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博弈之手建不成和谐社会_第1页
用博弈之手建不成和谐社会_第2页
用博弈之手建不成和谐社会_第3页
用博弈之手建不成和谐社会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用博弈之手建不成和谐社会如果评选 XX 年热门词汇,也许非“和谐社会”莫属。语汇是现实生活的“外衣” ,它或者是对真实生活的折射反映,或者是对理想境界的期盼表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的提出,与其说是对当今客观状况的真实描绘,不如说是对未来境界的真情渴望。市场经济汹涌成潮以来,特别是近些年随着西方经济思潮的“不设防”泊入,原本略显沉寂的经济学舞台突然喧闹起来,而频频出场亮相、时时高调夺声的一个“角色”非“博弈先生”莫属。翻开当今报刊,言必称“博弈”似乎成了媒体最大的时髦用语和理论界最为显赫的“成果” 。中国真的需要把博弈理论当作 13 亿双勤劳之手的行动指南吗?两个同处“莫属”地位的语汇真的能在实践上收到“天作之合”的效果吗?对当今中国经济来说到底该以和谐为上还是应以博弈为主?这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紧迫的实践问题。客观地看,在当今中国的经济领域,凡有博弈之手染指的地方,无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带有不尽和谐、大不和谐的“痕迹” ,虽然有的可以接受,有的可以理解,但更多的是无法提倡:在货币、财税政策上,利率、汇率和税率的调整从来没有像现在如此的敏感、彷徨与难以捉摸;房地产价格在六部委给出强烈政策信号后,其“专家”仍2 / 4在给出莫衷一是的“预测” ,市场仍呈现出扑朔迷离的走势;对证券市场而言,从国九条效应被严重滞后、事实虚置到股权分置公平方案的难产甚至存在胎死腹中之险;在产业经济领域,大到煤电油运产能的重布和价格的调整举步维艰,小到民航铁路的调价无序、旅游景点门票的涨价无度;在主要消费领域,虽一再“严禁”教育、医疗等乱收费,但目前社会抱怨最多的仍是“上不起学” “看不起病”,这些事实无不在昭示人们:在博弈之手光顾的地方,和谐是多么“稀缺”和可求不可遇!笔者不禁想问:以“纳什均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博弈理论,真的应为中国经济奉若神灵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厦真的能用博弈之手来建造吗?笔者虽在以前的经济博弈与博弈经济 、 亟待构建和谐的博弈文化等文章中提出过相关质疑,这里仍要强调如下观点:第一,博弈之手断不是“柔性”之手。现代市场经济既是竞争经济更是合作经济,即竞争方式中虽然较多使用博弈手段,但合作过程主要凭藉“我帮他人,他人助我”的柔性之手,特别在“柔性管理”成为现代管理的有效手段和发展方向之后,再一味强调博弈,实际上是对柔性之手的公然否定。换言之, “柔性”只有隐于心才能显于行,只有借其手才能收其效,而“博弈”意味着利益刚性,意味着不择手段,意外着追求的往往是“你死我活” 。博弈之手3 / 4也许能创出海市蜃楼般的一时辉煌,但终究实现不了长生藤式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可以表现为形式上的“温情脉脉” ,但难掩“鲜血淋淋”的实质;虽然可能以“惨胜”开始,但更可能以“惨败”告终。第二,博弈之手不一定是创造之手。财富获得方式主要有两类一是财富创造二是财富转移。财富创 12 下一页造是指新价值的创造,即在为社会为他人创造更多财富的同时“取一瓢饮之” ;财富转移是指“老”价值的转移,即眼睛紧盯他人已有财富,想方设法通过合法不合理,合理不合法,甚至既不合法也不合理等多种手段将他人袋中之财“转移”至自己囊中。博弈之手虽然有时也会带来些许价值创造,但这仅仅是价值转移的“副产品”而已,这在股票市场这一虚拟经济形态中显得尤为突出。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利益源泉究竟在哪里?利润创造和分享往往只是其极小的一部分,主要“源泉”恰在于凭借上市资源的稀缺性进行“寻租” ,即将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通过关联交易、暗箱操作等手段“转移”至自己手中,这成了权贵资本以小成本甚至无成本博取大控制权的“经典”模式,以致有识之士最近频频发出用治理“法律放纵”来制止转移中小股东权益行为的呐喊!第三,博弈之手一定不是最有效率之手。博弈理论的倡导者们坚信,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而竞争经济富有效率;4 / 4所以作为竞争主要手段的博弈,必然成为富有效率的经济方式。这种“推论”不仅经不起实践检验,甚至经不起简单分析:一是竞争手段既包括博弈更包含合作,只谈博弈不谈合作的竞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二是最佳效率必然源自双方正向效率的“叠加” ,博弈格局下某一方的效率可能较高,但另一方也许是负效率,两者叠加不是“零和”化也是式微化;三是不能将经济效率等同于社会效率,即便博弈对经济体带来了“效率” ,但由于对社会诚信、法制体系带来了伤害,对自然、文化环境形成了破坏,最终必将导致社会效率的缺失。第四,博弈之手也不是西方经济学所承认的和谐之手。退一步讲,即便从博弈论所信奉的西方经济学本身考察,博弈也不是达到经济乃至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