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doc_第1页
语文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doc_第2页
语文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doc_第3页
语文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doc_第4页
语文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关于黄河的谚语书写有误的是( )A . 不到黄河心不甘。B . 说尽黄河只为水C . 跳进黄河洗不青D . 九曲黄河十八弯2.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易卜生的话剧艺术,在揭示人物深层心理特性上达到了淋漓尽致,炉火纯青的程度。B . 进入高三以来,一些学习平平的人却进步很大,叫人不得不另眼相看。C . 陈水扁说台湾与大陆是“国与国”的关系,并说这是代表民意,企图把自己装扮成梁上君子 , 真是无耻之极。D . 只有每一个中国人都励精图治 , 共扶国运,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昌盛。3.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这条隧道已使用多年,里面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道路泥泞等B . 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C . 目前,有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动荡局势,难道这对世界和平有影响吗?D . 在今年的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辉煌地取得了八战全胜的战绩,荣获冠军4. (2分)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A . 一面对鲁迅作了三次集中的肖像描写,不避重复,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B . 赵普叙事简洁,详略得当。如文章没有说明赵普奏荐的是何人,为何奏荐此人,而重点记叙一奏、再奏、三奏、四奏,通过“复奏如初”,显示赵普的为人,反映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C . 月迹一文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展开;全文重点部分是议月亮,立意深刻而丰富。D . 三颗枸杞豆运用回忆的手法,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与教育。从全文看,作者运用了倒叙的手法。5. (2分)下面对诗歌的赏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杜甫在春望一诗中,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远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B . 关雎开篇以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起兴,“求”字是全篇的中心,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渴望成婚。C . 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诗中,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在想象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南海以及未曾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始终以凄楚忧愤的感情展现了发自内心深处的祖国被日军蹂躏的痛苦。D . 我爱这土地中的“鸟”拼尽全力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生前和死后,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着的爱,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6. (2分)对题李凝幽居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B . “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C . 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D . 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三、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7. (5分)(2016随州)续写诗句。要求与原诗在结构、修辞、情感等方面和谐一致。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第三样事,我仍要教你们勇敢地笑8. (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在处分别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之语意连贯,语句通顺。 , 往往,隐秘的身份比外显的身份更有趣。说远一点,那个叫嵇康的铁匠,还能写一手不错的文章;那个叫黄公望的卜者,还能画几笔淡雅的水墨。说近一点,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其实是一流厨师;。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9. (10分)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古诗文。 (1)“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 (2)酒困路长惟欲睡,_。(苏轼浣溪沙) (3)塞下秋来风景异,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写苏轼渴望再次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_,_。” (5)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抒发的最高理想是“_,_。”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是李绅对贫苦百姓田间除草的描写;“_,_”,这是白居易对贫苦百姓割麦的描写(用观刈麦中的名句填写),他们都对劳动人民充满了同情。 (7)“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耳熟能详,用出师表中的话来说,就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_,咨臣以当世之事。” 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10. (2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注释:盂:古代的圆口器皿。汤:热水。(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两小儿辩日( )日始出时去人近( )(2)翻译下面的句子孔子不能决也。孰为汝多知乎(3)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4)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请写出你所得到的一种启示。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11.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漓江情韵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鳊织成篇。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一”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容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竞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觅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肫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备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幺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1)文章题为漓江情韵,文中写了哪些“情韵”?请分条概括。 (2)赏析文中的划线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3)“我”见到摇船人时为什么“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文中的摇船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12. (15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众所周知,大自然的花香是借助空气这个介质传递给人的嗅觉,因而空气的物理属性(例如“温度”)对花香的传播肯定有一定的影响。反过来说,利用花香的传播情况,也可预测某些气象要素。园林工作者多有这样的体验:当气温较高时,随处都可闻到花香,而且香气较浓;而当气温较低时,则只能在花的附近才能闻到花香,香气也比较淡。花香的浓淡,真的与气温有关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弄清“花香”是怎么回事。原来,在大多数花卉的花瓣里,有一种油细胞,能不断分泌出有香味的芳香油。这种芳香油易挥发,扩散到空气中的芳香油分子,刺激人的嗅觉器官产生芳香的感觉,这就是花香。所谓的香气浓淡,不过是进入人鼻孔中芳香油分子的多少罢了。实验证明,当其他环境因素(如风力、湿度、空气悬浮物)完全相同时,芳香油分子的扩散快慢主要受气温影响。气温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快,扩散也就越快。当然,扩散快慢还与花卉本身(即花卉品种)的芳香油分子密度有关。在低温无风的天气里,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变小,由花朵扩散出的芳香油分子大都聚集在花朵的周围,远离花朵处,芳香油分子的密度较小,几乎闻不到什么香气;只有靠近花朵,才能闻到花香。而在阳光艳丽、大气温暖甚至炎热之时,一方面,较高的气温加快了芳香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使其扩散加快;另一方面,花卉附近地面受热辐射后,近地层空气很快增温,热空气上升,冷空气又来补充,循环气流不断将花卉附近的芳香油分子带走,使得附近的芳香油密度减小,这就进一步加快了花卉对芳香油的分泌挥发,花的香气更浓,扩散得也更远,产生出花香浓郁、香气袭人的感觉。正是因为气温对花香扩散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古人常常用花香的浓淡来判断气温的高低。南宋诗人陆游在村居书喜中有两句诗:“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现在看来,也颇有些科学依据。(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2)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作用。在大多数花卉的花瓣里,有一种油细胞,能不断分泌出有香味的芳香油。(3)根据第段内容解释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的科学道理。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 (5分)作文:步入中学,同学们长大了,在校园里、家庭中、社会上学到了不少知识,参加了多彩的活动,扩大了人际交往。在这些过程中,提高了觉悟,增长了知识,增进了友谊。请以“在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横线处可填:关爱、帮助、挫折、自信、幸福、烦恼等,要写出成长过程中自己独特的经历和体验。要求: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等信息。第 10 页 共 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