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山楂颗粒的研制_刘杰_第1页
丹参山楂颗粒的研制_刘杰_第2页
丹参山楂颗粒的研制_刘杰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研究 69 2 0 1 2 年 2 月第 1 0 卷 第 5 期 中 国 医 药 指 南 各组数据采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3 结 果 3 1 肝 脑组织中MDA和SOD含量 见表1 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 D 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肝 脑组织 中MDA含量明显升高 P 0 01 SOD活性均显著下降 大蒜提 取物给药组能降低肝 脑组织中MDA的含量 提高SOD的活性 P 0 01 3 2 大鼠血清IL 2含量 衰老模型大鼠血清IL 2的含量为4 73 ng mL 与正常大鼠 7 64ng mL 比明显下降 P 0 01 大蒜提取物连续灌胃2个月后 大鼠血清IL 2含量为7 53 ng mL 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 4 67 ng mL P 0 01 见表2 3 3 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能力 衰老模型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能力结果吸光度A值为 0 08 与正常大鼠 0 16 比明显下降 P 0 01 大蒜提取物连续 灌胃2个月后 吸光度A值为0 15 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 0 10 P 0 01 见表3 表1 肝 脑组织中MDA和SOD含量测定结果 s n 10 组别 MDA nmol mg SOD U mg 肝脑肝脑 正常对照组1 07 0 331 80 0 30180 23213 40 模型组1 63 0 45 4 80 0 75 103 20 105 21 阴性对照组1 55 0 323 62 0 65125 30167 34 给药组1 15 0 23 2 02 0 43 149 35 199 35 与正常组比较 P 0 01 与模型组比较 P 0 01 表2 大鼠血清IL 2含量测定结果 s n 10 组别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给药组 IL 2含量 ng mL 7 64 0 414 73 0 22 4 67 0 29 7 53 0 36 与正常组比较 P 0 01 与模型组比较 P 0 01 表3 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能力测定结果 s n 10 组别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给药组 吸光度A0 16 0 030 08 0 010 10 0 020 15 0 03 与正常组比较 P 0 01 与模型组比较 P 0 01 4 讨 论 大蒜是各国人民喜爱的香辛类蔬菜 在世界各地普遍种植 大蒜 不仅是人们常用的安全无毒 无公害 无残留的调味品 而且是成本 低 无毒 无副作用 具有独特的药理和营养保健功能 近年来研究 表明 大蒜具有抗菌抗病毒 提高免疫力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防治 糖尿病等功效 6 8 关于大蒜抗衰老的方面的研究不是很多 本研究结 果表明大蒜提取物能降低衰老大鼠肝 脑组织中MDA的含量 提高 SOD的活性 P 0 01 说明其可有效对抗D 半乳糖所致大鼠肝 脑 的氧化损伤 大蒜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衰老大鼠血清IL 2含量 增强衰 老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能力 说明其具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 用 综上所述 大蒜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很有可能成为一种有效 的抗衰老药物 参考文献 1 刘德军 大蒜 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1 76 76 2 梅四卫 朱涵珍 大蒜研究进展 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 8 154 158 3 官正学 王建立 张学予 我国大蒜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J 自 然资源 1994 5 54 59 4 王焕丽 张锡宝 陈兴平 大蒜素体外抗白念珠菌生物膜作用的 初步研究 J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0 5 3 129 132 5 Kubec R Svobodova M Velisek J Distribution of Salk en yicysteine sulfoxides in some Allium species Identification of a new flavor precursor S ethylcysteine sulfoxide Ethiin J Agric Food Chem 2000 48 4 428 433 6 Wertbeim T Untersuchtmg des Knob lauchols J Ann Chemund Pham 1844 51 2 289 315 7 蔡芸 裴斐 郑砚君 等 大蒜素联合头孢唑林或苯唑西林对葡萄 球菌的抗菌作用 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6 11 8 925 