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近年来,煤炭行业的发展形势一直很好,越来越多的人力和资金投入到了煤矿的建设和生产中。出于煤炭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煤矿安全形势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小型煤矿必须兼并重组或者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能力。本设计就是在这样的的前提下对鹤壁市大河涧煤矿进行实地考察和实习后,经过认真而详细的分析,计算后撰写的。该矿原核定生产能力为 21 万吨年,技术改造后生产能力可达到 30 万吨年;该矿开采二 1煤,位于山西组底部,煤厚 6.2-8.29 m,平均 7.47 m,倾角25-380,平均 320,煤层稳定,结构简单,普遍可采;本设计采用立井两水平下山开拓方式,中央并列式通风,井底车场采用卧式车场,立井、暗斜井和采区下山采用提升机提升,大巷采用电机车运输;采用一个工作面和三个掘进工作面保产和接替;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倾斜分层式布置,放炮落煤;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和型钢梁支护顶板,三四排控顶,支柱排距1.0m,柱距0.8m,最大控顶距3.2m,最小控顶距2.4m;回采工作面采用搪瓷溜槽运煤,工作面运输顺槽刮板运输机和可伸缩带式运输机运煤。关键词:技改 立井 采区式走向长壁 分层开采Abstract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manpower and money have been put into the coal mine construction and production because of the good trends .There are also a series of problems , in order to transform the technology and increase the capacity ,small coal mines should b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ccording to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requirements. The preliminary mine design is for DaHeJiang Mining in HeNan province.Under this design,the output be from 21 to 30 Mt/a. The design is based upon the actual nature term and geology of DaHeJiang at present. The design mainly details upon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preparation pattern and mining method and transportation, drainage, hoisting, ventilation and water discharge are also described and calculated for production system. The design adopts the vertical shaft method with two-level up and down to expand the mine plus fully mining method for the whole seam district for preparation. Advanced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are at their best utilized in view of present and give a effective measure and for mining safe and good economic.Keywords:Technical transformation ; Shaft;Mining area ; Strike longwall ; Slice mining目 录第一章 引言 .11.1概述 .11.2编制设计的依据 .11.3指导思想 .11.4矿井建设条件评价 .1第二章井田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 .32.1 矿区概况 .32.1.1位置、交通 .32.1.2自然条件 .42.1.3相邻矿井概况 .42.2 井田地质特征 .52.2.1地层 .52.2.2地质构造 .62.2.3煤层与煤质 .72.2.4水文地质 .82.2.5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92.3 井田勘探程度 .9第三章 矿井储量、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113.1井田境界 .113.2井田储量 .113.2.1地质储量 .113.2.2矿井工业资源量 .113.2.3各种煤柱留设原则 .113.2.4矿井设计资源量 .123.2.5可采储量 .123.3矿井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133.3.1矿井工作制度 .133.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3第四章 井田开拓 .144.1 概述 .144.1.1矿井生产现状 .144.1.2影响井田开拓方案的主要因素 .154.2 井田开拓 .154.2.1井田开拓方案 .154.2.2水平划分及阶段垂高的确定 .154.2.3主要运输大巷及总回风巷道的布置 .154.3 井筒特征 .164.3.1井筒用途、布置和装备 .164.3.2井壁结构 .164.4 井底车场及硐室 .164.4.1井底车场形式 .164.4.2空重车线长度、调车方式 .194.4.3井底车场通过能力 .194.4.4硐室设置 .194.4.5井底车场巷道和硐室支护方式 .194.5 开采顺序及采区、采煤工作面的配置 .214.5.1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214.5.2工作面布置 .214.5.3回采工作面参数 .214.5.4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 .214.5.5矿井年产量验算 .254.7 井巷工程量和建井工期 .254.6.1投产时井巷工程量 .254.6.2建设工期 .25第五章 准备方式 .275.1 概述 .275.2 准备方式 .295.2.1设计投产采区概述 .295.2.2 12采区准备方式 .295.2.3工作面回采方向 .315.2.4回采工作面参数 .315.2.5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 .315.2.6生产期间主要材料消耗指标 .31第六章 矿井运输、提升、排水及采区供电 .336.1井下运输 .336.1.1概述 .336.1.2矿车 .336.1.3运输设备选型 .356.2 矿井提升 .376.2.1提升方式: .3762.2主井提升设备 .376.2.3副井提升设备 .396.2.4主暗斜井提升设备校验 .426.2.5副暗斜井提升设备校验 .446.2.6 12采区轨道下山提升设备校验 .466.3 矿井排水 .476.3.1 排水系统 .476.3.2排水设备校验 .476.4 矿井供电 .496.4.1供电电源 .496.4.2电力负荷 .496.4.3送变电 .526.4.4地面供配电 .526.4.5井下供配电 .536.4.6通信调度系统 .546.4.7安全生产监测系统 .54第七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 .587.1 通风系统 .587.2 风量计算及风量分配 .587.2.1矿井风量计算 .587.2.2 矿井总风量的确定 .657.3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657.3.1负压计算 .657.3.2等积孔计算 .657.4 通风设备选择 .657.4.1设计依据: .657.4.2风机校核 .667.4.3风机配套电机校核: .66第八章 矿井安全技术措施 .688.1 煤尘爆炸的防治措施 .688.1.1煤尘爆炸指数及煤尘爆炸性 .688.1.2防尘措施 .688.1.3井下消防、洒水(给水)系统 .698.1.4 防止浮游煤尘发生爆炸的措施 .698.1.5 撒布岩粉 .708.1.6隔爆措施 .718.2 瓦斯爆炸的防治措施 .728.2.1概述 .728.2.2防治措施 .728.3 矿井水灾的预防措施 .748.3.1井下防治水 .748.3.2建立井上、下水文地质长期观测系统 .758.3.3地面防治水 .758.4 矿井火灾的防止措施 .758.5 预防顶板事故的措施 .768.6矿山污染的防治 .768.6.1 污废水排放 .718.6.2 环境空气污染 .778.6.3噪声及绿化 .77第九章 结论 .78参考文献 .79致谢 .80第一章 引言1.1 概述鹤壁市大河涧许沟煤矿(以下简称该矿)位于鹤壁市淇滨区庞村镇许家沟村,属乡镇集体企业,1979 年 12 月建井,1981 年 6 月投产,矿井核定生产能力0.21Mt/a。