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材料力学练习题范文材料力学练习题范文 材料力学练习册景德镇陶瓷学院机电学院力学教学组xx年9月目录第 一章绪论3第二章拉伸 压缩与剪切5第三章扭转9第四章弯曲内力11 第五章弯曲应力14第六章弯曲变形16第七章应力和应变分析强度理 论18第八章组合变形21第九章压杆稳定23第十章动载荷25第十一章 交变应力27第十二章能量法28第一章绪论 一 是非题1 1材料力学主要研究杆件受力后变形与破坏的规律 1 2内力只能是力 1 3若物体各点均无位移 则该物体必定无变形 1 4截面法是分析应力的基本方法 二 选择题2 1构件的强度是指 刚度是指 稳定性是指 A 在外力作用下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B 在外力作用下构件保持其原 有的平衡状态的能力C 在外力作用下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2 2根据均 匀性假设 可认为构件的 在各点处相同 A 应力B 应变C 材料的弹性常数D 位移2 3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内力是应力的代数和B 应力是内力的平均值C 应力是内力的集度D 内力必大于应力2 4图示两单元体虚线表示其受力后变形情况 两 单元体切应变 为 A B 0 C 0 2D 2题2 4图 三 计算题3 1试求图示结构mm 和n 何类基本变形 n两截面上的内力 并指出AB和BC两杆的变形属于3 2拉伸试样上A B两点的距离l称为标距 受拉力作用后 用变形仪量出两点距离的增量为mml2105 若l的原长为mml100 试求A B两点间的平均应变m 3 3图示三角形薄板因受外力作用而变形 角点B垂直向上的位移为 和BC仍保持为直线 试求沿OB的平均应变 并求AB BC两边在B点的角度改变 mm03 0 但AB第二章拉伸 压缩与剪切 一 是非题1 1使杆件产生轴向拉压变形的外力必须是一对沿杆件轴 线的集中力 1 2轴力越大 杆件越容易被拉断 因此轴力的大小可以用来判 断杆件的强度 1 3内力是指物体受力后其内部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1 4同一截面上 必定大小相等 方向相同 1 5杆件某个横截面上 若轴力不为零 则各点的正应力均不为 零 1 6 值越大 说明材料的塑性越大 1 7研究杆件的应力与变形时 力可按力线平移定理进行移动 1 8杆件伸长后 横向会缩短 这是因为杆有横向应力存在 1 9线应变 的单位是长度 1 10轴向拉伸时 横截面上正应力与纵向线应变成正比 1 11只有静不定结构才可能有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 1 12在工程中 通常取截面上的平均切应力作为联接件的名义 切应力 1 13剪切工程计算中 剪切强度极限是真实应力 1 14轴向压缩应力 与挤压应力bs 都是截面上的真实应力 二 选择题2 1变形与位移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 变形是绝对的 位移是相对的B 变形是相对的 位移是绝对的C 两者都是绝对的D 两者都是相对的2 2轴向拉压中的平面假设适用于 A 整根杆件长 度的各处B 除杆件两端外的各处C 距杆件加力端稍远的各处2 3变截 面杆如图 设1F 2F 3F分别表示杆件中截面1 1 2 2 3 3上内力 则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 A 21FF 32FF B 21FF 2F 3F C 21FF 2F 3F D 21FF 2F 3F2 4影响杆件工作应力的因素有 影响极限应力 的因素有 A 载荷 材料性质C 截面尺寸D 工作条件2 5图示三种材料的应力 应变曲线 则弹性模量最大的材料是 强度最高的材料是 塑性性能最好的材料是 2 6长度和截面面积均相同的两杆 一为钢杆 一为铝杆 在相同的 拉力作用下 A 铝杆的应力和钢杆相同 而变形大于钢杆B 铝杆 的应力和钢杆相同 而变形小于钢杆C 铝杆的应力和变形都大于钢 杆D 铝杆的应力和变形都小于钢杆2 7一般情况下 