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月月考试题-课件_第1页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月月考试题-课件_第2页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月月考试题-课件_第3页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月月考试题-课件_第4页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月月考试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52015 20162016 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卷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 6060 分钟分钟 试题分数 试题分数 100100 分分 卷卷 1 1 客观题 客观题 3030 小题 每题小题 每题 2 2 分 共分 共 6060 分 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分 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 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 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 留向 计白当黑 也是有无相生 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 该作者认为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 一思想的影响 A 道家 B 佛教 C 程朱理学 D 陆王心学 2 唐律疏议 规定 一准乎礼 通过引经决狱 引礼入律的方式 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 法 司法 守法的整个过程中 这一规定反映的本质是 A 儒家思想是古代法制的基本原则 B 儒家思想等同于古代的法律制度 C 中国古代已建成法制社会 D 其促进了中国近代法制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3 士人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下列有关士人阶层的说 法 正确的是 A 礼贤下士 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提出治国济世主张搭建了舞台 B 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 说明魏晋时期士人深受选官制度的影响 C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反映了士人阶层封闭和保守的意识 D 学而优则仕 体现了明末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共同的政治选择 4 当初 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 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 皇帝 他晚年路过曲阜时 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 这是因为 A 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B 礼 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 C 君权神授适应了 大一统 的需要 D 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 5 周公要求统治者 敬天保民 孔子主张 德治 孟子提出 仁政 董仲舒提倡 天人 感应 郡守 县令 民之师帅 朱熹强调 正君心 材料表明 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 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 顺应天意 无为而治 C 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 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6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 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 重农抑商 B 强调制度与秩序 C 厚古薄今 D 重视道德与人伦 7 某学者认为 皇帝居于社会的权力宝塔尖上 没有制度能够制约他 也没有人能制约他 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这是中国古代难以解决的政治问题 的说法在一定程 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使两千年的中国社会得以建立相对有序的环境 中的字可 能是 A 韩非 B 董仲舒 C 陆九渊 D 黄宗羲 8 是非来自公论 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重要观念 以下言论中 最能体现这一观念的 是 A 不期修古 不法常可 B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2 C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便是宇宙 D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9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 二千五百年儒学概略 中指出 儒家在北朝时专讲注疏 中唐 以后 要把春秋三传 束之高阁 儒家在北朝时 专讲训诂名物 中唐以后主讲明心见 性 梁启超之意是 A 心学实际上孕育于中晚唐 B 唐朝时形成了 三教合归儒 的现象 C 北朝至唐 儒学失去了正统思想的地位 D 佛教的兴盛影响了儒学的发展 10 有学者对理学的某一观点评论说 一个人也许能够天马行空 细致入微地漫谈孝道 但是 只有他具体的行动 才能真正展现他对于这一思想理解的深度 这一观点是 A 心即理也 B 知行合一 C 格物致知 D 孔颜之 乐 11 明朝官员的公服上所缀图案被称为 补子 各等级对应的图案有明确规定 如武官 一品 二品狮子 三品 四品虎豹 等 但到明朝中后期 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 族政权的威胁下 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 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的情况 下列选 项中对这种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 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B 商品经济发展淡化了中央集权 C 心学的传播张扬了个性 D 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纲常束缚 12 钱穆在 国史大纲 中论述先秦历史时指出 他们各怀一套理想 或抱一片野心 朝秦 暮楚 所谓 孔席不暇暖 墨突不得黔 以期行道得志于天下 因此而有 文中 空缺处应为 A 百家争鸣 B 世卿世禄 C 封邦建国 D 制礼 作乐 13 荀子 劝学 曰 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 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 在此 荀子认为 A 人性善良 B 环境对人的影响重 大 C 人的品质与生俱来 D 人可以战胜自然 14 北宋张载提出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的人生理想 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的呼吁 二者的相同点是 A 强调社会责任感 B 提倡知行合一 C 构建新儒学体系 D 重建伦理秩序 15 朱熹曾讽刺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元气 物质 不灭的思想为佛教的 大轮回 后来的王夫 之指出 恰好是朱熹自己的学说和佛教的唯心主义相一致 这主要反映出 A 宋明对外来文化的抵制 B 理学各学派间相互攻讦 C 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 D 理学对佛教思想的吸收 16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生动地再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其中与中国的四大发明 无关的是 A 3000 演员手持竹简 高声咏唱 论语 B 开幕式期间燃放的烟花 C 中央巨幅画卷中展现立体活字印刷术 D 在巨幅纸张上 演员用独特的身体语言作水墨画 3 17 李约瑟在 中国科学技术史 中 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向西方传播的水力冶炼鼓风机 等 26 项发明 而在列举公元 3 18 世纪西方传入中国的技术发明时 李约瑟只找到了 4 项 以上现象说明 A 闭关锁国妨碍西学东渐 B 作者的立场使作品缺乏公正性 C 西方科技一直落后于中国 D 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影响深远 18 清朝蔡澄在 鸡窗丛话 中写道 尝见古骨肆 古铜方二三寸 刻选诗或杜诗韩文 二三句 字形反 不知何用 识者曰 此名书范 宋太宗 976 997 初年 颁行天下 刻书 之式 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古代统治者非常重视科技成果的研发 B 古代科技成果普及程度不高 C 铜活字印刷取代了木活字印刷 D 宋朝之后活字印刷术得到新发展 19 南宋罗烨的 醉翁谈录 丙集卷二记载 耆卿 柳永 居京华 暇日遍游妓馆 所至 妓者爱其有词名 能移商换羽 一经品题 声价十倍 妓者多以金 物资给之 材料反映 的现象是 A 文人生活腐朽化 B 文学作品世俗化 C 文学作品商品化 D 市民阶层扩大化 20 在敦煌艺术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 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 表现幸福与祥和 宋朝壁画中 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 这种变化说明了 A 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 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C 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D 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21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 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 杂杜蘅与芳芷 这段文字的 创作文体属于 A 楚辞 B 唐诗 C 宋词 D 元曲 22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图标设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下图为其中的一组图标 