内腔及转头 4 2 2 运行中如有异常噪声或震动 应立即切断电源检查电源电源电压有无异常 各紧固件特别是转头是否紧固 离心管是否对称平衡 排除故障后再行启动 若仍不正常应请专业人员维修 4 2 3 出现超温及超速等故障时 机器会发出警报 此时应迅速关机 先检查外 部因素如电源 通风等环境条件 再检查门盖 排除故障后待几分钟 重新开 机 如若仍表现失常应记下显示器显示的内容 关闭电源 请专业人员维修 4 2 4 如果离心管内液体泄漏污染了转头 务必将转头清洁干净 必要时小心拆 下转头在温水中清洗 用电吹风低热挡吹干 涂脂 4 3 校准 由厂家工程师定期来实验室做校准 出具校准报告 校准报告中包涵具体的 校准要求和校准数据 5 参考文献 5 1 分子诊断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5 2 低温高速冷冻离心机操作手册 6 相关的文件和登记表格 6 1 低温高速冷冻离心机使用记录表 6 2 低温高速冷冻离心机维护保养记录表 漩涡振荡器使用维护保养标准操作程序漩涡振荡器使用维护保养标准操作程序 编写者 复核者 编写日期 实施日期 审批者 批准日期 本文件分发至 修订记录 1 目的 保证待处理样品的完全混匀 2 适用范围 各种类型的漩涡振荡器 3 职责 分子诊断实验室工作人员对漩涡振荡器日常使用及维护保养 仪器设备管理 员负责监督 4 工作程序 4 1 设备使用 4 1 1 漩涡振荡器应置于坚固的水平台上 4 1 2 检查电源电压是否匹配后 接通电源 4 1 3 将样品管垂直或略为倾斜的放置于震荡盘上 开机震荡数秒或数分钟直至 样品完全混匀后 关机 4 1 4 切忌将样品管平躺或倒转震荡 以免管内液体渗出 4 1 5 保持振荡器清洁 干燥 4 2 维护保养 用干净染布清洁仪器表面 如有顽固污迹 可使用酒精擦拭 5 参考文献 5 1 分子诊断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5 2 漩涡振荡器使用说明书 6 相关的文件和表格 6 1 漩涡振荡器使用登记表 苏州智净净化苏州智净净化 SW CJ 1FDSW CJ 1FD 生物安全柜使用维护保养标准操作程序生物安全柜使用维护保养标准操作程序 编写者 复核者 编写日期 实施日期 审批者 批准日期 本文件分发至 修订记录 1 1 目的目的 规范生物安全柜操作与维护 确保其正常运作 保障工作人员安全 保证生 物安全柜内的高洁净 无污染 2 2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使用生物安全柜及对其进行维护保养时 3 3 职责职责 实验室工作人员使用生物安全柜时必须严格遵照本操作程序 并日常进行维 护保养 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监督 4 4 工作程序工作程序 4 1 设备使用 4 1 1 操作前应将本次操作所需的全部物品移入安全柜 避免双臂频繁穿过气幕 破坏气流 并且在移入前用 75 酒精擦拭表面消毒 以去除污染 4 1 2 打开电源 打开风机 5 10 分钟待柜内空气净化并气流稳定后再进行操作 4 1 3 安全柜内不放与本次试验无关的物品 柜内物品摆放应做到清洁区 半污 染区与污染区基本分开 操作过程中物品取用方便 且 3 区之间无交叉 物品 应尽量靠后放置 但不得挡住气道口 以免干扰气流正常流动 4 1 4 操作时应按照从清洁区到污染区进行 以避免交叉污染 为防可能溅出的 液滴 可在台面上铺一用消毒剂浸泡过的毛巾或纱布 但不能覆盖住安全柜格 栅 4 1 5 柜内操作期间 严禁使用酒精灯等明火 以避免产生的热量产生气流 干 扰柜内气流稳定 且明火可能破坏 HEPA 滤器 4 1 6 工作时尽量减少背后人员走动及快速开关房门 以防止安全柜内气流不稳 定 4 1 7 在实验操作时 确保玻璃视窗的高度在安全线下 在柜内操作时动作应轻 柔 舒缓 防止影响柜内气流 4 1 8 生物安全柜使用后即刻以 75 酒精洗擦工作台面 关闭玻璃窗 保持风机 继续运转 5 分钟 同时打开紫外灯 照射 30 分钟 4 2 维护保养 4 2 1 安全柜应定期进行检测与保养 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工作中一旦发现安全 柜工作异常 应立即停止工作 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并通知相关人员 4 2 2 定期检查工作区风速 并根据环境洁净程度 将预过滤器中的滤料拆下清 洗 一般间隔时间为 12 个月 5 