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的燃烧特性_第1页
液化石油气的燃烧特性_第2页
液化石油气的燃烧特性_第3页
液化石油气的燃烧特性_第4页
液化石油气的燃烧特性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液化石油气的燃烧特性液化石油气的燃烧特性 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 主要是通过燃烧以利用其热量 因 此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能源节约和安全 一 液化石油气的燃烧一 液化石油气的燃烧 1 燃烧的条件 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发光 发热的激烈的氧化反应 发光 发热是物质燃烧的外观特征 发生剧烈氧化反应则是物质燃烧 的本质 燃烧必须具备下列 3 个条件 1 存在可燃物质凡能与空气中的氧起剧烈反应的物质 一 般都称为可燃物质 如丙烷 丙烯 木柴 汽油 煤油等 2 存在助燃物质凡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都叫助 燃物质 常见的助燃物质有 空气 氧气等 3 有能导致燃烧的点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量都 叫点火源 点火源是物质发生燃烧的能量条件 没有点火源就 不会发生燃烧 可燃物 助燃物和点火源是构成燃烧的 3 个要素 缺少其 中任何一个要素 燃烧便不能发生 对于已经进行着的燃烧 若消除可燃物或助燃物中任何一个条件 燃烧便会终止 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是在其挥发出蒸气气体状态下进行 的 由于可燃物的状态不同 其燃烧特点也不同 可燃气体只要达到其本身氧化条件所需的热量便能迅速燃 烧 在极短的时间内全部烧光 这是因为气体扩散能力强 分 子之间距离大 容易与空气混合 造成了充分燃烧的条件 液 化石油气中的所有组分 在常温常压下均为气态 在空间传播 迅速 所以非常容易燃烧 甚至能形成爆炸 可燃液体的燃烧不是液体本身的燃烧 而是液体蒸发汽化 与助燃物 空气中的氧 在火源作用下的燃烧 而燃烧又加速了液 体汽化 使燃烧得以扩展 由于液体燃烧在火源 升温 汽化 等过程的准备阶段需消耗时间和热量 因此 液体燃烧要比同 种气体物质完全燃烧过程所需的热量多 时间长 由于液化石 油气中碳三 碳四组分的沸点都很低 虽然泄露出来为液体 但其汽化却十分迅速 燃烧和爆炸的危险性同样很大 如果可燃物是简单固体物质 如硫 磷等 受热时首先熔 化 然后蒸发燃烧 没有分解过程 若是复杂物质 燃烧后气 态产物和液态产物的蒸气着火燃烧 因此 固体燃烧相对于液 体 气体较为困难 燃烧速度较为缓慢 2 燃烧反应和燃烧产物 1 燃烧反应方程式是表示燃烧前后物质变化的方程式 它 表示了反应物质之间的比例关系 烃类完全燃烧的反应式可由 下式表示 液化石油气中主要组分的燃烧反应式如下 c3h8 5o2 3co2 4h2o 热量 c3h6 4 5o2 3co2 3h2o 热量 c4h10 6 5o2 4co2 5h2o 热量 c4h8 6o2 4co2 4h2o 热量 以丙烷完全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例 其含义是 1 标准立方 米体积的 c3h8与 5 标准立方米体积的 o2发生燃烧反应能生成 3 标准立方米的 co2与 4 标准立方米的水蒸气 同时释放出 10 104kj m3的热量 可见 由燃烧方程式可以知道燃烧多少 液化石油气需要多少理论氧气量 燃烧后产生什么样的气体 产生多少体积的烟气 2 燃烧的空气需要量燃烧所需的氧气通常是从空气中获取 的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为 21 即 空气 氧气 100 21 4 76 1 可见 1 体积的氧气相当于 4 76 体积的空气 则丙烷燃 烧完全 1m3的氧气 从理论上需要的空气量为 5 4 76 23 8 m3 这种通过反应方程式计算出的空气需要量通常称之为理论 空气量 在液化石油气的实际燃烧中 仅仅供给理论空气量是不能 达到完全燃烧的 其原因是 空气中除含有 21 的氧气外 还含有大量的氮气 它会带走热量而使火焰温度降低 影响热 效率 燃烧时液化石油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得不到充分接触 因此 在实际燃烧中需要多供一些空气量 才能保证燃烧完全 