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教材第一章,视频教学课件第1讲。务必独立完成作业,严禁抄袭!】诗经收集了从( )到春秋中期的诗歌305篇。 A. 西周初期B. 西周后期C. 春秋初期D. 战国初期试题编号:20试题类型:单选题标准答案:*试题难度:容易试题解析:*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是否评分:未评分评价描述:*2.【教材第一章,视频教学课件第1讲】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编者是( ) A. 屈原B. 宋玉C. 景差D. 刘向试题编号:试题类型:单选题标准答案:*试题难度:一般试题解析:*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是否评分:未评分评价描述:*3.【教材第二章,视频教学课件第4讲】汉书的体例是 A. 纪传体通史B. 纪传体编年史C. 纪传体断代史D. 编年体通史试题编号:试题类型:单选题标准答案:*试题难度:一般试题解析:*考生答案:C考生得分:*是否评分:未评分评价描述:*4.【教材第三章,视频教学课件第5讲】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不能表现“盛唐气象”( ) A. 王维B. 王勃C. 王昌龄D. 孟浩然试题编号:试题类型:单选题标准答案:*试题难度:一般试题解析:*考生答案:C考生得分:*是否评分:未评分评价描述:*5.【教材第四章,视频教学课件第8讲】“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谁的词句? A. 苏轼B. 秦观C. 晏殊D. 柳永试题编号:试题类型:单选题标准答案:*试题难度:一般试题解析:*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是否评分:未评分评价描述:*6.【教材第五章,视频教学课件第10讲】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倡导了( )以推动文学革新。 A. 新乐府运动B. 古文运动C. 新古文运动D. 新文学运动试题编号:试题类型:单选题标准答案:*试题难度:一般试题解析:*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是否评分:未评分评价描述:*7.【教材第七章,视频教学课件第12讲】下面哪部著作不属于长篇白话小说? A. 红楼梦B. 儒林外史C. 聊斋志异D. 水浒传试题编号:试题类型:单选题标准答案:*试题难度:一般试题解析:*考生答案:C考生得分:*是否评分:未评分评价描述:*8.【教材第八章,视频教学课件第17、20讲】以下哪首现代诗体现了欢欣明快而深沉含蕴的抒情风格? A. 致橡树B. 雨巷C. 天狗D.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试题编号:试题类型:单选题标准答案:*试题难度:一般试题解析:*考生答案:D考生得分:*是否评分:未评分评价描述:*9.【教材第十一章,视频教学课件第15讲】鲁迅的()是新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 A. 狂人日记B. 阿Q正传C. 呐喊D. 彷徨试题编号:试题类型:单选题标准答案:*试题难度:一般试题解析:*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是否评分:未评分评价描述:*10.【教材第十章,视频教学课件第22讲】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同一位作家所作 A. 雷雨B. 日出C. 原野D. 虎符试题编号:试题类型:单选题标准答案:*试题难度:一般试题解析:*考生答案:D考生得分:*是否评分:未评分评价描述:*二、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11.【教材第三章,课件第5-7讲】新乐府运动 答: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 等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 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李绅 首先创作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稹写了和 诗十二首,白居易创作新乐府五十首, 正式标举“新乐府”之名。张籍、王建也创 作了不少新乐府诗,由此形成影响较大的新 乐府运动。试题编号:试题类型:简答题标准答案:*试题难度:一般试题解析:*考生答案:答: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 等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 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李绅 首先创作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稹写了和 诗十二首,白居易创作新乐府五十首, 正式标举“新乐府”之名。张籍、王建也创 作了不少新乐府诗,由此形成影响较大的新 乐府运动。考生得分:*是否评分:未评分评价描述:*12.【教材第七章,课件第12讲】“三言二拍” 答:三言二拍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为明代冯梦龙。“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凌蒙初。试题编号:试题类型:简答题标准答案:*试题难度:一般试题解析:*考生答案:答:三言二拍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为明代冯梦龙。“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凌蒙初。考生得分:*是否评分:未评分评价描述:*13.【教材第八章,课件第17讲】尝试集 答:尝试集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也是胡适文学主张的自我实践。尝试集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是反对封建专制,歌颂民主自由 。如孔丘、威权等。尝试集中第二类作品,多是一些个人的小感触,小志趣,反映了现代知识分子某些生活侧面和思想感情。在诗歌艺术发展上,尝试集也是一个进步,主要表现在一是突破旧诗藩篱,大胆创新诗体。