928 8 高迎春 徐长庆 刘学义 等 不同剂量大蒜素对糖尿病大鼠心律 失常的影响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7 1033 1034 丹参山楂颗粒的研制 刘 杰 张 旗 马长雨 天狮集团 天狮生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天津 301700 摘要 目的 确立丹参山楂颗粒的配方及制作工艺 方法 以丹参 山楂 三七为主要原料 提取并干燥后得到浸膏粉末 配以适当的矫味剂 并进行配方研究与正交试验分析 确定最佳配比 通过对丹酚酸 B 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 对工艺进行控制 结果 经混合 制粒等工艺 可以生产出酸甜可口 风味独特又富有保健功能的干混悬颗粒剂 结论 本颗粒剂配方依据合理 工艺可行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丹参 山楂 三七 工艺 配方 中图分类号 R282 710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 8194 2012 05 0069 03 山楂为蔷薇科山楂属植物 山楂黄酮及其苷类 山楂酸等能降低 血管脆性及异常的通透性 可做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辅助治疗剂 1 3 丹 参是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 丹参酮及丹参素 丹酚酸能明显降低高脂 饮食诱导的高脂血症地鼠的TC TG以及LDL C水平 其效果接近于 辛伐他汀 4 5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 动物实验证明三七总皂苷可以有效 防止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6 鉴于丹参 山楂 三七在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方面良好的保健作 用 故以此为物质基础 开发一款有助于降血脂的保健食品 这对于 充分利用我国中药资源 开拓中药国际市场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重 大意义 1 材料与仪器设备 1 1 仪器和设备 Waters2695 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Waters2996 PDA二极管阵列检 测器 旋转蒸发仪 4000 HB G3 德国Heidolph 摇摆式颗粒机 YK 60 槽型混合机 CH 10上海天祥 健台 颗粒包装机 DXDK40 II 天津三桥 真空干燥箱 VD53 德国Binder 万能粉碎机 70 实验研究 February 2012 Vol 10 No 5Guide of China Medicine FW 100 天津泰斯特 1 2 原料与试剂 丹参 山楂 三七 河北金木药业 草莓果汁粉 天津颐和泰 甜 菊糖苷 上海达盛食品 奶油香精 上海芬美意香料 结晶果糖 稳定 剂 丹尼斯克有限公司 丹酚酸B对照品 批号 111562 200706 来 源 中国药检所 含量98 2 试 验 2 1 工艺流程 2 2 操作要点 2 2 1 提取 浓缩 干燥 粉碎 称取丹参 0 36kg 三七 0 11kg 山楂 0 18kg 药材质量应符 合2010版 中国药典 一部规定 粉碎至20目 进行三次煮提 6倍 量90 乙醇 1 5h 6倍量60 乙醇 1 5h 8倍体积水 2h 各提取液 均需过200目筛后 沉淀2h 提取液回收乙醇后 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 1 1 2g cm3 稠膏真空 干燥温度 80 压强0 02 0 03Mpa 所收干膏粉碎后过80目筛 得 膏粉 0 2kg 2 2 2 制软材 20目筛除杂并预混后以50 乙醇为润湿剂利用槽型混合机制软材 2 2 3 制粒 干燥 整粒 利用五角滚刀的往复旋转作用 进行一次摇摆制粒 上40目筛 网 粉粒水分 5 20目和80目标准筛整粒 2 3 口味调整 称取1g膏粉与0 6g稳定剂 以甜菊糖苷 奶油香精 结晶果糖与 草莓粉四项为因素 以感官评分为指标 进行正交试验分析 见表1 表4 显著因素的水平应选取使评分结果较高的水平 不显著因素的水 平可结合实际选取 这样选取的结果是A2 B2 C1 D3 2 4 丹酚酸提取工艺考察 2 4 1 测定方法 参照 中国药典 2010版一部附录VI D 2 4 2 色谱条件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流动相 甲醇 乙腈 甲酸 水 30 10 1 59 V V 流速 1mL min 检测波长 286nm 柱 温 25 2 4 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丹酚酸B对照品 精密称定 加70 甲醇制成约60 g mL的溶 液 即得 2 4 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提取液 移液管精密移取提取液1mL 置100mL容量瓶中 用去 离子水定容 充分摇匀 0 45 m滤膜滤过即得 浓缩液与浸膏粉 准确称取样品约0 2g 置100mL容量瓶中 去 离子水定容后 超声溶解15min 0 45 m滤膜滤过 2 4 5 进样方法及含量计算 将丹酚酸B对照品溶液及各供试品溶液分别进样20 L入高效液相 色谱仪 得各样品积分面积 利用外标法进行含量计算 即得各供试 品丹酚酸B含量 见表5 3 组方原理 3 1 复方药理研究 近年来 药学研究者以中医与西医两种药理理论为指导对丹参 三七 山楂复方制剂的药效做了详细研究 王云来 7 等将造模组分为 山楂组 丹参组 山楂与丹参合用组 进行组间对照 症型研究表明 山楂 丹参伍用后有调节血脂作用 杨爱萍 8 等以人体志愿者进行试 食研究 说明了山楂 丹参 三七伍用能有效地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低 