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 .doc_第1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 .doc_第2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 .doc_第3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 .doc_第4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栋梁(dng) 干涸(g) 坍塌(tn)B . 遮拦(zh 呼啸(xio) 缝隙(fng)C . 溜达(da) 戳坑(chu) 微薄(bo)D . 酬劳(chu) 乍看(zh) 鲜嫩(nn)2. (2分)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揣摩 诱惑 萎缩 躯体B . 忙碌 沐浴 嘈杂 缅怀C . 羡幕 聊天 平庸 显赫D . 脆弱 卑鄙 胸襟 芥蒂3. (2分)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林林总总的漫画作品中,讽刺漫画是主力军,不仅作品最多,也最耐看。B . 在绿色的大草原上,鳞次栉比地矗立着几十座钻井台。C . 据说某人的气功非常神奇,治病屡试不爽 , 实际上不过是骗人的把戏。D . 丁老师根据同学良莠不齐的情况,讲课时注意分类指导,收到很好的效果。4. (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浯,最恰当的一组是(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_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_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_,是麦田。A . 视线 开掘 成果B . 视野 开垦 成果C . 视觉 开垦 成就D . 视野 开采 成效5. (2分)阅读下面语句,请重排顺序,选择合适的一项,使之语言连贯流畅。( )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目录,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选集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关于秋的部分,总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A . B . C . D . 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6. (5分)仿写,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例句:体谅是友情中的清风一缕,微笑是交往中的礼物一份。仿句: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7. (15分)阅读相关材料,按要求答题。材料一:在一次全球民意调查中,88接收调查的中国人认为自己的生活远离“幸福”的标准,其中物价、房价和食品安全问题是影响民众幸福指数的主要因素。如果说物价、房价只是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反映在某个特定阶段的价格表现,那么食品安全问题却是由来已久却难以根治的痼疾。经历过三聚氰胺事件的重击、瘦肉精事件的炸雷、染色馒头的喧闹、塑化剂事件,中国人对于食品安全的态度早已变得麻木和无奈,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相比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建立起来的世界瞩目的成就和光辉文明,食品安全方面的落后和差距是巨大的。材料二:冬天里,热气腾腾的糖炒板栗甚为热销。而消费者组织却提醒广大消费者,街头的糖炒板栗最好不要吃。正规的糖炒板栗应该用麦芽糖和精制植物油来炒,而有些街头摊贩用糖精钠和劣质的泔脚油炒栗子。糖精钠是国家明令限制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食用多了会对肝脏和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危害。泔脚油就是从吃剩的饭菜中提炼出来的油,也是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材料三:中国农业患病不轻:反季节果蔬生产,加剧了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动物“速成班”将鸡、鸭、鹅等禽类生长周期缩短至2845天,猪出栏时间缩短至254个月,凡此种种严重违背了生物学的种植和养殖规律。更有一些不法生产商逆食品安全法规而行,在食品中加入不利人体健康的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此类案件数量的持续上升,使我们深刻感受到现代科技与商业伦理之间发展的不平衡。(1)给材料一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2)假如你的好友小立喜欢吃糖炒板栗,且经常放学后在校园周边的小摊贩上买糖炒板栗吃,阅读了材料二后,你有什么话对小丽说?(3)结合上述材料,请你分析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凸显的原因和相应的对策,各列举两条。四、 默写 (共1题;共9分)8. (9分)默写(1)落霞与孤鹜齐飞,_。(王勃滕王阁序)(2)欲穷千里路目,_。(王之涣(登鹤雀楼)(3)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4)会当凌绝顶,_。(杜甫望岳)(5)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6)稻花香里说丰年,_。