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控制上浆率_第1页
合理控制上浆率_第2页
合理控制上浆率_第3页
合理控制上浆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理控制上浆率 提高浆纱可织性生产实践合理控制上浆率 提高浆纱可织性生产实践 添加日期 2012 8 2 张元红 何义敏 黄彦萍 何向龙 西安四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四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摘要 通过分析影响上浆率的各种因素 提出在保证布机效率和产品质量前提下 采用高浓低粘高压 降低上浆率 提高浆纱 可织性 降低布场湿度 实现节能减排 降低生产成本 关键词 关键词 上浆率 纤维特性 织物组织 浆料配方 湿度 浆纱工艺 0 0 前言前言 浆纱一贯被视为织造生产中最关键的一道工序 其目的是通过上浆 贴伏毛羽 增强经纱抵御织造时经受复杂机械作用 的能力 以弥补原纱质量不足 达到降低断经 提高经纱可织性 近年来 随着新型纤维品种的日新月异 高速 高效无梭织 机数量日益增加 高支高密高附加值服装面料 装饰用布及采用新型纤维与棉纤维交织的各种条格织物不断开发 织造生产对 浆纱工程提出了更为 苛刻 的质量要求 此外 环保 节能减排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政策对浆纱工程提出了新要求 本文 就影响上浆率的因素 探讨如何在保证织造效率和质量前提下 合理制定上浆率 采用高浓 低粘 高压 实现较低上浆率和 压出回潮率 达到降低布场相对湿度 降低生产成本 节约能源 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1 1 国内外上浆率控制情况国内外上浆率控制情况 1 1 合理控制上浆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上浆技术问题 理想的上浆效果是满足品种织造要求和质量要求 但由于浆料性能 浆 料的工艺组合 上浆设备的机械性能 适应性能以及织机速度 品种 纱支 经纬密 组织 紧度 纤维种类等多因素影响 要想得到良好的上浆效果 以较低的上浆率满足织造要求 确实是一项系统性较强 技术性较复杂的问题 过去 为了防止轻 浆 造成布机开口不清 阻纬 断经 影响产质量水平提升 我们一度对上浆率提出宁大勿小 大而不并 用浆槽浆液粘度来 保证上浆率 片面认为粘度越大 上浆越大 对浆液粘度要求是宁高勿低 导致上浆率越来越高 分纱阻力越来越大 甚至难 以分纱 引起断头 导致二次毛羽产生 并纱 倒断头多 落浆多 断经高 织造时 不得不提高织布车间相对湿度 降低断 经 以稳定布机效率 但由于湿度加大后 对于回潮率较小的纯涤品种易出现综丝和停经片生锈 挂花 造成布机综合效率降 低 所以如何控制上浆率也就成为广大技术人员研究和探讨的课题之一 1 2目前 我们同日本先进织造企业的工艺及管理水平差距还较大 如生产同样的府绸织物 我们上浆率高达 13 左右 而日本上浆率只有 8 是我们日常设计上浆率的 50 60 由于粘度低 浓度高 浆纱浆膜完整 毛羽伏贴 纱体光洁 富有 弹性 耐磨 断经 断纬少 为织造车间减少用工创造条件 喷气车间每位值车工看台数达 34 台 相比之下 我们浆料配方 相对于日本 粘度略高 上浆率较大 浆膜相对粗糙 织造时脆断头多 故织造车间对相对湿度的依赖性大 情况对比见表 1 表 1 项目四棉公司日本某公司 PVA60 其中 PVA1799 60 JS 3PVA 40 PVA80 其中 PVA1799 50 PVA205MB 50 浆料配方 FZ 2 30 ZXW 1 10 变性淀粉 15 油 剂 5 上浆率 138 回潮率 76 织造车间湿度 7457 台时断经 根 台时 2 00 8 台时断纬 根 台时 4 71 8 布机效率 9396 喷气定额看台 台 人 834 注 品种规格 JC60 60 173 120 67 直贡缎 2 影响上浆率因素分析影响上浆率因素分析 2 1 纤维的特性及纱线结构 随着大量新型纤维问世 品种结构也发生了改变 涤棉 纯棉品种一统天下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改变 