实际供给空气量与理论需要量之比 称为过剩空气系数 用符号 表示 即 实际空气需要量 理论空气需要量 过剩空气系数的取值不能过大 过大易使空气带走燃烧产 生的热量 亦不能过小 过小则达不到完全燃烧 甚至会产生 存毒的 co 对一般燃具 过剩空气系数可取 1 1 1 15 液化石油气燃烧的理论空气需要量和实际空气需要量见表 1 2 15 表表 1 2 151 2 15 液液 化石油气燃烧的理论和实际空气需要量化石油气燃烧的理论和实际空气需要量 空气需要量 气体 理论需要量 m3实际需要量 m3 丙烷23 8626 35 丙烯21 8424 02 正丁烷31 0334 13 异丁烷28 5831 44 城市煤气4 695 16 3 燃烧产物及其危害可燃物质燃烧的产物是该物质燃烧时 生成的气体 蒸气 液体和固体物质 液化石油气中的 c h s p 等元素在燃烧过程中分别生成 co2 co h2o so2 p2o5 h2s h3p 等物质 在助燃物充足 的条件下 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 产生完全燃烧产物 在助燃 物不充足的条件下燃烧 会产生不完全燃烧产物 完全燃烧产 物不能再进行燃烧 不完全燃烧产物遇助燃物还会继续深度燃 烧 如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时生成 co2 co2不会再燃烧 不完 全燃烧时生成 co co 遇空气还可再燃烧 最终生成 cp2 co 是一种无色气体 比空气轻 具有强烈的毒性 当空气中含有 10 的 co 时 1 2min 内可使人中毒死亡 co2也是一种无色 气体 但比空气重 不燃烧 不导电 有轻度毒性 浓度较高 时 可使人窒息 因此 燃灶具间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以使 燃烧产物能及时排出 3 闪点与闪燃 自燃与自燃点 1 闪点与闪燃各种液体的表面都有一定量的蒸气存在 蒸 气的浓度取决于该液体的温度 可燃液体表面的蒸气与空气混 合 形成了混合可燃气体 遇火源即发生燃烧 挥发性混合气 体遇火源能够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在闪点时可燃液体的 蒸发速度很慢 所产生的蒸气量仅能维持极短时间的燃烧 而 新蒸气来不及补充 只是瞬间出现蓝色火花 不能引起连续燃 烧 这种现象就叫闪燃 不同的可燃液体有不同的闪点 闪点越低 发生火灾的危 险程度就越大 液化石油气的闪点都是非常低的 其数值见表 1 2 16 液体在闪点温度以上时 因液体蒸发速度快 混合气体 中可燃气体的数量增加 能够维持连续稳定的燃烧 因此 闪 燃是液体发生火险的信号 是着火的前奏 闪点是评定可燃液 体火灾危险的主要指标 表表 1 2 161 2 16 液化石油气主要组分的闪点液化石油气主要组分的闪点 主要组分丙烷丙烯丁烷丁烯 闪点 104 108 82 80 2 自燃与自燃点自燃是物质自发的着火燃烧 通常是由缓 慢的氧化作用引起本身温度升高或由外界温度升高而引发的 即物质在无外界火源的条件下 在一定温度下自行发热 散热 受到阻碍而积蓄 逐渐达到自燃状态 可燃物质发生自行燃烧 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液化石油气各组分的自燃点见表 1 2 17 表表 1 2 171 2 17 液化石油气各组分的自燃点液化石油气各组分的自燃点 自然点 自然点 组分 空气中氧气中 组成 空气中氧气中 乙烷 472 丁烷 408283 丙烷 493468 丁烯 443 丙烯 458 戊烷 290258 4 热值 热值又称发热量 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可燃物质 在完全烧尽时生成最简单最稳定的化合物时所释放的热量 单 位为 kj m3或 kj kg 热值可分为高热值和低热值 高热值包含燃烧反应后所产 生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所放出的热量 若不计算这部分热量 则为低热值 因此 高热值要比低热值大 液化石油气各组分 的高热值和低热值见表 1 2 18 从表中可以看出 液化石油气 的热值很高 表表 1 2 181 2 18 液化石油气各组分的热值液化石油气各组分的热值 25 25 0 0 1013mpa 1013mpa 高热值低热值 组分 104kj kg 104kj m3 104kj kg 104kj m3 乙烷5 196 974 756 38 丙烷5 0410 124 649 31 丙烯9 368 76 丁烷4 9513 384 5812 35 丁烯12 5711 