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doc_第1页
苏教版三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doc_第2页
苏教版三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doc_第3页
苏教版三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doc_第4页
苏教版三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三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我内心的永恒。B . 我看她眼眶微红,不禁担心的问:“怎么了?你。”C .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D . 我校开展了学习雷锋好榜样,师生创文在路上的志愿服务活动。2.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B . 马说中的“说”在这里表叙述,本文述说的是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C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朗读节奏停顿的划分是正确的。D . 马说通篇是一个“比喻”:用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愤懑不平。二、 书写 (共1题;共4分)3. (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语文世界风光无限。在这里,我们寻(m)_春天的踪迹,感受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走进戏曲天地,品味民族文化悠长的(yn)_味;追寻人类起源,体会古代神话永恒的(mi)_力;共话千古风流人物,激发心中的仰(m)_之情三、 默写 (共1题;共7分)4. (7分)古诗文名句填空。 (1)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岑参逢入京使“_,_”两句诗写出了思念家园的悲伤;木兰诗中“_,_”两句诗写出了木兰为报效国家,奔赴战场的飒爽英姿。 (4)士别三日,_。(孙权劝学) 四、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分)5. (1分)“可现在呢,你浑身都是樟脑味儿”是保尔对_说的。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6. (12分)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虽然这些风流人物的生命早已消逝,但他们感人的故事,不朽的业绩,博大的情怀,高尚的品质,却留在我们心中。假如你班要开展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主题语。(2)在参与此次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老师设计了两项活动,请你再补充两项。排风流人物座次。讲风流人物故事。_。_。(3)在“排风流人物座次”时,假如你把诸葛亮排在第一,请说说你对诸葛亮重要精神品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理解。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2分)7. (12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 (2)“可怜白发生”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与“梦回吹角连营”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最接近?( ) A .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晏殊玉楼春)B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C . 五更归梦二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黄庭坚思亲汝州作)D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6分)8. (26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题目。胡翰传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聪颖异常儿。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长从兰溪吴师道、浦江吴莱学古文,复登同邑先达之门。同郡柳贯文章名天下,见翰文,称之不容口。游元都,公卿交誉之。或劝之仕,不应。既归,遭天下大乱,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文章与宋濂相上下。太祖下金华,召见,命之会食。后侍臣复有荐翰者,召至金陵。时方籍金华民为兵,翰从容进曰:“金华人多业儒,鲜习兵,籍之,徒糜饷耳。”