它的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古代书法的哪一种书体 23 有人说 清明上河图 如下图 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原因是 4 A 可以了解唐朝的城市面貌 B 可以了解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 C 可以了解元朝市民的生活状况 D 可以了解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状况 24 周先慎在其 明清小说 里说到 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 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 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 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 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 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据此 说明 明清小说 能够 走进了千家万户 的主要原因是 A 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B 自身较强的适应性 C 商品经济的开放性 D 封建君主制的需要 25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 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 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 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 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 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26 十驾斋养新录 载 自明以来又多一教 士大夫 农 工 商 贾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 释 道而更广也 与这段记述相 符的作品 见下图 是 A 王阳明 传习录 B 文征明 点阐帖 C 顾炎武 日知录 D 吴承恩 西游记 27 明清时期 我国小说戏曲繁荣兴盛 其所具有的特征是 小说创作繁荣 戏曲丰富多彩 揭露封建制度 要求个性解放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批判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制度 A B C D 28 有学者认为 宋元以后 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 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 的文化世俗化倾向 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以下与其观点对 5 应的艺术形式分别是 A 风俗画和文入画 B 话本和小说 C 汉赋和唐诗 D 元曲和傩戏 29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所渗透的思想 反传统 赞美爱情 呼唤女性人权 提倡男女平 等 批判禁欲主义 贬斥奸臣贪官 展示商人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 这一文学作品最有可能 是 A 三言 二拍 B 雨霖铃 C 念奴娇 赤壁怀古 D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30 某校布置中国传统文化展览 在 盛唐气象 部分做出下列解说 其中明显与史不符的 是 A 书法艺术出现创作高峰 B 形成雍容华贵的画风 C 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 D 古代戏剧达到成熟 卷 2 2 主观题 共主观题 共 4040 分 其中分 其中 3131 题题 2424 分 分 3232 题题 1616 分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分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31 24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 最早章太炎认为是求雨的巫师 胡适在 说儒 里指出儒是从事 治丧相 礼 的 殷民族的教士 葛兆光先生根据马王堆汉墓帛书 易传 之 要 篇所引孔子言 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也 孟鸥 王峰 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组织与学生认知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 诸侯受命于天子 子受命于父 臣受命于君 妻受命于夫 诸 侯受命者 其尊皆天也 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 春秋繁露 顺命 材料三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 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不知自省 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变 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自非大亡道之世者 天尽欲 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 举贤良对策 材料四 理学之名 自宋人始有之 今之所谓理学 不取之 五经 而但资 宋明 之语录 又曰 论语 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 而从事于后儒 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 亭林文集 与施愚山书 材料五 古者以天下为主 君为客 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 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 天下为客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 为君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原 君 材料六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焉 前者唱邪 后者唱许 君与臣 共曳木之人也 6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原 臣 有明之无善治 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天子批红 天子不能尽 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置 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 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学 校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 分析早期儒者的特征 2 分 2 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 其实质是什么 4 分 3 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 依据材料四 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 并说明其理由 4 分 4 据材料五概括黄宗羲的基本政治观点 这一主张有何进步意义 6 分 5 材料五 六与材料二相比 政治思想有何变化 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8 分 32 16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 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 上 汉武帝 所自造赋二 篇 阳成侯刘德赋九篇 太子 刘奭 汉宣帝之子 喜 王 褒所为 甘泉 及 洞箫 颂 赋名 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 读之 汉书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 南宋的都城临安等都是人口超过十万的大城市 新声巧 笑于柳陌花衢 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序 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 要大量的歌词 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教坊乐工 每得新腔 必 求永为辞 始行于世 于是声传一时 摘编自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 自明以来 又多一教曰 小说 小说演义之书 士大夫 7 农 工 商 贾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 更广也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的时代特征 4 分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 分 3 据材料三 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影响明清小说产生的新因 素 5 分 4 综合上述材料 指出文学流传的趋势 对此你有何认识 4 分 答题纸答题纸 8 31 31 1 1 2 2 3 3 4 4 5 5 9 32 32 1 1 2 2 3 3 4 4 答案 10 1 5 AAABA 6 10 BBDDB 11 15 DABAD 16 20 ADDCC 21 25 ABBBB 26 30 DDAAD 31 1 特征 与巫相近 重视仪式 2 分 2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2 分 实质 为皇权披上神圣外衣 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2 分 3 取舍 取孔孟之道 舍宋明理学 2 分 理由 孔孟之道为儒学的根本 2 分 4 天下为主君为客 君主专制是 天下之大害 4 分 进步性 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对后世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2 分 5 由加强君主权力到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2 分 原因 明代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腐朽 商品经济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