(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7)枯藤老树昏鸦,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8)“_,_”是啊,只要方向正确,就不要在困难前却步,坚持就会有转机。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9. (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选自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乙】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减)【注】广:李广,西汉时期的名将。麾下:部下,为二千石:做年俸二千石这一级的官。(1)请解释划线的词。 上自劳军_军士吏被甲_居无何_广之将兵_(2)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3)周亚夫和李广都是历史上的名将,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谈谈两位将军的性格特征。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4分)10. (3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师者叶梅唐代韩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我们这代人有些生不逢时,正经书没念多久,初中只上了一年便遇上“文革”,紧跟着上山下乡随波逐流,再有所学便是东鳞西爪,这时便分外怀念小时候的几位老师,幸得他们的苦心教诲,才有一点童子功。再后来越发明白,真正的老师就是渗透你的魂魄,影响你一生的人。人生路上,闪耀着他们点亮的一盏盏小灯,或许叫知识、善良、真诚、勤奋、坚毅它们宁静而又明亮,默默地陪伴着学生的前行。我的小学是在长江三峡、湖北的巴东一小启蒙的。但在那里只念了一年级,便因为父母工作调动到了另外一个城市恩施,恩施是土家族苗族聚居的山区,但那时还没有成立自治州。那年秋天我背着一个小花书包,转学到恩施舞阳附小二年级2班,便认识了班主任田老师。田老师名槐山,土家人,个子不高,但结结实实的,两只胳膊举着,可任由学生们捄着打秋千。他刚从师范毕业,浑身似乎有使不完的劲,成天笑嘻嘻的像一个孩子王,高兴起来就把学生娃一个个举过头顶,只要田老师在操场上,一定是欢声笑语一片。我们这些小学生就像一个个跟屁虫,上课下课都跟着他。喜欢听他的课,田老师教语文,讲课时声音洪亮,又讲故事又打比方,长大才知道田老师是一个农家子弟,他将恩施土家的风情、谚语民歌信手拈来,让人听得着迷。那些在课本上看去严肃规正的词汇在田老师的讲述里变得那么有趣。我们这个班上的学生语文成绩普遍都好,我想我后来喜欢文学与田老师教的语文绝对分不开。那时没有偶像和粉丝,现在想起来,田老师就是我们这些小学生的偶像,他除了会教语文,还会打球游泳跑步跳远,动作潇洒,活力四射。我们成群结队跟着他在小河里游泳,土台上打乒乓,他手把着手,不厌其烦地教。这些爱好一直伴随我到今天,有时候人们问我从哪儿学来的,我便有些得意,忍不住会说到遥远的田老师,说那时的老师多好啊,那才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呢。小学三年级时,父母工作调到了武汉,我转学到武汉水塔小学,却常常思念恩施的同学和老师。两年以后,母亲执意要回到恩施,我也巴不得地跟着回来了,仍然回到舞阳小学,仍然在田老师的班上。走进校门的那天,已经打过了上课铃,田老师站在教室门口等我走近,他的身后站着一群我熟悉的同学,他们无言地微笑着,我难以忘怀那时涌到眼里的热泪。说真心话,那时候到学校比回家的感觉好,当代人有著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可在我的记忆中,好老师也常常胜过好妈妈。我始终认为,我的小学对我最重要最扎实,如果不是田老师,又怎么能够呢?小学临近毕业时,同学们最难受的事就是要与田老师告别,一段时间里很难接受现实。进初中后还隔三差五邀约在一起,跑到小学去看田老师,喋喋不休地对他倾诉在新学校的种种事情,把刚接触的新老师拿来与他比较,带着各种抱怨。田老师平静地听着,却不像从前那样跟同学们逗乐,也不发表任何意见,却催着我们快回去。还没等我们转身,他就快步朝着他刚接手的那班学生走去了。看着老师头也不回的背影,我们一个个怅然若失,心里老大的不舒服。可事后却听说他私下里打听着我们这班同学毕业后的情况,问了又问,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原来老师的良苦用心是想逼着我们尽早适应新的环境啊。我们像飞出鸟巢的小鸟儿一样,终归要到更远的世界里去。在我心目中,田老师是最好的语文老师。而且读过土家历史后得知,田姓土家人曾做过长达数百年土司,并喜爱写诗著文,相传至今的诗集田氏一家言为清代康熙年间容美土司田舜年编定的大型诗文丛集,共收录五代九位田姓诗人的作品。有这样祖先的田老师后来却改行教了体育,我听说之后十分惋惜和不解,回想老师讲过的语文课,心想怎么会这样呢?可几年后有一次偶尔翻阅湖北日报,却见一大版表彰全省优秀老师的报道,心中不由一动,看着看着就突然见到了田槐山三个字,我不禁又惊喜又骄傲。田老师他果真是干一行爱一行,行行都干出了光彩啊。后来得知老师转行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有一阵没人教体育,缺教师,他就主动请缨啦。他惭愧地说,虽然他业余爱打球爱跑步,但并不专业,为了不误人子弟,他多次找机会参加各种培训,日夜操练,拍球把手都拍肿了。多年以后我的女儿也上了舞阳小学,非常有缘的是,教她数学的梁老师正是田老师的爱人。我因为瞎忙,有时候顾不上女儿的学习,梁老师常将女儿叫到家里补课,田老师在一旁帮忙,还把我拿出来做榜样,说你妈妈上小学时成绩多么好,总是数一数二的,你得向她学。年幼的女儿不甚了然,茫然地瞪着眼睛,一副听不进去的样子,有时候被我碰见,心里着急得很。我让老师操了心不够,女儿一代又让老师费神,这可如何是好?灯光下,老师夫妇的两鬓已开始斑白,让我拿什么回报您?田老师看出我的心情,却什么也不说,只是一如往常淡定地微笑,将一杯清茶放到我的面前,仿佛一切都理所当然。后来写作我用过一个笔名,叫“槐子”,槐之弟子也,满心感激地用以纪念田槐山老师所给予的教导。这份心情随着岁月荏苒,应是越来越浓,可后来因为离得远,与老师却极少见面,一晃居然几十年过去了。