天丝 莫代尔 粘胶 超细旦涤纶等 生产此类产品时 首先须掌握其纤维性能 遵循浆料与纤维的 相似相溶 原理 优化浆料匹配工艺 合理控 制上浆率 如天丝特点初始模量大 强力与涤纶相近 湿强较高 但毛羽多且长 纱线较硬 所以上浆目的不在于增强而是贴 伏毛羽 其次天丝纤维比较滑 弹性小 织造时开车横档 轧断纱较难解决 若上浆大 尤其明显 所以上浆率宜偏小掌握 细支纱上浆率一般最好控制在 10 左右 粗纱上浆率控制在 8 9 莫代尔 粘胶纤维表面没有拒水性蜡质 回潮大 抱合性差 毛羽多 分子结构和棉纤维非常相似 上浆过程中纱线更易润湿 所以浆膜强力不能太大 上浆一定比棉纤维小 1 2 细旦 纯涤纶府绸上浆率要比棉大 1 2 因为涤纶纤维毛羽长 静电严重 如果上浆小 毛羽很容易因为静电粘连在一起 织造时开 口不清 形成吊经 棉球 2 2 织物紧度和织造难度系数 织物紧度大 织造难度系数大 上浆率宜偏大 相对于股线品种同样紧度条件下 上浆率偏小掌握设定 经纬向紧度相近或者纬向紧度大于经向紧度较同类品种上浆率大 1 2 如 JC80 80 90 110 64 细布上浆率 11 而 JC80 80 90 88 64 细布上浆率 10 均可满足织造要求 2 3 织物组织结构 织物组织结构不同 经纱所受的摩擦频次不同 上浆率要求也不同 同样纱支 经纬密的平纹品种上浆率高于斜纹品种 斜纹品种上浆率又高于缎纹品种 若上浆率偏大 会影响纱线的弹性与伸长 平纹织物织造时 断头高 实物质量差 斜缎纹 品种织造时布面易产生经缩浪纹 上浆率小 织造时轻浆起棉球 如 JC60 2 60 2 144 76 63 3 1 线卡上浆率达到 10 左右 就可满足织造要求 如果上浆率超过 13 经缩浪纹特别突出 而用此轴生产同规格全线府 上浆率达到 12 才能满足织造 要求 2 4 浆料配方中 PVA 含量 由于 PVA 分子结构稳定 有良好成膜性 浆膜强度大 粘着力好 根据纤维性质 品种结构 浆料配方中 PVA 含量也不同 JC60 T40 45 45 136 72 63 府绸 PVA 含量 70 时上浆率控制在 10 左右 PVA 含量降到 40 上浆率控制在 12 方能保证产 质量水平基本稳定 所以经实践 以淀粉为主体的浆料配方较以 PVA 为主体的浆料配方 上浆率高 1 2 2 5 织机速度 同一品种 织造速度高 上浆率相对也就大一些 如 JC60 60 200 160 65 直贡缎在 ZAX9100 喷气织机上生产时 车速为 650rpm 上浆率控制在 13 5 可满足织造要求 而在 ZA205 喷气织机上生产时 车速 550rpm 上浆率 12 就可满足织 造要求 故织机速度不同上浆率要求也不同 2 6 浆纱设备 工艺部件及工艺 浆纱机型号不同 浸浆形式和浸浆长度不同 压浆辊包覆材料及硬度不同 压浆力大小不同 加榨区宽度不同 压出加重 率大小不同 上浆率大小也不同 因此首先必须了解浆纱机型特点 根据品种结构 合理固定浆纱机台 合理制定上浆率 合 理选择浆料配方 浆液浓度 粘度 使之达到要求上浆率 如同一品种津田驹 HS20 浆纱机上浆率大于 S432 GA308 浆纱机 所以要想达到相同上浆率 在 GA308 S432 浆纱机生产时 适当提高浆液浓度 并合理配置浆纱过程中的压浆力 分区纱线张 力和伸长 浆槽温度和锡林烘燥温度等浆纱工艺技术参数 压力配置是 先轻后重 一般前压在 900 1100kg 之间 后压在 1800 3000kg 之间 前压压出纱线空气 达到湿润作用 后压达到浆液对经纱浸透效果 如我们生产 T JC32T JC32 3232 130130 7070 63 63 斜纹 压力从 15KN 提高到 23KN 浆液含固率从 10 提高到 11 2 上浆率也从 11 降低到 9 8 浆液粘度从 11 秒降低到 8 秒 压出加重率从 115 降低到 95 浆纱增强率从 17 8 提高到 28 1 织机断经从 0 98 根 台时降低到 0 57 根 台时 纬向 断头从 5 75 根 台时降低到 4 55 根 台时 织机效率从 88 提高到 95 以上 3 3 采用高浓低粘高压浆纱工艺 合理控制上浆率采用高浓低粘高压浆纱工艺 合理控制上浆率 由于上浆率与浆液浓度成正比关系 浆液浓度的大小是影响上浆率的主要因素 浓度高 粘度又不低 浆液不易渗透 一 般形成表面上浆 浆液浓度低 流动性好 浆液易渗透 但被覆差 