密度脂蛋白水平 陈杲 9 等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 生物系统角度分析 并阐明了丹参 三七相伍用的协同机理 王文祥博士则以多种动物为 对象 进行药动学研究 从细胞及蛋白翻译与分子转录水平 对丹参 山楂混提物的药理做了阐释 10 3 2 配比研究 刘婷 11 等采用对新西兰兔灌胃的方式观察了丹参 三七6种配比 的药效 认为以10 3 为最佳 商洪才 12 等对丹参 三七的7种配比进 行了多效应指标研究 明确了以改善心肌缺血为主效应时 丹参三七 相伍的最佳比例为10 3 10 7 历代中药成方 山楂入药较少 随着西方医学的引入 山楂逐渐 表1 L9 34 正交试验的因素和水平 水平 因素 甜菊糖苷A g 奶油香精B g 结晶果糖C g 草莓果汁粉D g 10 020 053 59 20 030 074 512 30 040 095 515 表2 评分参考 评价指标标准分数 口味 风味纯正 甜酸适中 口感香醇 细腻18 25 口感不正 酸甜不合 生硬11 18 味道很不和 苦涩 有厌恶感4 11 气味 草莓香和奶香相融合 气味圆柔 芬芳18 25 调香不当 显得笨拙 发冲11 18 香气不明显或很刺鼻 药味难掩4 11 色泽 均匀柔和 亮丽 主调为红褐色18 25 色泽略柔和 显得晦涩11 18 色泽不均一 暗淡无光泽4 11 冲调 溶液均匀 稳定 放置半小时 无沉淀 无分层18 25 略有分层和混浊 复水性一般11 18 明显分层和混浊 大量沉淀 复水性很差4 11 表3 试验方案与极差分析 试验号ABCD结果 1111172 2122281 3133377 4212373 5223186 6231275 7313265 8321389 9332179 K1230210236237 K2 234256233221 K3233231228239 R446818T 697 较优水平 A2 B2 C1 D3 因素主次 B D C A 表4 方差分析表 方差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值显著性 A2 8921 44 B353 552176 77122 75 C10 8925 443 78 D64 89232 4422 53 F0 05 2 2 19 00 F0 01 2 2 99 00 实验研究 71 2 0 1 2 年 2 月第 1 0 卷 第 5 期 中 国 医 药 指 南 被重视 肖洪彬 13 等搜集的方剂中心可舒片 心脉通 中华丹参酒 等 均将丹参与山楂伍用 其配比大都为1 1 2 1 根据保健食品组方原则 特将配方定为 丹参 山楂 三七 10 5 3 4 结果与讨论 4 1 试验结果表明 丹参 山楂 三七 最佳配比为10 5 3 甜菊糖苷 奶油香 精 结晶果糖 草莓果粉最佳配比为0 03 0 07 3 5 15时 制成的 颗粒感官 味觉 溶解性 粒度均能满足要求 4 2 从数据可以看出丹酚酸B提取率较低 对热不稳定 在干燥阶段 损失较大 丹酚酸B检测方法未进行验证 因此最佳工艺参数的确定 及检测方法的建立乃本课题有待改进之处 参考文献 1 刘荣华 邵峰 邓雅琼 等 山楂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J 中草药 2008 31 7 1100 1102 2 刘北林 董继生 倪小虎 等 山楂黄酮提取及降血脂研究 J 食品 科学 2007 28 5 324 327 3 李贵海 孙敬勇 张希林 等 山楂降血脂有效成分的试验研究 J 中草药 2002 33 1 50 52 4 冯玲玲 周吉源 丹参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J 中国野生植物 资源 2004 23 2 4 7 表5 丹酚酸回收结果 工艺药材提取液1中丹酚酸提取率 提取液2中丹酚酸提取率 提取液3中丹酚酸提取率浓缩液中丹酚酸含量干膏粉中丹酚酸含量 含量5 2 1 58 2 26 0 9 2 65 2 05 5 王卓 朱宝长 徐楠楠 等 丹参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地鼠糖脂代谢 的影响 J 时珍国医国药 2009 20 5 1067 1070 6 李菲 张梅 张书海 等 三七总皂苷对溶血磷脂酰胆碱引起脑微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J 中国中药杂志 2002 27 4 305 7 王云来 樊守艳 韩进 山楂丹参合用调节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 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30 5 467 468 8 王宏海 杨爱萍 李小华 山楂 丹参和三七合用调节血脂的试 验研究 A 达能营养中心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 膳食脂肪与 健康 论文集 C 2010 9 陈杲 刘彪 姜淼 等 丹参与三七配伍协同分子机制的系统分析 J 世界科学技术 中医药现代化 12 4 566 570 10 王文祥 丹参 山楂调脂作用有效部位提取 分离及其分子机 理研究 D 兰州 兰州大学 2002 11 刘婷 秦彩玲 张伯礼 等 丹参 三七不同比例配伍对正常家兔 血小板聚集性 粘附性的影响 J 中国中药杂志 2002 27 8 609 611 12 商洪才 张伯礼 高秀梅 等 丹参三七配伍的效应特点与基于效 应的新药设计思路 J 科技导报 2006 24 1 25 27 13 白刚 肖洪彬 中药方剂研究与应用大全 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 出版社 1995 206 227 鞣酸软膏制备工艺的改进与质量控制 王鹏程 吴 玲 烟台毓璜顶医院药学部 山东 烟台 264000 摘要 目的 改进鞣酸软膏制备工艺 提高生产效率和鞣酸软膏的质量 方法 按改进工艺配制鞣酸软膏 并进行质量控制 结果 改进工 艺使鞣酸软膏制备方便快捷 软膏细腻 均匀度好 符合质量要求 结论 改进工艺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