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5D3使用了2年-发现很多零零碎碎的使用小技巧-希望对菜鸟有帮助_第1页
佳能5D3使用了2年-发现很多零零碎碎的使用小技巧-希望对菜鸟有帮助_第2页
佳能5D3使用了2年-发现很多零零碎碎的使用小技巧-希望对菜鸟有帮助_第3页
佳能5D3使用了2年-发现很多零零碎碎的使用小技巧-希望对菜鸟有帮助_第4页
佳能5D3使用了2年-发现很多零零碎碎的使用小技巧-希望对菜鸟有帮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佳能佳能 5D35D3 使用了使用了 2 2 年 发现很多零零碎碎的使用小技巧 希望对菜鸟有帮助 年 发现很多零零碎碎的使用小技巧 希望对菜鸟有帮助 近几个月来 当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佳能 5D3 和尼康 D800 时 俺却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适马的 SD1M 和 SD15 之上 为了 X3 的特殊画质 忍受着适马机身给俺带来的无穷无尽的折磨 然而 有一天蓦然回首 发现身边的很多朋友都都雄赳赳气昂昂地拿起了 D4 用上了 D800 和 5D3 摄友在揶 揄俺手中适马的同时 不失时机地向俺忽悠 5D3 的好处 还主动把 5D3 塞到俺手里让俺试用 俺在器材方面本来 就不是一个意志坚定者 一上手立刻中毒 本来决定等 1Dx 上市 可佳能到处为其做广告 可就是不见其开卖 算了 不等了 一咬牙 以 9k 的价格秒出了 5D2 进了 5D3 一 看好一 看好 5D35D3 决定升级的三个主要原因 决定升级的三个主要原因 1 机身操控的改进 俺对 5D2 操控的不满是升级 5D3 的第一原因 尽管 5D2 已入手三年半 但用起来始终非常别扭 7D 发布之后 尽管俺对半幅相机没有任何兴趣 但其操控性让俺经常羡慕 如今 5D3 的操控在很多方面和 7D 非常接近 好比一 个全画幅的 7D 5D2 的种种不便立刻烟消云散 很多人升级器材可能经常出于别的更 重要 的原因 但每个人 的情况不一样 操控是俺出掉 5D2 的第一动力 有些人可能觉得可笑 但事实就是如此 俺实话实说而已 2 对焦系统的升级 当然 从性能上说 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信很多朋友也是看重这一点才升级的 用俺一个摄友的话说 5D3 的对焦系统的改善不是一星半点 而是有点脱胎换骨的感觉 此言貌似有些夸张 但用起来确有同感 8512 和 5012 不仅可以全开光圈 甚至可以用边缘对焦点 哪怕是拍夜景人像 对于大光圈人像 边缘对焦点靠谱 比 用中心对焦点对焦然后构图要好 不但方便 还不容易脱焦 3 高感的提升 除了对焦系统之外 俺最关心的还有两个方面 一是高感 一是像素 俺没料到如今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本 来以为 5D3 会是一台高像素的机身 可事实是仅比 5D2 多了一百万像素 画面也就大了一个小边而已 当官方样 片放出来之后 俺第一时间将其下载到本地认真考察了一下 那张曝光 8 秒 IOS6400 的 sample2 b 2 jpg 令俺印 象深刻 对像素失望之余 领略到强悍的高感 尽管很多人认为高感不重要 但俺却认为高感非常重要 谁也说 不清啥时候会遇到内容至上时刻 光线不好能拍 能拍清楚就是成功 这是其一 其二 光线好高感也有用 比 如室外拍摄小花小草时 高速快门可将摇曳不定的小花定格 既然像素数量这样了 高感好也行 鱼和熊掌不可 兼得 因此这是俺决定升级的第三个重要因素 二 零零碎碎的感受 二 零零碎碎的感受 下面说说俺在使用中对 5D3 一些细微方面的感受 属于见仁见智 顺序较乱 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可能以后 还会随时增删 1 机身 5D2 的机身见棱见角 尽管没按多少次快门 但机身边缘处已经露白 很是沧桑 