矿井现有主、副井两个立井井筒,两水平下山开采,主井进风,副井回风,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为了合理开采煤炭资源,建设一个系统完善、合理、安全可靠的矿井,并适当提高矿井生产能力,现对该矿进行技术改造设计。1.2 编制设计的依据1.2.1 鹤壁市地质队 2006 年 1 月提供的河南省鹤壁市大河涧许沟煤矿资源储量核查报告 。1.2.2煤矿安全规程 ,2009 年版。1.2.3 国家标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2005 年版。1.2.4 在矿方收集的有关资料。1.3 指导思想1.3.1 通过方案比较,提出技术经济合理的开拓方案;1.3.2 根据煤层开采技术条件,合理布置井下开采系统,使各生产系统达到最优化;1.3.3 投资少,见效快,技术经济合理。1.4 矿井建设条件评价1.4.1 资源条件(1)二 1煤层位于位于山西组底部,平均厚度 7.47m,为中灰特低硫贫煤,是良好的工业用煤和民用燃料。(2)二 1煤赋存比较稳定,结构简单,含夹矸一层。(3)矿井充水因素主要为二 1 煤层顶板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和底板太原组二层灰岩含水层。(4)二 1煤层瓦斯相对涌出量,南翼为 8.04m3/t,北翼为 6.33 m3/t;绝对瓦斯涌出量,南翼为 3.1m3/min,北翼为 2.58 m3/min;属低瓦斯矿井。煤尘具有爆炸性,爆炸指数为 17.51%;煤层自燃等级属三类,为不易自燃煤层。1.4.2 设计条件矿井地质储量 1185 万 t,可采储量 544.5 万 t,设计生产能力 0.30Mt/a,服务年限 14a。根据矿井开采技术条件,并充分利用现有的井巷工程,仍利用现有主、副井两个立井井筒,立井两水平下山开拓全井田。一水平标高-42.5m,二水平标高-270m。主井净直径 4.2m,井深 208.188m,装备一台 2JK-2.51.2/20 型双滚筒绞车,配备一对 2.5 吨非标立井箕斗主要担负提煤任务,兼做进风井,安设玻璃钢梯子间作为矿井的一个安全出口;副井净直径 3.8m,井深 182.34m,装备一台 2JT1600/824 型双滚筒绞车,配备一对 0.75 吨非标罐笼,担负运料、升降人员等辅助提升任务,兼作回风井,安设玻璃钢梯子间兼安全出口。主暗斜井,斜长 478.5m,装备一台 2JK-2/20 型双滚筒绞车,配备一对 3 吨非标斜井箕斗,主要担负提煤任务,兼做进风;副暗斜井,斜长 481m,装备一台2JT-1.6/20 型双滚筒单绳缠绕式绞车,配备一对 XRC10-6/6S 型人车承担运送人员任务,兼进风;12 采区轨道下山,斜长 430m,装备一台 JT1200/1030 型单滚筒单绳缠绕式绞车,担负提矸、下料任务;-270m 水平主要运输巷,长约 815m,安设 7 吨架线式电机车,担负运煤任务,兼进风;-42.5m 水平总回风巷,长约782m,配备 2.5 吨防爆蓄电池电机车牵引 0.75 吨非标矿车,兼辅助运输。矿井通风系统为中央并列式,主井进风,副井回风。副井口装备 FBCDZ54-8-22 型对旋防爆轴流风机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井下技术改造完成后以一个采区,一个分层采煤工作面保产,三个掘进头保证生产接替。矿井双回路电源分别引自冷泉 35kV 变电站和鹤壁十矿 35kV 变电站,电压等级分别为 10kV 和 6kV,导线均为 LGJ-70,长度分别为 5km 和 4km。第二章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2.1 矿区概况2.1.1位置、交通该矿位于鹤壁市淇滨区庞村镇许家沟村,行政区划隶属淇滨区金山办事处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41159,北纬354753。矿区内有不足3km 的地方公路与107国道及市区主干公路连通,另外矿区距鹤壁火车站3km ,距鹤煤集团公司铁路专用线不足3km,交通较为便利,见图1-1 。图 1-1 鹤壁市大河涧许沟煤矿交通位置示意图2.1.2自然条件2.1.2.1地形、地貌本区地貌类型属太行山区之前缘丘陵地貌的一部分,为侵蚀成因的丘陵地貌,在矿区北部和南部各有一丘岗。其中南部丘岗标高为184.5m,岗下最低标高109.5m地形高差75m。北部丘岗标高164.4m。丘岗之间为弱等切割的冲沟坳地或平坦谷地,平时无积水,雨季可泻洪。