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I)卷.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I)卷.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I)卷.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I)卷.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I)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I)卷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18分) (共4题;共18分)1. (3分)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ln_mixn _粗制_造滞留禁_蒙_利_侏儒_cn_胡髭甲胄_然广袤无垠黯然失色颔首低眉2. (8.0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我欲乘风归去,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_,静影沉璧。(范仲淹岳阳楼记) (4)行路难作者李白运用典故暗示古人能有的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表达了自己对重回朝廷任职抱有希望的诗句是:“_,_。” (5)请把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默写完整。 _,_。_,_。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3. (3分)解释下列划线词 即更刮目相待_ 赏赐百千强_尔安敢轻吾射_ 凭君传语报平安_4. (4分)填空。 (1)无言之美选自_,作者_,安徽桐城人,_家、_家,主要作品有_西方美学史等。 (2)_,好风与之俱。(陶渊明读(山海经) (3)落日照大旗,_。 (作者_后出塞) (4)_,此时无声胜有声。(自居易琵琶行) 二、 现代文阅读(20分) (共3题;共20分)5. (4分)名著阅读。 (1)傅雷先生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傅聪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_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后来汇编成册,这就是傅雷家书。 (2)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_,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是一部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 (3)“他又恢复了他的静默寡言,一声不出的,他吃,他喝,他掏坏。言语是人类彼此交换意见与传达感情的,他没有意见,没了希望,说话干吗呢?除了讲价儿,他一天到晚老闭着口;口似乎专为吃饭喝茶与吸烟预备的,连喝醉了他都不出声,他会坐在僻静的地方去哭,几乎每次喝醉他必到小福子吊死的树林里去落泪;哭完,他就在白房子里住下,酒醒过来,钱净了手,身上中了病。他并不后悔;假若他也有后悔的时候,他是后悔当初他干吗那么要强,那么谨慎,那么老实,该后悔的全过去了,现在没有了可悔的事。 文中的他是_,他对待劳动(拉车)的态度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变化,请分析他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_。6. (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读书朱光潜书是读不尽的,就算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你自己自然不会选择,须就教于批评家和专门学者。我不能告诉你必读的书,我能告诉你不必读的书。我所指的不必读的书,不是新书,是谈书的书,是不值得读第二遍的书。走进一个图书馆,你尽管看见千卷万卷的纸本子,其中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还难上十卷百卷。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 , 在这些书中间,你不但可以得到较正确的知识,而且可以于无形中吸收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这些书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其他像文学大纲科学大纲以及杂志报章上的书评,实在都不能供你受用。你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谈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_,_关于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了解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但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各人天资习惯不同,你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我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不是一概而论的。你自己终究会找出你自己的方法,别人绝不能给你一个方法,使你可以依法炮制.因此,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初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土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1)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第段中作者认为“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上下文内容,在第段横线的空白处补写出恰当的句子。 (4)请简析第段画线的句的作用。 7. (8.0分)阅读 橘子(日本)芥川龙之介冬天的一个夜晚,天色阴沉,我坐在二等客车的角落里,呆呆地等待开车的笛声。车里的电灯早已亮了,难得的是,车厢里除我以外没有别的乘客。朝窗外一看,昏暗的站台上,也不见一个送行的人,只有关在笼子里的小狗,不时地嗷嗷哀叫几声。这片景色同我当时的心境怪吻合的。我脑子里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急,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不久,发车的笛声响了。我略觉舒展,将头靠在后面的窗框上,漫不经心地期待着眼前的车站慢慢地往后退去。但是车子还未移动,却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低齿木屐的吧嗒吧嗒声;霎时,随着列车员的谩骂,我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咯嗒一声拉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慌里慌张地走了进来。同时,火车使劲颠簸了一下,并缓缓地开动了。我好容易松了口气,点上烟卷,这才无精打采地抬起眼皮,瞥了一下坐在对面的姑娘的脸。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没有油性的头发挽成银杏髻,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裂的痕迹。