今年春节我找到他的电话,急急打过去,田老师的声音依然是那样清亮,我不由满心欢喜。(选自2013散文集 有删改)(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_魂魄信手拈来两鬓荏苒(2)司马迁曾经有言: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寥寥数语却形象地道出了学子对人师的深情,本文就塑造了这样一位影响学生一生的好老师。作者深情回忆了有关田老师的哪些往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作者用平常之语,述铭心之事,塑非常之人,抒感恩之情。本文的语言冲淡平和,自然舒缓。下面语句就体现出这样的特点。请你从语言表达的角度体会其妙处。走进校门的那天,已经打过了上课铃,田老师站在教室门口等我走近,他的身后站着一群我熟悉的同学,他们无言地微笑着,我难以忘怀那时涌到眼里的热泪。(4)真正的好老师应该像作者所说的“渗透你的魂魄,影响你一生”,田老师就是这样将他的人格魅力渗透到了学生的灵魂深处。细读文本后说说田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5)当年幼稚的孩童也许不会读懂深爱他们的老师,在文章第六段中,田老师面对看他的学生表现冷淡,但背后却关注着学生们的成长,你如何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表现? (6)作者叶梅一位土家族作家,与同为土家族的田老师可谓是同宗、同源、同根。在第七段中作者写到了关于本民族与文学之间的历史渊源。这看似闲笔而略显无意。你如何理解作者写这段文字的用意? (7)有些感情不会因距离遥远而荒疏,也不会因时光流转而淡忘。几十年的往事在作者的笔下依然清晰生动,寄托着无限的情愫。说说文章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深情? 11. (20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所谓祸福 其实取决于你的处理方式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荀子解蔽荀子在这句话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一般人的通病。患,原指疾病、毛病,这里泛指人的通病。蔽则是蔽塞之意,这里指认识上的局限。一曲,便是局部,片面。暗,现在是指光线暗淡,也可以引申为不清楚,不明白。这一句话出自荀子解蔽,荀子中的这一篇主要告诉我们的是“蔽”,也就是主观武断、片面认识的坏处,以及如何解决这样的局限。这一句经典就是这一篇的第一句话,总起叙述了片面地看待问题而不全面思考的问题,可以说是人的通病。大凡人的通病,就在于局限于片面的认识,而不明白全面的道理。凡事都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所以,我们要全面客观地看待这个世界。以自然界的景观物事为例,玫瑰虽然带刺却美丽,桂花虽然瘦小却芬芳,兰花虽然处于幽谷看似寂寞却洁净我们看待事物不能只看到他们的缺点,当然也不能只看到优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是正面的例子;“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反面的例子。大家所熟知的盲人摸象的故事便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具体体现。盲人摸到大象的一部分,便以为这是大象全部的样子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当然只是一个寓言隐喻,而大多数人虽然并非盲人,却依旧只能看到最显然的一面,而不懂得换一个角度,或者跳出局限去看问题。我们只有全面看待事物,才能坦然面对每次的挑战。那么如何做才能够避免这种“人之患”呢?荀子仲尼曰:福事至则和而理,祸事至则静而理。荀子以福祸之事为例,说明处事的不同方法,“福事至”与“祸事至”的解决方法在这一句话中看起来只有一个字的差别,却蕴含了需要全面、分情况看待问题的哲理。和为妥当,理则是治,对待之意。也就是说,好事到来时应该妥当稳重地对待,坏事到来时应当冷静沉着地处理。太史公司马迁史记中记载,公元前519年,吴国与楚国曾经因为争夺边界地区的桑田,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事情的起因其实非常小,小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当时,楚国吴国分别有两个少女在两国边界的区域中采桑叶,就一棵桑树的归属问题发生了口角,吴国女子可能更加厉害,欺侮了楚国女子,于是楚国女子的族人们听说后火冒三丈,纠集起来不由分说便到楚国边界争斗,几乎将吴国女子的家人灭了族。这还不够,这件事情又有边境小城传到了两国诸侯王处,吴王得到消息后勃然大怒,决定立即对楚宣战,并一举攻取了楚国的两座城池。这便是吴楚之间因一件小事引发战争的故事,可见不冷静处理祸事,可能会酿成怎样的悲剧!现代社会其实也不乏这样的现象,悲剧的发生竟常有相似的轨迹:琐事起争执,一方或双方咽不下这口气而酿成惨剧。如果两国边界女子的族人看到争斗和冲突能够“静而理”,如果现代社会中人们能够冷静谈判,沟通解决,又怎么会导致如此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呢?因此,好事到来的时候,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好而大肆庆祝不顾后果,坏事降临的时候,更不应该只看到它的祸害而惶恐,而应该冷静地去处理它。所谓祸福,实际上取决于人们的处理方法,如若处理得当,祸事可能会消灭于无形之中,甚而会转化为一桩好事;但是,如若盲目行事,处理不当,本来好好的一件事,恐怕也要转化为祸事了。因此,遇事一定不可操之过急,鲁莽行事,否则便可能害人害己,后患无穷。切记,“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要保持头脑的清醒,稳妥、冷静处理。(文 陈娅妮 腾讯儒学 2017-10-16 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