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5 1 分子诊断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5 2 生物安全柜使用说明书 6 6 相关的文件和记录表格相关的文件和记录表格 6 1 生物安全柜使用登记表 6 2 生物安全柜维护保养登记表 分子诊断实验室冰箱使用维护保养标准操作程序分子诊断实验室冰箱使用维护保养标准操作程序 编写者 复核者 编写日期 实施日期 审批者 批准日期 本文件分发至 修订记录 1 目的 保证冰箱正常运作 确保冰箱内储存的试剂或其他需冷藏的物品不会变质 2 适用范围 使用维护保养分子诊断实验室专用冰箱时 3 职责 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冰箱的日常使用 并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校准 仪器设 备管理员负责监督 4 内容 4 1 每天上班时检查并记录冰箱各室温度 下班前检查冰箱电源是否正常 4 2 每周至少清洁一次 4 3 用干布将冰箱外部和内部以及附件上的赃物擦拭干净 如果冰箱内脏物不易 擦拭干净 先用中性洗涤剂进行清洗 再用纯净水将洗涤剂完全冲洗干净 4 4 决不能将水倾倒于保存箱上或箱内 这样会破坏保存箱的电器绝缘和导致故 障发生 4 5 冰箱内决不允许放置与本室工作无关的物品 4 6 冰箱内冰块较多时 需人工去冰 5 参考文献 5 1 分子诊断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5 2 冰箱使用说明书 6 相关的文件和表格 6 1 冰箱使用登记表 移液器使用维护保养校准标准操作程序移液器使用维护保养校准标准操作程序 编写者 复核者 编写日期 实施日期 审批者 批准日期 本文件分发至 修订记录 1 1 目的目的 正确使用移液器 确保移液的精确性 2 2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各种品牌和型号的可调式移液器 3 3 职责职责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操作程序使用移液器 维护保养移液器 及 时定期校准移液器 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监督 4 4 工作程序工作程序 4 1 移液器使用 4 1 1 设定容量值 转动移液器的调节旋钮至所需的刻度 在调整设定移液量的 旋钮时 不要用力过猛 并应注意使移液器显示的数值不超过其可调范围 4 1 2 预洗 选择合适吸头 稍加扭转压紧吸嘴使之与套筒之间无空气间隙 先 吸入液体并将之排回原容器中 重复 2 3 次 4 1 3 吸液 1 取液前 所取液体应在室温 15 25 平衡 预冷的除外 2 把按钮压至第一停点 垂直握持移液器 使吸头浸入液面下 2 3 毫米处 然后缓慢平稳地松开按钮 吸入液体 等一秒钟 然后将吸头提离液面 贴壁 停留 2 3 秒 使管尖外侧的液滴滑落 4 1 4 放液 1 将吸头口贴到容器内壁底部并保持 10 40 倾斜 平稳地把按压钮压到第 一停点 一秒钟后把按钮压到第二停点以排除剩余液体 2 压住按钮 同时提起移液器 使吸头贴容器壁擦过 松开按钮 按吸头弹 射器除去吸头 4 1 5 使用完毕后将移液器刻度调至最大 4 2 维护保养 4 2 1 每天开始工作之前应检查移液器的外表面是否有灰尘或污物 若有则小心 抹去 4 2 2 一般维护可用中性洗涤剂清洁 或者用 60 的异丙醇 然后用蒸馏水反复 洗涤 去除洗涤剂或异丙醇 晾干 清洁后活塞处可使用一定量的润滑剂 4 2 3 如果有液体进入移液器内的严重污染 可将移液器拆开后进行清洁 4 2 4 可调式移液器在不使用时应妥善的竖立放于支架上 远离潮湿及腐蚀性物 质 4 2 5 在移液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液体进入移液器套筒内 必须注意 压放按钮时 保持平稳 移液器不得倒转 吸头中有液体时不可将移液器平放 4 3 校准 4 3 1 校准环境和用具要求 室温 20 25 测定中波动范围不大于 0 5 电子天平 放置于无尘和无震动影响的台面上 房间尽可能有空调 称量时为 保证天平内的湿度 相对湿度 60 90 天平内应放置一装有 10ml 蒸馏水的 小烧杯 选定标准体积 温度为 20 25 的去气双蒸水 4 3 2 拟订校准体积 移液器标定体积的中间体积 最小可调体积 不小于拟校准体积的 10 如为固定体积移液器 则只有一 种校准体积 4 