2.1.2.2水系该地属卫河水系、海河流域,淇河流经该矿南端,本段河床宽超过100m,坡度约为0.3,水流平缓,有小河漫滩,河北岸似有内迭式二三级阶地。在许家沟村西有一O 2 石灰岩上升泉群,常年涌水量约1.4m 3/min,流入淇河。2.1.2.3气象本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干旱型气候。(1)气温:该地区年平均最高气温年份是1961年(15.3) ,最低份是1964年(13.1) ,一般年份平均气温为14.5。最高气温可达42.3(1967年6月4日) ,最低气温可低至15.5(1967年1月15日) 。(2)湿度:年平均绝对湿度11.63毫巴,年平均相对湿度60。(3)降雨量:年降雨量最大为1394.1毫米(1963年) ,最小为266.6毫米(1965年) ,平均年降雨量679.8毫米,雨期集中在七、八月份。(4)发量:本区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统计资料表明,最大年份蒸发量2695毫米(1965年),最小年份1859.3毫米(1979年)年平均蒸发量2264.1毫米。(5)风向、风速:每年八月至来年二月北风多,最高风速可达25m/min,每年三至七月多南风,最大风速14m/min。(6)地表温度:年平均最高值13.68,最低值9.3,平均值13.3,冻土厚约0.3m。2.1.2.4地震从历史地震资料分析整理可知,本区及临区烈度小于度的地震多次发生,烈度度度地震涉及本区者从1303年至今,至少有19次,本区最大烈度度。河南省地震局把本区地震烈度设定为度。2.1.3相邻矿井概况鹤壁市许沟煤矿位于该矿井田北边界F 1067断层北侧,该矿于1976年5月建井,年生产能力21万吨/年,开采二 1煤层,二个立井开拓,井深179m,开采水平标高-250m,矿井正常涌水量60m 3/h,属低瓦斯矿井,煤尘有爆炸性,煤层无自燃发火倾向。2.2井田地质特征2.2.1地层本区煤系地层被新近系、第四系所覆盖,地层自下而上依次如下:2.2.1.1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 2) 。马家沟组灰岩为含煤建造之基底。底部灰至灰白色,薄至中厚层状石灰岩、泥灰岩、白云质灰岩及角砾状灰岩;中下部黑灰色厚层花斑石灰岩;中上部为纯质石灰岩及黄灰色泥灰岩、白云质灰岩互层;上部为深灰色、青灰色纯质石灰岩。O2层厚超过500m。2.2.1.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 2b)与下伏奥陶系中统呈整合接触。本组下部为灰色泥岩及砂质泥岩,夹透镜状灰岩2层;中部为灰色细粗粒硅质胶结石英砂岩;上部为深灰色及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含铝质鲕状结构。底部浅灰紫色鲕状豆状铝质泥岩与马家沟组灰岩分界。厚度为25m。2.2.1.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 3t)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石灰岩及煤层组成。砂岩呈灰、灰褐色粉、细、中粒结构,矿物成份以石英为主,含长石较多,钙质或泥质胶结。砂质泥岩、泥岩为黑色灰色,偶具鲕状结构含植物化石。 C3L3灰岩底板为黑色浅海相钙质泥岩,常赋存大量动物化石。太原组含石灰岩9层,自下而上编号为C 3L1C3L9,其中C 3L2、C 3L3、C 3L5 、C 3L8发育较好,C 3L4、C 3L9次之,C 3L6、C 3L7最次。石灰岩多深灰及灰黑色。太原组所含煤层为一煤组,含煤8层,其中发育较好的为一 1煤。地层厚度:钻孔揭露厚度130150m, (真厚度为115125m)与本溪组地层整合接触。2.2.1.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 1S)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砂岩细粗粒灰褐色,上部浅灰带绿色。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下部含菱铁质,层面富集白云片及炭质,胶结物以泥质为主。砂质泥岩和泥岩多呈深灰色至灰黑色,上部浅灰夹紫斑,含铝质,局部具鲕状结构。本组含煤5层称二煤组,仅底部二 1煤可采,其厚度钻探揭露812.37m,平均真厚7.47m,其余煤层均不可采,本组厚度75m左右,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2.2.1.5二叠系下统石盒子组(P 1X)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砂岩为灰及灰黑色,细粗粒,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及暗色矿物,钙质胶结。