5D3 则有些圆头圆脑 这一 点俺喜欢 有利保新 存储卡盖上也有胶包覆盖 视觉手感均好 比 5D2 上升了一个档次 看了一下机身编号 第 6 位数是 3 说明俺的这台机器不漏光 2 Q 按钮 7D 的用户可能对此没有太多感觉 但对于俺这样从 5D2 升级到 5D3 的人来说 就感觉非常方便了 因为尽管 以前 5D2 也有这个速控屏幕功能 但没有独立的 Q 键 只能垂直按那个摇杆式的多功能控制按钮 很不方便 而 且俺还习惯将其定义为选择对焦点 3 实时取景 5D3 同样吸收了 7D 的设定 尽管实时模式下半按快门对焦很慢 快速模式屏幕又要黑一下 但俺依然认为这 是 5D3 的一大进步 5D2 的实时取景功能俺以前几乎没怎么用 太不方便了 4 电池 5D3 也用 LP E6 电池 以前的 5D2 备用电池可以继续使用了 帮俺节省了几百块钱 5 双卡插槽 支持双卡 并且两个卡的类型不同 一号卡是 CF 二号卡是 SD 尽管 CF 卡更可靠 但价格贵 所以能用 SD 卡也不错 可以算是一个优点 6 模式转盘加了锁定 好处不言而喻 俺以前拍摄时经常忙中出错 没看清那个啤酒瓶子盖的当前位置就按了快门 现在可以放心 了 7 安静快门 这个功能非常好 自从买来之后 俺一直将其放在安静快门的位置上 很多人都说尼康 D3 的快门声听起来和 机关枪一样 非常过瘾 但俺却非常讨厌 后来为了安静快门 特意出掉了 D3 换成了 D3S 俺认为拍片子不是 亮骚 越不引人注意越好 5D3 不仅单拍时可以使用安静快门 连拍时居然也行 这一点比 D3S 强 8 机身电源开关 无论把电源开关改在哪里 佳能肯定是不会像尼康 索尼和宾得那样把电源开关设计在快门附近了 俺发现 佳能很固执 现在连适马的镜盖都改成内捏式的了 可佳能的还是老样子 用遮光罩时很别扭 7D 和 5D3 的电源 开关都设计在啤酒瓶子盖附近 俺觉得和将其放在大转盘下面没啥区别 好像更不方便 开开关要用左手 不过 也无所谓了 每天拍摄时俺只打开关闭一次 啰嗦就罗嗦一点吧 9 关于内闪 尽管俺没在第一时间进 5D3 但无忌上的有关帖子是不能不看的 看到不少人讨论 5D3 没有内闪 这里俺也说 说自己的看法 俺认为内闪这东西可有可无 内闪高度有限 很多镜头都会挡光 至于有人说内闪可用于白天拍逆光人像给 模特补光 但这是不可能的 以俺手里的佳能 270 为例 阳光明媚时逆光补光根本不行 27 的指数尚且如此 何 况一个指数只有 12 的小小内闪呢 不过 有总比没有的好 聊胜于无嘛 比如 5D2 上的视频功能 俺直到出掉一 次也没用过 俺不喜欢摄像 但也不反对有视频功能 内闪的道理也同样 但如果内闪真会影响取景器的视野 还是没有的好 另外 没有内闪的机身也不会有对焦辅助灯 俺觉得与其在菜单里做文章 仅让 580 充当内闪辅 助对焦灯 还不如在机身上加个小 探照灯 呢 10 自动 ISO 5D2 也有这个功能 但你不知道凭什么就替你把感光度提上去了 据说根据安全快门 但俺讨厌这种没有自由 的选项 5D3 增加了设定最低快门速度的选项 这是一个重要进步 另外 上面既然说到闪灯问题 俺又想起了另 外一件事 那就是 5D3 依然和 5D2 一样 只要一安装并打开外闪 自动 ISO 就立马失效 默认为 ISO400 想改变 吗 那就手动调整吧 这个现象不仅是用闪灯时 用 B 门时也如此 俺用 5D2 时就觉得有些讨厌 后来的 7D 也一 样 现在到了 5d3 还是如此 俺搞不懂为什么佳能要强加给用户这么一个设定呢 11 多重曝光 俺手里有好几台尼康机身 多重曝光功能已经司空见惯 不过对于佳能用户来说并非如此 因此 5D3 有了多 次曝光功能应该算是它的一个优点 11 HDR 模式 类似功能以前在索尼上见得比较多 如今 5D3 也有了 另外 和索尼 a77 单电相比 拍 HDR 时可以不妨碍使 用 RAW 格式 最后为你生成一张合成之后的 HDR 这个设计很到位 12 显示取景器网格线 这里说的不是 LCD 上的 而是光学取景器里的 可以通过菜单设定将其显示出来 不像有的机身 想要这个 网格线 必须更换对焦屏 这一点做得比较厚道 13 文件名 在文件名设定上给了用户更大的自由 而且默认是从 4R1A 开始 感觉很有意思 14 面部识别 