剪切面与外力的 关系是 A 相互垂直B 相互平行C 相互成D 无规律 452 8如图所 示 在平板和受拉螺栓之间垫上一个垫圈 可以提高 强度 A 螺栓的拉伸B 螺栓的剪切C 螺栓的挤压D 平板的挤压2 9图示联接 件 若板和铆钉为同一材料 且已知 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则铆钉 的直径d应为 A td2 B td4 C 8td D 4td 三 计算题3 1在图示结构中 若钢拉杆BC的横截面直径为 2 b s 为充分mm10 试求拉杆内的应力 设由BC联接的1和2两部分均为刚体 3 2直径为mm 的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及切应力 1030的圆杆 在拉力kNP10 的作用下 试求最大切应力 并求与横 截面的夹角为 3 3在图示简易吊车中 BC为钢杆 AB为木杆 木杆AB的横截面面积21100cmA 许用应力 试求许可吊重P MPa71 钢杆BC的横截面面积226cmA 许用应力 MPa1602 3 4在图示结构中 假设AC梁为刚杆 杆 1 2 3的横截面面积相等 材料相同 试求三根杆子的轴力 3 5图示凸缘联轴节传递的力偶为mm10 对称地分布在MPa60 试 校核螺栓的剪切强度 mNm80 200mm 凸缘之间用四只螺栓连接 螺栓内的圆周上 如螺栓的剪切许用应力为径 dD0 3 6木隼接头如图所示 cmba12 cmh35 cmc5 4 kNP40 试求接头的剪切和挤压应力 第三章扭转 一 是非题1 1在单元体两个相互垂直的截面上 切应力的大小可以 相等 也可以不等 T 可以适用于任意截面的轴 1 2扭转切应力公式p I 1 3受扭转的圆轴 最大切应力只出现在横截面上 1 4圆轴扭转时 横截面上既有正应力 又有切应力 1 5矩形截面杆扭转时 最大切应力发生于矩形长边的中点 二 选择题2 1根据圆轴扭转的平面假设 可以认为圆轴扭转时横截 面 A 形状尺寸不变 直线仍为直线B 形状尺寸改变 直线仍为 直线C 形状尺寸不变 直线不保持直线D 形状尺寸改变 直线不保 持直线2 2已知图 a b所示两圆轴的材料和横截面面积均相等 若图于固定端A的扭转角是 则图 b所示B端面相对于固定端A的扭 转角是 A B 2C 3D 4 三 计算题3 1作图示各杆的扭矩图 图c中各量单位 a所示B端面 相对 mkN 3 2阶梯形圆轴直径分别为mmd401 30 mmd702 轴上装有三个皮带 轮 如图所kWP13 轴作匀速转动 示 已知由轮3输入的功率为kWP3 轮1输出的功率为1 G转速 min 20 0rn 2 材料的剪切许用应力 试校核轴的强度和刚度 MPa60 GPa80 许用扭转角m 3 3传动轴的转速为min 500rn 2 00 主动轮1的输入功率5001 P70 马力 从动轮 2 3分别输出功率GPaG80 1 试确定AB段的直径 2 若AB和BC两段选用同一直径 试确定直径d 3 主动轮和从动轮应如何安排才比较合理 2 P马力 3003 P马 力 已知 MPa m 1 1d和BC段的直径2d 3 4两端固定的圆轴AB 在截面C上受扭转力偶矩m作用 试求梁固定端的反作用力偶矩Am和Bm 第四章弯曲内力 一 是非题1 1按静力学等效原则 将梁上的集中力平移不会改变梁 的内力分布 1 2当计算梁的某截面上的剪力时 截面保留一侧的横向外力向 上时为正 向下时为负 1 3当计算梁的某截面上的弯矩时 截面保留一侧向上的横向外 力对截面形心取的矩一定为正 1 4梁端铰支座处无集中力偶作用 该端的铰支座处的弯矩必为 零 1 5若连续梁的联接铰处无载荷作用 则该铰的剪力和弯矩为零 1 6分布载荷 xq向上为负 向下为正 1 7最大弯矩或最小弯矩必定发生在集中力偶处 1 8简支梁的支座上作用集中力偶M 当跨长L改变时 梁内最大 剪力发生改变 而最大弯矩不改变 1 9剪力图上斜直线部分可以肯定有分布载荷作用 1 10若集中力作用处 剪力有突变 则说明该处的弯矩值也有 突变 二 选择题2 1用内力方程计算剪力和弯矩时 横向外力与外力矩的 正负判别正确的是 A 截面左边梁内向上的横向外力计算的剪力 及其对截面形心计算的弯矩都为正B 截面右边梁内向上的横向外力 计算的剪力及其对截面形心计算的弯矩都为正C 截面左边梁内向上 的横向外力计算的剪力为正 向下的横向外力对截面形心计算的弯 矩都为正D 