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爱北山泉石,筑其下,徜徉十数年而终,年七十有五。所著有春秋集义,文曰胡仲子集,诗曰长山先生集。(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有删改)示顺生胡翰明招山中人,高义无等伦。恨子弗见之,一去五百春。我学如赘疣 , 未成先误身。误身身不淑,误世心不仁。【注】籍:这里指征召。下同。糜饷:浪费粮食。顺生:人名。明招:武义明招山麓,晋元帝时阮孚曾在此筑屋修行。赘疣:长在皮肤上的肉瘤,比喻多余无用之物。(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太 祖 即 罢 之 后 聘 修 史 书 书 成 而 归(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或劝之仕_ 既归_时方籍金华民为兵_ 鲜习兵_(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4)文中“”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一项是( ) A . 于B . 以C . 而D . 乃(5)诗中“恨”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翰“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结合诗文分析其中的原因。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八、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4分)9.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最初的温暖男孩小时候家里很穷,甚至有时连上学的本子也买不起,常常用完了正面用反面。一天,班里来了位新生,是个漂亮的女孩,扎着鲜艳的蝴蝶结,背着一个让全班同学都眼红的书包。女孩跟他成了同桌。她的文具盒里装满了各种漂亮的笔和橡皮,她还有很多崭新的方格本,甚至有精装的笔记本。男孩偷眼看,心里既嫉妒又眼馋。男孩自尊心很强,怕女孩笑话,本子用完便不再用反面,也就不记笔记,只靠脑子记。女孩感到很奇怪,有一天问他,他说:“会了,不用记了。”女孩好像明白了什么,主动拿出两个本子给他,男孩拒绝了,女孩羞红了脸,几天不和他说话。有一次,班里组织看电影,每人交5分钱,男孩没有钱,就没有报名。女孩高兴地跑到他跟前,说:“明天下午看电影,我替你把钱交了。”男孩气恼地说:“我不去,用不着你给我交。”女孩委屈地哭了,说:“你以后还给我还不行吗?”男孩没有再说话,勉强答应了她。第二年,女孩的家要搬了,男孩不知道要搬到哪儿,只觉得有一种留恋的感觉,仿佛丢了东西似的。知道她走的日期后,那一天他没有去上学,早早地候在一个十字路口-县城开往外地的车辆都要经过这。终于,一辆大货车开了过来,女孩和她的哥哥站在车厢里。女孩看见了他,高兴地向他挥,男孩想跟她说点什么可没有说出来,车速很快,一溜烟从眼前过去了。第二天上学,班里一个女同学给男孩送来一个沉甸甸的牛皮纸包,说是同桌留给他的。男孩打开,是厚厚一摞没用过的各式作业本,还有她用过的漂亮文具盒,里面装满了铅笔,还有一支能抽水的钢笔。笔中间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给我最好的同桌。”男孩哭了,他突然觉得,从那天起,他的心知道了什么叫疼痛。那个文具盒,他一直保存着,有时候拿出来看看,眼前会晃动着一对鲜艳的蝴蝶结,一跳,一跳几十年过去了,男孩读完大学,又读了博士,打拼多年后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阅尽沧桑后,他越来越怀念那个当年跟他同桌的小女孩,于是在报纸上登了寻人启事,寻找那个叫王丽晨的女孩。电视台的记者闻讯后,邀请他做了一次访谈,面对现场的许多观众,他把藏在心底的那段往事说了出来,说到动情处,他几次哽咽,说如果能见一见当年同桌的女孩,此生也就无憾了。主持人问他:“为什么非要见她呢?相见不如怀念,保留最初的那份美好,为她祝福,不是很好吗?”他摇了摇头。主持人又说:“丽晨现在已经步入中年,也许已经发福,也许过得很不如意,如果是这样,你还会执意见她吗?”他说:“是的,我想当面对她说声谢谢。另外,如果她有什么难处的话,我想尽自己所能帮她一把。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着她,甚至没有一天忘记过她,小时候,因为贫穷,我看过太多的冷眼,但她给了我最初的温暖,这成了我生命的动力”他已经泪光莹莹,“我想看见她还美好地生活着,跟我一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几天后,他收到一封信:“亲爱的刘同学,不瞒你说,那天我就坐在观众席上。之所以不见你,并不是因为你太富有,或者我已经老了,而是有些美只适合放在心里,就像一坛陈酒,旦打开味道就淡了。感谢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活在你心里,如果你对我心存感激,那就在心里保存那份最初的美好并把它传递下去吧。”信是那位主持人写的,王丽晨是他的妹妹。她已于三年前病逝。(1)文章以“最初的温暖”为题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述这个标题的妙处。 (2)根据文章情节的发展,请在第段的横线处补写出男孩此时的心理活动。 (3)第段写到了女孩的哥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这一人物的出现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4)请简析第15段在全文中的表达效果。 (5)结合文章主题,说说这篇文章给了你哪些启示? 10. (20分)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回答下列小题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1)“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用了_修辞手法。 (2)“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我受到哪些优待?受优待的原因是什么? (3)“居然睡安稳了”中的“居然”的意思是_,条件艰苦作者却乐观处之,与前文_形成鲜明对照。 (4)文中画线句中的“一到”改成“运往”好么?为什么? (5)鲁迅的文章可谓字字珠玑机,言简义丰,试结合时代背景及“大概”、“罢”等词理解分析“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一句话的含义。 (6)从全文看,本段似乎并不特别重要,但作者却写得很详细,给了多种信息,你认为能够说明作者写作初衷的是( ) A . 表现日本人民的友好态度。B . 说明“物以希为贵”的道理。C . 表达弱国之民的悲愤心情和别样的感受。D . 交代仙台的学习环境。11.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守山人张小萌甘河镇的山,初见的人定是不会喜欢的,偏大的土包罢了,不巍峨,不峥嵘。时间久了,就明白这山的好了,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是看不到头的远。她是安静的,平和的,像母亲的怀抱,温暖舒适。山与山之间有时会出现一处缓坡,往往有溪水流过,一股炊烟在大山深处的山脚下突兀而出,青天白云下,十分扎眼,一座木制的房静静地立在小河旁。“老康呦,我退休了,明个儿回镇上。”看不见人影,苍老的声音从密林深处传来。屋里的老康听到这话,顿了一顿,发出一声叹息,出了屋子,半倚在门上,看看前方的树林,又是一声叹息。恰好林间的小路上现出个人影,头发花白,颤颤巍巍地行着,弓着腰,看到老康,直了身子,冲他一笑。“哈哈,你那点蘑菇是留不下了吧,我可是把我养了一年的鸡都带来了,哈哈”老朱笑得很开心,快走几步,奔着老康去了。“哼,你这死老头子,没多大个出息,除了吃,你还有啥念想?给你吃,都给你吃,可是只怕你的牙无福呦。哈哈”老康也离了门,走向老朱,两个人拥抱在一起。“老康,我老了啊。”“老朱,我也老了。”山间的风很少,这一刻却是舞动着,摇动着这山上的树,松树,杨树,桦树,高的,矮的,发出哗哗的声响。两人拍了拍肩膀,不愿分开。良久,老康接过老朱手上的鸡,进屋去了。老朱一屁股坐在树桩上,光滑油亮,树是盖房子时伐的,好大的树,当年他们数了数年轮,大概百年多吧,决不是一百年,他们却是没数清的,这样的树在这里好多,数不清得多。掏出烟袋子,装上一袋烟,火一燃,蓝色的烟雾飞了起来。“老康啊,我是不中用了,咱们仨上山那年,跟着魏大叔山上山下不知跑了多少趟,虽然累但是有劲啊,现在是又”“闭上你的臭嘴,哪三个,不就咱们俩吗?哪三个,哪里有三个?”老康放下手里的松枝,不看老朱,却是一脸的不高兴。老朱的烟枪停在了空中,不一会老朱呵呵地笑了,把烟枪放到嘴里大口地吸了起来。也不知过了多久,老朱惦记的小鸡炖蘑菇发出诱人的香味。老康也坐在树桩上,折几个柳条,递给老朱一双,自顾自地喝了起来,老朱笑了笑,也不示弱,自己也喝得欢。他俩之间,也有个树桩,也有过打磨的痕迹,只是不像他俩坐的那般油亮。“伙计,你算算咱们来了多少年了?”闻听此言,老康放下酒杯,看着铁锅,一言不语,老朱眯上眼,筷子停在空中。“三十七年了。”老康说。“三十七年啊!”老朱说。“大家都没忘啊。”老康顿了一下又说道,“我总是不愿正视他的离去,你也要走了,我就想想过去吧。当年,咱们仨刚来,我至今还记得这镇上人的好。”老朱点了点头,“这里人淳朴,:风景也好,当时魏大叔让咱们来守山,咱们还不愿意,这里真是好地方”老康喝了口酒,接过老朱的话,“大叔带着咱仨走遍了山,这里的好东西真多,蘑菇、木耳,以前哪见过这么大的,野果也好多,山丁、山杏、榛子,吃也吃不完。”老康看着锅中的菜,唏嘘不已。“你真的舍得?”老朱不说话,只是喝了杯中的酒,“都走了,走了好啊。”老康似乎是哭了。第二天清晨,老康爬上了山,看着老朱走的方向,不一会儿,一个老人走了出来。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老朱确实走了,走的时候,向着山顶挥手,像是知道老康在这里,或许他在向大山告别。蓝天,白云,清翠的树林。一个月过去了,老康的房前多了两个年轻人。“老康叔,老康叔”老康闻声而出,那日没白尽的头发,已经全白了。“你们是”老康显然是不认识他们的。“老康叔,我叫朱明泽,你大概听过我的名字,父亲回去后,不到半月就去世了,他得了癌症,他告诉我,这里还有山,还有树,让我来帮您。”明泽的眼圈红了,转过头,看着山,又是那么坚定。“老康叔,我叫陈遗志,当年父亲为了救火牺牲的时候,我还没出生,母亲给我起名遗志,告诉我长大后,帮父亲看着这山。”遗志也看着这山,他的父亲就埋在这里。老康看着两个青年,笑着哭了 (1)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三人在魏大叔的带领下守护山林。在一场山林火灾中,陈遗志的父亲殉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