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学业模拟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1页
语文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学业模拟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2页
语文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学业模拟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3页
语文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学业模拟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4页
语文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学业模拟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学业模拟考试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B . 五柳先生传出师表岳阳楼记马说与朱元 思书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传”“表”“记”“说”“书”“序”都 是古代的文体。C . 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D . 古代的别称都很固定,如“桑梓”指家乡, “社稷”指国家,“伉俪”指朋友,“布衣”指百姓,等等。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2. (5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春,带来了芬芳艳丽的花朵,带来了pn勃A的草木,带来了对未来的一份憧憬;夏,带来了缤纷绚丽的骄阳,带来了挺bB的树木,带来了奋斗的脚印;秋,带来了C的落叶,带来了温柔的秋雨,带来了丰收的喜讯;冬,带来了D的雪花,带来了素雅的天地,带来了睿智的沉思。(1)给划线字注音。_憧憬绚丽(2)根据拼音写汉字。pnb_勃挺_(3)从下面词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A,B,C,D处。如金 苍翠 洁白 新绿A处_;B处_;C处_;D处_。三、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分)3. (1分)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意思完整的古诗词句子。可以填写课内所学,也可以填写课外相应的诗词。 (1)抒写友情的诗句是:_,_。(2)借月抒怀的诗句是:_,_。(3)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是:_,_。 (4)表现惜时劝学内容的诗句是:_,_。 (5)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与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9分)4. (1分)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孙权劝学) 见:_愿驰千里足 (木兰诗) 愿:_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 隧:_尔安敢轻吾射! (卖油翁) 轻:_军书十二卷 (木兰诗) 军书:_5. (18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二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或王命急宣 或:_良多趣味 良:_(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B . 虽乘奔御风 虽人有百口C . 春冬之时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 . 不以疾也 物以群分(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5)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6. (6分)汤姆索亚历险记回答问题。(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_国作家 _的作品。(2)汤姆的姨妈让汤姆做一件事,汤姆却把这件事当作快乐的游戏吸引小朋友为他完成,并交换得到了小朋友的礼物,还从中发现了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的法则。这是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7. (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我的母亲胡适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我很喜欢看书,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十一二岁时 ,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艺儿了。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但别的方面都没有发展的机会。如果说从做人方面得到一点训练的话,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屁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们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我母亲管束我最严,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因为说错了话被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家中经济本不宽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经营调度。大哥从小就是败子,吸鸦片烟,赌博,见了香炉就拿出去卖。我母亲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的数目。但他总不够用,到处都欠下烟债赌债。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没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做不曾看见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作好作歹的,这一群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着灯笼走出去。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她们常常闹意见,但母亲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14岁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选自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乙】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花厅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选自八年级下册春酒)(1)【甲】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2)【甲】文主要写母亲是她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3)【乙】文突出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选文进行分析。(4)【甲】文是在“父亲去世、嫂子之间不和、哥哥又是败家子”的家庭背景下来写操持整个家的母亲,【乙】文是在什么样的背景(环境)下写母亲的?(5)【甲】文划横线的语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6)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的分寸感。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8. (17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和”字属于通俗字体,本来应是清末名人翁同龢的那个“龢”字,这个字极妙:左边是一间屋子,里面悬有三口编钟古来“三”即代表多也,所以那是一组编钟“象形”而不是“三张嘴”,因为下面是一个排箫:这分明表示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此古圣人之妙思也。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材料二:600多年前,郑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朝初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但是,与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不同,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把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作为“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载史册。材料三:明朝洪武年间,缅甸与百夷(今缅甸北部)交战,明太祖未发一兵,派李思聪、钱古训二人劝和。二人先奉劝缅甸“两国之民居处虽分,惟存关市之讥。是其和也,其或纷争不已,天将昭鉴福善祸淫”,又告诫百夷“莫如守全,以图绵长,不亦美乎”。双方领会到启动战端于人于己均不利,最终罢战息兵。(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 . “和”的思想,常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纠纷,可以概括为一句俗语,即“和为贵”。B . “和而不同”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也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C . 人们在生活中,大都将“和为贵”中的“和”理解为“和睦”“和气”“和为上”等。D . 在学习中,时常会有观点的交锋,有些同学会恶语伤人,这就是“和而不同”的现象。(2)阅读材料二,请简要说说“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的重要意义。 (3)如何让更多人接受“以和为贵”?请结合材料谈谈自己的理解。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9. (6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 (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填2字) (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5)请你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作一点赏析。 八、 小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毕业前夕,班委计划挑选班级三年级活动的照片,制作一本相册。在相册扉页,需配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请你完成该项写作任务。 要求:符合情境;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九、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作文:在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东西常常被忽略。比如:一声叮咛,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小数点,一道小程序,一次小错误,一处小破绽忽略是常有的,后果有大有小,有些事情忽略了也无大碍,但有些事情忽略了却会造成遗憾,形成伤害,酿成大错。有些时候,我们正在忽略的,可能就是最重要的。请以“忽略的,有时是最重要的”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