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doc_第1页
部编版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doc_第2页
部编版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doc_第3页
部编版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doc_第4页
部编版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运用 (共7题;共43分)1. (4分)根据拼音的提示,在处的横线上依次填写恰当的字。精美的绘画总是给人一种赏心(yu)_目的享受。郑板桥笔下的(xi)_竹,齐白石笔下的活虾,徐悲鸿笔下的奔马,都令人心往神(ch)_,赞不(ju)_口。2. (8分)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婉转_ 喧闹_ 懊悔_ 踱来踱去_钥匙_ 祈祷_ 惩罚_ 捂着耳朵_3. (4分)指出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A表解释说明 B表话题转换C表声音的断断续续 D表递进“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_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_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_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_4. (5分)为下列语病提出修改建议。为了缩短篇幅,我不得不把这篇文章略加修改一些。为了减轻学生们的负担,我校已经实施了寒假分层作业。5. (3分)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_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_谁愿意谁愿意_6. (5分)(2015贵州遵义)语言运用仿照划线句续写两个句子。冬日离去,暖春中一觉醒来,你会发现大自然已开始分配工作了:小草,就交给细密的春雨去染绿吧;繁花,就交给辛勤的蜜蜂去细数吧; , ; , 。7. (14分)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材料一:(南阳教育报记者李晓3月31日电)为了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3月30日,我市树人实验学校1000余名学生,在位于市区西部的烈士陵园庄严集会,举行2017年清明祭奠革命烈士仪式活动。活动开始后,学生代表敬献鲜花,全体师生向革命先烈默哀以表敬意。学生代表铿锵有力的祭奠誓词表达了同学们传承烈士们的革命意志的决心。最后在学校团委书记简短、清晰、有教育意义和激励作用的讲话中,结束了祭扫活动。参加祭扫的同学们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要懂得幸福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更要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材料二:这,就是长征精神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摘自红星照耀中国材料三:长征胜利已经80年了,历史证明,长征精神经得起时间和人民的考验。80载岁月中,长征精神淬炼升华,历久弥新,时间赋予了它更多的内涵。在新时代,长征精神已经成为国人人生路上的座右铭,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新一代的青少年要将长征精神完整传承下去,结合时代特点,赋予它更多新的释义,让长征精神成为信仰之火,永不熄灭,用长征精神引领青少年在其人生道路上继续前行。网易评论(1)请你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材料一的新闻内容。(不超过30字) (2)红星照耀中国是_国著名记者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3)根据例句,仿写句子。长征精神是纪念碑,永远屹立在全国人民的心里;长征精神是火种,永远燃烧在全国人民的心里;_,_。(4)结合材料三,谈谈作为当代青少年应该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二、 课内精读 (共1题;共15分)8. (15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那树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它们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的碾压下,成片成片地消失了。这不,就连街头那棵老树也未能幸免,就让我们一起拜读王鼎钧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吧。(1)文中的树是一棵什么样的老树,它具有怎样的价值、品格,最后遭遇怎样的命运? (2)作者描述老树的形象时,融注了浓浓的情感。请揣摩在“绿着生”“绿着死”两个生命阶段的描摹过程中,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作者借写老树的命运,想要表达什么主题? 三、 拓展阅读 (共1题;共17分)9. (1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母亲养蜗牛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奶奶,你吃过蜗牛吗?”“吃?”“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可它们现在还小啊”“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母亲愕然。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母亲默不作答。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作者:梁晓声。有删改)(1)“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_,波澜顿起。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_,波澜又起。(2)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 四、 写作创新 (共2题;共10分)10. (5分)【写法借鉴】本文虽属于说明文,文中却引用诗句,或介绍荔枝林的景观,或说明荔枝的不耐贮藏,或印证荔枝的生长北限,或借以表达应大力发展荔枝生产以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的愿望与建议,都极富文学情趣。【片段仿写】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水果,运用引用的写法生动形象地进行描写。(80字左右)11. (5分)小说巧妙地利用特定的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深化小说主题。试着仿照文中的例子描写一段有关环境的片段。 【课文片段在线】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写法分析】句是刚去哲尔塞岛旅游途中的景物描写,衬托了一种欢快心情;句是在船上遇到了穷困落魄的于勒之后的景物描写,衬托了一种灰暗的心情。在运用环境描写的时候需要注意 , 不宜拖沓 , 尤其不能将渲染情景的铺垫句子写得过多 , 将延伸叙述的相关事情说得太杂 , 否则会有喧宾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