76 戊烷16 9215 66 一氧化碳1 331 3 二 液化石油气的爆炸及其爆炸极限二 液化石油气的爆炸及其爆炸极限 1 爆炸 物质自一种状态骤然转变成另一种状态 并在瞬间释放出 大量的能量 同时产生巨大声响的现象称为爆炸 爆炸可分为 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两种 1 物理性爆炸这种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引起的 爆炸原因往 往是由于容器内部介质的压力超过了容器所能承受的强度 致 使容器破裂 内部介质在瞬间膨胀 并以高速度释放出内在能 量 物质在发生物理性爆炸前后的成分和性质均不改变 储罐 或钢瓶内的液化石油气 受到高温而引起爆炸 锅炉超压爆炸 等都属于物理性爆炸 2 化学性爆炸这种爆炸是由于物质发生极迅速的化学反应 产生高温 高压而引起的爆炸 当储罐或钢瓶破裂时 内部的 液化石油气迅即蒸发 膨胀 并与周围的空气相混合 形成可 燃性混合气体 一旦遇到火源 便立即发生化学性爆炸 其实 质是高速度的燃烧 从而产生出大量的高温燃气向四周扩散 并引起附近的可燃物质燃烧 化学性爆炸常常与火灾同时发生 物质在发生化学性爆炸前后的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 爆炸极限 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 并不是在任何比例下都 可以燃烧或爆炸的 而是具有一定的数量比例 且因条件的变 化而改变 由实验得知 当混合物中可燃气体含量接近于理论 上完全燃烧所需要的量时 燃烧最快 最剧烈 若含量减少或 增加 火焰燃烧速度则降低 当浓度低于或高于某一限度值时 却不再燃烧和爆炸 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遇到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燃烧的浓 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 爆炸燃烧的最低浓度称爆炸浓度下 限 最高浓度称爆炸浓度上限 爆炸极限一般可用可燃气体在 混合物中的体积百分数来表示 液化石油气各组分的爆炸极限 见表 1 2 19 表表 1 2 191 2 19 液化石油气各组分的爆炸极限 液化石油气各组分的爆炸极限 体积分数体积分数 名称爆炸下限爆炸上限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量论含量 丙烷2 379 504 02 丙烯2 0011 104 44 丁烷1 868 413 12 丁烯1 709 003 37 液化石油气1 59 5 汽油1 77 2 可燃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低于爆炸浓度下限时 由于可燃 物质量不足 空气过剩 不发生爆炸燃烧 当可燃物质在空气 中浓度高于爆炸上限时 可燃物质过剩 空气不足 也不发生 爆炸 但是 若可燃物质的浓度高于爆炸上限 无论以什么方 式或原因补充空气 则又进入爆炸范围 隐藏有爆炸燃烧的潜 在危险 1 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爆炸极限不是一个固定值 它随着 一些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影响爆炸极限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原始温度 爆炸性混合物的原始温度越高 则爆炸极限 范围越宽 即爆炸下限降低而爆炸上限增高 这是因为系统温 度升高 其分子内能增加 使原来不燃的混合物成为可燃 可 爆系统 所以温度升高使爆炸危险性增大 原始压力 混合物的原始压力对爆炸极限有很大的影响 在压力增加的情况下 其爆炸极限的变化是很复杂的 一般情 况下压力增大 爆炸极限范围扩大 压力减小 则爆炸极限范 围缩小 这是因为系统压力增高 其分子间距更为接近 碰撞 率增大 因此使燃烧的最初反应和反应进行更为容易 惰性介质 若混合物中所含惰性气体的百分数增加 爆 炸极限的范围缩小 安全性提高 惰性气体的浓度提高到一定 数量可使混合物不发生爆炸 充装容器的材质 尺寸等 对物质爆炸极限均有影响 实验证明 容器或管道直径越小 爆炸极限范围就越小 除上述因素外 火花的能量 热量交换表面的面积 火源 和混合物的接触时间等 对爆炸极限均有影响 2 确定爆炸浓度极限的实用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