一条肮脏的淡绿色毛线围巾一直耷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上,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紧紧攥着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我不喜欢姑娘那俗气的脸相,那身邋遢的服装也使我不快。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楚。因此,点上烟卷之后,也是有意要忘掉姑娘这个人,我就把大衣兜里的晚报随便摊在膝盖上。在灯光映照下,我溜了一眼晚报,上面刊登的净是人世间一些平凡的事情,媾和问题啦,新婚夫妇啦,渎职事件啦,讣闻等等,都解不了闷儿进入隧道的那一瞬间,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火车在倒着开似的,同时,近乎机械地浏览着这一条条索然无味的消息。然而,这期间,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正在隧道里穿行着的火车,以及这个乡下姑娘,还有这份满是平凡消息的晚报这不是象征又是什么呢?不是这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又是什么呢?我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懒,就将还没读完的晚报撇在一边,又把头靠在窗框上,像死人一般阖上眼睛,打起盹儿来。过了几分钟,我觉得受到了骚扰,不由得四下里打量了一下。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竟从对面的座位挪到我身边来了,并且一个劲儿地想打开车窗。但笨重的玻璃窗好像不大好打开。她那皲裂的腮帮子就更红了,一阵阵吸鼻涕的声音,随着微微的喘息声,不停地传进我的耳际。这当然足以引起我几分同情。暮色苍茫之中,只有两旁山脊上的枯草清晰可辨,此刻直逼到窗前,可见火车就要开到隧道口了。我不明白这姑娘为什么特地要把关着的车窗打开。不,我只能认为,她这不过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因此,我依然生着气,但愿她永远也打不开,冷眼望着姑娘用那双生着冻疮的手拼命要打开玻璃窗的情景。不久,火车发出凄厉的声响冲进隧道;与此同时,姑娘想要打开的那扇窗终于咯噎一声落了下来。一股浓黑的空气,好像把煤烟融化了似的,忽然间变成令人窒息的烟屑,从方形的窗洞滚滚地涌进车厢。我简直来不及用手绢蒙住脸,本来就在闹嗓子,这时喷了一脸的烟,咳嗽得连气儿都喘不上来了。姑娘却对我毫不介意,把头伸到窗外,目不转睛地盯着火车前进的方向,一任划破黑暗刮来的风吹拂她那挽着银杏髻的鬓发。一会儿火车已经安然钻出隧道,正在经过夹在满是枯草的山岭当中那疲敝的镇郊的道岔。道岔附近,寒伧的茅草屋顶和瓦房顶鳞次栉比。这当儿,我看见了在那寂寥的道岔的栅栏后边,三个红脸蛋的男孩子并肩站在一起。他们个个都很矮,仿佛是给阴沉的天空压的。穿的衣服,颜色跟镇郊那片景物一样凄惨。他们抬头望着火车经过,一齐举起手,扯起小小的喉咙拼命尖声喊着,听不懂喊的是什么意思。这一瞬间,从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的那个姑娘伸开生着冻疮的手,使劲地左右摆动,给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的五六个橘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我不由得屏住气,登时恍然大悟。姑娘大概是前去当女佣,把揣在怀里的几个桔子从窗口扔出去,以犒劳特地到道岔来给她送行的弟弟们。苍茫的暮色笼罩着镇郊的道岔,像小鸟般叫着的三个孩子,以及朝他们头上丢下来的橘子那鲜艳的颜色这一切一切,转瞬间就从车窗外掠过去了。但是这情景却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使我几乎透不过气来。我意识到自己由衷地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悦心情。我郑重地仰起头,像看另一个人似地定睛望着那个姑娘。不知什么时候,姑娘已回到我对面的座位上,淡绿色的毛线围巾仍旧裹着她那满是皲裂的双颊,捧着大包袱的手里紧紧攥着那张三等车票。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1)简要梳理小说中“我”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 等开车时,“我”百无聊赖。_,_。看报纸打发时间时,“我”心灰意冷。_,_。看到姑娘扔橘子后,“我”变得喜悦振奋。(2)小说的第段和第段都描写了姑娘的外貌,联系上下文谈谈它们的作用。 (3)品读第段划线句子,联系上下文,你读出当时“我”怎样的思想情感? 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4)小说结尾,“我”为什么能“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这个结尾之于我们,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三、 古诗文阅读(19分) (共3题;共19分)8. (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甲)远日本国僧敬龙归(唐)韦庄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余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乙)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热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注释】扶桑:相传东海外有神木名为扶桑。是日出之地,亦为日本别名。(1)关于这两首诗的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诗描写时间为晚上,(乙)诗描写时间是清晨。B . (甲)时送别地点在扶桑,(乙)诗分别地点在扬子江。C . 甲诗作者将与友人同行,(乙)诗作者送友人独往。D . (甲)诗友人以船为交通工具,(乙)诗友人也是如此。(2)关于这两首诗的写作手法,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乙)两诗都迟至末尾才点出友人前行的目的地。B . (甲)(乙)两诗各自重复某些字词,增添诗的节奏感。C . (甲)诗由眼前景写到想象景,(乙)诗从想象景写到眼前景。D . (甲)诗只有二、四句用韵,(乙)诗是一、二、四句都用韵。9. (5.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原谷有祖 , 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注】原谷:人名。舆:手推的小车(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欲捐之(捐献)B . 谏父曰(劝说)C . 汝何以收此凶具(因为)D . 汝何以收此凶具(不吉利的)(2)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B .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C .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D .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4)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0. (10.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注释:永安即白帝城。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股肱比喻辅佐之臣。(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先帝不以臣卑鄙_由是感激_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 若嗣子可辅_(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