截面右边梁内向下的横向外力计算的剪力为正 该力对 截面形心计算的弯矩也为正2 2对剪力和弯矩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 同一段梁上 剪力为正 弯矩也必为正B 同一段梁上 剪力为正 弯矩必为负C 同一段梁上 弯矩的正负不能由剪力唯一 确定D 剪力为零处 弯矩也必为零2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集中 力作用处 剪力和弯矩值都有突变B 集中力作用处 剪力有突变 弯矩图不光滑C 集中力偶作用处 剪力和弯矩值都有突变D 集中力 偶作用处 剪力图不光滑 弯矩值有突变M作用 如图所示 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2 4简支梁受集中力偶0A 00 ba时 弯矩图 为三角形B 时 弯矩图为三角形C 无论C在何处 最大弯矩必为0M D 无论C在何处 最大弯矩总在C处2 5图示二连续梁的支座 长度都 相同 集中力P分别位于C处右侧和左侧但无限接近联接铰C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两根梁的Q和M图都相同B 两根梁的Q图相同 M图不相同C 两根梁的Q图不相同 M图相同D 两根梁的Q和M图都不 相同2 6图示二连续梁的支座和尺寸都相同 集中力偶0M分别位于C 处右侧和左侧但无限接近联接铰C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两根梁的Q和M图都相同B 两根梁的Q图相同 M图不相同C 两根梁的Q图不相同 M图相同D 两根梁的Q和M图都不 相同 三 计算题3 1设已知图示各梁的载荷P q m和尺寸a 求 1 列出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2 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3 确定maxQ及maxM 3 2作图示各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3 3作图示刚架的弯矩图 第五章弯曲应力 一 是非题1 1梁在纯弯曲时 变形后横截面保持为平面 且其形状 大小均保持不变 1 2图示梁的横截面 其抗弯截面系数zW和惯性矩zI分别为以下 两式6622bhBHWz 121233bhBHIz 1 3梁在横力弯曲时 横 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不一定发生在截面的中性轴上 1 4设梁的横截面为正方形 为增加抗弯截面系数 提高梁的强 度 应使中性轴通过正方形的对角线 1 5杆件弯曲中心的位置只与截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有关 而与 载荷无关 二 选择题2 1设计钢梁时 宜采用中性轴为 的截面 设计铸铁 梁时 宜采用中性轴为 的截面 A 对称轴B 偏于受拉边的非对称轴C 偏于受压边的非对称轴D 对称 或非对称轴2 2图示两根矩形截面的木梁按两种方式拼成一组合梁 拼接的面上无黏胶 梁的两端受力偶矩0M的作用 以下结论中 是正确的 A 两种情况max 相同B 两种情况正应力分布形式相同C 两种情况中 性轴的位置相同D 两种情况都属于纯弯曲2 3非对称的薄壁截面梁承 受横向力时 若要求梁只产生平面弯曲而不发生扭转 则横向力作 用的条件是 A 作用面与形心主惯性平面重合B 作用面与形心主 惯性平面平行C 通过弯曲中心的任意平面D 通过弯曲中心 且平行 于形心主惯性平面 三 计算题3 1简支梁承受均布载荷如图所示 若分别采用截面面积相等的实心和空心圆截面 且32 DmmD401 52 d 试分别计算它们的最大正应力 并问空心截面比实心截面的最大 正应力减少了百分之几 3 2 形截面铸铁悬臂梁 MPa40 压缩许 用应力 410180cmIZC 尺寸及载荷如图所示 若材料的拉伸许用应力 MPa160 试计算该梁的许可载荷P tc 截面对形心轴cz的惯性矩cmh64 91 3 3截面为正方形的梁 按图示两种方式放置 试问哪种方式比较合理 第六章弯曲变形 一 是非题1 1梁内弯矩为零的横截面其挠度也为零 1 2梁的最大挠度处横截面转角一定等于零 