砂质泥岩和泥岩,中、上部灰绿色夹紫斑,局部具鲕状结构,下部为深灰色,含植物化石。全组厚110m,与山西组呈整合接触。2.2.1.6二叠系上统石盒子组(P 2S)下段由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砂岩多呈灰白色,灰及灰绿色,细至巨粒结构,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有时含少许暗色矿物及泥岩色裹体。胶结物成分较复杂,包括钙质、泥质、硅质及绿泥石质, 砂质泥岩及泥岩为青灰色与紫色。上部具鲕状结构含豆状铁质结核,下部泥岩中常含菱铁质及白云质鲕粒。下段厚约200m。上段为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其顶部为平顶山砂岩,地层厚约400米,与下伏下石盒子组呈整合接触。2.2.1.7新近系(N 2)由土黄色,黄褐色粘土,黄褐色灰白色砂质粘土,薄层至厚层状砾岩组成.粘土中常含钙质结核及零星石灰岩砾石。核查区内厚度100180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2.2.1.8第四系(Q)以黄土为主,局部夹薄层砾石层,黄土质地均一,颗粒细匀,具有明显的垂直管道及较发育的柱状节理,厚度330m。2.2.2地质构造本区煤层走向由SN至NW20 ,局部NW40 ,大体是向E或NE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30左右,属倾斜煤层。探明断层有6条,断层走向NE 3060,倾向NW,现分述如下:2.2.2.1 F241:走向NE 5060,倾向NW 60,最大落差90m,正断层,由二水平(-260)运输大巷及其他巷道证实。2.2.2.2 F12:走向NE30,倾向NW40,落差50m,正断层,12采区副下山揭穿,采区主下山揭露该断层往深部分叉且很快尖灭。2.2.2.3 F13: 走向NE30,倾向NW,倾角60,落差约30米,正断层,断层延展长度500m。2.2.24 F308:走向NE30倾向SE,倾角75,落差大于1000m,正断层,核查区南部边界断层,已基本查明。2.2.2.5 F1067:走向NE70倾向NW,倾角60,落差10m,采面证实。2.2.2.6 F1066:走向NE30倾向SE,倾角60,落差15m,正断层位于矿井西北角。2.2.27岩浆岩本区内无岩浆岩侵入,但附近有喜山末期的橄榄玄武岩喷出岩体,根据中南地区地层表记载,喷出岩体地质时代划为第四系下更新统。提“冷泉报告”时,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将此岩体地质时代划定为新近系上新世晚期,岩体对煤质变化无影响。2.2.3煤层与煤质2.2.3.1煤层本矿区主要可采煤层为二 1煤层,位于山西组底部,下距一 1煤120m,煤厚6.28.29m,平均7.47m,倾角2538,平均32。二 1煤含夹石一层,厚度0.3m,下分层0.40.6m,煤层稳定,结构简单。普遍可采。2.2.3.2煤质情况1二 1煤、物理性质二 1煤为黑色,金刚光泽,条痕黑色略带浅灰色,属半亮型煤。具均一状和条带状结构,硬度较小,松软易碎。视密度为1.4t/m 3。、煤质情况:原煤灰分(A d)16.84,挥发分(V daf)15.04,硫分(S t,d)0.46,发热量(Qgr,v,d)30.71MJkg;二 1煤镜检资料有机质含量在90%左右,镜质组、半镜质组在95%,半丝质组和丝质5%。综合分析二 1煤为中灰特低硫贫煤。为较好的动力用煤和民用燃料。2、煤层顶底板直接顶板主要为黑色及深灰色砂质泥岩或泥岩,厚度25m,浅部多为泥岩,深部多为砂质泥岩,21-1孔细中粒砂岩(S 10)直接压煤,砂岩厚达26.25m。煤层老顶为砂岩,以21-1孔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变薄至10m以下,砂岩斜层理发育,节理不甚发育。二 1煤底板为黑色泥岩或砂质泥岩,厚度0.717m。2.2.4水文地质2.2.4.1主要含水层及隔水层1、主要含水层该区主要含水层有O 2灰岩裂隙溶水;C 3L2灰岩裂隙水;C 3L8灰岩裂隙水;S10、 S11 .等砂岩裂隙水;新近系砾岩裂隙孔隙水。O2广泛出露西部山区,总厚度大于500m,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许家沟泉群为主要泻水点,富水性强,渗透系数K=0.173米/昼夜,单位涌水量Q=0.067公升/秒/米,PH=7.55,水质类型为HCO 3-SO4 ” -Ca-Mg型水。太原组L 2灰岩含水层露头被新生界地层覆盖,接受新近系砂岩含水层(N 2)裂隙孔隙水补给或通过断层接受O 2补给。富水性强,渗透系数=2.048米/昼夜,单位涌水量Q=0.2549公升/秒.