二是吸取中外诗歌艺术长处,探索新诗创作方法。它一方面吸取借鉴了中国古典音韵理论和外国诗歌形式中有用的东西,一方面又是对旧诗声韵格律体系的大胆否定。试题编号:试题类型:简答题标准答案:*试题难度:一般试题解析:*考生答案:答:尝试集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也是胡适文学主张的自我实践。尝试集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是反对封建专制,歌颂民主自由 。如孔丘、威权等。尝试集中第二类作品,多是一些个人的小感触,小志趣,反映了现代知识分子某些生活侧面和思想感情。在诗歌艺术发展上,尝试集也是一个进步,主要表现在一是突破旧诗藩篱,大胆创新诗体。二是吸取中外诗歌艺术长处,探索新诗创作方法。它一方面吸取借鉴了中国古典音韵理论和外国诗歌形式中有用的东西,一方面又是对旧诗声韵格律体系的大胆否定。考生得分:*是否评分:未评分评价描述:*14.【教材第八章,课件第17讲】朦胧诗 答:朦胧诗,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试题编号:试题类型:简答题标准答案:*试题难度:一般试题解析:*考生答案:答:朦胧诗,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考生得分:*是否评分:未评分评价描述:*15.【教材第十一章,课件第13讲】“寻根小说” 答:又被称为风俗小说、文化小说。80年代中期,一些作家对民族文化底蕴进行重新认识和反思,从而寻找民族文学和民族精神之根的小说。试题编号:试题类型:简答题标准答案:*试题难度:一般试题解析:*考生答案:答:又被称为风俗小说、文化小说。80年代中期,一些作家对民族文化底蕴进行重新认识和反思,从而寻找民族文学和民族精神之根的小说。考生得分:*是否评分:未评分评价描述:*三、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16.【教材第四章,视频教学课件第7讲】请指出下面这首词的词牌名及词作者,并赏析。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答:出自宋代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试题编号:试题类型:问答题标准答案:*试题难度:一般试题解析:*考生答案:答:出自宋代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考生得分:*是否评分:未评分评价描述:*17.【教材第八章,视频课件第17-18讲】结合徐志摩再别康桥,简要论述闻一多倡导的“三美理论”在这首诗歌中的体现。 答:一、绘画的美。所谓绘画的美,是指诉诸视觉形象的“词藻”的选择和使用,能充分体现我国象形文字在状形绘色上的特点,富于色彩感。再别康桥一诗语言运用上注意了词藻的色彩感,多选用色彩明丽的词语,如夕阳映照的“金柳”,波光里荡漾的“艳影”,水底软泥上的“青荇”,潭中倒影的“彩虹”,以及“云彩”、“夕阳”、“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等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全诗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和油画般的感受。同时,诗人通过一系列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给人以立体的感觉。这样,全诗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光艳的色泽,美丽的构图,让人赏心悦目,陶醉流连,似乎也想同诗人一起进入这康河夕照、黄昏泛舟的诗意美的境界中去。二、音乐的美。所谓音乐的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指音节朗朗上口,错落有致,具有诉诸听觉形象的那种音节美和旋律美。作为新月社的代表,徐志摩非常赞同闻一多关于新诗的“三美”主张,而在诗的音乐美上,他又有自己的独创性。除了节奏整齐,押韵和谐之外,他又强调音节的波动性,注意完整的音乐旋律。再别康桥一诗节奏和谐,流畅而带有轻微的弹跳。音乐美主要来源于节奏,节奏则是由音组有规律的重复所形成的。再别康桥每一诗行基本上都由三个音组组成,其中一个音组再由两至三个音节构成,音节抑扬合度,声调回环反复,既严谨而又不拘一格,既有强烈的节奏感,又有着诗行语流的灵活变化,构成了一支完整的乐曲。该诗韵律自然和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每两行押一韵,每节换新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造成音乐美的艺术境界。另外,声调的回环复沓,也是该诗具有音乐的美的一个重要方面。该诗开头和结尾采用重叠、复沓的手法,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加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了诗的音乐性,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也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三、建筑的美。“建筑的美”也属于视觉形象,它主要指的是诗的形体结构,强调“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造成有规律的匀整或参差。再别康桥在节式、章法、句法上匀整而又有变化。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6、7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成有规律的参差错落的序列,保持了诗形的均衡、对称和多样统一,但又避免了诗形过于方整而产生的那种板滞、单调的缺点,而给人以清新的感受;同时首尾回环呼应,给人以美感。可以这样说,诗行整齐、一致的建筑美,色彩绚丽的绘画美,和节奏和谐、声调回环往复的音乐美,使得再别康桥成为最能显示诗人徐志摩的才情和个性的一首诗,也正是因为如此,再别康桥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试题编号:试题类型:问答题标准答案:*试题难度:一般试题解析:*考生答案:答:一、绘画的美。所谓绘画的美,是指诉诸视觉形象的“词藻”的选择和使用,能充分体现我国象形文字在状形绘色上的特点,富于色彩感。