1 3绘制挠曲线的大致形状 既要根据梁的弯矩图 也要考虑梁 的支承条件 1 4静不定梁的基本静定系必须是静定的和几何不变的 1 5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都将使静不定梁的承载能力降低 二 选择题2 1等截面直梁弯曲变形时 绕曲线曲率最大发生在 处 A 挠度最大B 转角最大C 剪力最大D 弯矩最大2 2将桥式起重机的朱 钢梁设计成两端外伸的外伸梁较简支梁有利 其理由是 A 减少了梁的最大弯矩值B 减少了梁的最大剪力值C 减少了梁的最 大挠度值D 增加了梁的抗弯刚度值2 3图示两梁的抗弯刚度EI相同 载荷q相同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两梁对应点的内力和位移 相同B 两梁对应点的内力和位移不相同C 内力相同 位移不同D 内 力不同 位移相同2 4图示三梁中af bf cf分别表示图 a b c的中点位移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cbafff2 B af cbff C af bf cf D cbafff2 2 5为提高梁的抗弯刚度 可通过 来实现 A 选择优质材料B 合理安排梁的支座 减少梁的跨长C 减少梁上作 用的载荷D 选择合理截面形状 三 计算题3 1用叠加法求图示外伸梁外伸端的挠度和转角 EI为已知常数 3 2图示结构中 梁为16号工字钢 拉杆的截面为圆形 GPa200 试求梁及拉杆内的最大正应力 mmd10 两者均为A3钢 E 第七章应力和应变分析强度理论 一 是非题1 1纯剪切单元体属于单向应力状态 1 2纯弯曲梁上任一点的单元体均属于二向应力状态 1 3不论单元体处于何种应力状态 其最大剪应力均等于231 1 4构件上一点处沿某方向的正应力为零 则该方向上的线应变 也为零 1 5在单元体上叠加一个三向等拉应力状态后 其形状改变比能 改变 二 选择题2 1过受力构件内任一点 取截面的不同方位 各个面上 的 A 正应力相同 切应力不同B 正应力不同 切应力相同C 正 应力相同 切应力相同D 正应力不同 切应力不同2 2在单元体的主 平面上 A 正应力一定最大B 正应力一定为零C 切应力一定最小D 切应力一定为零2 3当三向应力圆成为一个圆时 主应力一定满足 A 21 B 32 或32 C 31D 212 4图示单 元体 已知正应力为 切应力为2 下列结果中正确的是 A 43 3max Ez B 21 max 1 E z C 21 max E z D 2 max 21 Ez2 5以下结论中 是错误的 A 若21 21 2 则必定既有体积 改变 也有形状改变2 6以下几种受力构件中 只产生体积改变比能 的是 只产生形状改变比能的是 A 受均匀内压的空心圆球B 纯扭转的圆轴C 轴向拉伸的等直杆03 则没有体积改变B 若 03 则没有形状改变C 若321 则既无体积 改变 也无形状改变D 若13D 三向等压的地层岩石2 7以下四种受力 构件 需用强度理论进行强度校核的是 A 承受水压力作用的无 限长水管B 承受内压力作用的两端封闭的薄壁圆筒C 自由扭转的圆 轴D 齿轮传动轴2 8对于危险点为二向拉伸应力状态的铸铁构件 应 使用 强度理论进行计算 A 第一B 第二C 第一和第二D 第三和第四2 9图示两危险点应力状态 其中 按第四强度理论比较危险程度 则 A a点较危险B 两者危险程度相同C b点较危险D 不能判断2 10图示 两危险点应力状态 按第三强度理论比较危险程度 则 A a点较危险B 两者危险程度相同C b点较危险D 不能判断 三 计算题3 1在图示单元体中 试用解析法和图解法求斜截面ab上 的应力 应力的单位为MPa 3 2已知应力状态如图所示 图中应力的单位皆为MPa 试用解析法及图解法求 1 主应力大小 主平面位置 2 在单元体上绘出主平面位置及主应力方向 3 最大切应力 3 3薄壁圆筒扭转 拉伸试验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若kNP20 mNT 600 且mmd50 mm2 试求 1 A点在指定斜截面上的应力 2 A点的主应力的大小及方向 用单元体表示 3 4在通过一点的两个平面上 应力如图所示 单位为MPa 试求主应力的数值及主平面的位置 并用单元体的草图表示出来 3 