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_第1页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_第2页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_第3页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_第4页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汇聚名校名师 奉献精品资源 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1 一 选择题 本题共 25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5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l 在半坡等仰韶文化遗址的陶器上发现了共 50 多种整齐划一并有一定规律性的刻画符号 类似的符号 还有规律地普遍出现在河北 甘肃等地 这些符号 A 具有记事 传达信息的特点 B 表明汉字己形成完整体系 C 是商周甲骨文字的范式 D 是原始人类无意义的涂鸭 2 禹在统领众多邦国君长 出征三苗时誓师说 济济有众 咸听朕言 蠢兹有苗 用天之罚 这表明 A 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B 禹君主专制地位的确立 C 禹己掌捉最高王权 D 禅让 观念的消除 3 统一后的秦 除皇室以外 明显有军功地主和宗法性地主两类 前者主要来源于秦国 后者是原六国 依靠宗法家峨血缘关系的地主 贵族 两类地主拉制了全国大部分土地 这表明 A 宗法制度顽强存续 B 封建土地制度占据主导 C 秦尚未真正完成统一 D 秦的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4 董仲舒说 道之大原出于天 天不变 道亦不变 这是 A 外儒内法的思想 B 法术势合一的统治思想 C 二天人合一 思想 D 变道家的道统为封建的法统 5 汉代谶纬迷信盛行 谶是用诡秘的隐语 预言作为神的启示向人们昭告吉凶祸福 治乱兴衰 纬是用 宗救迷信的观点来解释儒家经典 这种现象的出现 A 反映统治的没落 B 遭到统治者的禁止 C 与新儒学紧密相关 D 导致西汉的覆亡 6 魏晋时期 士人夫把 老子 庄子 和 周易 称为 三玄 对 三玄 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了 玄学 玄学 A 是对逃避现实思想的集中反映 B 是理学的思想理论来源 C 以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巩固为背景 D 是儒道思想杂糅的产物 7 门阀制是从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官员选拔制度 选成朝廷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世家大族所垄断 个 人出身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 这种现象 A 维护了正统的嫡长子继承习俗 B 加深了荣辱与共 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 汇聚名校名师 奉献精品资源 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2 C 加强了皇帝直接住免官吏的权力 D 巩固了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 8 唐朝一些地主和农民开始签订契约文件 上面写有田主 租田人 租种期限 租田数额和田租数额 这种契约性的租佃关系的出现 A 加重了地主的盘剥 B 有利于农业技术推广 C 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D 松弛了人身依附关系 9 中国古代戏剧在明清时期形成了所谓的 洞房花烛 模式 金榜题名 模式和 衣锦还乡 模式 体现了一种 大团圆 主义 此种戏剧模式 A 反映了人民的理想追求 B 说明科举制度得到了大发展 C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 冲破了宋明理学对思想的束缚 10 人类历史中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 即 1800 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 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 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 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 但不关键 按照这一西方学者的史学理 论 中国历史如果也分成两部分 那么具有分水岭作用的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11 担住美国驻华代理公使的何天爵曾指出 要追根寻源 就必须回到六十年以前中国人和外国人开始 有外交接触或联系的时候 要懂得它的势头和力量 必须探索当时发起时席卷全国的排外情绪 研究 它是由一个接着一个的事件所孕育 被上千次互相误解与不平的直实原因所加重 此处分析的历史 事件是 A 虎门销烟 B 北伐战争 C 五四爱国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12 越南近代爱国志士潘佩珠评价当时某次革命 革命成功以后 中华政府绝非如旧时之腐败 必能继 日本之大强 苟中日两国皆注全力于西欧 则不惟代越南 而印度 菲律宾亦且同时独立矣 材料 中的 革命 是 A 辛亥革命 B 国民革命 C 十月革命 D 护国运动 13 古语云 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可损伤 但从消初的 剃发令 到太平天国的 蓄发令 再到辛亥 革命的 剪发易服 和随之出现的 保辫会 国人的头发承载了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下面对 辫发 之争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深受欧美文化的影响 B 体现了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 C 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D 反映了国人文明程度的不一 14 对于二战中的中日战争 一种叫法为抗日战争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另一种叫法 为第二次中日战争 Second Sino Japanese War 对此评价合里的是 A 两种叫法无本质上的区别 