米,PH=8.10,水质类型为HCO-SO 4-Ca-Mg型水。太原组L 8含水层补给水源与L 2基本相同,富水性强。渗透系数K=0.413-5.554米/昼夜,单位涌水量q=0.05030.2407公升/秒.米,PH=7.457.90,水质类型为HCO 3、-SO 4、-K、-Na、-Ca、-Mg型水。二 1顶板砂岩含水层(S 10、S 11)受大气降水补给条件差,主要露头处接受N 2裂隙孔隙水补给,富水性中等。渗透系数K=0.0610.235米/昼夜,单位涌水量q=0.02400.0493公升/秒、米,PH=7.5,水质类型为HCO 3、-SO 4、-Ca、-Mg型水。新近系砾岩含水层(N 2)部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具潜水性质。深部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条件差,主要接受淇河水补给。2、主要隔水层本溪组隔水层,主要由砂质泥岩、泥岩、铝质泥岩和薄煤层组成,厚度2025m;二 1煤底板隔水层,即二 1煤至灰岩之间的砂质泥岩、砂岩、薄层灰岩(C 3L9)薄煤组成,厚度2640m;二 1煤顶板隔水层由泥岩、砂质泥岩组成,一般厚度不大,起不到隔水作用;新近底部粘土隔水层,该层发育不好,不连续,厚度040m。2.2.4.2矿井充水因素分析断层导水性: 煤田内多北北东、北东向断层,属压扭性断裂,两盘挤压较紧不易导水,但应重视两点,其一巷道穿越断层、矿压变化可能破坏断层不导性;其二,就二 1煤而言均为承压含水层,应重视水压与采掘关系。2.2.4.3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及矿井涌水量预计根据该矿储量核查报告,本矿水文地质类型为二类二型,即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矿井正常涌水量为80m 3/h,最大涌水量为160m 3/h。2.2.5其它开采技术条件2.2.5.1矿井瓦斯据地质储量核查报告,该矿绝对瓦斯涌出量南翼3.1 m3/min,北翼2.58 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南翼8.04 m 3/t,北翼6.33 m 3/t,属低瓦斯矿井。2.2.5.2煤尘爆炸性据2004年9月28日经平煤(集团)通风实验室煤尘爆炸性鉴定:二 1煤煤尘爆炸指数17.51%,具有爆炸性; 2.25.3煤层自燃据2004年9月28日经平煤(集团)通风实验室煤尘爆炸性鉴定:煤层自燃发火期6个月(级),为不易自燃煤层。2.2.5.4地温在本区194孔曾作过稳态测温,测温曲线成果基本上反映了地温状况,从孔口以下100660m,平均地温梯度为0.82/100m。无热害影响(孔底温度20.96)。2.3井田勘探程度2.3.1 1958 年 6 月中南煤田地质局 127 队提交鹿淇勘探区地质精查报告 ,本报告包括许沟区。1962 年河南储委复审结论:“本报告达不到精查 ”。2.3.2 1966 年 6 月 125 队提出盆场许家沟勘探区地质报告 ,提报告前中南煤田地质局(65)中南煤地发字 291 号文规定:“盆场地段(大体相当冷泉区)要求达到精查程度,许家沟地段要求达到详查程度” 。本报告最终只提交了储量总数,未划级别。2.3.3 1981 年 8 月鹤壁矿务局地测处、河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地质三队提交鹤壁煤田冷泉井田煤矿精查补充勘探地质报告 (以下局称冷泉报告) ,河南省煤管局(82)豫煤基字第 65 号文批准该报告。审批 “决议书”及“评议书”称:构造控制较好属中等构造类型,二 1煤属稳定型煤层。2.3.4 1999 年 5 月河南省鹤壁市地质队提交河南省鹤壁市大河涧许沟煤矿储量报告提二 1煤地质储量 A 级 270.69 万吨、B 级 908.96 万吨、C 级 499.40万吨,ABC=1679.05 万吨;其中动用量 283.92 万吨。一 12煤地质储量,C 级56.97 万吨,D 级 59 万吨;CD115.97 万吨; 11煤 C 级 111.91 万吨,D 级149.43 万吨,CD261.34 万吨。总计 A+B+C+D=2056.36 万吨。2.3.5 2005 年 12 月河南省鹤壁市地质队提交河南省鹤壁市大河涧许沟煤矿资源储核查量报告 ,本报告编制对各历史时期的资料及现实资料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利用,并参阅区外的地质成果。二 1煤构造控制严密,煤厚及煤层结构基本查明,全区达到勘探程序,所提(121b)346 万吨, (122 b)538 万吨,(333)301 万吨,合计 1185 万吨,煤炭资源储量可靠,可供矿井建设和开发利用。