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桥之美》教案 新人教版1.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桥之美》教案 新人教版1.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桥之美》教案 新人教版1.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桥之美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a.积累美感、驻足等词语b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学会欣赏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c欣赏形象优美的语言(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自主合作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教学重难点根据上述的分析,我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是1、 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2、学会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其中第二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2、作者简介:吴冠中,中国现代作家,当代在世界画坛具有巨大影响的画家3、检查字词预习 读一读,记一记(二)发现桥之美朗读课文,感知形象1、作者眼中桥美在何处?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乌镇石桥:密密的苇丛江南石桥:细柳拂丝拂桥长桥卧龙:湖水苍茫风雨桥:飞泉瀑布清明上河图虹桥:街头市集以上是正面举例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反面举例欠缺配合的桥南京长江大桥想寻找钱塘江大构不成图画成昆铁路桥划断( 请欣赏文中举例的桥之美,出示图片)3大声齐读第自然段你喜欢本段中描绘的哪种桥?这种桥周围衬托着怎样的环境?此种环境下的桥给人怎样的美感?我喜欢乌镇的石桥,因为它在密密的芦苇丛里,给人一种舒畅的感觉。(三) 品读桥之美 精读课文 ,找出文中形象生动的语言并加以分析如“茅盾故乡舒畅的气”“早春天气令画家销魂”等(1) 同桌之间合作、交流(2) 师生互动交流(这一环节是本课应突破的难点,重视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自主能动的学习并让学生自主实践,合作探究)(四)创造桥之美 拓展延伸 诗歌创作:请以“桥”为题,即兴创作一首短诗。要求:1、突出桥的象征意义。2、通过桥联想到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以及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课堂小结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本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中寻求美或新的发现,不仅寻求美如此,做其它事也是如此。课后习题1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纤细()驻足() 险峻()孕育()颐和园()煞它风景()2解释词语,并解释加黑的字。驻足:_美感:_晓风残月:_煞它风景:_失之毫厘,差之千里:_3“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答案:1略2驻,车马停止。停止脚步。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拂晓风起,残月将落。常形容冷落凄凉的意境。在本文指夜晚的景色。同“杀风景”。意思是破坏了景致。厘,毫,计量的小单位。意思是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3用密密的芦苇,一隐一现,更显乌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