俺说的不是用 LCD 实时取景时的面部识别 那个已经不新鲜了 小 DC 上已经非常普及 俺说的是尼康 D800 能在光学取景器下实现面部识别 而 5D3 则不行 这一点让俺有点沮丧 至于效果如何是另外一回事 但应该有 15 低级格式化和 exFAT 技术 这个功能俺是第一次见 俺手里的尼康 索尼 富士 松下以及适马机身都没有低级格式化选项 5D2 也没有 另外 俺没有 128 的容量卡 exFAT 技术也暂时用不上 16 评分按钮 机身后面左侧 将照片风格按钮合并到上面的那个创意图像按钮里了 按一下可以选择照片风格 多次曝光 还是 HDR 此外 多了一个评分按钮 看了说明书 觉得挺无聊的 这个评分按钮还可以改成保护 为某张图像加 锁 以免误删 其实 俺觉得这个按钮的两个功能都没啥意思 17 Lock 开关 棚拍使用手动曝光时 为了防止光圈经常无意中发生变化 可以将其锁定 不过俺觉得佳能自己肯定认为这 个大转盘已经成为了产品的 VI 了 不舍得改变 其实这个转盘的使用远不如前后双拨轮的结构更好 18 合焦提示音 合焦提示音可以关闭 由于声音不大 关不关也无所谓了 音量也算够用 不像有的人说的那样 非要把耳 朵贴在机身上才能听见 当然 如果能调整音量将更好 19 弱光下的对焦性能 和俺一同拍摄的影友说 5D3 在弱光下的对焦性能没有提高 可俺觉得很不错 俺用 50L 在晚上拍人像 边缘 对焦点全开 1 2 都可以拍清楚 而且同样的试拍还不仅进行了一次 因此俺认为 5D3 在弱光下的对焦性能很好 20 周边光亮校正和色差校正 其实就是暗角和紫边校正 周边光亮校正在 5D2 上就有 但色差校正就是 5D3 上的新功能了 感觉好 21 AF 微调的改进 现在中档机身基本都有 AF 微调功能 5D2 上也有 所以这个功能不新鲜 但很多人说对变焦头调整时 广角 端好了 但长焦端又跑了 不知道是以广角端为准 还是以长焦端为准 俺的经验是以长焦端为准 理由是广角 端焦距短 景深大 对跑焦的容忍度也大 所以要照顾景深浅的长焦端 但这个问题到了 5D3 上之后 就变得非 常简单了 因为可以分别对变焦头的广角端和长焦端进行调焦 22 对焦点的分布 不知是俺自己的感觉还是别人也有这种感觉 5D3 的对焦点尽管很多 但感觉过于集中 为什么这个分布区域 不能更大一点呢 因为在有些情况下 尽管用最边上的对焦点 还是无法摆脱先对焦后构图的方式 不过 这貌 似不是佳能一家的问题 俺的尼康 D3S 和 D3X 也如此 什么原因 不得而知 23 照片风格 5D3 的很多改进 如果不仔细观察是很容易忽略的 比如照片风格 5D2 当然也有这个选择 但 5D3 多了一个 自动 开始没有留心 还一直使用 标准 模式 后来发现 自动 非常好用 拍室外人像时 天空能变得 更蓝 人的肤色却不受影响 有兴趣的人 不妨试试 但和 5D2 一样 后面的自定义还是只有三个位置 觉得有些不爽 很多人都忽视了这三个位置的重要性或可 玩性 其实这些自定义非常有用 凡是会玩 Picture Style 的人肯定同意俺的观点 比如 俺现在就把其中的一 个定义为富士的 RVP Mild 用其拍风光 效果出奇地好 和俺手里的富士 S5 Pro 里的 F2 设定有一拼 24 视频功能 没兴趣 不评论 三 说明书和菜单设定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部分 三 说明书和菜单设定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部分 说明书与菜单设定对于一直使用佳能的用户可能问题不大 但对那些从别的品牌转过来的人或新手来说 说 明书确实不太好理解 菜单也设置不适应 因此三年前俺进了 5D2 之后 特意写了一篇如何设定菜单的帖子 该帖子无疑给很多人提供了帮助 从众多回复和 12 万次以上的点击量即可得知 但有人在回复中问俺 话 说楼主你到底想说啥啊 这么长的贴子我是没兴致耐心看啊 而且前面貌似还不少废话 等等 俺想了想也确实 如此 来无忌的都是高手嘛 谁有功夫来看你写的这些废话呢 由于 5D3 的说明书和菜单系统以及机身上的按钮 等和 7D 十分相像 熟悉 7D 的人基本没什么大障碍 另外从 5D2 