5在一体积较大的钢块上开一个贯穿的槽 其宽度和深度都是10mm 在槽内紧密无隙地嵌入一铝质立方块 它的尺寸是1010 时 假 设钢块不变形 铝的弹性模量GPaE70 应的变形 mm 10 当铝块受到压力33 0 试求铝块的三个主应力及相kNP6 的作用第八章组合变形 一 是非题1 1斜弯曲时 危险截面上的危险点是距形心主轴最远的 点 1 2工字形截面梁发生偏心拉伸变形时 其最大拉应力一定在截 面的角点处 1 3对于偏心拉伸或偏心压缩杆件 都可以采用限制偏心距的方 法 以达到使全部截面上都不出现拉应力的目的 1 4直径为d的圆轴 其危险截面上同时承受弯矩M 扭矩T及轴 力N的作用 若按第三强度理论计算 则危险点处的23223332432 dTdNdMr 1 5图示矩形截面梁 其最大拉应力发生在固定端截面的a处 二 选择题2 1图 a杆件承受轴向拉力F 若在杆上分别开一侧 两 侧切口如图 b 图 c所示 令杆 a b c中的最大拉应力分别为max1 max2 和max3 则下列结论中 是错误的 A max1 一定小于max2 B max1一定小于max3C max3 一定大于max2D max3可能小于max22 2对于偏心压缩的杆件 下述结 论中 是错误的 A 截面核心是指保证中性轴不穿过横截面的 位于截面形心附近的 一个区域B 中性轴是一条不通过截面形心的直线C 外力作用点与中 性轴始终处于截面形心的相对两边D 截面核心与截面的形状 尺寸 及载荷大小有关 三 计算题3 1材料为灰铸铁HT15 33的压力机框架如图所示 许用拉应力为 用压应力为 MPa80 MPat30 许c 试校核该 框架立柱的强度 3 2电动机的功率为9kW 转速715分长度为mml120 的强度 min 若 r 皮带轮直径60 mmD250 主轴外伸部 主轴直径mmd40 M Pa 试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轴第九章压杆稳定 一 是非题1 1由于失稳或由于强度不足而使构件不能正常工作 两 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构件的平衡是不稳定的 而后者构件的 平衡是稳定的 1 2压杆失稳的主要原因是临界压力或临界应力 而不是外界干 扰力 1 3压杆的临界压力 或临界应力 与作用载荷大小有关 1 4两根材料 长度 截面面积和约束条件都相同的压杆 其临 界压力也一定相同 1 5压杆的临界应力值与材料的弹性模量成正比 二 选择题2 1在杆件长度 材料 约束条件和横截面面积等条件均 相同的情况下 压杆采用图 所示的截面形状 其稳定性最好 而采用图 所示的截面形状 其稳定性最差 22 2一方形横截面的压杆 若在其上钻一横向小孔 如图所示 则该杆与原来相比 A 稳定性降低 强度不变B 稳定性不变 强度降低C 稳定性和强度都降低D 稳定性和强度都不变2 3若在强 度计算和稳定性计算中取相同的安全系数 则在下列说法中 是正确的 A 满足强度条件的压杆一定满足稳定性条件B 满足稳定性条件的 压杆一定满足强度条件C 满足稳定性条件的压杆不一定满足强度条 件D 不满足稳定性条件的压杆不一定满足强度条件 三 计算题3 1设图示千斤顶的最大承载压力为kNP150 螺杆内径m md52 cml50 材料为A3钢 GPaE200 稳定安全系数规定为3 stn 试校核其稳定性 3 2某厂自制的简易起重机如图所示 其压杆BD为20号槽钢 材料为A3钢 起重机的最大起重量是kNP40 若规定的稳定安全系数为5 stn 试校核BD杆的稳定性 第十章动载荷 一 是非题1 1动荷系数总是大于1 1 2对自由落体垂直冲击 被冲击构件的冲击应力与材料无关 1 3在冲击应力和变形实用计算的能量法中 因为不计被冲击物 的质量 所以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比 冲击应力和冲击变形均偏 大 1 4动载荷作用下 构件内的动应力与构件材料的弹性模量有关 二 选择题2 1受水平冲击的刚架如图所示 欲求C点的铅垂位移 则动荷系数表达式中的静位移st 应是 A C点的铅垂位移B C点的水平位移C B点的水平位移D 截面B的 转角2 2如图所示重量为W的物体自高度为h处下落至梁上D截面处 梁上C截面的动应力为stddK 其中stdhK 211 式中st 应 取静载荷作用下梁上 A C点的挠度B E点的挠度C