B 前者凸显了战争的反法西斯性质 汇聚名校名师 奉献精品资源 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3 C 两种叫法都不利史学研究 D 后者模糊了正义与非正义的差别 15 1930 年 中共中央在回应共产国际指示时说 党的任务决不是准备夺取部分的政权 如果认为现在还 是准备夺取部分的政权 无疑是对革命形势估量不足的右倾观念 这一回应表明 A 中共找到符合国情的道路 B 中共夺取全国政权时机成熟 C 中共出现自主革命的倾向 D 共产国际反对中共城市革命 16 当西方和平降临之时 却是中国内战爆发之际 当西方开始重建之际 却正是中国内战加剧之时 当 西方经济恢复发展之时 中国经济却走向崩溃 此时导致 中国经济却走向崩溃 的原因是 A 世界经济大危机 B 国民政府的掠夺 C 中苏关系的恶化 D 西方世界的封锁 17 一五 时期 在国民经济收入使用总额中 积累率 积累基金在国民收入使用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占 24 2 而 l958 年至 1960 年三年 积累率分别提高到 33 9 43 9 39 6 这三年积累额共达 1438 亿元 比 一五 时期全部积累率还增加 44 中国 1958 年至 1960 年积累率的提高 A 非常不利于基建规模的扩大 B 为随后的经济调整奠定基础 C 可以优化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D 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 18 我国古代逐步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 在新中国成之后一度销声匿迹 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 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B 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 农村中 左 倾错误部分得到纠正 D 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19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再到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罗马法的发展史反映了 A 法律的不确定性被压缩 B 法律适应的主体范围的扩大 C 法律的正义性得到增强 D 法律的时效性日益明显 20 借主政体兼具君主专制和体现民意的两重性 是早期王政时代向民主政治的过渡形态 由此可见借主 政体 A 比君主政体更加优越 B 扎根人文主义思想 C 促进民主政治的形成 D 是民主政体的变式 21 新航路开辟后 各种新的商业组织在欧洲纷纷出现 如股份公司 期货贸易 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 等 这表明 A 西欧商业经营方式的发生转变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 商业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渐上升 D 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新变化 22 据统计 美国建筑工业的产值从 1919 年的 120 多亿美元增长到 1928 年的近 175 亿美元 同时 生产 资料生产部门的产量从 1919 年到 1929 年增加了 64 其部分原因是 汇聚名校名师 奉献精品资源 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4 A 制定实行 工业复兴法 B 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广泛应用 C 美国政府放弃金本位制 D 资本主义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实现 23 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 据此判断正确的 A A 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B B 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 C 罗斯福新政是在 B 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D A 理论在 1980 年后复苏的重要原因是 滞胀 24 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 俄 历史时 把 20 世纪二 三十年代苏联 俄 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 看作三个实验 即 追随理想的实验 面对现实的实验 回归理想的实验 其中 面对现实的实验 的重要措施是 A 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B 允许外国资本的引入 C 全面实行农业集体化 D 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25 20 世纪六十年代 美苏两国提出要 和平竞赛 商定在对方的首都办展览 苏联人办了炫耀宇航技 术的展览 美国人看了很怕 而美国人到苏联办了美国家庭的厨房展览 非常现代化 苏联人一看 大为震惊 原来生活可以这样 觉得美国人很幸福 内心向往美国 这反映出 A 美苏两国科技上的差距巨大 B 美国取得对苏联的绝对优势 C 美苏实际放弃争夺世界霸权 D 美苏冷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二 非选择题 本题共 3 小题 共 50 分 26 14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对中国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 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可是 到了近代 儒学却连连遭到批判 其地位和影响不断削弱 衰徽 最终 失去主流 统冶地位 被边缘化 这是中国儒学发展 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儒学的衰徽其实 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 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 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 这一过程与中国近代化的展开 古代社会的解体基本同步 其历史必然性不言而喻 