高浓低粘浆液 高压上浆 上浆率小于含固率 一般可获 得良好的上浆效果 粘度是描述流体流动的行为 是流体流动时内磨擦阻力的物理量 粘度太大 虽然粘着性较强 但压浆辊 与纱片之间会发生打滑 反而使粘着性降低 若粘度太小 浆纱机从蜗牛速度上升到 I 速 5 米 分 上浆辊难以带起足够的浆 液到挤压区 使经纱吸浆不足 发生轻浆 产生毛轴 一般条件下 只有相对高浓度浆液加上适当压浆力 使压出回潮率较小 上浆率才不受或少受打慢车等因素影响 所以只有在高浓低粘浆液浆纱时 保证一定的上浆率和尽量小的压剩回潮原则下 掌 握低粘度 经过十年的实践 GA308 S432 浆纱机粘度范围建议 YT821 型手提粘度度 3 号孔 漏斗水值 4 2S 掌握在 8 12 秒 PVA 聚合度为 1000 1300 的 JS 1PVA JS 3PVA 或者掺用聚合度为 500 的 PVA205MB 变性淀粉 10MPa S 左右 高压浆力 是以其压浆效果 压出加重率 100 及压出回潮率 100 为标志 高压上浆额定压浆力 40KN 额定速度为 100 米 分 低于额 定速度按速度系数计算相当压浆力上浆 以达到高压效果 一般我们将压浆力界定为 20 40KN 并与相应浆纱速度配合使用 使得纱线内部的纤维之间很好地粘在一起 避免低压上浆带来的表面上浆 手感粗糙 4 4 合理控制上浆率 提高浆纱可织性 节能减排 合理控制上浆率 提高浆纱可织性 节能减排 为使经纱有足够的剩余伸长 达到伏毛羽 增耐磨的浆纱目的我们在参考标准上浆率的基础上 通过小试 扩大试 选择 满足织造要求的最佳上浆率 由于降低了上浆率 各区烘筒温度降低了 20 40 千米汽耗量降低 20 左右 浆料成本降低 22 织布车间湿度由 78 降到 74 布机综合效率稳定在 93 左右 下机一等品率达 94 以上 主要品种上浆率 浆料单耗 布机效率调整前后对比情况见表 2 主要品种上浆率 浆料单耗 布机效率调整前后对比表 表 2 上浆率 浆料单耗 元 百米 2 布机效率 品种 原工艺现工艺原工艺现工艺原工艺现工艺 FB60 60 90 88 65 细布 10 18 16 754 689295 Jc60 T4080 2 80 2 136 80 62 5 斜纹 12 110 111 699 749396 5 Jc60 T4032 32 131 69 63 斜纹 12 110 119 2916 3292 795 6 Jc80 80 90 88 50 2 细 布 12 111 17 566 449091 Jc60 T4045 45 138 86 63 3 1 13 5 1 10 116 6414 189395 1 Jc60 T4045 45 136 72 63 府绸 13 112 114 1812 089294 Jc60 T4045 45 136 80 62 5 2 1 13 111 113 7511 659396 5 Jc60 60 173 113 65 2 直贡缎 15 113 114 912 929093 Jc80 80 90 88 64 细布 12 110 5 1 8 57 449295 1 T48 48 137 66 63 重 平 13 111 114 4412 229396 5 Jc60 T4080 2 80 2 136 80 63 府绸 12 110 111 699 7493 495 7 Jc60 60 90 88 64 细布 12 19 5 16 735 6193 796 5 Jc40 40 133 80 65 2 直贡缎 13 5 1 11 5 1 16 2513 859294 Jc60 40 200 135 63 直贡 缎 14 5 1 12 5 1 19 1816 549194 3 Jc60竹节 60竹节 90 88 64 竹 节布 11 5 1 9 5 16 465 339396 Jc60 60 132 68 64 骑兵 斜 13 5 1 11 5 1 10 929 39496 7 T48 DTY150D 144F 123 81 65 府绸 13 5 1 12 114 2412 6691 793 8 Jc50 50 144 80 63 府绸 14 113 116 8415 6492 194 2 Jc80 2 80 2 136 80 63 府绸 13 111 114 9812 679195 Jc8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