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考试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书写 (共1题;共4分)1. (4分)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生活是一道多元的方程,需要用敏(ji)_的思维去求解;生活是一首昂扬的歌曲,需要用真(zh)_的情感去演唱;生活是一篇精美的散文,需要用华丽的辞(zo)_去抒写;生活是一则有趣的故事,需要用(di)_岩的情节去讲述。二、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8分)2. (8分)按要求,完成下面的1-2题。石缝间的蒲公英,远不似田野上的同zng生长的那样茁壮。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 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只有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的藤蔓 , 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生命就是这样被环境规定着, 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 无情, 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b。(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宗 博 wn yB . 综 博 mn iC . 综 搏 mn yD . 宗 搏 wn i(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宗 博 wn yB . 综 博 mn iC . 综 搏 mn yD . 宗 搏 wn i(3)给语段横线处选择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A . 贫困 却 虽然 但B . 贫穷 还 因为 所以C . 贫瘠 又 尽管 但D . 贫乏 而 也许 但(4)给语段横线处选择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A . 贫困 却 虽然 但B . 贫穷 还 因为 所以C . 贫瘠 又 尽管 但D . 贫乏 而 也许 但三、 默写 (共1题;共8分)3. (8分)默写诗句。 (1)春望中刻画一个忧国思家的典型形象的细节诗句是:_,_。 (2)感时花溅泪,_。 (3)_,夜泊秦淮近酒家。 (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诗人陆游写出了自己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 (5)过零丁洋中的名句是:_,_。 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4. (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文: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文: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 , 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 , 钟鼓不修 , 子女不饬 , 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吕氏春秋先已有改动)【注】夏后伯启、有扈:古代人名。浅:狭,窄小。教:这里指教化。张:乐器上弦。修:设置。饬:谨慎、恭敬。(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委而去之(去:离开)B . 亲戚畔之(畔:背叛,通“叛”)C . 吾民不寡(寡:古代君主的自称)D . 期年而有扈氏服(期年:满一年)(2)下面“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B . 环而攻之而不胜C .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D . 六卿请复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故与圣人者,必先自胜。(4)综合甲、乙两文,说说作战取胜需要哪些关键因素?5. (21分)阅读下面两段古文,然后做题(甲)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畜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乙)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面句子加下划线词语蹄啮伤人多矣_ 是移祸于人也_策之不以其道_ 一食或尽粟一石_(2)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虚词与“贾人安能畜之”“之”意义与用法相同的是( )A . 戒仆养之终老B .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C . 马之千里者D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用“/”划分下面句子两处语法停顿仆 言 为 陈 尧 咨 售 之 贾 人 矣(4)翻译下面句子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两篇古文均写到了马,但是马在两篇文章中作用不同,试分析之。