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读书笔记_第1页
文学创作读书笔记_第2页
文学创作读书笔记_第3页
文学创作读书笔记_第4页
文学创作读书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文学创作读书笔记如果你问读者为什么读书,一千个读者可能会有一千个回答,但是当你问作家们为什么创作,一千个作家恐怕会给出同一个回答。此次会上,中澳两国的作家们,但凡发言中涉及这个话题,几乎无一例外地表明:只为了自己的内心而创作,不会去管读者喜欢什么。 刚刚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在他的会议发言中明白无误地表示:“我认为文学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是人类追求光明、惧怕黑暗的本性使然,是人类认识自我、表现自我的愿望使然。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的发展、繁荣,与文学奖没有任何关系,而要想写出好作品,首先就应该把文学奖忘掉。 ”他希望自己能尽快摆脱尘俗纷扰,回到书桌之前, “不考虑文学奖评委,不考虑翻译家,不考虑读者”地创作新作品。 在被问及如果读者不喜欢自己的作品该怎么办时,中国作家徐小斌与澳大利亚作家卡斯特罗的回答如出一辙。徐小斌说:“我不会去考虑读者,因为考虑读者会让我不知如何下笔。 ”卡斯特罗则回答得更为坚定,他说:“我觉得完全无需对读者负责。审美的小说应用一种审美的心态来阅读,可是现在的人们都很不耐烦。 ” 也许,他们看重的是自己内心的感觉,是“我手写我心” 、不为外物拘牵的境界。所以他们不考虑文学奖评委,不考2 / 6虑翻译家,也不考虑读者。创作的作品, “读者爱读便读,不爱读便罢了” 。这样坚定的表白,在这个存在着太多为迎合市场而创作的时代,初听上去让人为之振奋,但仔细一想却又生出忧虑。有听众就问:“你们在写作中是否还会考虑到作为一个作家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卡斯特罗回答说:“我觉得作家可以做的非常有限。作为老师也许可以,但作为作家不该说的太多。 ” 这位提问者的意思,大概是曾被认为是社会的良心的作家们,是否该在文学中承担起更多的东西。而作家的回答则似乎是,现在的读者太讨厌意义一类的东西了,那就让老师们去干这些事吧,作家把小说写好就足够了。 有多少人在阅读文学 虽然在创作时作家们尽可唯我独尊,但书一旦写了出来,他们又不得不看一看读者的脸色,因为,作家也要吃饭。即便没有生计困扰,大多数作家还是会在意自己的作品究竟能产生多大的社会反响。这也是人之常情,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家后续的创作热情。只是,这多少与“不考虑读者”的声明有些抵牾。 当稍微留意一下读者的反应时,大家又发觉,文学作品的阅读情况实在很不乐观,即便是一些享有大名的作家,其作品的印数也呈下降趋势。老作家叶辛在发言中坦称,前年在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长篇小说客过亭 ,当时该3 / 6出版社的编辑专程跑到上海去找他,就为了商讨印数。一番长谈之后,定下来印 3 万册。叶辛心里不大乐意,相对于他以往作品的印数,3 万册实在太少了。可是编辑很无奈地告诉他,现在的小说能印 1 万册就算了不起了,3 万册很不错了! 后来叶辛就此事询问过出版界的有关领导,得到的回答是,那位编辑说得没错,文学作品的现状就是这样,小说也许还算好的。相对于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不管 1 万册还是 3 万册,又何异于九牛一毛?文学作品的境遇由此推而可知。所以,叶辛感慨说:“现在的阅读形势对当代作家恐怕都构成了挑战。在这个时代,读者要读完一本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他真得下很大决心才能办到。 ” 比起作家来,出版家们更敏感于作品的销量问题。澳大利亚出版家印迪克介绍,当前的文学出版正面临一场危机:读者的不断消逝。在他的初步统计里,澳大利亚街上每 100万人当中,至多有 40 多人阅读诗歌,有 80 多人阅读散文。所以作为一个文学出版人,他感觉在澳大利亚“特别的孤独” 。 “书也不是没人看,但多半都是烹调、求职一类的图书。”印迪克说, “在纯粹的文学作品里,人们也只喜欢那些轻松的、消遣的、休闲式的作品。至于那些对读者的阅读有一定挑战、思想性较强的文学作品,则几乎是出版的灾难。4 / 6” 找回一些失落的传统 一位中国作家在会上谈到,就在并不遥远的上世纪 80 年代,文学作品还是大众的宠儿。一本小说甫一出版,便被人们争相阅读。在大学校园里,学生与老师夜以继日讨论文学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可这一切到了今天却似乎悄悄改变,出版商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衡量着小说的印数,要不然他就得直面存货与亏损。 这位作家没有谈到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变化,那就是现在社会上各类人群都已经不再对文学葆有那份珍贵的热情。读者们在文化样式极大丰富的背景下,开始疏离文学,在习惯于解构一切、娱乐一切的文化环境里,开始厌恶讨论意义。而作家当中,不少人也失去了曾经昂首天外的雄心与志气,在这种变化中碌碌无为。他们有的跳进潮流中随波逐流,有的则声称只为了自己的内心而写作,不用管读者怎么想。 如果一边是创作不用考虑读者,另一边是读者不来阅读作品,这将是一个多么尴尬的局面?这样的局面究竟缘何而生?当有作家抱怨“今天的读者大多喜欢简单直接的东西,曾经存在于文学中的那种人性的叩问、心灵的自省、思考的苦痛、意义的承担,都被无情地解构了,文学的内省性因此也大为减少”时,马上就有听众提出质疑:文学5 / 6阅读的减少、文学内省性的淡化,只有外部的原因吗?作家自身是否也该承担一些责任? 12 下一页在会上,作家李洱谈到了中国作家的一个转变,他的话对我们或有启迪。上世纪 80 年代,作家们关注的是文学的“现代性” ,他们积极地向世界文学吸取营养。而到了今天,他们越来越重视文学的“本土性” ,重视中国文学的固有传统,重视从中国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化里寻找文学资源。 这个被重新发现的中国文学传统,就包括了重要的一条:文以载道。中国古有“三不朽” , “立言”是其中之一。立言便是学问文章要有益于世,引导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作家群体,一直都是立言的重要人选。这个群体如果都宣称对读者没有责任了,恐怕会令人心生忧虑。也许有一天,当消解一切意义的潮流退却之后,人们会重新看明白,教化也是文学的一个基本功能,而作家写小说并非仅仅自娱自乐那么简单。 红楼梦里开篇就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者那种寻觅读者中之“知音”的意味呼之欲出。 三国演义也很注重读者反应,比如它写道:“若读到古人忠处,便思自己忠与不忠;若读到古人孝处,便思自己孝与不孝” ,便是在面对心中的读者说话。散文家朱自清也说:“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6 / 6不能没有假想的读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