第三章 矿井储量、年产量及服务年限3.1 井田境界该矿井田位于鹤壁煤田最南端,鹤煤集团十矿井田浅部,西至煤层露头,南至青羊口断层,北部以纬线3963800为界与鹤壁市许沟煤矿毗邻,深部边界-400m水平,井田东西倾斜宽0.599-0.866km,南北走向长约1.647-2.153km,面积约1.4815km2。3.2井田储量3.2.1地质储量计算储量标准为二 1煤层最低可采厚度0.8m,灰份不超过40%,发热量大于17MJ/kg,二 1煤实体容重1.4t/m 3。根据该矿储量核查报告及储量计算图,本井田保有地质储量1185万吨。详见表2-1-1。资源储量估算汇总表 表2-1-1查明资源储量(万吨) 保有资源储量(万吨)煤层121b 122b 333 动用储量 合计 121b 122b 333 合计二 1 346 538 301 477.92 1662.92 346 538 301 11853.2.2矿井工业资源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121b+122b+333kk-可信度系数,0.70.9,本矿井构造程度属中等,取0.8工业资源/储量=346+538+(3010.8)=1124.8万吨。3.2.3各种煤柱留设原则(1)工业场地煤柱:按照“三下”采煤规程的相关规定分别计算。计算参数为:表土层岩层移动角=45,基岩段岩层走向移动角()和上山方向岩层移动角 ()均为72,下山方向岩层移动角=72-0.7,为煤层倾角。(2)断层煤柱:根据水压计算留设。水位标高按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的最大水位标高+130m考虑。 根据矿井水文地质规程中含水或导水断层防隔水煤柱留设公式,计算导mMHLi 1.56.36.105.36.10mAHb824水断层煤柱为:LMA mkpP3式中:L防水煤柱宽度,m;M煤层厚度或采高,平均厚7.47m;A安全系数,一般取12.5,设计取1.75;P水头压力,kg/cm 2,设计取13-53 kg/cm 2;kp煤的抗拉强度,本井田煤层取3 kg/cm 2。经计算,断层防水煤柱为60104m,其中F 1066断层6373m,F 241断层7789m,F 13断层6079m,F 308断层78104m,详见井田开拓及采区巷道布置图。矿井生产时要进一步搜集含水层水头压力值及煤的抗拉强度值,并根据实际采高、开采水平标高及断层位置,及时调整煤柱宽度,确保安全生产。(3)井田深部及北部边界煤柱:各留20m。(4)煤层浅部煤柱:按导水裂缝带高度加保护层厚度计算。根据三下规程中煤层浅部防水煤岩柱留设公式,计算浅部防水煤岩柱:A、导水裂缝高度设计计算(按中硬覆岩计算公式):导水裂缝带高度式中:M累计采厚。该式适用于单层采厚13m,累计采厚不超过15m。该矿淇河下采煤分层厚度2m,累计采厚6m。B、保护层厚度的计算(按松散层底部粘性土层厚度小于累计采厚)保护层厚度 式中:A=M/nn分层开采的层数。C、防水煤岩柱高度取60mAbLish1.593.2.4矿井设计资源量矿井设计资源量为矿井工业资源量减去各类永久煤柱后的资源量。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各类永久煤柱共损失资源量为313.8万吨。则矿井设计资源量为811万吨。3.2.5可采储量矿井设计可采储量为矿井设计资源量减去工业场地和主要井巷煤柱的煤量后乘以采区回采率所得储量。本矿二 1煤层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方案
- 夫妻离婚股权分割与公司经营权转让综合协议
- 离婚协议书起草与财产分配协议
- 离婚协议及子女抚养权、财产分配、债务处理详细约定
- 羊草产业化发展的优势与必要性探讨
- 文化创意产业园租金支付与产业发展合作合同
- 离婚协议签署效力认定与反悔可能性风险评估合同
- 离婚协议中财产评估及分割的规范操作流程
- 山地租赁合同范本(山地林业资源开发与保护)
- 电信服务合同签订与用户隐私保护规定
- Unit 2 Home Sweet Home Section A Grammar Focus 3a-3c课件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 法律援助法普法活动方案
- 食管恶性肿瘤护理查房
- 发热病人的护理课件
- 智能装备产业行动计划
- 新生儿湿疹护理与防治要点
- 高效农贸市场管理与运营合作协议
- 诸暨市家政服务员(母婴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技术文件
- CJ/T 81-2015机械搅拌澄清池搅拌机
- T/SHPTA 082-2024光伏组件封装用共挤EPE胶膜
- 企业合规经营及纳税证明书(5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