3 3 校准步骤 4 3 3 1 将移液器调至拟校准体积 选择合适的吸头 4 3 3 2 调节好天平 4 3 3 3 来回洗吹蒸馏水 3 次 使吸头湿润 用纱布擦干吸头 4 3 3 4 垂直握住移液器 将吸头浸入液面 2 3mm 处 缓慢 1 3 秒 匀速的吸取 蒸馏水 4 3 3 5 将吸头离开液面 靠在管壁 去掉吸头外部的液体 4 3 3 6 将移液器以 30 角放入称量烧杯中 缓慢一致地将移液器压至第一档 等待 1 3 秒 再压至第二档 使吸头里的液体完全排出 4 3 3 7 记录称量值 4 3 3 8 擦干吸头外面 4 3 3 9 按上述步骤称量 10 次 4 3 3 10 取 10 次测定值的均值作为最后移液器吸取的蒸馏水重量 按附表所列 蒸馏水 Z 因子计算体积 4 3 3 11 按校准结果调节移液器 5 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5 1 分子诊断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5 2 移液器使用说明书 6 6 相关的文件和表格相关的文件和表格 6 1 移液器校准报告 附表 蒸馏水 Z 因子 hpa mbar 湿度 80085390796010131067 151 00181 00181 00191 00191 00201 0020 15 51 00181 00181 00191 00201 00201 0020 161 00191 00201 00201 00211 00211 0022 16 51 00201 00201 00211 00221 00221 0023 171 00211 00211 00221 00221 00231 0023 17 51 00221 00221 00231 00231 00241 0024 181 00231 00231 00241 00241 00251 0025 18 51 00231 00241 00251 00251 00261 0026 191 00241 00251 00251 00261 00271 0027 19 51 00251 00261 00261 00271 00281 0028 201 00261 00271 00271 00281 00281 0029 20 51 00271 00281 00281 00281 00301 0030 211 00281 00291 00301 00301 00311 0031 21 51 00301 00301 00311 00311 00321 0032 221 00311 00311 00321 00321 00331 0033 22 51 00321 00321 00331 00331 00341 0035 231 00331 00331 00341 00351 00351 0036 23 51 00341 00351 00351 00361 00361 0037 241 00351 00361 00361 00371 00381 0038 24 51 00371 00371 00381 00381 00391 0039 251 00381 00381 00391 00391 00401 0041 25 51 00391 00401 00401 00411 00411 0042 261 00401 00411 00421 00421 00431 0043 26 51 00421 00421 00431 00431 00441 0045 271 00431 00441 00441 00451 00451 0046 27 51 00441 00451 00461 00461 00471 0047 281 00461 00461 00471 00481 00481 0049 28 51 00471 00481 00481 00491 00501 0050 291 00491 00491 00501 00501 00511 0052 29 51 00501 00511 00511 00521 00521 0053 301 00521 00521 00531 00531 00541 0054 分子诊断实验室温度湿度计校准标准操作程序分子诊断实验室温度湿度计校准标准操作程序 编写者 复核者 编写日期 实施日期 审批者 批准日期 本文件分发至 修订记录 1 目的 保证温度计 温湿度表的精确性 2 适用范围 实验室所使用的温度计 温湿度表进行校准时 3 职责 分子诊断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应重视温度计及温湿度表的校准工作 保证温度 计 温湿度表的准确性 