再别康桥一诗语言运用上注意了词藻的色彩感,多选用色彩明丽的词语,如夕阳映照的“金柳”,波光里荡漾的“艳影”,水底软泥上的“青荇”,潭中倒影的“彩虹”,以及“云彩”、“夕阳”、“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等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全诗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和油画般的感受。同时,诗人通过一系列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给人以立体的感觉。这样,全诗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光艳的色泽,美丽的构图,让人赏心悦目,陶醉流连,似乎也想同诗人一起进入这康河夕照、黄昏泛舟的诗意美的境界中去。二、音乐的美。所谓音乐的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指音节朗朗上口,错落有致,具有诉诸听觉形象的那种音节美和旋律美。作为新月社的代表,徐志摩非常赞同闻一多关于新诗的“三美”主张,而在诗的音乐美上,他又有自己的独创性。除了节奏整齐,押韵和谐之外,他又强调音节的波动性,注意完整的音乐旋律。再别康桥一诗节奏和谐,流畅而带有轻微的弹跳。音乐美主要来源于节奏,节奏则是由音组有规律的重复所形成的。再别康桥每一诗行基本上都由三个音组组成,其中一个音组再由两至三个音节构成,音节抑扬合度,声调回环反复,既严谨而又不拘一格,既有强烈的节奏感,又有着诗行语流的灵活变化,构成了一支完整的乐曲。该诗韵律自然和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每两行押一韵,每节换新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造成音乐美的艺术境界。另外,声调的回环复沓,也是该诗具有音乐的美的一个重要方面。该诗开头和结尾采用重叠、复沓的手法,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加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了诗的音乐性,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也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三、建筑的美。“建筑的美”也属于视觉形象,它主要指的是诗的形体结构,强调“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造成有规律的匀整或参差。再别康桥在节式、章法、句法上匀整而又有变化。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6、7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成有规律的参差错落的序列,保持了诗形的均衡、对称和多样统一,但又避免了诗形过于方整而产生的那种板滞、单调的缺点,而给人以清新的感受;同时首尾回环呼应,给人以美感。可以这样说,诗行整齐、一致的建筑美,色彩绚丽的绘画美,和节奏和谐、声调回环往复的音乐美,使得再别康桥成为最能显示诗人徐志摩的才情和个性的一首诗,也正是因为如此,再别康桥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考生得分:*是否评分:未评分评价描述:*四、作文题(二选一)(共1题,每题40分,共40分)18.1)_,你好! (半命题作文) 2)以“个人奋斗”为话题,谈谈自己的认识,文体不限。(命题作文) 要求: 1不少于500字。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思想健康,真情实感。 4、文字流畅,语言通达。 4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5结构完整,格式规范。 你好,正能量 新闻里不断传来社会上的各种丑陋事件,这些事件让我们胆寒,我们的社会需要正能量! 50岁的天津的哥马志刚在他并不熟悉的网络世界里火了。他拒收一位盲人的车费,表示我不伟大,我挣钱比你容易;而下一位乘客又坚持多付费给他,我也不伟大,挣钱比您也容易点。马志刚所做的真是一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军事分析师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制图师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新闻采编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健康服务专员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宁波消防中级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轮胎设计工程师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品牌策略专员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技术文档编写管理员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外国驻华人员招聘专员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医疗健康专员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高中选科规划课件
- 2025年互联网信息审核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乡村振兴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新课程标准解读》标准课件
- 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福建卷)物理试题含答案
- 交流发言: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税费征管“强基工程”推动县税务局工作高质量发展
- 1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操作流程
- 高考数学专项复习:导数压轴大题归类(解析版)
- DB52-T1626-2021水利工程调整概算报告编制导则
- 第九章 幼儿园组织文化建设课件
- 抢救记录书写要求及模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