五、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8分)6. (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苦瓜肖复兴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这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苦瓜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给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候了。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子异样的苦味。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可是,她依然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曰君子菜。”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1)文章开头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似乎与写“苦瓜”无关,可否删掉?为什么?(2)文中画线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结合语境加以赏析。 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 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3)作者在文章结尾处引用了苦瓜被美誉为“君子菜”的一段文字,你怎样理解作者的用意?(4)文章以 “苦瓜”为题有什么作用?7. (18分)阅读北京胡同的背后一文,回答下列小题。北京胡同的背后李国文树木会老,人会死,胡同也有它终结的一天。会有那么一个早晨,北京人猛然间发现,最后一条胡同死了。那真是令人伤感,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是一部无可辩驳的凝固的近代史,是数百年京城人文概貌的缩影,就这样迅速地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那些单调无味的火柴盒所蚕食,所吞噬,难免令人惋惜。但我也不赞成有的人,对于古都,恨不能连几间破房烂庙、几处断垣残壁,也不许挪动,一律要求原封不动。如果这样恋旧的话,我很奇怪他们为什么不搬到周口店原始人居住过的洞穴里呢,那才能够真正发思古之幽情呢!说到底,北京那些胡同,不过是年代较为久远的建筑物罢了,早晚总是要死的。夏商周的房子,谁见过?汉唐盛世的房子,谁住过?那么,元明清的胡同,随着那个时代的终止而终止,好像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好像也不是什么值得痛苦的事情。但是,我觉得同住在一条胡同里,那些天天碰头见面的左邻右舍,他们之间的亲切友善,地道的老北京人的礼数客套,那种一张口为“您”而不是“你”的、或许称之为“温良恭俭让”的与人为善的人文精神,如果也随着胡同之死而死的话,那就太可惜了。现在搬进单元楼里住着的各家各户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隔膜,是过去住在胡同里的人家,绝不会产生的。给一张微笑的脸,与淡漠的一瞥,留在对方心扉里的印象,冷暖是大不相同的。没有温馨,没有友爱,这世界是不堪设想的。于是,我想起如今再也找不到的西风斜阳、衰草枯树的前门以西,古城墙下的那条顺城街了。那时,隔着城墙,便是与前门火车站相毗邻的西货站。半夜里,常有一列列货车从广安门开过来,然后,就有卸车的动静,就有空车相撞的声响,就有低沉短促的汽笛声,从城墙那边传过来。那时,冬天是很冷的,而且,风也很大,从城墙下那条顺城街边胡同里钻出来的人,都用围脖和口罩把脸捂得严严实实的。夜里,街面上几乎没有什么行人,胡同里,更是像打扫过一样清净。那时,我从流放的外地回家来,只有那么一班慢车,而且总是在城市的末班车收了以后的深夜到达。通常是这样:我背着行囊,顺着城墙,在昏黄的路灯下,摸进这条细小的“此巷不通行”的胡同,敲开一座小院的那并不严实的门。这是北京城里最短的几条胡同之一,长不过十数米,有一处矮趴趴的小院,在那结不了几粒枣的瘦树下,有一扇不拒绝我的门。“姨妈!没车了,回不去郊区的家,只好来打扰您啦!”“那有什么?快放下行李,没关系的,您就在这儿委屈一宿吧!”其实她是我同学的姨妈,她也知道我当时是一个类似囚犯的人,在那个岁月里,许多人的脸都对我绷紧着,但她不这样。她立刻捅开了煤球炉子,给我烧水,给我热吃的,一个劲儿地宽慰我:“没事的,不会有麻烦的,我们这儿街坊邻居,大家都挺好的,您放心吧!”第二天清晨,离开那小院、那胡同时,那些大概可算是最普通的老百姓,蹬三轮的,烧锅炉的,或许还有在工厂里做工的,机关里做事的,都客客气气地招呼:“来看姨妈的吗?不多坐会儿?”我谢了他们,去赶早班车。“下回火车要晚点的话,你可别忘了到家来!”快走出那胡同了,姨妈还在身后叮嘱着。后来,先是填平了正阳门前那条护城河,不久,又扒了城墙,接着,拆了西站和铁路,顺城街和那条无名小胡同,就像血管暴露在体外,很快从城市地图上消失了。姨妈也拆迁到了郊区,直到故去,还惦着那个无名小胡同里住了一辈子的老街坊和彼此间温馨友善的氛围。回想起来,我们以往的全部行为中,姑且不论其对或者错,有一点是最不可取的:在扬弃什么的时候,总是一古脑儿否定;连不应该否定的,甚至极可珍贵的东西,也当作垃圾给粪除了。我真心希望,也许有一天,胡同真的没了,但北京胡同里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亲切、良善、和蔼、信任,还能留存在这块土地上的话,也许比那些古旧的建筑物,对于中国要更有价值些。(1)对北京胡同的消逝,作者在第段中写道“令人感伤”“令人惋惜”,第段又说“好像也不是什么值得痛苦的事情”,这是否自相矛盾,请作简要分析。(2)赏析下面的句子。顺城街和那条无名小胡同,就像血管暴露在体外,很快从城市地图上消失了。