不同性质的社会变革一旦在中国展开 文化革新 就相应提上了日程 就势必要不断触动传统儒学 以致最终否定它的神圣地位 在变革过程中 中国 古代社会结构逐步解体 儒学也势必随之同步衰徽 张锡勤 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 汇聚名校名师 奉献精品资源 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5 材料二 韩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 到了现代 他们一方面提倡世界化 实际是向美国看齐的现 代化 另一方面又保护和弘杨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 后者做得甚至比中国还好 从小 到集体的人与人之间 大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柱 每一步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传统素质 以儒家 精神为基础的韩国人精神及其思维模式 还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关系 群体内的和谐 与 群体外的 竞争 密切结合 使得韩国国内稳定不乱 又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 促使其综合国力名列前 茅 中国儒家传优文化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近代中国儒学衰落的原因 10 分 2 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儒学对中 韩两国的影响有何相似之处 并分析儒家文 化在近代中国 现代韩国命运不同的根本原因 4 分 27 16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 世纪中期以前 英国国家机器并不强大 中产阶级和它的大多数知识分子普遍希望国家无 为而治 力主最好的政府是管事最少的政府 19 世纪中期以后 内阁和国会的关系逐渐发生 变化 并倒换过来 不再是议会领导内阁而是内阁的权力逐渐凌驾于议会之上 虽然议会具有最高地 位的原则仍被认为走英国宪法的基石 但议会权力在多数场合已流于形式 实际权力落在内阁首相及 其领导的大臣手中 丁建弘主编 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 20 世纪初美国兴起的进步主义者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 第一是治标的 直接援助那些底 层的贫困者 开设救济院 爷助他们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问题 第二就是要从根本上来治 美国人以前 警惕的一直是政府权力被滥用 对民主制度造成威胁 现在他们发现威胁更多地来自垄断资本 而能 遏制这一巨怪的却只有政府了 所以不能不转向政府寻求解决危机的手段 1 根据材料一 二 19 世纪中期以后英美政治制度的发展有何共同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 原因 8 分 2 19 世纪中后期中国政治制度发展表现出完全相反的特点 简述其背景 这一特点对洋务运动产 生了怎样的不利影响 8 分 28 20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以法国和西德为首的欧洲核心国家开启的欧洲一体化进程 成为区 域一体化发展最灿烂的风景 欧洲联合自强结出初步硕果 在法德塑造欧共体时 英国一直是 观望 者 后来 英国的态度开始由观望转向融入 经过 10 年的不懈努力 英国终于在 1973 年成为欧洲 共同体的成员国 汇聚名校名师 奉献精品资源 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6 整理自 2011 年 10 月人民网 材料二 英国加入欧盟的历史 就是一部漫长 复杂 痛苦 犹疑和患得患失的历史 英国身处欧洲 却不认为自己属于欧洲 其经济规模排名欧盟第二 但不属于申根区 欧元区 英国一直存在 脱欧 的声音 疑欧派 的观点是 加入欧盟 英国人根本没有得到益处 英国纳悦人每年要拿出 GDP 的 2 交给欧盟 而欧盟事务长期以来受德国和法国控制 英国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 随着近几年欧洲一 体化的加深欧盟的胃口越来越大 对成员国的外交 军事 财政 金融 甚至连能源都要插手 这在 英国看来是绝对不能忍受的 耻辱 近年来随着欧债债务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发酵 是去 是留 再次在英国人中引起热议 2016 年 6 月 23 日举行的英国与欧盟关系的全民公民公投中 最终 决定退出欧盟 整理自 环球时报 材料三 欧委会主席容克坦承 欧盟当前 不够欧洲 不够统一 总体看 德国在各领域 领 头羊 地位进一步巩固 法意等大国既合作制衡 英国威胁 退欧 谋求利益最大化 南北欧洲 新 老欧洲裂痕加深 利益折冲与博弈加剧 尤其是在希债 难民和恐袭等危机面前 成员国之间 机构 和成员国之间利益纷争 立场分化 矛盾加剧 民众不安全感和焦虑感上升 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严 重挑战 本轮希腊债务危机跌宕起伏 希腊一度面临 退欧 风险 虽最终就改革换救助达成协议 但危机暴露了欧盟有统一货币而无统一财政的结构性缺陷 谈判中 德 芬 荷等国立场强硬 法 意 西等国较为缓和 凸显欧盟内部在发展理念和具体经济政策上的分歧 困与进 欧盟一体化何去何从 当代世界 2016 年 3 月刊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主动融入欧洲共同体的原因 4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一直存在 脱欧 倾向并最终 脱欧 的主要因素 8 分 3 根据材料二 三分析欧盟一体化有哪些阻力 8 分 汇聚名校名师 奉献精品资源 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7 二 非选择题 26 1 原因 儒学不能适应近代民族危机加深 救亡图存的社会需要是其衰落的社会根源 自然 经济的逐渐解体 使儒学失去了与之最佳匹配的经济基础 政治变革和社会运动的兴起 作为统治 精神工具的儒学必然成为众矢之的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使儒学赖以 存在的阶级基础日渐薄弱 封建制度的逐渐解体 导致儒学失去赖以存在发展的政治基础 封建 帝制的推翻 使儒学丧失官方哲学的地位 西学的传入及倡导 使古老儒学相形见绌 从而导致对 儒学的怀疑或否定 文学革命 提倡白话文并逐渐取代文言文 使传统儒学逐渐失去传承的文字 载体 科举制的废除 使儒学失去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