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监督 4 内容 4 1 温度计及温湿度表的校准每年进行一次 4 2 由指定人员送计量局对温度计及温湿度表进行校准 4 3 经校准过的温度计及温湿度表可作为实验室所使用的其他温度计 温湿度表 水浴箱 恒温鼓风干燥箱等的校准参照 4 4 对其他温度计 温湿度表 水浴箱 恒温鼓风干燥箱等的校准采用比对校准 方法 把经计量局校准的温度计 温湿度表和其他温度计 温湿度表放置在一 起 3 个不同温湿度环境 持续 10 分钟以上 观察显示值是否一致 1 把经计量局校准的温度计放入恒温鼓风干燥箱中 温度恒定 10 分钟后 观察恒 温鼓风干燥箱的设定温度是否与温度计指示温度一致 2 如不一致 应 以恒温鼓风干燥箱的实际温度值来标定设定温度值 4 5 做好校准记录 5 参考文献 5 1 分子诊断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5 2 温度计使用说明书 5 3 温湿度表使用说明 6 相关的文件和表格 6 1 温度计 温湿度表校准记录表 干式恒温仪使用维护保养校准标准操作程序干式恒温仪使用维护保养校准标准操作程序 编写者 复核者 编写日期 实施日期 审批者 批准日期 本文件分发至 修订记录 1 1 目的目的 保证恒温金属浴工作正常 2 2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恒温金属浴使用及维护保养时 3 3 职责职责 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操作程序使用恒温金属浴 并进行维护保养 仪器 设备管理员负责监督 4 4 工作程序工作程序 4 1 使用步骤 4 1 1 温度 时间设置 4 1 2 打开电源开关 显示屏将逐个显示 8 仪器进入初始化 并伴随滴的声 音 4 1 3 约 2 秒钟后 温度显示窗的数值为 xx x 即为模块的即时温度 时间显示 窗的数值为 xx xx 即为上次设置的运行时间 4 1 4 温度值设定 按 TEMP 键 温度显示屏小数点后一位的数值在闪动 按 键调整所温度值 再按 TEMP 键 调到相应位数上 按 键调 整所需温度值 时间值设定 按 TIME 键 时间显示屏上代表小时的数值在闪动 按 键调整所需时间 再按 TIME 键 调到代表分钟的位数上 按 键调整 所需时间 最后按 R S 键确认 温度会不断上升 待上升到设定温度值并稳定 后 时间显示屏的设定时间进入倒计时 当倒计时结束 仪器会发出 滴 的 响声 运行结束 当时间设置为 00 00 时表示时间运行值为无限大 仪器持续 恒温 4 1 5 运行结束后 可重新设定参数重新开始运行 4 1 6 运行过程中 持续按 R S 键 2 秒后运行停止 再按此键一次则重新开始运 行 4 2 维护保养 4 2 1 注意不用时不要长时间开启 使用完毕后 关闭电源开关 待仪器充分冷 却后再进行清洁 4 2 2 每次使用后用清水擦拭仪器表面并用单晶纱布擦干 每次实验完毕接受紫 外线照射 1 2 小时 4 2 3 每周清洁加热孔 扫掉颗粒样污染物 也可用污水酒精棉棒擦拭孔位 阴 凉环境晾干 4 3 校准 4 3 1 本仪器出厂前温度已校准 但由于某些原因造成实际温度与显示温度之间 存在偏差 可按以下方法修正温度误差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4 3 2 仪器开机后 进入等待界面 此时观察温度显示窗温度 确认其温度值应 小于 35 若温度高于 35 等温度降至 35 再按以下方法操作 4 3 3 将石蜡油注入模块中心位置的一锥孔内 并于锥孔中放入温度计 要求温 度计精确度为 0 1 温度计感温包必须完全浸入于锥形孔内 模块上部用隔 热材料与环境隔离 4 3 4 同时按下 和 键 进入温度校准界面 此时温度显示窗显示为 RDJL 表示已进入温度校准程序 显示窗显示为即时温度 并自动开始升温至 40 0 当温度升至 40 0 恒温后 小数位开始闪烁 等待 40 0 的温度校准值 要求恒温 20 分钟后 读取温度计的实测温度 若温度计读取的数值为 39 5 则按 TEMP 和 或 键 于温度显示屏内输入 39 5 按 R S 确认输入 值 4 3 5 接着仪器自动升温至 100 于 100 恒温后等待输入温度校准值 同样要 求恒温 20 分钟后读取温度计的实测温度 4 3 6 校准温度完成后 同时按 和 键 退出温度校准界面 返回至等待界面 为保证温度的准确性 仪器采用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