D点的挠度D 最大挠度2 3如图所示 重量为W的物体自由落体 冲击在悬臂梁AB的B点上 梁的横截面为工字梁 梁可安放成图 a或图 b的两种形式 比较两种情况下A截面处的静应力和动荷系数 其正确的说法是 A C点的铅垂位移B C点的水平位移C B点的水平位移D 截面B的 转角 三 计算题3 1重量为Q的重物自高度H下落冲击于梁上的C点 设梁 的E I及抗弯截面系数W皆为已知量 试求梁内最大正应力及梁的跨度中点的挠度 3 2直径cmd30 长为ml6 的圆木柱 下端固定 上端受重kNW2 的 重锤作用 木材的弹性模量GPaE101 求下列三种情况下 木桩内的最大正应力 a 重锤以静载荷的形式 作用于木桩上 b 重锤以离桩顶5 0m的高度自由落下 c 在 桩顶放置直径为cm 15 厚为mm40的橡皮垫 橡皮的弹性模量GPaE82 重锤也是从离橡皮垫顶面m5 0的高度自由落下 第十一章交变应力 一 是非题1 1构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的疲劳破坏与静应力下的失效 本质是相同的 1 2通常将材料的持久极限与条件疲劳极限统称为材料的疲劳极 限 1 3材料的疲劳极限与强度极限相同 1 4材料的疲劳极限与构件的疲劳极限相同 二 选择题2 1标准试件经无限多次应力循环而不发生疲劳破坏的 称为材料的疲劳极限 A 应力幅度B 平均应力值C 最大应力值D 最小应力值2 2构件在 交变应力作用下发生疲劳破坏 以下结论中 是错误的 A 断裂时的最大应力小于材料的静强度极限B 用塑性材料制成的 构件 断裂时有明显的塑性变形C 用脆性材料制成的构件 破坏时 呈脆性断裂D 断口表面一般可明显地分为光滑区和粗粒状区第十二 章能量法 一 是非题1 1杆系结构的变形能等于各杆变形能之和 1 2弹性体变形能与加力次序无关 只与最后受力有关 1 3结构上的外力做功可能为正或负 因而结构的变形能有正负 之分 1 4线性弹性结构的变形能可以叠加而非弹性结构的变形能不能 叠加 1 5载荷与变形能之间必为非线性关系 1 6结构上作用n个外力iP1 i 2 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务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上海普陀社区工作者笔试真题2025含答案
- 2025年市场拓展试题及答案
- 养老护理中级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基层医院面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防电信诈骗知识竞答含答案
- 岗前四门考试评职称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初级会计师历年真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小分子药物结构优化与专利布局策略报告
- 2025-2030中国天然气输配系统技术升级与市场机遇分析报告
- 外聘电工安全协议书范本
- 金融科技监管法律法规-全面剖析
- COPD相关环状RNA circ_0000378通过调控miR-3529-3p抑制苯并a芘致COPD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 自卸车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 依伏卡塞片-药品临床应用解读
- 脱“瘾”而出 拒绝躺“屏”-小学生手机管理防沉溺家长会
- 高效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事务文书
-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课件新人教选修
- 2025年江苏启晟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华为ICT大赛2024-2025中国区实践赛(基础软件赛道)省决赛考试题库及答案(供参考)
- 财务整账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