升级过来的人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所以这个有关 如何设定 5D3 菜单的话题就不单独发帖了 免得有人看了生气 这里仅说一下需要说明书重点研究的地方 也就 是那些和 5D2 不太一样的关键点 说明书第 61 页以前是 用前准备 属于基本介绍 大致过一下即可 从 62 页开始是 基本拍摄 部分 但这里的所谓 基本 讲的都是 场景只能自动 下的拍摄 俺觉得买 5D3 的人大多不会用全自动模式 所以不 看也罢 第三部分的内容是 设置自动对焦和驱动模式 由于 5D3 使用了 61 点对焦系统 所以和别的机型的说 明书相比 这部分内容显得非常多 开始看时都有些头大 但俺觉得这正是 5D3 说明书所要认真研读的地方 下 面说说俺的理解和所自己的相应设定 1 选择自动对焦模式 俺不拍运动题材 不打飞鸟 所以就将其设定为单次自动对焦了 但俺觉得 5D3 的对焦优势之一就在于后面 的 人工智能自动对焦 和 人工智能伺服对焦 因此喜欢拍活物的人要好好享用一下 2 选择自动对焦区域 在这个标题下 第一个主要内容是 自动对焦区域选择模式 里面有六种选择 俺一直习惯于使用单点对 焦 但和 5D2 相比 除了一个单点自动对焦之外 还有一个叫做 定点自动对焦 的单点对焦模式 第三种和第 四种都是自动对焦点扩展 主要用于追焦 第五和第六个都是在某个对焦区域内倾向于对最近的物体进行对焦 因此 俺根据自己的情况 选择了第二种对焦区域 即最普通的单点对焦 3 关于自动对焦感应器 第 78 页将 61 个对焦点分成了四组 并说明了每组的对焦灵敏度 双十字对焦好办 灵敏度都一样 一边一 列的一字形对焦也好办 都是 f5 6 的垂直对焦灵敏度 比较乱的是十字形对焦 由于垂直对焦和水平对焦的灵敏 度不同 所以又分为了两种 只有理解了这一点 才能理解为什么从下一页之后起 十字对焦点为什么用深灰和 浅灰两种颜色进行标识 4 镜头和可利用的对焦点 从第 79 到 84 页讲的都是镜头与对焦点的关系 看上去非常复杂 但说白了就是 并非所有能安装到 5D3 机 身上的全画幅镜头都能使用机身上全部 61 个对焦点或里面所有类型的对焦点 根据不同情况 一共分为了 A 到 H 八组镜头与对焦点的对应情况 俺大致看了一下这八组分类 里面所列镜头太多 有些眼花缭乱 不过 俺只有 五个佳能红圈 因此只要注意相关的内容即可 俺的 35L 50L 85L 和 70 200 F2 8L IS II USM 都属于 A 组 也就是说这些镜头安装在 5D3 上之后 可以使 用全部 61 个对焦点和所有类型 B 组和 A 组大致相似 B 组的镜头都可以使用 61 个对焦点 但区别是只能使用中 间的一个双十字对焦点 这里对应的一个常用镜头是 24 70 但这个头是老胶片头了 佳能很快就要推出它的二代 如果是二代 会不会就上升到 A 组里了呢 如果是这样 也许俺以后会买一只 C 组的镜头都用不了双十字对焦点 俺的 24 105L 属于 C 组 D 组到 H 组所对应的镜头 俺一个没有 所以直接跳过 5 选择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特性 很简单 这个选项只有设定为 AI SERVO 时有用 各种调整说明书 85 至 95 页上说的都很清楚 这里不再罗嗦 6 AF3 单次自动对焦 所谓 AF3 就是 AF 菜单下的中间第三个红点 一共包括三项内容 第一项叫做 超声波马达镜头电子手动对焦 研究了一下发现 说的其实就是打开或关闭某些镜头的 实 时手动对焦 或 全时手动对焦 功能 比如 俺手里的 85mm f1 2L II USM 当设定为 on 时 即可在自动对焦 并合焦之后 再手动旋转对焦环对对焦进行微调 如果放在 off 上则不可以 也就是说禁用了镜头的全时手动对 焦功能 第二项的设定是外闪的对焦辅助灯是否打开 这个好理解 但最后一项是 只发射红外对焦辅助光 俺的 580 EX II 发射的好像不是红外光 而是可见的红光 俺不知道哪一款佳能闪灯可以发射红外对焦辅助光 第三项是 单次自动对焦释放优先 其中的两个设定和任何相机一样 就是不合焦时能否允许按下快门 7 AF4 单次自动对焦 