(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两项( ) A . 文章开头采用比兴的手法,由树木、人的老死引出胡同消逝的不可避免。B . 第段将胡同中左邻右舍的友善和现在单元楼中居民的隔膜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人与人之间温馨友爱的呼吁。C . 第段画线句中的“钻”字,形象地写出了在这天冷风大的冬日,从胡同出来的人们的顽强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D . 第段突出无名胡同和小院的普通,为下文描写这些平凡人的友善做铺垫。E . 第段写蹬三轮的、烧锅炉的、做工的这些普通的老百姓对我打招呼,显得啰嗦,可以删掉,这样使行文更为简洁自然。(4)【链接】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本文结尾与鲁迅的故乡结尾都提到“希望”,试比较两者的异同。8. (20分)阅读贾平凹天上的星星,完成小题。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讨厌,似乎一切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不曾明白的。天擦黑,我们才在家捉起迷藏,他们又来烦了,大声呵斥。我们只好蹑蹑地出来,在门前树下的竹席上,躺下去,纳凉是了。闲的实在无聊极了、四周的房呀、墙呀、树的、本来就不新奇、现在又模糊了、看上去黝黝的似鬼影、我们伤心了、垂下脑袋。不知道这夜该如何过去、痴呆呆的守着瞌睡虫爬上眼皮。“星星!”妹妹突然叫了一声。我们都抬起头来,就在我头顶,出现了一颗星星,小小的,却极亮极亮。我们就好奇地数起星星来,数着那是四个光角儿呢,还是五个光角儿,但就在这个时候,那星的周围又出现了几颗星星,就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觉察,就明亮亮地出现了。啊,两颗,三颗十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一时间,漫天星空,一片闪亮。夜空再也不是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挑担的,也有提着灯笼跑的。我们都快活起来了,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了,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过了一会儿,月亮从村东口的那个榆树丫子里升上来了。它总是从那儿出来,冷不丁地,常要惊飞了树上的鸟儿。先是玫瑰色的红,接着,就黄了脸,瞬间,它就又白了,极白极白的,夜空里就笼上了一层淡淡的乳白色。我们都不知道这月亮是怎么了,却发现星星少了许多,留下的也淡了许多。这使我们大吃了一惊。“这是怎么了?”妹妹慌慌地说。“月亮出来了。”我说。“月亮出来了为什么星星就少了呢?”我们闷闷不得其解。坐了一会儿,似乎就明白了:这漠漠的夜空,恐怕是属于月亮的,它之所以由红变黄,由黄变白,一定是生气,嫌星星们不安分,在吓唬它们哩。“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妹妹说。我们都没有了话说。我们深深懂得大人的威严,又深深可怜起星星了:月亮不在的时候,它们是多么有精光灵气;月亮出现了,它们就变得这般猥琐了。我们再也不忍心看那些星星了,低了头走到门前的小溪边,要去洗洗手脸。溪水浅浅地流着,我们探手下去,才要掬起一抔来,但是,我们差不多全看见了,就在那水底里,有着无数的星星。“啊,它们藏在这儿了。”妹妹大声地说。我们赶忙下溪去捞,但无论如何也捞不上来。我们明白了,那一定是星星不能在天上,就偷偷躲藏在这里了。我们就再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让它们静静地躲在这里好了。于是,我们都走回屋里,上床睡了。却总是睡不稳-那躲藏在水底的星星会被天上的月亮发现吗?可惜藏在水底的星星太少了,更多的还在天上闪着光亮。虽然它们很小,但天上如果没有它们,那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25智能交通平台渠道代理合同
- 机械厂员工转正结果管理办法
- 2025杭州市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农业种植合同范本B
- 《大堰河-我的保姆》《秦腔》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第3课 色彩斑斓水彩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五年级下册人教·内蒙古版
- HZL54河南电建汽车产业园土地租赁及建设合同
- 电力改造项目安全责任免除合同范本
- 海外电子商务合同跨境法律适用及风险防范策略
- 辽宁省沈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小班晨间活动体能大循环
- 绿化小型工程合同范例
- 涂层材料与叶轮匹配性研究-洞察分析
- 讯问笔录课件教学课件
-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2年版)
- 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件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 病例报告表(CRF)模板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数学试卷
-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文园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卷(无答案)
- 2019年医疗器械体外诊断与病理诊断行业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