AF 菜单下的左数第四个红点 一共包括五项内容 第一项 俺没有超远摄镜头 并且自认为俺手中的这几个头不会没完没了拉风箱 所以保持了默认的 ON 设定 第二项 这一项很重要 考虑了一番之后 俺决定选择 仅限十字形自动对焦点 之所以没选择 61 点 是 担心用边缘对焦点时 一字形对焦点大光圈下对焦不靠谱 另外 没有选择 15 点和 9 点是因为太少 第三项 选择自动对焦区域选择模式 这个选项的目的就是当你按下 M Fn 按钮时 会出现几种选择 其实都 选定也没啥 但因为俺习惯于单点对焦 所以仅在前三项上打上了对钩 第四项 自动对焦区域选择方法 俺喜欢用那个 M Fn 按钮 所以没有改动 第五项 开始没搞太明白 后来通过使用发现 原来就是对横拍和竖拍的对焦点位置记忆还是不记忆的设定 水平 垂直相同 为默认选项 即不记忆 横横拍竖拍对焦点的位置都一样 如果选择了水平和垂直不同 就可 在横拍和竖拍中分别使用不同的对焦点位置 比如你横拍时用的是中间对焦点 然后竖拍时用的是左上的对焦点 相机一旋转 对焦点位置就跟着变了 这对于人像拍摄 尤其是竖拍大半身人像时 确实很方便 另外 将这个 选项打开之后 不仅能记忆对焦点的位置 还能记忆所用的对焦区域 感觉很高级 很智能 8 AF5 AF 菜单下的左数第五个红点 一共包括四项内容 第一项 手动选择自动对焦点的方式 俺没有选择连续 认为这样更方便 这个只是个人习惯的不同 没有 孰优孰劣之说 第二项 对焦时自动对焦点显示 一共有五个选项 俺选择的是第二项 全部 持续显示 这样选择对 焦点时不仅能够看到可用对焦点的位置 合焦时的提示也比较夸张 第三项 取景器显示亮起 俺选择了启用 因为俺喜欢在任何时候都能看到合焦显示 第四项 自动对焦微调 只有发现跑焦时才启用这个选项 目前 AF 微调功能已经不新鲜了 所以没必要多说 具体见 103 109 页 俺的几个头还没发现跑焦 所以这个功能还没用到 四 其他菜单设定中值得关注的地方 四 其他菜单设定中值得关注的地方 1 回放菜单 回放菜单中共有七六个选项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第二项和第六项 第二项是回放时显示对焦点 这个 功能俺在用 5D2 就一直这样使用 5D3 保留了这个功能 方便回放查看时总结经验 第六项是放大倍率设定 就是 说回放图像时按那个放大镜按钮时如何放大 俺将其设定为 实际大小 从选定点 这个选定点就是你拍摄 时所用的对焦点 俺拍人像时总要将对焦点放在眼睛上 回放时也总要用 100 的放大率查看眼睛部位是否清晰 有了这个功能就非常方便 一键搞定 如果回放时发现人的眼睛没拍清楚 可马上按删除键删除 无需回到普通 显示方式 2 自定义功能设置 1 取景器内 警告 这个功能很有用 由于 5D3 的取景器是光学取景器 无法所见即所得 俺喜欢 a77 这 样的单电 就是因为所见即所得 这时如果你忘记了已经设定为单色拍摄 调整了白平衡或在不需要的情况下 使用了点测光 取景器里就会出现警告提示 这个功能对那些只拍 JPG 的人最有用 用 RAW 拍会好一点 误拍成 黑白后期也能变为彩色照片 但如果由于点测造成严重过曝 RAW 恐怕也无能为力了 所以 这个功能对谁都是有 用的 2 默认删除选项 俺一直觉得尼康机身连续按两次删除按钮即可删除一幅图像非常方便 5D3 通过这个自 定义选项也可实现按两次按钮快速删除图像了 尽管要按两个不同的按钮 3 自定义功能按钮 SET 自定义为照片风格 俺觉得比按左上角的那个创意图像按钮更方便 景深预览 俺不知道如今还有几个人在用景深预览 但这个按钮可自定义为别的功能 俺看了一下几个可选内 容 最后将其定义为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 理由是万一哪天俺需要临时抓拍一张动态画面呢 多功能控制钮 既然 5D3 的边缘对焦点很靠谱 那么就需要经常选择不同的对焦点 但选择对焦点之前必须 按一下自动对焦点选择按钮非常之罗嗦 但通过这个自定义选项 可以实现直接用多功能控制选取所需的对焦点 好 有用 3 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